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音乐天堂》第一期开始就不断收集,直到40期后告别《音乐天堂》。 一切自然不易被察觉。 为什么和《音乐天堂》分手?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直到那天我把《音乐天堂·加号》带回家,发现这是一本关于《音乐天堂》停刊的纪念书,我才开始认真思考我们的关系。 我从《音乐天堂》开始了我的启蒙,并在最后一刻告别了它。 已经好几年没有碰过这本杂志了,却在最后一刻再次遇见了它。 是它在等待我,还是我从未忘记过这本通过音乐改变我的杂志? 生命的名字,是记忆中无法忘记的名字。
离开“音乐天堂”是那么自然。 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也很残酷。 1992年,我还是一个初三的半生不熟的男孩。 我周围的音乐环境是充满主旋律的港台流行音乐。 谭、张两位巨星依然红火,四大天王初具规模。 在那个欧美音乐信息几乎匮乏的年代,我们的耳朵也是孤独的。 除了听到港台歌手翻唱的欧美音乐之外,我们没有机会接触更多。 除了迈克尔·杰克逊几位歌手的声音之外,我们还可以听到多少不同的欧美音乐? 所以我要感谢邓良平先生创办了“音乐天堂”。 当时确实对我和几个朋友起到了流行音乐启蒙作用。 我和狗头一起读、听《音乐天堂》。 不同风格的音乐让我们惊叹不已。 渐渐地迷上了欧美摇滚,所有听港台流行音乐的同学都成了我和狗头鄙视的对象。 他们非常意气风发,而且非常年轻。
我从《音乐天堂》中吸收了很多音乐滋养,逐渐开阔了我的音乐视野,我开始寻找更多的滋养。 那个年代,资源匮乏,另一个营养来源就是刺刀胶带。 那时我听的都是磁带,很少有CD。 直到今天,我父母家里还堆着一盒磁带,我再也不会碰它们了。 后来,再往前,中国音乐市场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世界音乐涌入,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和《音乐天堂》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分手已经成为迟早的事了。 《音乐天堂》的诞生就像我们饥渴时的一滴甘泉,但当各种饮料摆在我们面前时,它的价值就逐渐丧失了。 我们都喜欢新的,不喜欢旧的。 现实残酷地压缩了它的存在空间,它完成使命后,终究要到达终点。
许多读者期待着它的再版和回归。 只是一切过去之后,它的回归已经没有意义了。 回想起来,它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出现,做了它最应该做的事,而我们有幸遇见了它。 一切都足够了。 没有比这些更好的时机了。 更好的回忆,它们陪伴我们走过那段人生,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印记,然后我们继续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道路。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看《音乐天堂》了,也很久没有深入接触欧美音乐了。 我已经停止了疯狂的追逐。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DVD。 我租录像带,买 VCD 和 DVD。 电影开始主导我的生活喜好,这也是我逐渐远离“音乐天堂”的原因之一。 也许如果我的选择没有改变,我现在应该写音乐评论而不是电影评论。
这样的相遇,这样的分离,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再次相遇,一切都注定了《音乐天堂》会在我的人生中留下印记。 对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是流行音乐的启蒙。 从最粗糙的小册子开始,它带领一代人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音乐天堂》存在的意义。
文字: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