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收古董专家联系方式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收藏大家访谈录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他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山北斗,被称为“中国古董第一教父”,他对明式家具收藏颇具建树,又被称为“明代之王”。他是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学者。他就是----著名纽约古董商安思远(RobertH.Ellsworth)。
他在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华宅邸中,
打造出了一座跨越东西文化,冠绝古今的华美大宅。
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1929-2014)
安思远生前在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华宅邸中,用自己超绝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打造出了一个富有生活的博物馆,一座跨越东西文化,冠绝古今的华美大宅,他把这些古董收藏,融入到生活状态之中,俨然已经超越收藏本身。通过这些美妙的事物,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充满睿智的、经历数个世纪浸染之后的老人,却依然活力四射。
1960年,他和古董商詹姆斯高德合伙在纽约开了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古董生意,并逐渐成为了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1981年,安思远做了其生平最大胆的一次购买,他在曼哈顿最尊贵的地段购得了一座具有22个房间的巨大公寓,这里离大都会博物馆不到两个街区,他用这个博物馆一样的公寓来放置他的家具、雕塑、绘画和其他藏品。
当人们走进这座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踏上清代宫廷地毯,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墙壁上有明代文征明的书法和齐白石、傅抱石的绘画。
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1929-2014)
安思远曾告诉记者,他也许不是最著名亚洲古董商,“但我是最有钱的那一个。”
1943年,14岁的安思远帮助妈妈,在一个为中国抗日慈善筹款的活动中跑腿儿,收集支持者赠与的物品。其中,鼻烟壶、花式水晶项链等极具异域风情的中式小玩意儿,引起安思远的兴趣。
安思远在获知物品价格后,自己花钱买下来,再择机转手卖给古董商。这让安思远一个月挣到近40美元。根据《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对二战前美国物价的描述,当时一间单身公寓每月的房租大约为25美元。
17岁,安思远辍学进入珠宝店工作,并结识了女古董商艾丽丝。庞耐(AliceBoney)。庞耐是当代最早的中国古董商人之一。她慧眼独具,发掘了安思远,并引领他进入职业艺术品交易市场;而她的学生则发现了更广阔的中国艺术品天地,并转化丰腴的财富回报给他的老师。
战后安思远开始研究中国家具,彼时收藏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中国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传统传统古玩上。安思远站在西方的收藏视角上,看到中国明清家具未被人识得之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思远与中国收藏家王世襄先后出版的中式家具鉴赏专著,不谋而合地将中式家具收藏推上一个高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亚洲部主任麦克斯维尔。赫恩曾直言,安思远的研究为博物馆的收藏开辟了一个新门类——明清家具收藏。
这是安思远19岁首次购入的第一件中国文物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安思远真正与中国产生联系,要等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从这个时候开始,安思远不断前往中国考察学习,并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藏——收集《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3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人收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共403篇作品,然后摹刻而成,被称为“法帖之祖”。
1994年,安思远听从中国专家建议,在香港拍得一卷流传有序的宋拓《淳化阁帖》。
第二年,安思远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到3卷《淳化阁帖》,这三卷均为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这4卷“魏晋至唐宋法书的原始留影”,至今仍为海内外唯一可见的北宋祖本。
然而2003年,安思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4卷《淳化阁帖》转给了上海博物馆。当时日本博物馆的出价已经高达1100万美元。
而上海博物馆的出价其实低于安思远的预期,他觉得既然书帖属于中国,那“我就让它回到中国。”
此后,安思远主动联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归还了两件从非法途径流传出来的中国文物。
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徽派民居的艺术基金会。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宏介绍,安思远的基金会至少捐赠了600万元,帮助修缮了5栋徽州古民居。为了表彰安思远的贡献,安思远被授予徽州荣誉市民。
2014年8月,安思远在曼哈顿公寓中去世,享年85岁,终身未婚。《纽约时报》在讣文中称他“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艺术。”
安思远没有子女。他在生前就表示去世之后,所有的藏品都会被拍卖。他的遗言被实践了。2015年3月,纽约举行了“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拍卖。拍卖方为了营造氛围,专门在洛克菲勒中心重现了安思远曼哈顿公寓的实景。
镂空雕花的宫灯,古朴的中式家具,浑厚的石雕佛像,晶莹的青瓷瓶,还有墙上的山水字画,甚至连客厅的地毯都是来自故宫的旧物。
多名与安思远有交往的业内人士,都曾表示安思远的公寓设计极其独特,是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一座亚洲艺术宫殿”。
而安思远的公寓不仅是他展现个人品味的私人空间,更是纽约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场所和所和收藏中心。
远在1977年,安思远购买这套纽约上东区的奢侈公寓楼之前,他就和楼里的住户商量,并得到他们的允许,让他可以在公寓楼中进行古董买卖。
随后的近40年的时光里,各国富豪,收藏家,博物馆馆长,艺术家,学者穿梭流连于此。
曲终人散终有时。
2015年纽约的春拍,安思远私人“宫殿”中1400件藏品,共拍得1.4亿美元。
两年后,人去楼空的“亚洲艺术宫殿”以5500万美元卖出。至此,曾经盘旋在曼哈顿上空的东方艺术女神,与那位总是“想得很远”的古董商安思远一起从时代的舞台上隐退。
人生最大的收藏莫过于收藏自己,所以所谓“收藏家”,凡是能说出因为什么而收藏此品的人,才能称为真收藏家。
怀故人——安思远
并置,组合,平衡,反差,对比—每想到安思远和他的房子,跃入脑际的就是这些字眼。
在我心目中,他永远是Bob,虽然别人都称呼他作Robert或Bobby。他善于组合不同文化、年代、风格的家具,独具慧眼,打从最初认识他那一刻已教我倾倒。
第一次到访纽约第58街的Ellsworth&Goldie家具店时,我才22岁,但已察觉店内的英国、美国、亚洲物品融合的天衣无缝,绝不会想到这些家具、雕塑和艺术品其实来自古今东西,出处各异。
在Bob的第五大道大宅里,访客只要看到电梯大堂(应是大宅中最小的房间)陈设的中国鸡翅木桌、南印度青铜湿婆坐像,日本屏风舆法国壁灯,就可大概想象到大宅各处是何等景象。
能够巧妙融合不同文化,不单因为Bob眼光独到,亦源于他放在摆设方式上的心思。譬如他知道大部分访客会从前厅进入书房,和坐御案前,背对俯瞰第五大道窗户的他会面,就会特别安排让访客首先窥见一对扶手椅的背面,因而特别注意到后椅脚的独特美态,而那后椅脚的确值得再三细赏。
除了家具,当然还有艺术品,为与书桌配对而遍寻多年的红木烛台,餐桌上令人以为是银质的白铜烛柱,饭厅里的法国歌德式屏风,还有抽屉众多,方便储物,当年为荷兰市场制造的中国小书案。
不消多说,Bob唯一不会混合的,就是他用安妮女皇时代银杯享用的波旁威士忌—如果不算冰块的话。
一个藏品丰厚的东方艺术博物馆,
喜滋滋地转卖给古玩商大赚一笔。
不久后,他成功将一整套鼻烟壶,
有一次,他淘得一件花瓶,遂将其转卖纽约某位知名古董商,并告知此为中国明代花瓶。古董商半信半疑,而安思远则坚持己见。
于是,古董商将花瓶送到经营中国艺术品的著名行家爱丽丝·庞耐鉴定。庞耐肯定了安思远的判断,并对这位少年的鉴别力啧啧称奇。
不久后,她便收安思远为弟子,悉心教导50载,成为其一生的导师。
1948年,安思远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汉语,结识了良师王方宇。
王方宇每次在指导他研究中国晚清书画时,发现他在课堂上总是一副思绪跑得很远的样子;于是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安思远。
王方宇出身北京书香门第,醉心书法和绘画,尤以收藏八大山人作品,而名满天下。
安思远对学中文没耐心,只一味对中国文物兴致勃勃,他常说服王方宇提前下课,与他一起驱车去看纽约的中国古董拍卖。
大概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考量,王方宇对安思远的活跃也乐助其成。于是一对中西师徒的身影便经常见于纽约的古董店、拍卖场。
其实,对艺术的审美都是相同的,
“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趣味盎然。”
安思远晚上还会在图中这个英式图书室待客,那里有来自欧洲的博物馆长、身负护送艺术品重任的日本策展人、年轻中国学者,还有衣装华丽的朋友、邻居、客户穿梭出入……
在此完成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安思远始终秉承着一个原则:“中国艺术品给了我一切,我愿为中国做一些事。”
2000年,他将所藏被盗文物——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无偿回赠中国。
安思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
2002年,他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
对安思远来说,每一件珍藏,都是生活中鲜明的存在,在朝夕相对间寄托一份情感慰藉。西汉时期鎏金铜熊造像,被置于公寓中乔治二世时期的红木几案之上,这是安思远极为珍惜的一件藏品,常边与客聊天,边不时抚摸。
一件15世纪西藏“大成就者”坐像置于其卧室之中,每日相伴,据说他常与之倾诉,恍如挚友。陪伴安思远走过暮年的藏品,数量与种类之多令人咋舌。艺术品与室内环境巧妙结合,在此完成的展示、品鉴与研究,都成为一种无上的享受。
收藏的价值不仅是昭示一份可观的资产配置,
他那颗尊重艺术、尊重民族情感的宽厚之心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古董专家联系方式和收藏大家访谈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