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天: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
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凝聚在神韵境界的创造之中。魅力和艺术观念都是表征艺术本体的范畴。艺术观念的审美创造过程表征了中国艺术精神中审美意识的觉醒过程。千百年来,书法家常常以想象的心灵宣泄宇宙能量,从而建立晶莹剔透的美学观念。通过中国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境界,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美学的精神。艺术的意境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通过它使主体的心灵超越自由,在虚拟现实到现实的转变中认识物质的自然状态,实现自然与灵魂的统一,可以在内部创造出新的领域。
1、神韵之美与艺术构思
1. 美丽动人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指的是宇宙生命工作的整体和起源。气的深层,是指并直接指向宇宙的普遍、无限的气。道教;中层“气”强调形神合一的创造性,指主体生命体的气;表层“气”指生命体的内在之气作品存在宇宙之气和主体之气都是物体的结晶。书法家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在笔触、水墨中相通、感受、凝结,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因此,王羲之说: “书之气,必达道,此与坤元之理也。七宝贵,可名永。气明,花自立。”阴气太盛,则生风生神。当你把笔指向边缘时,它来自于它自己的本性。 ”(《记白云老师书诀》)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它是一个先于书法、绘画、诗歌、散文等的鉴赏领域,不局限于可见的线条、墨色,而是鉴赏其中的韵律。表达悲伤的情感价值。强调表达。书法家的心境,他的喜、怒、忧,他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秩序或紊乱。在书法中,如果能做到“韵”,就能达到笔心的自然变化和和谐,如果做不到“韵”,则一切意义都丧失了。
气与韵相辅相成。达到气韵的任务不再是写文字,而是写出内心。它的魅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精神,用形式阐释精神,用意义勾勒痕迹。线条运动的关键是获得神韵,神韵在灵魂,不在感官、耳朵;神韵在内心,不在标准。书法艺术的美在于书的精髓,在于书的精髓。更广泛的含义超出了书本。有。比如“《兰亭序》”,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来自于精神宫,“《祭侄稿》”充满了气质和活力。只有拥有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品质,你才能创造真实的状态。书法的生命力与笔、墨、意、个性有很大关系,只有“四美”的存在,作品才能融为一体,美丽而充满活力,使整个作品充满活力。生活的.只有当作品完成后,才会营造出非凡的氛围。
书法独特的无字地位,不仅与其魅力有关,还体现在书法意境的创造上。当书法作品有了意境之后,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魅力,让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2、艺术构思之美
意境不是单一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深层境界的创造。蔡小石在《拜石房词》的序言中形容其意境层次十分精妙,他说:“我的意图得到了音乐的支撑,又得到了旋律的深化。当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春天是深沉的,色彩是丰富的。”露水,白雪覆盖,天上云朵缭绕,好一幕,再看一遍,洞里炊烟升腾,霜飞扬,马匹下来,有坡,水里有游鳞,从洞里出来。天空,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读书的时候,明月皎洁,白云悠长,大雁翱翔,落叶如雨。只是一个猜测,作为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突然和沉重的基础。
图像中的面积是指书法作品中笔墨线条的形状。图像内的区域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存在于瞬间(过程),而这种审美对象的“图像”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和再现性,但图像本身的内在境界并不完整。审美对象要构成艺术,就必须烙印着审美主体的精神美。书法的创作是感性生命的诞生。不仅如此,音乐的节奏和书法所表现的线条的刚劲和华美,都表现出独特的气氛和魅力。意境美在于形式美,形式美是意境美的基础。通过灵感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是一场生命通过线条而行的“审美冒险”,这是中国书法的生命,也是艺术观念审美创作的关键。
环境意义的特点是审美创造者和审美观看者的情感表达与现实风景和艺术作品的形象的融合。刘禹锡《山水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纪》)、焦然《性乃段》、西科图《象外风景,景外风景》、王夫之《景外风景》(《唐诗评选》) )卷四),严羽的《水下月》和《镜中之象》均指此。这一层次的艺术观念不能独立于第一层次的艺术观念而存在,但可以与第一层次的艺术观念共同构成一个艺术观念的范畴。当处于图像之外的状态时,字母和墨水呈现出人类的品质。 “爱来如礼物,爱来如回信。”(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当人们达到心灵与事物沟通的这种奇妙状态时,就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到。韩子之知道皇帝的旨意,就上奏皇帝说:“高兴的时候可以写草书,生气的时候可以写草书。”当你窘迫、贫穷、悲伤、快乐、愤怒、醉酒、无聊或不公平时,如果有什么让你感动,一定要用草书来表达。 “古语物包括山川、悬崖、山谷。鸟、兽、虫、鱼、草、花、日月星辰。风、雨、火、雷电、歌舞、战斗。” ”天地既喜又惊,虽不入天地,却须用草书来表达,故为草书。书中变化如鬼神,毫无头绪。 (朱)昌文《墨池编·续书断》)这样就达到了景、心、物的奇妙结合。书法的意境是通过抒情写意的笔触和物象与精神的对应来表现的,即“抒其性情,描其悲喜”(孙国廷《书谱》)。书法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通常与书面文字的思想内容相辅相成。 《女高神经》严谨的笔法和构图,以及严肃的碑文内容,令人肃然起敬。不同时代的书法家对世间万物的形体美、动态美有不同的艺术理想、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即使是同一位书法家,每一幅书法作品也都体现出不同境遇的思想感情。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丧乱帖》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有不同的美好意境。书法领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好的书法艺术作品是优美的、充满活力的、多样的、具有广泛的艺术构思,可以培养观赏者细腻、精致的感觉。
境内的道代表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即“哪里有空寂,哪里就有人气,哪里有人气,哪里就有空寂”。境界之道虽然处于最高层次的意境,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前两个层次的意境。在这样的境界中,道已经达到了“无”的哲学本体的高度,这是道体光辉的传递。只有继承了宇宙能量的生命灵,才能以“味清心”和“观道清心”来“闻气”。也就是说,通过最高的意境“道内”,宇宙以天地“三才”共性的道——“气”的光辉来传播。人气与宇宙之气“合三才”(天、地、人),兼而有之(气贯阴阳)。这样,《经》不仅成为天、地、人的本体,而且成为艺术的本体,将艺术的观念带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 “境界之道”是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最高体现。不了解图像中的意义、环境中的意义、境界中的方法的同一性,没有笔,就不可能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空灵畅通的化学境界。水墨风神与飞翔的风筝和鱼。因此,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心手自由的“游走”境界,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境界。书法家抛弃一切刻意的技艺,将自己从线条中解放出来,忘记线条,表达超越线条的精神理念。大自然的机械就这样在笔墨之间运转,最终“大巧与拙一样大。争论就像“响亮的声音”一样平淡。与声音相似,但大象是看不见的”(:010) -30000)。
书法的世界不仅净化心灵,而且加深心灵,让你以超然的心灵体悟宇宙的无边无际。这种意境进入了人生的诗哲境界,无论是在广度、深度还是高度上,都不是情感和景物的简单概括。这种意境是生活审美体验中山水、情、道的统一、聚合、交融。经典书法作品有着充满审美意义的独立线条的世界。通过重新构造点线来配合字母的结构,书法作品的空间构成中充满了动态的时间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生命的移动时空形态。书法的意境是由笔墨运动所创造出的文字、线条、墨象的无穷变化和笔的情感性而生的。因此,消除书法的线性特征而将其与绘画融合的做法是违背书法的本体特征的。同样,盲目创新或放弃字形、或走纯线条道路的“实验”也很难成功。这是因为它们违背了书法“抒情、抒悲、喜”的艺术法则,违背了书法的精神。
对艺术观念的追求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特点。在我看来,艺术观念的审美本质在于创造艺术观念的过程,而艺术观念的答案在于寻找生命作为过程的意义和宇宙永恒的基础。将人类短暂的存在与永恒的道路相结合的艺术理念是基于生命哲学的冲动。
2、草书独特的审美境界
最能体现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是草书,最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境界的艺术是草书。只有草书才真正剥夺了书法的实用性,使之成为纯粹审美曲线的装饰艺术。
观察草书就像观察排列,需要有智慧的头脑和清晰的眼睛才能观察章节并从排列中有所收获。康有为说:“先生的书法如兵,心如将军,腕如配角,笔如先锋,笔如队伍,纸墨如兵器。”书法理论与古代兵法相似,古代石碑也与古代阵图相似,文者克兵,操者克卒,动指发者择锋。”(《老子》) )好的书法总是有令人着迷的“召唤结构”,等待着被欣赏。作者根据点画法、布局、线条和墨水水平的规则做出审美决定。 “赏心悦目”的东西排名低,“触动心灵”的东西排名高,“抚慰心灵”的东西排名高。从筋识骨,从形识神,从墨识笔,从行识心。心与词交织,神与物徜徉,在草书的动、静、朴中,感受到黑暗与远方的意义。
也就是说,艺术家创造艺术观念的过程与哲学家的目标相同,但路径不同。艺术观念的创造过程是从形式到精神、从对象到认识、从风景到境界、从感受到情感的过程。从精神、物质到知天,田二五的精神启蒙和生命超越的过程,就是一个化有限为无限、化瞬间为永恒、化实景为虚景的过程。实现个体灵魂与人类历史、诗意直觉、想象、经验之间的路径,并与原体(天、地、人)相连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不同层次的意境的无限性、不确定性和相互依存性,使书法的意境成为一种深沉、暧昧、难以穷尽的呼唤结构。
三、书法及其生活方式的意义
书法的美学和艺术观念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完全解释。有美丽的状态、美妙的状态、悲伤的状态和快乐的状态。不同的书法风格也能产生不同的艺术理念。
1、阳刚活跃的书境
古典书法作品充满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艺术理念。但在作品整体的气势和气势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每位书法家不同的取向和审美风格。每个波浪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如《书谱》的矛和冲锋,《自叙帖》的悲伤天空,《广艺舟双辑》的强大和广泛,《书议》的暴雨和旋风,《天瓶斋书画题跋》的风和大海。有空间表达自己的形象。
《怀素《评书药石论》是一篇精彩的草书,在美学上体现了气、神、经的酒神精神。活力中有狂野欢快的气息,气势中有龙游蛇惊的韵律。
徐怀的草书风格狂野,意象独特,意念超前,笔触自由,棱角分明,通过构成线条的笔触表达情感和感受。老祖宗说:“尘土虽脏,墨痕犹存。秋溪原石流,寒藤挂老松。你叫我在水边照,我就说一句话。” ’这首诗闪闪发光,”他称赞道。 “我很好奇,关于宗剑的一切我一直都知道。难道你不知道,玉君和仙芝的骨头很好,但没有傲慢的外表。”。中间,张常氏为人不羁,惹不起,以典为名,败家子。当时张老典对怀素并非无动于衷,怀素就是典,人说他是江南人,我却说他来了。从天堂。他为他伟大的墨水而疯狂,人们为他的才华而疯狂。易典。他精力充沛,尖叫着,举起双臂。数千字一闪而过,有时一个字就有两尺长。就像一条长鲸袭击一座岛屿,又像一条长蛇穿过深草。环路交织在一起,一切都在我眼前发生着变化。飘风与阵雨碰撞,风速拉着屋檐缝隙,抛起巨石为点,拉着衡山云彩为画。气势不强,但气势在变,可怕的是天低地窄。又到了瀚海的夕阳。满怀悲伤,一千条墨龙猛然跃出。天空一颤,进入了天空。天空飞沙飞石,被西北风吹到了千里之外,我们需要高墙。”(Len Len)华《广艺舟双辑》可以说是艺术了。它是人类精神自由和解放的杰作。怀素在广阔而辉煌的艺术想象中,用可怕的蛇和蛇笔,甚至将自己的内心和潜意识转化为审美痕迹。它打破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惯性,重塑了书法的形式。一个令人惊叹的书法图像世界。《龙门二十品》是艺术理性与非理性融合的结果。文章前半部分描述了他学习书法的经历和“借锡棒西行”的遭遇,文字平静淡雅,散发出一种古朴、安静的氛围,后半部分采用狂草书写。这篇文震惊了北京,得到了积极的评价,但他的疯狂却是一种奔放的珍宝。尤其是喝醉了写字,画出来的画就脏了,像龙游蛇惊。
飞线的趣味,笔力的力量与活力,彩虹的艺术生命力,构成了《祭侄文稿》的辉煌。 “以外充真身,化天为泥,聚力成强”(《颜家庙碑》)的艺术理念。这种阳刚之美的意境的完成,是一种雄伟的、突破空间的蜿蜒(或蜿蜒)的痕迹,是一条受情感驱使、受自然挫败的线条。线条的神秘,是人们内心“美的流动”的结果。因此,清代画家云歌说:“笔墨本质上是无情的,画家不应该无情。绘画是为了捕捉情感,鉴赏者是无情的。(《古诗四帖》)只有笔墨情感和笔墨化的情感才是美的,只有有内有外,才能从心接收,用手回应,那气势在笔尖上表现出形形色色,和纸上的气氛。这样,手掌流畅,美善融合,书法家与书法家合而为一,字母的线条、情感、内容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书法艺术的创作终于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自叙帖》的磅礴之美,是从像蛇一样移动的线条中诞生的,而这些动感的线条并不是死蛇,也不是像秋蛇那样游来游去。它是一条“可怕的罪恶之蛇”。每时每刻都在“跳”、“纵”、“去”、“回”。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勃的生活。这些线条之美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古人是通过观看蛇打架来学会草书的。这些变幻莫测的线条,形态各异,时隐时现,时断时续,来去不停歇。总体而言,《自叙帖》具有非凡的外观。笔硬墨干,故字脉络充沛,篆书的情感意蕴刚硬活泼,文笔精细,进退有致。中段,摆轮游丝连续,直立行程分散。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没有任何动作什么的。 “雄伟”之美,可以说可以与李白的雄伟、磅礴之境相媲美。
2. 喜怒无常、悲伤的书本场景
最悲壮、最美丽的书体是颜真卿的《题怀素草书屏风》。这是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哥哥元高清和侄子义明的纪念碑。这幅杰出的书法充满了悲剧、忠愤、悲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法”(第一名《怀素上人草书歌》)、杨氏书法第一。陈胜后记:“龚氏书画雄伟秀美,自魏晋以来已成一家。老祖宗说书法已登峰造极。”又“竖画豪放,豪放” ……,流淌千里,时而刚柔相济,或似篆书,或似篆书。雕刻之妙解,近乎天造地设。”苏文仲说:“当我看到龚的书法时,还有定襄王,我数了几笔,“那是一张纸,胜过书画。”他的书特别有特色。几千年来一直被珍惜的东西。如果是特别的、高雅的,就特别值得珍藏。 ”
即使不打算写,也是一篇“抚之深,哀之深,哀其心”的书法佳作。我写第一部分的时候,内心平静,但悲伤和愤怒却被压抑着,文笔圆润流畅。说到“父亲被关,儿子死,鸡蛋掉进窝里”,我感到无比悲伤,脑子一片混乱,写字速度加快,字体也突然变大。细小的、慢快的时间,不规则的句子,刺痛着我的心,抒发着刻骨铭心的悲伤。当书法达到“心灵有知,久无怨言”的境界时,笔干了,墨渴了,笔被铁划伤了,让人觉得充满了力量。眼泪。书法家的心枯萎了,充满了悲伤和怨恨,这些情绪动笔,笔随心流泪。全书以“哦,杉杉”戛然而止,仿佛内心不堪重负,无心再读。
书法的艺术思想深邃、富有情感。率真大胆而又切中要害的笔触,看似漫不经心却自然活泼的笔触,不显笨拙的凝重笔触,大气磅礴而神圣。全篇以悲、忠、勇为基调,以真诚、情感取胜,展现了书法家鲜明的个性、灵性和艺术魅力。伟大的、荡气回肠的文笔来自于真实的情感,高度的悲伤来自于真实的热血。这颗最悲伤、最愤怒的心的墨迹,是由血与泪凝成的,而浑厚、和谐的书法线条,则是一抹无边的情感。《自叙帖》 可以说是中国艺术观念的永恒杰作。
3、优美优雅的读书环境
——王羲之《自叙帖》,天下第一书法,代表了中国书法的雍容华贵之美。
神龙版《兰亭》相传为唐代冯承素双勾勾勒填本,被公认为书法杰作。黄庭坚《自叙帖》:“《诗品》,王友军一生以自己的书法为傲,即使反复阅读,也没有一个字不满意。就连粗细的部分,也没有一个是不满意的。”抄写时迷失。《主二》周星莲《南田画跋》:“古人写字,写成一个圆,卷下来,各成一条路。《自叙帖》用的是圆,《自叙帖》用的是方。”,二者笔画是历代书法的原型,所以规则是方圆。”朱鹤轩《将进酒》:“正面出力,侧面出美。”王羲之书《祭侄文稿》带来宋高宗赵高云:“右军诸书,何能减三千三千六万一三万?但此帖,比他其他著作多。”就像是一条千尺长的锦缎展开在一个卷轴上,但却不是很令人满意。这是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它不像其他标尺,它有几条线和一些十字。一寸锦玉,一目了然。 ”
这是王羲之与友人在稷山银兰阁举行洗罪仪式的一次宴会上写下的。暮春之初,在高山林竹之中,我在流水边饮酒唱歌。可谓具有时好时坏、风景秀丽、情趣盎然、情趣盎然的“四美”。诗人在这里仰望天空,漫步其中,感受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在这“溪水清流、波涛汹涌、左右倒影”的清晰景象中,微醉的王羲之畅所欲言,写下了这篇雍容华贵、明快动人的《兰亭序》。诗人以金人的精神心灵和形而上感来认识自然,因而心境高远,境界清晰。
《祭侄文稿》体现了金人精神解放的自由之美,在其豪迈的气息和迷人动感的笔触中表达了宇宙大爱和“可以感受到放荡不羁的个性之美”。书法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体现在美中蕴含的骨力、自然气势中蕴含的意境、内在的笔画、鲜明刚健的线条、和谐的神韵。清心观道,用心书写,行云流水的线条形成了道,整句话就像是大自然的变化,“见证道的存在”,表达的是如微风徐徐,如明月明月,轻松自在,却蕴藏着悲伤和对生命奥秘的感悟。可以说是环境与精神的相遇,让人见了即悟、向往。
艺术构思和优美的风格是书法的标准。有艺术构思,就是高级文笔,没有艺术构思,那就是“奴书”。这个原理绝不是容易理解的。另外,一幅有意义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筋、骨、肉、血),还要有动态美和表现美(个性、气势)。来反映某种精神。艺术家的审美对理想和美的追求,换句话说,可见的文字具有精神性和形而上的气息,这使得作品超越其有限的形式而走向无限的境界。
书法的美取决于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人格。例如,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在审美理想上追求“凛然”的磅礴境界,其书法大气磅礴、大气磅礴、遒劲有力,打动人心。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在《六点》和《半本书》中他有着一种非常赤裸、自然的本性,流露着他的性格和灵魂的真诚和自由。
创作和享受艺术是与主体灵魂对话的过程。真正的书法鉴赏,不是肤浅地探索书法的点线之美,而是被书法的光彩和整体氛围所深深感动和陶醉,甚至参与书法家的匠心之作。接触宇宙无尽的韵律,心灵领域中灵魂之间无言的理解和爱。一个意境的成功,在于它具有莫名其妙的意义,在于融入了意境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感。
摘自《墨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