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人
12月10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暨草书作品展”在陕西省宝鸡市开幕,但评审过程却显得不及往届热闹,书法爱好者的热情也低迷。媒体报道和微信朋友圈都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入围的考生身上已经落了灰尘,又或许是已经入冬了!这些国展人们关注的不是展览本身,而是能否入选、获奖!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宝鸡市开幕
但部分书法家的主要原因是发现展出作品存在问题,仍将参观展览时看到的内容发到朋友圈。
截屏
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以下话题:“当今的书法界欣欣向荣,但背后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多数书法家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有的书法家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展览),他们只关注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而不认为书法是一种“文化”艺术,我们不关注它的存在。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有文化支撑,这里的文化是指书法家的基本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文学成就等。
对于古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来说,“文”几乎就是生活的主线,在序言中就可以看到“诗文兼备”等关键词。
唐代张怀观张怀观《文字论》“词与书有关,词用又相互关联,故其理也统一”。
《书断》 说道: “文章要有用,必须以书为基础;书要成为符号,必须要沿着道路。所以,能用文字的人,不要接近书,不能。”
张怀观的书法理论表明,“书法”的诞生离不开文字,离不开文字所表达的文学。书法与文学是相关的,书法与文学是相互关联的,书法与文学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书法不是单一的艺术,而是综合的艺术。
“书”与“文学”的关系是,书是文学发展所必需的,优美的文笔极大地提高了文学水平,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一本书还需要文字来容纳它并增强作品的审美意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是“天下第一行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广受好评、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它的综合性。内容。是。一件艺术品。
历届书法展的评委们也逐渐开始关注书法背后的文化,虽然历届书法展的评委们都做出了比较好的书法作品,但也有印刷错误,但他们当然也很小心。因为这是一件慈悲的作品,这是勉强选择的。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完全杜绝了,无论写得多么好,如果有错字,就会被删除。
有些书法家可能会认为自己作品中的错别字、遗漏并不妨碍书法的美观,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书法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认真地去改正。这是关于发现它。无论书写者的文化水平如何,无论书法多好,书法都是文化创造的艺术,必须以文字为文化创作。文化创作第一阶段失败的作家,在阅读、写作、作文方面有问题的作家,试图进入文化创作的第二阶段,就像初学者不经过正式的文字就试图写草书一样。与.一样你可能会成功。
纠正错别字也是对艺术态度的问题,书法史上并没有“错字可以”的逻辑。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王羲之《兰亭序》,“高山”这句话中少了一个“高山”二字,但他并不认为有问题,立即在旁边一行加上了这两个字。王羲之力图影响规章制度的形式美,而不是影响文学意义的表达。这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孙国廷《书谱》的文章长达3700多字,难免有不少错误。是写字,可贵的是书法家不怕影响审美,一遍又一遍地“指出”。这部作品之所以被人们视为草书经典之一,不仅因为其理论精良、书法出色,更在于其屡次修改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如果你留下一些错字没有解决,人们将无法清楚地阅读它,你的评分永远不会很高。
宋代黄庭坚的狂草书《诸上座帖》,错写成一排十七个字,而且这些字写得非常集中,飞扬生动,充满美感。工作。留住整体结构的缺陷,实事求是。这17 个单词右侧的所有行都标有黑点,表示这些单词无效。
糜胡《苕溪诗帖》中的对联“玉鲈成堆,满洲金橘簇簇”,“禄”、“.”二字之间多了一个“会”字。他还在“会”中写了“会”字。旁边加了“卜”符号,表明是“言文”。王羲之、孙国庭、黄庭坚、米芾四大书法家,希望在纸上留下批改的痕迹,而不是在作品正文中留下错误,而面对不可避免的“错误”,对于所有以不同方式修改它们的伟大书法家,我能说些什么呢?
这种认真、真诚的态度体现了对艺术的忠诚,维护了书法的崇高地位。
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审美综合体,书法与文字、内外相辅相成,不可掉以轻心,也是我们成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