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1982年开始生产熊猫币。在生产技术上,原样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镜面喷砂技术,对图案进行喷砂处理,形成哑光表面,增强了浮雕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底面经过镜面抛光处理,呈现出耀眼的金属光泽。磨砂面与镜面的反差营造出非常高贵精致的视觉效果。
1982年熊猫1盎司金币
当时,为了在钱币上表现出熊猫鲜明的黑白效果,在图案设计和浮雕创作的早期阶段采用了以下工艺方案。熊猫的眼睛、耳朵以及鼻尖、四肢等熊猫的“黑色”部分采用凹痕或镜面处理,而其他“白色”部分则采用普通浮雕制作或普通喷砂处理。是一种凹版折射方法,巧妙地获得黑白清晰的艺术效果,有效凸显黑白熊猫的可爱形象,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1983年版的熊猫币也采用了这一工艺,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1盎司金币和27克银币荣获克劳斯世界钱币奖“最佳金币”和“最佳银币”奖。
1983年熊猫1盎司金币
1983年熊猫27克精制银币
这种传统的镜面喷砂工艺一直沿用至1994年版的熊猫币。在我们不断与世界一流造币机构交流和学习的同时,我国铸币的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995版熊猫币代表了表面效果的历史性突破和防喷砂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所谓逆向喷砂,是与镜面喷砂相反的,是用在相反的方向上,即图案原来是喷砂的,现在是镜面的,或者底面本来是镜面的,但是经过喷砂处理的。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来做,将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这种加工技术取代了原来的凹版雕刻方法来表现熊猫的黑白色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995年熊猫1盎司精制金币
事实上,1992年版熊猫币的正面(天坛面)首次应用了防喷砂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反面(熊猫币)采用防喷砂技术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而相比之下,1995年的熊猫币方面)则有些缺乏吸引力,所以1995年是反喷砂进程真正实现突破的重要关头。
1992年熊猫金币正面
来源:金币文化作者: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