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又名三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党支部委员、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张雪光书法艺术工作室讲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委员会委员。
张旭光的作品
有地方,才能保留文化的传承和品味。首先,我们来说说地方。
充分性是指运用传统古法的能力的完整性,即掌握书法本体中所有必要要素的掌握。不仅线条没有问题,结构构图也没有问题。直到非典时期我才理解并使用“就地就地”这个概念。因为非典期间,我不能上班,不能出门,整天被困在家里,所以没日没夜地抄不了《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
大家都知道我跟王二老师(《圣教序》)学习了几十年。但这次我写的是《圣教序》。与以前不同的是,我对每一个字都下功夫。首先,我成形了,然后我寻找上帝。如果上帝能找到的话,我在自己的审美理解中添加了一点自己的话。一个字我大概写了三十遍、五十遍,从头到尾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但整句话我都能背下来。
那时,我第一次发现并体验到了文字之父王羲之的文字是有一个封闭的结构的。当然,作为一次体验,我能够用具体的、定量的语言清楚地解释这种封闭的格局。 很难表达。尽管如此,我还是明白对传统技术有深入了解意味着什么。这是前面提到的“线条和结构”没有问题的情况。
更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说的“现场”概念,即“功夫在家”。不过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功夫并不是单一的时间概念,练习时间长并不代表功夫的深度。说“我写了几十年书,功力很深”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功夫必须是“效果的积累”,即时间、方法、路径和理解的总效果。
“现场”还是“当场”,表明了作者对传统规律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多深,也表明了作者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多深。由你的品味决定。一般来说,符合书法艺术要求的作品,能够保持一定的文化品味,永远不会变得庸俗。但目前,仅仅有作品并不能入选国内展览,获奖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引入了最后两个词“味道”。
“味”是情感表达之一,但味的语言是什么?
趣味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追求,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情感表达,这种个人的情感表达经过艺术家的阐述,成为书法线性的、形式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个“味”应该是基于“地方”的。有人说,即使传统把握不“到位”,但仍能产生“味道”。我不否认,但是这个“味道”不太好。因此,“味道”也有好坏之分。
它的“味道”是当代的,是现代人的“味道”。同时,“味道”也是多样的。表现豪迈、气势,符合现代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要求;表现旋律、节奏,也是时代的审美要求;表现轻松、休闲,是当前的潮流。人们的生活,追求回归,追求简单和真实,也适应都市人的精神需求。所有这些“味道”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张旭光的作品
“品味”的多样性与作者审美追求的差异、成长过程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格气质的差异有关,不言而喻,这是常识。这里我想说的是,“品味”的多样性与人们对它的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如今,由于历代古典名著在风格和时代上的差异,对今天人们的学习、运用和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或多或少也不可避免地在今天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这种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当今作品“风味”的多样性。这是我们提倡和鼓励的。我们在评判参赛作品时会密切关注这一点。尤其关注品种多样性,是评审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大文字展的评审中,有一本大字的《瘦金书》,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我们还是从没有进入初选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考虑到多样性。评估。
近年来,书法界对于学习民间书法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有人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回答说:“我一直主张方法多样化。比如你提到的韩铸坚、魏晋白等,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这是一种过渡字体。” ,不太正确。但对于一个实力雄厚、技艺精湛的书法家来说,这是一笔无价的资源。正因为他们的不成熟和不完美,他们的简单、活泼的元素才显得突出,可以充分吸收,丰富作品。
它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到位”具有传统意义,那么“味道”则具有更创新的意义。否则,每个人都会有相同的“味道”,“味道”就会消失。 “品味”是指更高的标准、创意、独特的风格。在现在的展览中,要求每个人都有个人风格是不现实的。 “品味”是低于风格的一个标准,是向风格过渡的一个阶段,可以要求作者在创作中具有一定的“品味”。随着作者对艺术认识的加深,他们可能会不断提炼自己的“品味”,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旭光的作品
好的作品有“地方”和“味道”。“地方”和“味道”这四个字作为判断标准是非常有效的。以前我们面对作品,尤其是行书、楷书的小字,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写得比较准确,但同时又觉得吸引力下降了,我无法判断这是好是坏。显然,这是一部“到位”而毫无“味道”的作品,必须公开。这将使获奖作品的评判更加容易。
如何平衡“地方”和“味道”?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想要提高,就需要多学习,多临摹书法,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对古典碑刻的理解。复印效率提高。二是提高现代审美能力。古典铭文与现代美学有很多共同点,包括旋律、节奏、空间和形式。除非你有很高的现代审美能力,否则你可能无法读懂它、发现它、产生共鸣。跟他们。
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现代审美意识探索传统,利用现代审美潮流。这样,我们的创作既源于传统的长河,又紧跟时代的潮流。它既体现传统,又体现时代,越探索、越运用,效果就越大。这也是书法本体规律所决定的。
总的来说,“才情”和“情怀”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术标准,也包括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形式标准。有了“品味”,才能让人感染、感动、吸引观众、让人驻足,有了“地方”,才经得起推敲和思考,让人看不完。它。只有将“地方”与“品味”结合起来的作品,才是当今书法艺术的主流审美取向。
(本文作者:张旭光博士)
您想与众多书友交流分享吗?
点击下方加入【书法爱好者】圈子
(此处已添加圈卡,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