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陈寿荣和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绵延,有一种
文人气在传承。土生土长的潍坊人张大功是陈寿荣的学生,他也是一名旅行家,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他就背着亲手绘制的水墨版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走遍全国,宣传奥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1年来行迹数十万公里,进行摄影和书画写生创作。张大功还是一位收藏家,他是潍坊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馆长,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馆长,各类藏品包罗万象、涵盖古今。陈寿荣,字春甫,号春翁,潍坊人,造诣高深,是一位诗书画印都有所成的艺术大家。张大功深受陈寿荣影响,追寻着老师的脚步,执着地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着。
1985年,16岁的张大功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潍坊分校结识了恩师陈寿荣,此后便经常登门求教,两人亦师亦友的友谊就此展开。为了帮助陈寿荣完成举办“诗书画印展”的愿望,张大功主动承担了恩师300幅作品的装裱任务,也因此在潍坊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陈寿荣的文化遗产无疑是潍坊宝贵的文化财富。
上书画函授大学结识恩师陈寿荣
“2003年6月22日,我的老师陈寿荣去世前的两个月,我在潍坊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并举行了开馆仪式。在开馆的前两天,我到陈老师家中告诉他这件喜讯,那时老师躺在一个很窄的、似沙发一样的小床上,已经不能讲话了,骨瘦如柴,用冰凉颤抖的双手握着我的手,流下了两行热泪。”此后若干年,张大功总是回忆起这个场景。张大功与陈寿荣结识于1985年,那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潍坊设立分校,张大功报名参加学习,陈寿荣一人讲授国画、书法、诗词、篆刻、文学创作等课程。国画课程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没骨等各种技法,陈寿荣都当堂示范。学生们课上认真临摹古代大师作品,课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待上课时带来,在上新课前,陈寿荣给学生们进行批改、点评。在国画人物课上,张大功画了一幅泼墨仙人图,请老师批阅,这幅作品临摹的是宋代梁楷的作品,陈寿荣将画作平铺在课桌上,看了一会儿,说用墨很好,又在张大功画的腰带处用浓墨染了一下,并题字:“大功弟此作用笔简练,气势磅礴,有梁楷大师笔意,难能可贵,陈寿荣题。”张大功没想到,仅是一幅临摹作品,竟得老师如此评价。后来张大功临摹了大量的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画作品。“那时我刚满16岁,是陈寿荣老师把我带入了国画之门。”张大功说。
常带作品上门求教陈寿荣欣然作示范
后来,张大功经常带自己的作品去陈寿荣家中求教。他所绘花鸟多习八大青藤之法,陈寿荣在家中认真观看张大功的每一幅习作,在作品上经常给出示范。陈寿荣说,画画就像写篆书、刻印章一样,都应该讲究稀可走马、密不通风,讲究构图;在用笔用色上,陈寿荣也亲手示范,使张大功受益良多。有一次,张大功画了一幅佛像拿去给陈寿荣看,陈寿荣评这幅画用笔似大千笔法,勾线有老莲笔意,设色雅丽。说完他拿起毛笔在上面用篆书题写了“南无阿弥陀佛”。用行书题写上款“张大江画,陈寿荣题”。这件作品是张大功的珍藏品,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作“大江”,他是这样理解的:许是让他在大江大河中去锻炼一下。有一年,张大功请陈寿荣画一幅《双猿夺桃》,画上题:“空谷园林少,果成犹困难,丰鲜偶在手,相夺滚成团。大功老棣出生值猴(申)年嘱余写猴,乃为写此,潍坊八十五岁陈寿荣一挥。”陈寿荣还为这画配了一副对联:“春风得意,秋月扬辉,大功仁弟之嘱。”
主动承担装裱任务完成恩师办展心愿
在陈寿荣84岁生日那天,张大功为老师画了一幅《寿星图》,陈寿荣看到这幅画非常高兴,当即挥毫在画上题字:“春翁八十四岁诞辰,弟子张大功写。祝,时庚辰九月春翁题记。”那时,陈寿荣正在创作他的三部巨著,即《聊斋仕女百图》《历代仕女百图》《百体书联》,此时这些作品的绘制已接近尾声。在生日当天,陈寿荣跟张大功说,再过段时间,这些作品就全部完成了,希望完成后全部装裱起来,再去中国美术馆举办一个“诗书画印展”。老师的心愿,张大功记在了心里,他主动承担了这300幅作品的装裱任务。历时9个多月才将这三部巨著装裱完成,装裱形式全部为立轴,张大功请人制作了300个画盒。陈寿荣对他说:“大功,你为我的事操了这么多心,受苦受累还要花钱,老师愧对你啊!”张大功则说:“我是您的学生,我想弘扬老师的艺术,弘扬潍坊的文化,这是我义不容辞应该做的。”在跟随陈寿荣学习、与其交往的这些年中,张大功钦佩、崇敬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像老师一样,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潍坊的地方文化,张大功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收藏了千余件诗书画印藏品。从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到“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再到张大功正在筹办的“杨洛书木版年画艺术陈列馆”,多年来,张大功一直行走在保护和传承国画艺术、油画艺术和民间艺术的漫漫长路上。为了保护好这数以万计的藏品,张大功在辛苦地征集着、辛勤地整理着。“所有这些藏品都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家乡的文化遗产,我只是这些藏品和文物的保护者、传承者,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到时候把这些藏品和文物捐献给国家,是我最大的心愿。”张大功坚定地说。
陈寿荣少年擅书北平办展得好评
陈寿荣的文化遗产是潍坊宝贵的文化财富。1916年10月,陈寿荣诞生于潍县,先宗是以《十钟山房印举》闻名于世的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潍县自古文风鼎盛,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那个精艺术、善为文的韩熙载就是五代时的潍州北海人,晏婴、郑玄、苏轼、李清照、周亮工、郑板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地生活。经学灿烂、文章风流,秉承绵延千年的文化遗风,受陈介祺“瓦甓无言犹有道”的家风影响,陈寿荣的父亲陈福绥兄弟五人都喜欢并擅长书法,陈寿荣自懂事起就看他们写字,稍大更会为他们磨墨伸纸。旁观他们挥毫,久而久之,就有一种“书是吾家事”的自豪感,会写字和写好字,就成了他自幼培养起来的不可动摇的意志。陈寿荣6岁入塾,学写字的时候,他选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学书当学颜”,父亲告诉他,“颜鲁公是唐代名臣,他奉命去劝说反叛的李希烈,劝说不成,英勇不屈,骂贼而死,单是这一点就值得人尊敬。”这段话不但教陈寿荣怎样选帖,也教他如何做人,他一生刚直不阿,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骨,保持了操守,这一切风骨品质,原来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根基。少年时期的陈寿荣捉笔字画、信手涂鸦,一派天才少年的率真烂漫。14岁那年,他榜书潍县仙师庙匾额,在当地书法大家中毫不逊色。16岁时,陈寿荣以其习作《婴戏图》考入济南国画社。济南国画社创办于1932年春。社长关松坪、副社长关友声、教务主任黄固源。老师们德行高雅,治学严谨,陈寿荣师松坪之书法,友声之山水、诗词,固源之人物、花鸟。在画社学习两年后,其画与老师们的画作可相媲美,几可乱真。1935年2月,陈寿荣由关友声推荐,考入北平北华美专,以优异成绩插班国画二年级。著名文学家张恨水任校长,亲授诗词。学校设花鸟、山水(含人物)两科,陈寿荣先习花鸟,后修山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花鸟的颜伯龙、王青芳,教山水的周元亮、王慕樵,教人物的管平湖、王一舸诸教授。他还与在北平的著名画家王友石、于非厂、李苦禅结为师生之谊。1936年7月,陈寿荣毕业前在中山公园举办“陈春甫个人画展”。开展前一天,北平《晨报》刊出他画的《海天白鹰图》,于非厂补景提跋:“春甫此作,似腾昌佑《海天白鹫图》,为补旭日,并题于此。非厂。”开展时,诸大师前去祝贺,题词褒奖,于非厂题:“春甫画笔爽朗,离大成不远。”李苦禅题曰:“天才杰出,其志可嘉。”北平《实报》《健报》都报道了此展。羽翮不修难到千里。1937年2月,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首期在全国招收古画研究员,陈寿荣二次进京赴考。求学千人,仅录60名,潍县一座小城竟考中两人——陈寿荣与后来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郭味蕖。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科,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于非厂为督学导师,与诸研究员启功、田世光、郭味蕖、陆鸿年等共同研究国粹。在这里求学期间,陈寿荣遵师训,苦用功,所临名作无不精妙。
转益多师勇于突破诗书画印皆有所成
陈寿荣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造诣高深,是一位诗书画印都有所成的艺术大家。从童蒙时期学画开始,他研究过历代名画真迹,转益多师,而又勇于突破师承,在中国画领域中几乎无所不能。他早年精于人物和花鸟。画人物,写神佛罗汉,用笔简练磅礴,一扫平庸因袭之风;画仕女,取老莲等传统之长而自创境界,清新优美,韵致天成;画花鸟,师法自然,专写动态,花叶如临风,鸟则各种动势,层出不穷。后期画鹰,重于写意,而不忘其形,形神兼备,泼墨淋漓,又专画各种飞腾之势,形象活脱而风致豪迈,对前人的喜欢静态是一大超越。陈寿荣的字也像他的画一样,真草隶篆,无一不擅,而又各出己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所写《百体书联》,遍写古今百体及自创之体,略无重复,形成书体之大观。而其个人风格,其精髓为率真与豪放,即使写单细的瘦金书,也充满刚气,书成后仍觉逸兴遄飞,笔势若动。陈寿荣治印受先宗陈介祺之影响,后博取南北之长,自铸浑朴古雅之风,大有秦汉之遗韵味。他赞同清人吴先声“印之学秦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的主张,但也服膺清人陈西庵“元明好印,亦可研习”的开明之见,因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拘一格。他尤其推崇清朝黄士陵的“印人应胸有方正,身无媚骨”的名言——这也正符合他的性格,印如其人,端正、刚劲、古朴、自然,形成了他的特有风格。他的《怎样刻印章》一书,自1963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至1998年第13次印刷时,已印至38万册,日本的《书道全集》第27卷,将此书列为中国近百年来印章重点书籍。《书谱》杂志答读者问称:“学印书以陈寿荣所撰《怎样刻印章》为最理想。”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的《现代印选》,是一部弘扬现代印学,检阅全国印家成绩,树立健康印风,以便开拓未来的宏编,特请陈寿荣任主编,也表明了他在治印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陈寿荣作诗,一是为了题画,二是为了抒怀。他精通音律,诗思敏捷,作古、近体诗四千余首。他的画几乎每幅必有题诗,再钤上他的篆刻四五方,集中体现了他的诗书画印之全面优长。在当代画家中有这种功力的已不很多。
一生波澜壮阔名列潍县“八大画家”
著名学者陈炳熙的文章中写道,潍县曾有“八大画家”之称,但就像“扬州八怪”一样,究竟是哪八人,其说不一。不过有几人是大家一致认可的,那就是郭味蕖、郭兰村、陈寿荣、于希宁、徐培基。另外几位是:王乐轩、谭亭九、赫保真、郭士纯。照后来的成就看,功成名就的只有郭味蕖、于希宁二位,他们都是全国一流的画家,早已誉满海内,名震桑梓。然而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有时只凭才华是不够的,还要有机遇。陈寿荣则是才华有余而机遇不足。他虽然在1937年已与郭味蕖一起考入故官博物院的古画研究馆,但1957年因错划成“中右”而失去所有上进扬名的机会,终老埋名家乡,外地除少数知己外,无人知道他的才艺。他这一生波澜壮阔,一生坎坷一生奋斗一生传奇,陈炳熙曾在2003年作诗曰:挥刀錾玉石,泼墨写飞鸢。命蹇青云远,志孤魑魅缠。颠狂追八大,坎坷步留仙。容有知音赏,犹如箭在弦。立志丹青艺,精研七十秋。常违时俗意,敢与古人俦。独步真潇洒,樊篱不自由。欲穷奇士迹,先上画廊楼。
陈寿荣二十岁摄于北平(今北京)
陈寿荣篆刻作品《自然潍县甲青齐》
陈寿荣篆刻作品《诗书画印苦学一生》
青岛市中学教学研究会美术组同志合影(前排右一为陈寿荣)
1978年陈寿荣(右)在青岛与李苦禅合影。
陈寿荣回到故乡潍坊,参加了同志画社最后一次画展。他挑头成立了虑远阁画庐,这算是潍县最早的一所国画专科学校,继承丁东斋的衣钵,为传承祖国的美术事业而培育人才。“文革”期间,他以画鹰寄托志向,初步找到了一种独特的画鹰方法,以篆隶书法画鹰,往往笔之所到,意趣横生,苍劲圆磐,穷极万态。
陈寿荣受邀参加画展丁东斋一席话引深思
陈寿荣从北京学成回到家乡时,正赶上同志画社举办最后一次画展。
潍县同志画社由丁东斋、丁叔言、郭兰村等人于1922年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集合同道,观摩研讨,收藏雅集、公开展览。画社提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各自特长,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的社团宗旨。同志画社坚定地选择了重振国粹的艺术立场,并定期展览雅集、出版画册教材、发展美术教育等社团活动,迅速扩大了其在山东地区的影响力,而且群体性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活动对艺术家个体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尤为明显,在潍坊逐渐成长起来一批年轻艺术家。
当时郭兰村听说陈寿荣回来,便邀请他参加画展。陈寿荣把在北京个展中卖剩的全部作品都拿出来,让郭兰村代为挑选,并向他请教,郭兰村随即又与陈寿荣相约到丁东斋处。谈及书画学习,丁东斋告诉陈寿荣说:“其实大凡文学艺术上的事都可以自学。譬如我在广文上课,考虑到绘画的实用性,不能不教图案和炭笔人像,可这两项我都不会,为了教,我自己先学,这都是自学,不但学会了,我还编印了图案画范和炭画人像讲义,发给学生,学生的成绩也还可以。谁说不能自学?”
郭兰村这时便笑说:“可是我没学炭笔人像,学生问起我,我就只能说不会。”陈寿荣望着郭兰村,不知他这是从何说起。丁东斋就笑说:“你不知道,在我病了的时候,叫兰村去替我上了一个礼拜的课。我从来不因事或因小病请假,那几天是实在去不了,亏了兰村。”
郭兰村听了,赶忙陪笑说:“可是我不能像老师教得那样好。”“你以后会渐渐好起来的。”丁东斋说。“再好也好不过老师。”郭兰村此话一出,就被丁东斋严肃地打断了:“这是什么话?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后者必须超过前人,如果你永远不能超过我,那我教你还有什么意思?”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次的讨论,被陈寿荣记在了心里。
挑头办虑远阁画庐名家携手培育人才
1938年2月,几位国画家为摆脱日伪对教育的控制,由陈寿荣挑头,在潍县城北门大街租赁了空屋5间,办起虑远阁画庐。
这算是潍县最早的一所国画专科学校,办学的画家多是同志画社丁东斋的弟子。虑远阁画庐继承丁东斋的衣钵,为传承祖国的美术事业而培育人才。大家公推陈寿荣任校长兼教人物、花鸟,郭兰村教人物和走兽,徐培基教山水,郭味蕖教花鸟,王乐轩教走兽,于希宁教花鸟和篆刻,郭志先教书法,完全是义务教学。画家们还以合作书画的方式教学:由郭兰村画佛,徐培基配松,郭味蕖补坡,于希宁添竹,王乐轩题字,合作画成《松荫古佛图》等。这样教学如同名演员演戏,可谓各显其长,相得益彰。陈寿荣讲课最重实效,教画人物先教画人体各部位,再综合教画整体的人,最后教画人物动态,使学子大受教益。
像陈寿荣一样,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在七七事变后从全国各地返回家乡,在中小学担任美术教员,同时组织抗日剧社,排演抗战街头剧,启迪民众求存保种的爱国热情。他们是潍坊美术教育兴起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学成之后,又同老师们一起推动了潍坊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的繁荣。
提起这段历史,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黄可说:“正是因为有了陈寿荣等一批艺术家,才有了潍坊近现代的艺术繁荣,是他们为‘中国画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费出版恩师作品集陈寿荣现象添光彩
陈寿荣一生都在为家乡潍坊贡献力量。1979年,他惜别教坛,应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之邀,负责风筝的设计、绘制,先后奉出“飞鹫”“风凰”等40余件精品,为潍坊国际风筝都力添重彩。
先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近现代以来,包括陈寿荣在内的一大批书画大家,铺砌了潍坊“金石之都”“中国画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基石,潍坊这座城市也守护传承了书画大家的遗风。
2016年9月16日,是陈寿荣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张大功为纪念陈寿荣,自己出资13万元出版了《陈寿荣诗书画印精品集》,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三集电视专题片《百年寿荣》,在十笏园名家作品展示馆举办了“金石寿永”纪念陈寿荣诞辰100年诗书画印大展。近几年,他又出资收藏了陈寿荣的书法巨著《狂草双百》《泰山经石峪集联》及绘画、书法、篆刻、书籍、扇面等作品,不断充实着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馆藏。陈列馆在近20年的历程中,集中收藏了陈寿荣的诗书画印作品800多件。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市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陈寿荣诗书画印展览,为市民和广大书画爱好者呈现了一场场精美的艺术盛宴,还发行了《陈寿荣印谱》,组织陈寿荣艺术研讨会等纪念活动,深度挖掘、解读宣传了陈寿荣的艺术造诣和崇高品德。
这一系列以缅怀陈寿荣为主题的活动以及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业界称之为“陈寿荣现象”。群众自发、自愿、自费、自觉的纪念活动情真意切,丰富多彩。展览相继开幕,四部画(印)集陆续出版,以春翁艺术人生为主题的媒体专稿、纪念文章和电视片不计其数,这位生前名气不大的“地方画家”,被正名为中国画坛“诗书画印通才大家”,充分展现了陈寿荣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画鹰寄托鸿鹄志愈发勤勉工画艺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陈寿荣因曾在国民党抗战部队服役半年,被定为“中右”,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期间,他屡遭批斗,多次被抄家,收藏的大量文史资料、名人字画被抄洗一空。在这期间,陈寿荣诗云“愈逢困境愈狂冲”,自治“诗书画印,苦学一生”章为座右铭,在艺术天地里默默无闻地勤苦耕耘。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是陈寿荣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陈寿荣画鹰是有特殊寄托的。他失去了各种被发现、被重视、被赏识、被正确评价的机会,也失去了本应到更高的艺术领域去驰骋、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在青岛一所学校执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创造着。他在无人认识其艺术真价的漫漫征途中,画了那么多振翼凌云雄姿勃发的鹰雕,正为表现他不甘屈辱的一腔孤愤和奋发之思。
1979年,老师李苦禅到青岛,陈寿荣把他画的鹰拿出来请教。李苦禅看了配景后说:“松树画得好。”但看了飞鹰,却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李苦禅才说:“春甫,你是有杰出的天分,不惧怕创作飞鹰的难,其志可嘉!不过看古人画鹰,多取静势,为什么?静势易工,而飞势难画,不画飞鹰,是藏拙之一啊!”
一席话使陈寿荣吃惊不小。难道画家都要走“藏拙”的路吗?难道他所教授的学生,也要跟着他亦步亦趋吗?齐白石有言:“师我者生,似我者死。”苦禅先生学白石,难道独独不记得这两句为画的箴言吗?
李苦禅走后,陈寿荣思考了很多。他首先想到的是,被老师否定,那他是否还能继续这么画下去,老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中肯建议,是否画飞鹰就是一条注定难走又失败的道路。
陈寿荣又遍数历代名家,想想那些后来有定评有公价的画品画法,是否也有被否定的评价。
陈寿荣首先想到的是在潍县为官七载的郑板桥。他的竹子所谓“旷世独立,自成一家,然而不是也有人说他“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吗?连郑板桥的画都可以被人否定,可见被人否定者未必是真不行,乐山乐水,人各有见,何必为之拘束,更何足改变自己的创作旨趣呢!
陈寿荣又想到,前人及当代大家画鹰,大率都取静态,图然是事实,但也并不尽然,徐悲鸿就画过不少飞鹰。尽管没能像他的马或人物那样倾注巨大的精力,形成独特的笔墨,但他的鹰基于卓越的素描造诣,也并非“难得自然”,由此可见,只要画艺到了高妙的境界,何须藏拙?
在后来的日子里,陈寿荣每每想起李苦禅先生要他藏拙,大约是因为他画犹未工。陈寿荣愈发勤勉,不是退而藏拙,而是进而求工。
创造画鹰写意技法诗印平添文人气韵
在长期观察试验的创作实践中,陈寿荣初步找到了一种画鹰方法。经过一段集中的探索和努力,他觉得画鹰技艺大进,境界大开,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笔墨,即在师法造化的前提下,用墨的五色和笔的灵性,创出一套捕捉和表现鹰雕形神特点的画法。他运笔犹如写字,他本就善书,又兼长各体,所以转腕用笔不滞,用于画鹰,自成一种具有浓重个人特色的笔墨。用书法的笔力作画,可以用于工笔写意各个方面,而以雄浑苍劲的物象最为有效果。赵之谦在题自画的《墨松》时说:“以篆隶书法画松,古人多有之。”陈寿荣是以篆隶书法画鹰,因为笔情纵恣,所画之鹰,往往笔之所到,意趣横生,苍劲圆磐,穷极万态。
陈寿荣画鹰虽用泼墨淋漓的写意之法,但能形神兼顾,在形的酷似中突现猛禽的飞扬之势和逼人的神采,正像白石的虾、悲鸿的马,在看似简省的笔墨中寻求形与神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谁也不能替代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若要概括其特点,那就是:穷形尽相,寄情传神,笔墨酣畅,气势磅礴。这是种大家之风。
陈寿荣自早年就注意题画的艺术。他善书,善诗,又善篆刻,所以有条件在每一幅画上题上恰如其分的诗,钤上相映成趣的印。不过在他早年及中年前期的作品中,还常常题写古诗或前人的成句;到了中年以后,才做到几乎每成一画,必题自己所做的诗。浑厚飘逸略带瘦金风神的行楷或苍劲古朴的篆隶,抒情寄慨格律精严的题画诗,追秦抚汉又新意别出的治印,都为他的鹰平添了文人气韵。他画的鹰,有独鹰,有双鹰,有群鹰,晚年还画过百鹰长卷。其配景,或以山,或以树,或以沧海云烟,或以狂飙雷霆,无不与鹰雕相融,创造出具有着雄风万里、伟力千钧的猛禽天地。而这矫健不屈的鸷鸟,又往往是作者的自喻。如他的独鹰图《奋发冲霄》中的题诗:奋发冲霄汉,飞扬过险峰。一如威猛士,弹雨亦从容。
陈寿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飞鹰图卷》,此卷共绘飞鹰近百只,所绘飞鹰神态各异,或飞于海天之中,或立于高山之上云雾之间。鹰之姿态,或单鹰独飞,或双鹰回首,也有群鹰于青松白雪间振翅飞翔。陈寿荣所绘飞鹰,笔墨酣畅淋漓,用笔泼墨挥洒,以篆书笔法绘制鹰眼、鹰爪,用行草笔法画鹰的翅膀及羽毛,所用笔墨浓淡相容,色墨相间,配景或以高山苍松于云雾鸣泉间,或以秋林尽染,或以惊涛骇浪……陈寿荣在他画的《飞鹰图卷》中,卷首他用篆书题写《飞鹰图卷》四个大字,在卷尾他用六首自作诗词题跋,这六首诗陈寿荣分别用六种字体书写。这六首诗词如下:
题曰:“飞鹰图卷今春成,各具神姿各有形。曾入云霄追异境,不求人夸使人惊。七绝创飞鹰图卷”
题曰:“喜写鹫雕世间隼,画成百态雄姿真。飞鹰之祖敢独任,胸内深藏鸷鸟魂。七绝喜画飞鹰”
题曰:“守旧因循非好汉,画鹰已越雷池边。后来居上前贤训,奋发争先古砺篇。速写京申求搏貌,直升云彩揣神颜。自成一格真绚年,陈氏飞鹫己上天。七律创绘飞鹰”
题曰:“隽鹰拼搏为余师,万里飞程无倦思。我心虽老雄心在,效君豪气英风姿。七绝赞飞鹰”
题曰:“创写飞鹰六十年,峥嵘神态时钻研。举头红日冲云出,回首夕阳霞满天。七绝题画飞鹰”
题曰:“脑海深藏生活魂,兴来落成任狂挥。缘何独爱雄鹰貌,羡尔英风照乾坤。七绝画飞鹰感言,己卯四月飞鹰图卷竣事,题诗六首抒抒情,潍坊八十三岁叟陈寿荣”
孙伯翔为张大功绘制的扇面《兰石图》题字。
邹佩珠在张大功的《情系奥运名家影像墨宝集》上题字。
陈寿荣对张大功最大的影响是执着,张大功从老师那里学会了全神贯注。他也将绘画上的痴迷与专一,表现在对奥运的宣传上。申奥成功后,他从潍坊出发,开始了奥运万里行志愿宣传活动,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张大功一路走来,执着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也收获了来自各界的支持。
学恩师痴劲与执着讲绘画与奥运之关联
张大功善画竹,常以郑板桥《竹石》以自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张大功说,陈寿荣对他最大的影响是执着。陈寿荣无论何事,一经着迷,就全力以赴,别的事充耳不闻。有一天陈寿荣走在路上,心里正在构想着诗句,眼睛不看路,而是瞪着天空沉思,一会儿口中轻笑,一会儿点头含笑,以至于没看到前面有一个卖砂器的地摊,就这样撞碎了一地砂锅砂罐,他竟还没有反应,大踏步地走了过去。摊主一声惊叫才把他喊住,陈寿荣低头一看,已有五六只锅罐摔成碎片。又有一回,陈寿荣也是走着路推敲入神,全然没发现前面有口枯井,竟一步踏了下去,才惊破了他那平平仄仄的梦,结果撞伤了腹部,流了许多血。不过正是靠这股痴劲、这股执着的心劲,才使得他在艺术上有了一定的成就。
与陈寿荣一样,张大功也是一个认定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著名艺术家孙伯翔在张大功《笔阵图》上题词勉励:“人贵在痴迷,人贵在专一。张大功,山东潍坊人。前几年痴迷于世界奥运,不计寒暑,不惧艰辛。多人唤他有颠乱之嫌,余却认他颠得可嘉。近两年却隐美院画舫之内,转向习八大(山人),习青藤(道人),余未认错。大功实作画睿智之才,有所能必有所大也。”
曾经有老师称张大功为“绘画狂人”,后来他坚持奥运万里行志愿活动并被媒体报道后,便又多了个“奥运狂人”的称呼。张大功解释:“其实我并不狂,只是对书画很痴迷,我曾把一天24小时用到极致,晚上在天津美院创作,一直画到天亮。我画画累了接着练书法,书法写了一段时间再去看看书。画画和奥运都是弘扬一种执着、钻研、拼搏的精神。我去孙伯翔老师家中拜访,他为我宣传奥运的活动题的字是‘兰之馥,石之坚’,大功情系奥运,其志可嘉。”
走遍全国宣传奥运文化名人为其题字
申奥成功后,张大功从潍坊出发,用6年的时间走遍祖国大地,他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宣传着奥运,得到了很多著名艺术家的支持和赞扬,如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著名书法家孙伯翔等。在张大功看来,老艺术家的支持不仅是支持他个人、这件事本身,更是支持一种“兰之馥,石之坚”的艺术精神。
张大功走遍中国期间,到达北京时是2005年,他第一次和邹佩珠接触是在中国美术馆。邹佩珠对张大功说:“你的精神我们很感动,我可以为你题一幅字。”后来,邹佩珠留了张大功的电话与地址。时隔一个多月,张大功接到了北京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邹佩珠的秘书周玉兰说,邹老已经题好字了,名为“中国奥运万里行书画长卷”。张大功收到后特别感动。从那之后,他和邹佩珠的交流就比较多了,邹佩珠曾称赞,这种为了宣传奥运走遍中国的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后来,邹佩珠又为张大功写了“民族魂”三个字。在老艺术家身上,张大功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民族、对国家的深情。张大功去中国台湾宣传奥运时,邹佩珠写了一封信,让他联系李奇茂先生,后来,李奇茂热情地接待了张大功,并在他的奥运地图上题写了“中华民族精神”六个字。
张大功在北京还拜访了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看到张大功走了这么多路,廖静文先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来,看了看他宣传奥运的画册。后来廖静文先生为张大功题了两幅字,一幅“美丽中国”,还有一幅“情系奥运”。
收获来自各界支持张大功奥运万里行上央视
张大功一路走来,其执着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也收获了来自各界的支持。张大功受到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的接见,《人民日报》等国家及大量省市级媒体对他进行了接连报道,2005年6月22日,他应邀参加由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奥运连着你和我”大型展览,并被颁发捐赠证书,2006年1月5日,张大功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名将之约》“相约2008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向全国电视观众介绍了他的奥运万里行志愿宣传活动……
张大功以一种执着坚韧的精神行走。他背着亲手绘制的水墨版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开始他的环球之旅,并进行摄影和书画写生创作。21年间,他不仅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还走过世界各地的500多座大中城市,用相机和画笔记录着自己的环球之旅,日记本、速写本、摄影作品集、书画作品集有数百本之多。所到之处,他便忙着展示地图,征集签名,签盖邮戳,举办展览,用奥运精神和摄影书画艺术传递友谊。
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张大功在欣赏陈寿荣的自画像。
多年来,张大功循着陈寿荣的人生轨迹,寻访他生前学习、办展、工作过的地方,走访曾与恩师有往来的人,搜集恩师的故事。他还走遍全国各地,回购陈寿荣的作品;为了筹建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他更是不顾所有人反对,卖了一套房。2003年,陈列馆终于建成并开馆,向人们展示陈寿荣的艺术人生,张大功也夙愿得偿。
循恩师生前足迹
了解其履历点滴
为了探寻陈寿荣成长的历程,张大功从陈寿荣生前曾经的寓所,到万印楼,再由潍坊一路向北到访北京故宫、中山公园,去探访陈寿荣1936年、1937年曾经学习和举办展览的地方,在北京拜访了陈寿荣在青岛二中的学生姜宝林。随后,张大功又到访济南大明湖公园,这里是当时济南国画学社的旧址,是陈寿荣奠定国画基础的地方。
在济南,当于希宁得知张大功要在潍坊为陈寿荣建立陈列馆时,欣然为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题写了匾额,张大功还聆听了著名画家郭志光、沈光伟、谭英林、范正红等讲述的关于陈寿荣的一些故事,郭志光说:“这是陈老为我治的印,陈老的印章刻得好啊,我还与陈老合作过巨幅国画松鹰图。”西泠印社理事、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说:“在1963年,陈寿荣先生编著的《怎样刻印章》一书当时影响特别大,学习治印的,大多都看过这本书。”
张大功探访陈寿荣北平(今北京)办展的地方“中山公园”
在天津美术学院霍春阳教授的画室,张大功带去两册陈寿荣篆刻作品。霍春阳看到陈寿荣的印谱后说:“我跟陈寿荣先生见过三次面,当时是与孙其峰老师一起去的潍坊,还在一起合作了几幅画,陈老为我和孙其峰老师刻了几方印。”说完,霍春阳在张大功带来的册页封面上题写了“陈寿荣印痕”,在册页的扉页上题字“身与印化”四字。在天津,著名画家郭书仁、何家英也都与陈寿荣有书印之缘。1996年冬,何家英来潍坊时还专程拜访了陈寿荣,二人一见如故。在陈寿荣家中,何家英现场为陈寿荣画了一幅写生肖像。画好后,陈寿荣很高兴,当即为何家英刻了两方印章作为留念,何家英在画像的右下角题字“敬画陈寿荣老先生像,丙子年岁末於北海何家英并记”。
在青岛二中,陈寿荣当年的学生王岚君讲述了老师的教学经历。到访哈尔滨时,张大功征集到了陈寿荣编著的《怎样刻印章》,在杭州拜访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张大功向西泠印社图书馆捐赠了由他主编的《陈寿荣诗书画印精品集》。
探访陈寿荣从年轻到老年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追寻陈寿荣的足迹,探访他的学生、故旧,征集陈寿荣的故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张大功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
寻得《狂草双百》书稿卖房购回恩师作品
张大功探访陈寿荣在济南国画学社学习时的旧址“大明湖”
张大功探访陈寿荣在济南国画学社学习时的旧址
为了保存和弘扬老师的艺术,张大功立志要为陈寿荣建立一个陈列馆。这属于私人办馆,无论人力财力各方面,他都时感不足,困难重重,于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代价,终于将馆建成。
办陈列馆,首要的是收集作品。在本世纪初,张大功投资十几万元,购得陈寿荣的诗书画印多件。每一件都来之不易。
有一次为征集一幅人物画,张大功赶到青岛,给藏画人带去礼品,经再三商求,才以3600元购妥,付完款后,张大功除了回潍坊的路费外,已身无分文。
《狂草双百》是陈寿荣82岁高龄时在青岛海天阁书写而成。这部书法巨制共计书写唐诗200多首,全部用狂草书体所写,加上题跋共计206幅,近万字。这是陈寿荣准备生前出版的,可惜他因病去逝,夙愿未遂。张大功得知这部书稿的下落后,到青岛多次与藏有这部书稿的人商谈,定价后,为完成陈寿荣出版《狂草双百》书法集的愿望,张大功将自己潍坊的一处住房卖掉,集齐30多万元钱款,将这部凝聚着陈寿荣心血之作从青岛收回潍坊,家人反对,许多朋友得知后也纷纷劝说张大功,问他散尽钱财购买这些作品,值得吗?
张大功整理他收藏的陈寿荣《狂草双百》书法作品
可是张大功懂得《狂草双百》的珍贵,这不仅是老师一生的心血,也是潍坊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在《狂草双百》题跋中,陈寿荣写道:
余自十四岁入塾,习草遍摹草诀歌、草千字文,后续娴画印,殊少耽此,匆匆一生殆矣哉,不觉己至耄年境矣,丁丑之夏居青岛海天阁,天气酷热,不能安心作画,重挥草笔,以抗炎暑。数日捡绩,已成双百之篇。录书唐诗一举双收,细阅书风日醉心素诗,受自叙帖之薰陶,喜爱简括飞舞之趣,此乃吾之学风于谦,至於生涩稚拙之弊,有待继续练功,以期大成。信心如此,望读者方家教我。山左八十二岁叟陈寿荣
习草行程七十年,厌看一模千人面。服膺颠素创其踪,挥尽芭蕉求自变。
走遍全国征集藏品
节衣缩食办陈列馆
张大功手持陈寿荣最后一方印章《人贵自立》
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的藏品全部由张大功出资征集而来。20多年前,他从潍坊出发,走遍全国,宣传奥运期间,他更是沿途宣传陈寿荣的艺术,寻找征集散落在全国各地与陈寿荣相关的书籍、绘画、书法、篆刻、信札等作品。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地征集到陈寿荣《怎样刻印章》一书,这些书来自于不同的收藏者。《怎样刻印章》是陈寿荣编著,196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专业性极强的篆刻技法书,当时这本书受到全国各地书画篆刻爱好者的青睐,在这本书的指导下,许多篆刻爱好者走上了篆刻正途。由于这本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应广大篆刻爱好者要求,多次再版印刷,在当时印数已超过35.5万册之多。在湖北武汉,张大功征集到陈寿荣主编的《现代印选》,在河北石家庄征集到《历代画家书法选》,在黑龙江大庆征集到陈寿荣所书的两封用毛笔写的信札……
张大功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整理陈寿荣书法作品
从十几元、几十元一本的图书到三五万十几万元一幅的绘画作品,从两万元一方的印章到花费百万元购买的书画……每一本图书、每一幅书画、每一件藏品,都静静地陈列、悬挂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中。
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于2003年6月22日开馆。张大功以每年近两万元的价格租房,他竭尽所有,惨淡经营,偏又接连遭受车祸与火灾,心情的悲苦可以想见,但因陈列馆落成,先办了开馆展,后来又办了精品展,得偿毕生夙愿,心头又一阵阵涌上喜悦。
张大功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为参观者讲解
20余年来,张大功不断丰富充实陈列馆,力图使它历久不衰,声名远扬,以此告慰泉下恩师。
为了收藏和保护好恩师为潍坊留下的文化遗产,张大功节衣缩食,这么多年来,家中冬天从未供过一次暖,夏天只用竹扇纳凉。“我是一个做事当机立断的人,办任何事从不拖延,我怕是因我的拖延而失去恩师的作品。现在看来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张大功说。
本期图片由石莹提供(署名除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