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的月饼
宋申海
一
大哥负责给我们送月饼。
他用拇指和食指
吃个月饼
轻轻地把它分开
兄弟姐妹各一点
他也在咀嚼,闻起来很香。
后来我明白了
他不想喝一口
这就够了
我妈妈说,她一口也不吃。
他不能再吃月饼了
直到50 岁
我因一场重病退休了。
我也没吃,但吃了一整个月饼。
二
在一张大黄纸上
我仔细地画每一笔。
画一张小时候的月饼
使用右下角排列的简短单词
规格: 红豆沙
我们吃了,我大哥喜欢
但他不忍心吃
用火燃烧,点燃
我松了一口气
看来弟弟终于吃到了。
月饼一份
读完三国史后: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朗诵诗人宋新海的诗作《小时候的月饼》,也是赶上时节,和大家一起过中秋的好时机。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有很多,我在脑子里、百度上都搜过,但还是不知道该推荐哪一首给大家。最后,我焦急地在《猛犸象诗刊》中查找中秋诗,意外地找到了《小时候的月饼》。
我们推荐它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我能体会到这首诗中那个艰难的月份。看到标题我就想到了月亮。这首诗无一词不谈月亮。叫月饼,其实是小时候天上飘着的月亮。那不是满月,而是残月,位于云雾缭绕的山村里。但她是如此珍贵,照亮了世界。
然后我看到了一幅贫困家庭悲喜交加的照片,心潮澎湃。诗人不写诗,他们实际上画画。我的大哥正在发月饼,我和弟弟、妹妹正期待着我们的那一份。然而,大哥却说:“轻轻地,再见。” “告别”二字动人地道出了大哥心中无数的惆怅。就像看大哥拇指和食指夹着月饼的慢动作合影,反映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至于虚拟的甜味,“他也在嚼,味道很香。”这令人难忘的景象一定让诗人从小就流泪。
第三,当我看到黄纸上一颗燃烧的心时,我感到痛苦。诗人描述了过去的一段时光,他说:“我不能再吃月饼了。”然后,诗人灵机一动,在一张大黄纸上“画了一个豆沙月饼”,最后点燃了它。诗人点燃的不是黄纸,也不是月饼,而是燕子与黄子孙从古到今的向往。这种怀念既有月光、火光,也有诗人无法控制的泪水。
“用火烧它,点燃它,
我松了一口气
看来弟弟终于吃到了。
月饼一份
在这一段的结尾,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最伟大、最美的思想:他的大哥“终于吃到月饼了”。至此,一首简单的小诗就满足了被称为好诗的所有理由。
我读这本书并推荐它,是因为我在诗中看到月亮照亮了我的童年和乡村生活。
关于作者
宋新海,媒体人,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现居绥化市。他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过一次诗歌,后来停止写作,但最近又开始写作。作品可查阅《人民文学》 《诗刊》 《中国作家》 《十月》等报刊。入选各类年度诗集,出版诗集《卜水者》 《手上香火》,合着作品集《玻璃转门》。
读诗人
三顾石酷爱诗词。读诗是我的习惯。她有她自己的悖论和主观性。我喜欢从民间的角度和其他的角度来读诗。如果您再次看到她说话跑调,还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