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丽儿的妈咪(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让分享)
最近,我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孩子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消息。我们都知道高考作文会被扣分,但毕竟考官总能发现作文的破绽。然而,主角的作文却获得了满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的字写得很漂亮,那就加分了。
还记得小时候,奶奶送我去书法班,每天让我学钢笔字、毛笔字。当时我觉得很无聊,但是当我在课堂上考试时,我的语文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但是老师注意到了我漂亮的字,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拥有一手好字也很重要。
确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写不好汉字,肯定会显得很消极。想要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在“书法黄金时期”练书法。
1、什么是孩子的“书法黄金时代”?所谓“书法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处于易受影响的年龄时应该知道的事情,0岁到6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习书法是最有效的。而且很多时候,可以事半功倍。
3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认知阶段,还不懂得写字,所以这个年龄段不宜进行书法练习。我们从认识汉字开始,教如何读、写每个汉字,并在3岁时讲解最基本的汉字结构“横竖笔画”。
4至5岁是书法认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开始。如果太早让孩子写字,他们的手指就会变形,但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学习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无穷魅力。这一时期正处于书法黄金时代的早期阶段,卡片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汉字的含义和结构。 3岁之前,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4岁到5岁,是为了让他们对书法产生兴趣。
如果孩子在5岁之前对汉字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那么他或她将进入书法的黄金时期。书法的黄金时期是指6岁到12岁之间的孩子,这个时期可以训练手腕在纸上写好汉字。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是科技时代,写作不再是主流。我们都使用计算机来输入文本。不过,能写一手好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在跟上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
二、“写一手好书法”对孩子的影响1、促进手眼协调、开发智力:教孩子写一手好书法的同时,也会开发他们的智力。练书法就跟训练大脑一样;手上的大脑皮层面积很大,可以说我们写的一手好书法是用我们的大脑完成的。在练习书法的同时,还可以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开发心智。长期练习书法的孩子,能够平静地写字,这对他们的心理是有好处的。心智与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智力也总是会得到提高。
2、增强孩子的美感:好的书法可以增强孩子的美感,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将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视野,增强天生的美感。
3、写得一手好字是孩子的第二个方面。除了孩子的资质和能力之外,第二个方面就是书法好。在外人看来,写得好的人似乎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这也证明了孩子们的基础功很扎实。写得好的孩子往往受过良好教育,而且非常谦虚、内向。因此,当孩子面临竞争时,好的书法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书法可以使人平静,补充能量。古人云: “静则远,静则智”。确实,书法可以使人静心,提高注意力和耐力。培养孩子的书法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往往在头脑最安静的时候写字效率最高。
三、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书法? 1、借助模型练习书法
拿着稿子练习是必要的,但小孩子不需要接触难的稿子,普通的书法纸就足够了。这种训练方法让孩子对单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不需要写得特别好,可以写出来,逐渐就能理解单词的结构。孩子在6岁到12岁之间要学会熟练地写字,需要从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开始,只有对字母结构有了很好的理解,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写作练习。
2.从纠正姿势和学习击球开始
为什么说先练书法,后练笔画呢?单词是结构,因此除非您理解并分解结构,否则您无法理解单词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事物的外观,才能了解其结构。当孩子们对字母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开始认真练习书法了。书法分为两个步骤:端正姿势和学习笔画。
正确姿势:让孩子坐直,双手距笔尖1 英寸,胸部距桌子约3 英寸,眼睛距桌子1 英尺。握笔时倾斜笔杆。写的字体越大,笔轴倾斜越大,但要注意不要倾斜到虎口。最后,你需要松开对笔的握力,但钢笔比铅笔重,所以你可以先用铅笔练习。
学习笔画:课文由横、竖、左、背、提、勾、折八个部分组成,你可以一一连接起来,每个笔画练上百遍,看看能不能生孩子。用最规范的方式写出每一笔画。逐渐理解了笔画之后,下一步就是学习部首,最后一步步学习字母。
3.首先你必须学习怀石料理。
如果想提高孩子的书法功底,就应该从怀石开始。就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他必须从爬行过渡到步行再到跑步。写作练习的三个步骤是:先是正楷,然后是行数,最后是三行疯狂的草书。
因此,在教孩子书法时,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认为马上就能做到。书法和绘画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提高。
今日话题交流:你的孩子该学书法吗?
在这里你会找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