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的部分老文化比大熊猫更濒临灭绝,传承北京老文化已刻不容缓。在北京生活了400年的赵振华教授(网名:易克强)多年来研究北京文化,今年以来坚持每周六晚上8点到9点读书。让《北京老图画》的读者与网友分享北京文化。
如今,《老北京照片》整理出了《老北京之都》第七部。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反驳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一个真正的老北京人(在北京生活了10多代,400多年)。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热爱北京文化,30年来,他收集了万余张老北京照片、近千条北京老谚语、近千条北京老谚语、数百本北京老谚语集。一首来自北京的老歌。
大中寺(原明觉圣寺)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为什么要敲这个钟?我在这里根据历史记载和个人观点谈谈。
大中寺门
三大工程之一
据说,永乐皇帝朱棣在决定在北京建都之前列出了三个重大项目。一座是故宫,一座是天坛,一座是永乐钟。难怪故宫是三大工程之一。紫禁城是永乐皇帝居住、朝廷、教育文武百官、管理国家大事的极其重要的场所。天坛之所以被列为三大工程之一,是因为皇帝自称是天命、天子。为了国家的繁荣,必须年年祭祀天庭,为了保证王朝的顺利延续,必须借助神的力量。由于祭天也是朝廷主要活动的重中之重,所以天坛必须建得牢固。将天坛建设工程列为三大工程之一是合理、恰当的。
2014年,大处寺整修后开园。 (何冠新供图)
但为什么铸钟会成为三大工程之一呢?我觉得把铸钟提高到这么高的水平,本身就值得研究。我觉得很多专家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永乐皇帝为何要敲钟?接下来,永乐皇帝想要制造什么样的钟呢?到底铸了什么样的钟呢?第三,铸钟成功后,永乐皇帝决定把它放在哪里?为什么放在那里?第四,这个铃怎么用?如何?按响门铃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什么?我想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敲钟是三大工程之一。
朱棣念永乐钟,以延年益寿。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永乐皇帝为何铸造此钟。根据相关史料和专家分析,铸造此钟的原因有五个。
第一种说法认为,该钟的铸造与信奉佛教的明朝开国皇帝朱皇帝有关。这是因为永乐钟内外铸有二十万多字的经文。据说他有弘扬佛教的愿望,广泛传播佛经。这是专家的第一意见。
第二种观点认为,明朝开国元勋朱棣晚年从50多岁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亲自抄写佛经40卷。当他铸造大钟时,他要求将这些经文铸在其上,以便找到一种方法,将他辛苦抄写的经文传送到永恒。只要钟不坏,就可以代代相传。这是专家的第二意见。
第三种观点是永乐皇帝要教化百姓。让全国人民都信仰佛教,心里有善念,有慈悲之心。
第四种观点是,永乐皇帝通过铸钟来宣扬迁都北京的正确性。由于定都原在南京(金陵),永乐皇帝想迁都,但实际上很多人反对。永乐皇帝敲钟,宣传迁都的正确性,赞扬其丰功伟绩。
第五种说法是,明成祖篡位过程中死了不少人(胜者为太子,败者为贼,稍后再论篡位),极其残酷。据说,永乐皇帝晚年对此感到后悔,试图通过敲钟来达到忏悔的目的。
悬挂着永乐钟的钟楼
永乐钟
我认为前三点并没有错,也没有什么道理。但我认为这三项还不足以将铸钟列入三大工程之中。我认为专家提出的第四点和第五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永乐皇帝想通过敲钟来宣扬迁都北京的正确性,赞扬迁都的丰功伟绩,就应该抛出与钟有关的文字,公布迁都的理由和丰功伟绩,但他没有这么做,他什么也没提,只是铸造佛经。因此,不能说铸钟是为了宣传迁都北京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当然铸钟与迁都也没有任何联系。
第五条解释了成祖在靖难之战中后悔杀人,但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经过靖难之战后,他即位皇帝。当了皇帝之后,你有什么遗憾吗?应该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靖难之战,朱棣就不可能称帝。他称帝的努力是通过靖难之战实现的。当你实现了当皇帝的目标后,你会不会有任何后悔或不当行为?这难道不意味着否定自己并推倒你的围墙吗?因此,我认为永乐皇帝不可能仅仅因为对自己的军事行动感到后悔就敲响悔恨的钟。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可能。
我认为,以上五大理由还不足以成为这三大项目的理由。我是这样看问题的。
200多年前,永乐年间——年,吴承根的《西游记》尚未出版。然而,西游记的故事虽然流传已久,但却是不完整的。据《西游记》中流传的故事,李世民至少活了10年,因为魏征给阴间的崔判官写了一封信,而崔判官改写了生死簿上的数字。
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听到这句话,就联想到自己。朱棣和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夺取皇位,成为贤王,还是一生中打了很多仗,杀了很多人,这些都是相似之处。皇帝晚年一定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多当皇帝几年。朱棣大概觉得自己和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也存在差异。不过,有魏征在李世民身边,有助于延长李世民的寿命。然而,他的身边却没有一个能够与冥界对话的人。还想再当几年皇帝又怎样?我怎样才能延长我的寿命?朱棣五十多岁的时候抄写佛经,我想这是因为朱棣为了避免鬼魂缠身,延年益寿,在百忙之中抄写了二十万字的佛经。
永乐钟
其实,朱沫身边还有一位伟人,名叫姚广孝。他也是一位佛教老师,法号是多贡和尚。朱皇帝与姚广孝的关系,很像我前面提到的元代忽必烈与刘秉忠的关系。刘秉忠其实是个和尚。
姚广孝是伟大的,在朱棣称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铸钟鸣响,拯救阵亡将士的灵魂,是姚广孝的主意,而永乐钟的内外、上下,都写满了经文。在藏传佛教中,现在很多寺院都配备了转经筒。转经筒不是空的,而是里面刻有一部经,外面刻有六字经,里面也有一部经。绕行就是念一遍外六字经和内经。永乐钟内外都写满了经文,所以这钟是佛教钟。每次钟声一响,你就再念一遍这部经。这是姚广孝给朱棣的想法。
朱棣显然是相信姚广孝的想法的。我想,这就是对付不死族骚扰的最好办法了。这是延长寿命的方法,也许也是唯一的方法。我想,这就是铸钟之所以成为三大工程之一的唯一或者说重要的原因。
钟声可传至90 英里
据记载,朱帝任命姚广孝为铸钟工程总管。铸钟工程也进展较为顺利。然而,1418年,姚广孝在铸造永乐大钟时就去世了。幸运的是,姚广孝去世了,但永乐钟是在他去世两年后的1420-——年完成的。大中寺悬挂的永乐钟为明代铸造,未曾被复制或修复,保存状况非常好。
永乐年表
我要分析的第二点是朱棣想要扔什么样的钟。实际的选角是什么样的?首先,他绝对希望这口钟又高又漂亮,并且能够将自己抄写的二十万多字的经文铸入其中。事实上,根据专家仔细观察和测量,永乐钟高6.75米,重约46.5吨,确实雄伟壮观。铜钟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钟体制作精良,内外刻满佛经、咒语。字体为中国书法,字迹干净简洁,均匀分布在整个钟身上。该书经国内外多位佛经专家仔细研读分析,共收录经咒十七类,共二十二万七千字。排列非常均匀、干净。从钟表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空白,佛经中没有一个字缺失或多余。为了达到这种完美程度,在铸造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计划。此书法相传为明初著名书法家沉独所书。可以说是明初光雅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举世无双。
朱棣还想制造一种能发出强劲、宏大、悦耳、悠扬声音的钟。我分析这就是他的愿望。其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永乐钟体的合金配比影响着钟的质量,也影响着钟的声音和音质。对青铜力学性能曲线的分析表明,当铜合金中硒含量为15%17%时,铜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高值。
该比例使得铜合金的密度能够促进振动和声音,以获得最佳的声学性能。此比例易于熔化和铸造。铜合金的硒含量约为16%,其中含有少量的铅,使铜铃更坚固、更耐用、声音也最响亮。理论上,这是制表用铜合金的最佳比例。
作为现代专家,为了真正了解永乐大钟,我们得到了国家关系部门的许可,从永乐钟顶部和底部不显眼的地方取出铜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永乐大初铜合金金属含量多样,铜含量为80.54%,硒含量为16.41%,铅含量为1.12%,锌含量为0.22%。同时,永乐大钟还经分析计算,含金约0.03%,银约0.04%。永乐钟中各种金属的含量按照现代标准测定也是最合理、最科学的。现代科学不能说加金或者加银对一只手表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加几十公斤的金或者银就会让这个大表增值,变得更加美观,更加耐用,我可以肯定地说它会下降。
永乐大钟的敲击声音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钟的一些重要部位非常准确,与标准音高一致。频率相近的分音所产生的拍音是钟声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以永乐钟所产生的拍音最为出色。这也是永乐钟声如此响亮悦耳的原因之一。此外,测量表明,在安静的情况下,永乐钟发出的声音最远可达45公里。如果你半夜按响铃,90英里外的人都能听到。敲击后余音可持续两分钟以上,可称为余音。铸造完成后,永乐皇帝再次试铸,永乐皇帝非常满意,这可能就是超出永乐皇帝预期的原因。这也说明了600多年前日本的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是多么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