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顺治通宝哪种最贵,收藏齐一套价值百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2、为了消灭前朝的痕迹,宣示合法政权建立,铸造的替换货币。原来说叫仿古式,这真的是没文化。接管明朝的宝泉局、宝源局,用明朝的工坊,明朝的匠人,明朝的工艺,明朝的文字风格,明朝的钱币形制铸造了顺治通宝.
3、这也是清朝钱币的过渡形式。为了考察、记录各地的铸币情况而加注的地名。清朝在北京建立后,清朝军队继续进攻全国明朝贵族占领的那些反抗的地区。地盘越来越大了,铸钱的工厂当然就在各地。为了标注工坊的地名,就开始在钱币后边加上地名简称。这就是顺治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1645年),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顺治时期全国先后有二十三个钱局开铸单字记局钱,现在已经发现了工、户、蓟、宣、云、延、原、同、阳、河、临、东、浙、宁、昌、福、荆、襄、新共十九局。而古籍所载:陕西省局的“陕”字、江西省局的“江”字、广东省局的“广”字以及湖广省郧阳府、常德府等局铸造的顺治钱,至今未见实物,这是清朝钱币史上的令人费解之谜!
4、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镇钱局停铸单字记局钱,开铸顺治背一厘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较背单字钱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记局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之意(一千厘准银一两),可直接与官银兑换,故称其为计银一厘式。据史料记载顺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开铸,分别有:户一厘、工一厘、蓟一厘、宣一厘、云一厘(密云局)、东一厘、临一厘、原一厘、阳一厘、陕一厘、同一厘、河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云南省局)、荆一厘。除荆一厘和云一厘(密云局)未见实物外,其余各局铸币均不难见到。各局版式基本固定,变化不大,除原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等南方各局使用较为特殊的面文书法而外,其余各局多数采用了户部铸币的标准面文体系。
5、正面顺治,背面开始加上满文。告诉天下,我们已经开始管理你们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央责令各省、镇钱局停铸各类顺治旧钱,由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开铸“新钱”即顺治通宝背满文“宝泉”、“宝源”钱,每文增至一钱四分,且铜制金黄径大精美,俗称大制钱。此次改制完全脱离了明代体系而确立了清代制钱风格,完成了从型制上仿造明代制钱到铸造真正意义上的清代钱币的转化过程,在整个中国钱币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顺治满文式虽然只有户部、工部二局铸造,但铸造量非常大。所需的铜主要来自明代以及顺治旧式钱回炉改铸,所以在存世的顺治钱中背“宝泉”、“宝源”顺治最多。
6、清朝的公文,包括圣旨,都是满汉文行文。汉文在前。实际上,满文并不普及。背满文钱币,老百姓认识的当然不多。顺治十七年(1660年)户部提准十四个地方局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从新开铸新钱,其背文由本省满文局称和汉文局称组成、故名“满汉文式。分别有满汉文:同、福、宁、东、江、宣、原、蓟、昌、河、临、浙、陕、密字,其中福建省的“福”字和密云局的“密”字未见实物。此后,顺治五式成为祖宗之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好了,关于顺治通宝哪种最贵和收藏齐一套价值百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