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观众参观了《传承火种、铸就民族魂——庆祝“爱中华、筑长城”社会支援活动40周年》专题展览。图片提供:杜建坡(人民图片社)
箭口长城122号敌楼东侧受损城墙已完成考古工作,工人们正在修复。供图:新华社记者陈忠浩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象征,是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和团结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标志。
文艺界人士举办义卖、书画展演,海外华人慷慨解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四十年前,一个“爱中华、筑长城”的社会赞助活动的启动,开创了社会资金恢复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的先例。古老的长城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连接着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近日,由北京报业集团、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传承火种、培育民族魂——庆祝“爱中华、筑长城”社会公益活动40周年”特展在北京举办文物局。这件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的作品诉说着对长城的持久热爱和爱国主义精神。
热心参与修复和保护
进入展厅,展墙上贴满了报道“热爱中华,修筑长城”活动的报纸,每一篇都生动地讲述着海内外中国人民为保护长城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的故事。过去40年。
1984年7月5日、6日,《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分别发布新闻——和社会赞助,为保护历史文物,加快长城重点部位的修复,举办了“爱我中华”活动。修我的长城”。 ”。消息一出,人们纷纷踊跃捐款。
1984年7月28日,社会赞助活动启动半个多月后,长城修复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开始。参与长城修筑的大工、小工、物资搬运工全部从周边村庄抽调。整个生产队被派往北京延庆市八达岭镇距离长城最近的岔道村,那里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修复长城。
当时,刘建华12岁,小学刚刚毕业,大到进城搬砖,小到做小活儿,他都积极参与。 “当我们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共同努力实现一件事:‘热爱中国,建设中国长城’时,那种民族自豪感是难以形容的,无人能帮得上忙。” “他回忆道。
天津黄崖关八卦关城始建于明代,是当时中国长城沿线唯一的八卦关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黄崖关长城脚下,曾经居住着黄崖关村的714户人家,但如果要修复这部分,整个村子就得搬迁。
1986年3月,黄崖关村村民孟庆和靠着两台拖拉机,一个月内带领全村人搬到了新地点。搬迁两个月后,尽管新房还没有完全建成,村民们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修复长城。孟庆和的儿子记得他的父亲,还记得他对长城的热爱和钦佩:“我的父亲多次告诉我,保护长城必须继续下去,我们必须继续保护我们的家园,我说过。正如我们应该爱护中国的长城一样,我们也应该爱护它。”
不仅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人们在为保护长城而努力,而且“爱我中华,筑我长城”活动一发起,全国人民也纷纷响应。陈列柜里陈列的泛黄作业指导书、社会赞助登记表、捐款清单等档案,共同讲述着全国人民为保护马苏长城所做的贡献。
展厅中央陈列着40年前的电梯票。 1984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场举办了“买票乘电梯捐长城”活动,市民花一毛钱购买电梯票,登上商场内的电梯。我可以乘坐电梯。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爱我中华修复”活动和“我的长城”活动。 20多天,7万多名客户捐款7000多元。此次活动更加激发了上海市民的热情,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筹集到的善款超过70万元,全部用于修复中国长城。
各界慈善活动
81岁的画家崔善模出现在展览开幕式上。 20世纪80年代,他创作的色彩绚丽、雄伟的长城蜚声画坛。为了为“爱中华,筑长城”项目筹集善款,崔贤茂在义卖会上展出了数十幅以长城为主题的画作,最终筹集善款2000多元。
回顾多年来自己的艺术和生活与长城的密切关系,崔贤默感到非常自豪。 “作为一名艺术家,中国的长城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无尽的心跳。”崔贤模说。
除了艺术之外,还举办戏剧、音乐等文艺领域的慈善演出,颂扬长城,凝聚民族精神。 1984年11月,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香港等国家的著名京剧演员齐聚首都,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爱中华”举办了多场大型义演。“筑我的长城”社会赞助活动。
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了歌曲《我的中国心》,该歌曲红遍全国。那一年,28岁的张明敏在北京八达岭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长城。同年8月,张明敏受到“热爱中国,筑起我的长城”社会支援活动的启发,在北京开展慈善工作。他充满了爱国情怀。 1988年,张明敏在全国各地举办义演150余场,从西部边疆到南方岛屿。 “我第一次意识到,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有这么多不同的民族。”张明敏回忆道。多年来,他一直参与香港与内地青年交流活动,致力连接两地青年。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也关心祖传长城的修复和保护。例如,20世纪80年代,18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向“爱中国,修长城”活动捐款,纽约华人艺术家捐赠28幅著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中国的长城。修复工程。
随着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等长城修复工程的陆续展开,众多专家学者齐聚长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长城保护贡献力量。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智不仅自己捐款1000多元,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提案,提出中国应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古代建筑师、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罗哲文亲临修复现场,为工人提供技术指导,并审阅长城修复方案。 1987年,他向联合国起草了《世界遗产名录》号文件,宣布整座中国长城为文化遗产。中国长城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科技赋能未来
背着装备爬上长城的垛口,驾驶无人机,将镜头上传到数据库并与数据进行精确比对……这是伟大的张鹏每周的“作业”。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城墙守卫。自2017年取得民用无人机飞行员执照并正式加入长城修复队伍以来,张鹏成为第一批利用新技术巡护长城的修复者之一。
相比传统徒步勘察,无人机可以到达更多人工难以勘察的区域,全方位拍照记录,更全面地保存和比较长城的保护状况。此外,长城修复人员还可以将巡查过程中观察到的城墙变化和重要观察点的记录上传到专门的系统软件中,以便在发现特殊情况后快速寻求帮助并及时救援。新技术的应用,让长城的保护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对于司马台长城保护员周文军来说,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直播传播长城的历史文化和周边民宿的故事,成为宣传长城的重要方式。在周文军看来,今天的长城是“流行”、“活”的古长城与新事物的结合,诸如长城瑜伽、长城观星、长城舞龙等文化活动诞生了。
通过打开“行走长城”小程序,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清理、砌筑等修复过程,感受长城的文化内涵和保护修复的科学理念。这个小程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服务上线不到3个月,用户数突破300万。 《漫步长城》小程序在虚拟世界中再现真实的长城风光,包括地形、植被、水面、长城结构等,并采用游戏制作技术打造全局光照效果和实时Express渲染。一个交互式维修体验数字场景,为观众创造超现实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2023年,《行走中国长城》(香港版)将引入香港中小学,并与学生课本结合,形成互动学**模式。
从一砖一瓦的手工测量到技术先进的遥感检测和3D建模,从知识渊博的学者和专业人士到进取的企业,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进取的企业。您可以见证古长城的永恒重生,体现中国人民的国情,代代传承中华文明。 (祝福黄精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7月10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