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杯子,一个中国玉瓶,器身修长,有树枝图案!”这几天上网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句话。这是三集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女主人公“拟人玉壶”——的台词。一开始,当男主角记者张永安说“你是博物馆里丢失的玉瓶”时,她认真地纠正说:“杯子。”
这件中国枝纹细玉瓶是2007年北京天工优秀奖获得者玉雕塑家于挺的作品,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年仅12岁的他是大英博物馆所有中国文物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一个知道如何找到回家路的人,而其他人都被装进袋子里带走了。
大英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藏品达23000件。虽然大英博物馆藏品众多,但大大小小的文物都被装在狭小的玻璃架子里,根本无法安全存放,而且文物还曾两次被大英博物馆请来的“大师”损坏。博物馆藏品被盗更是令人痛心。
“谦君子,温润如玉。”对于中国人来说,玉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东西比黄金和珠宝更珍贵。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细身枝纹的中国玉瓶。它目前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当我们反思屈辱的历史时,我们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虎形吊坠,东周或汉代,公元前3-2世纪,清朝,18-19世纪这个虎形吊坠类似于广州南越王墓中发现的吊坠。 1902年写的《考古图》一书描述了当时主要在宫殿和私人住宅中发现的古代青铜器和玉器的收藏,人们从这本书中学会了如何设计这种类型的吊坠。我发现了一种物品的图案被影响。
装饰配件东周或汉初,公元前3 世纪至2 世纪汉代,公元前1 世纪至1 世纪这块凸起的圆形匾额有一个青铜鎏金底座,底座上刻有龙和虎的生物雕像。该牌匾可能附着在现已丢失的有机或金属物体上
叶盘元清时期玉盘的形状是由13、14世纪的金银器皿形状演变而来。
沃尔夫家族借来了翡翠箭瓶来展示古老的投手游戏,即用箭投掷酒壶。玉罐是抛罐子游戏中罐子的缩小版。
一对明清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制作的白玉碗。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当光线打进来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它更引人注目呢?
佛手柑是17、18世纪明末清初的植物。因其手的形状,食指和小指向上,酷似佛手,所以被称为“佛手”。此外,全世界47个国家还有167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部分在鸦片战争后被侵略者掠夺。多年来,政府还通过政府支持、海外捐赠、社会参与等方式,努力推动文物回归。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玉瓶是为数不多的通过官方渠道出售给大英博物馆的一件,所以即使所有文物都归还国内,这个小玉瓶也不会被归还,我是这么说的。但通过这个短剧,我意识到这个小玉壶确实加快了千里之外的文化遗产回归家园的步伐,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光荣而有尊严地回归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