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京西第一府的一些知识点,和宣化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久闻宣化大名,一直没有机会游历。7月初前往内蒙古察哈尔游玩,回京时路过宣化,顺便小住1日,以满足自己的心愿。不想竟被宣化深深地吸引,两周后再度前往宣化。
宣化(城区)地处燕山深处的宣化盆地,东距北京大约150公里,发源于内蒙古的洋河穿过盆地,滋润着这块古老的燕赵大地。宣化北托张家口、南瞰幽燕、西枕内蒙古大草原、东偎京畿,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宣化,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夏商时期宣化之地属古幽州。秦汉属上谷郡。唐朝在此置武州。五代时随燕云十六州一起沦陷,此地为辽归化州治所。金朝时期开始名“宣化”并设州。元时在此设宣德府。宣化的兴旺始于明朝,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朝廷在北部边境先后设立9个军事重镇,从东向西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后被称为“九边重镇”。其中宣府镇因城池规模最大、驻军最多而被称为“九边之首”。宣府又是北京西边的第一个府治,故也被称为“京西第一府”。宣府镇设宣府卫,治所即今宣化区。清康熙32年(1693年),朝廷取宣扬德政、感化百姓之意,再改宣府为“宣化”。抗战胜利后,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宣化先后设置县、镇、市。1963年,设宣化区,隶属张家口市。2016年,设立新的宣化区,为张家口市的一个市辖区。
说来有趣,直到清朝结束,张家口市还没成立,不同时期这块地方分别隶属不同的郡、县、州、道、路、府、卫等,清朝时期部分地区还曾隶属宣化。1928年,国民政府设察哈尔省,同时设张垣市,后张垣市更名张家口市。1963年,宣化转隶张家口市。至此,宣化和张家口完成了两地身份上的转换。
纵观宣化历史,这座城市主要和两个朝代有关,其一是唐朝,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宣化远离朝廷中枢,成为割据势力反叛的根据地。其二是明朝,明朝退守长城沿线后,宣化处于军事前线。因此,可以说宣化是一座因“军国大事”而兴的城市。满清入关后对蒙古大力推行绥靖政策,化敌为友,直至实现中国的又一次大统一。宣府镇这个主要为了抵御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而设立的军事重镇失去军事存在的意义,由此导致其政治、军事地位迅速下降。清朝初期,宣府为72府之一。民国时期撤府设县,又另建张家口市,其中不乏军事防线前出的目的。此后,张家口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经济状况日益发达,并且成为中原通往蒙古高原的往来中转要地,而宣化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宣化并非一个普通府城,宣化曾被称为“皇城”,这在没有建过国都的府治来说绝无仅有。此说事出有因。传说一,唐朝末期,唐将李克用得罪朝廷官员后被发配到宣化,并在此居住很长一段时间。唐天祐4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天佑20年(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自称皇帝,并追封李克用为“庄宗”。因为李克用曾在宣化居住,故称宣化为“皇城”。此说有些牵强。传说二,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朱橞受封谷王,封地即为宣化,他在宣化建谷王府,故后称宣化为“皇城”。此说含义有误,藩王是“王”,不是“皇”。因此,可以称宣化为“王城”,但不可称其为“皇城”。其三,明弘治18年(1505年),朱厚照继位,庙号“明武宗”,他建豹房、宠宦官,沉溺逸乐,荒怠朝政。明武宗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他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并取名朱寿。“威武大将军”可不是一个虚职,“朱寿”甚至在宣府建立自己的“镇国府”,并经常来到自己的府邸驻守、办公。因此,宣化有“皇城”之说,此说比较靠谱。迄今,宣化还有“皇城街道”这一区辖建制单位。
宣化又被称为“军城”。唐朝“安史之乱”前,时为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在今宣化城设置“雄武军城”,并派兵驻守,以此作为反叛的基地。之后,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安禄山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因此,宣化又有“军城”之称。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雄武军城”建在宣化北部大约30公里的葛峪堡。宣化真正成为“军城”还是在明朝时期,明军将元庭赶入大漠后,就将宣化的百姓和元朝降军迁往山海关一带,宣化成为一座空城,作为明朝和北元的战略缓冲区。之后,朝廷在此建宣府镇,并派重兵镇守。此时的宣化兵多民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再后,朝廷又将各地百姓迁徙到宣化,宣化再次恢复城市的功能。
历史上,宣化曾经发生几十次有据可查的战争。“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每况愈下,藩镇割据、战事不断。广明元年(880年,唐僖宗时期),朝廷官员克扣军粮,时为云州捉守使的李克用怒杀贪墨官员。朝廷派兵讨伐,李克用率军在武州(即宣化)拒敌,但不敌唐军而大败,李克用逃往漠北。乾宁初年(894年,唐昭宗时期),已被朝廷赦免召回并被委任为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侵掠幽燕,攻克宣化,打败幽州节度使李匡筹。五代后梁乾化3年(913年),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进攻幽州节度使刘守光,期间攻占宣化。1123年,宋金联军讨伐辽国,金兵即由宣化出兵,攻下居庸关后占领燕京(今北京)。1211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率军伐金,蒙古大军攻掠了金朝的净州、丰州、云内州、东胜州、武州(即宣化)、朔州等地。明正统14年(1449年),蒙古瓦剌大军入侵宣府,随后进攻大同。明英宗仓促御驾亲征,但惨遭失败而被俘,此即“土木堡之变”。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经居庸关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王朝灭亡。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战争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战争,而其他一般的战争、战事则不可枚举。
1933年到1945年,包括宣化在内的察哈尔省一直处于日伪统治之下,日本人还在这一地区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傀儡政权,这一局面直到日本人投降。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支平北抗日武装在宣化大白阳堡一带进行抗日活动,该武装为当地日伪军所忌惮。1941年的一天,上千日伪军包围大白阳堡村,意图消灭这股抗日武装。日伪军两边包围村庄,激战一天,伤亡300余人,但却未能攻破村庄。入夜,游击队趁夜黑从城堡出水口悄然出村,天亮后日伪军再度进攻时方知已是一座空城。
1945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出兵张家口,张家口及宣化获得解放。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和宣化城,解放军展开张家口保卫战。10月,解放军实行战略撤退,退出张、宣等地。傅作义嫡系部队35军占领张家口。其后,35军据守北平。1948年,为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我军决定消灭35军。解放军首先包围张家口,傅作义令35军增援。35军抵达张家口后,解放军迅速切断张家口与宣化之间的联系,并包围张家口,35军陷入重围。傅作义发现35军处境危机,急令其经宣化、怀来退回北平,此令让35军陷入我军布下的陷阱。1948年11月,我军在宣化以东的怀来县新保安包围并全歼35军。
早时的宣化城是一个很小的城池,边长不过500米。因其地势险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穗为谷王,驻藩宣府镇。朱穗到宣化后随即扩建宣化城,整个城池方圆24里,夯土筑城,设置7座城门。明正统6年(1441年,明英宗朱祁镇),朝廷对宣化城包覆青砖,砖砌完工后墙高3丈6尺,厚4丈5尺,城墙上四角建有角楼。城门外建有瓮城,瓮城外又建有月城,城外设护城河、吊桥等,构建了宣化城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宣化城建筑规模仅次于北京,是当时的第二大城市。历经600来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蹂躏,宣化城已是破败不堪。改革开放以来,宣化逐渐认识到古城这一宝贵资产对于宣化发展的重要性,在城市改造的同时陆续修复了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等古代建筑,并复建大新门和部分城墙,对于没有修复或复建的古代建筑遗址也给予了妥善的保护。宣化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宣化古城中间偏东位置,始建于明成化18年(1482年),并于清乾隆年间和上世纪80年代两次大修。清远楼高25米,楼座是一个十字拱洞,每个拱洞上方有一匾额,上面提有“昌平”、“广灵”、“安定”、“大新”,分别与南边的昌平门、北边的广灵门、东边的安定门、西边的大新门相互对应。清远楼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建筑结构复杂、工艺制作精良。清远楼上层檐下有4幅清代大匾,东边题“耸峙岩疆”、西边“震靖边氛”、南边“清远楼”、北边“声通天籁”,书法笔力苍劲、意义深邃。清远楼内有一口明代古钟,架在楼体上层中央,据说钟鸣之声可传40里。清远楼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后来有人称清远楼为“第二个黄鹤楼”,但那是古时的黄鹤楼,现在的黄鹤楼是一座复建的现代建筑,二者已经没有可比性。1988年,清远楼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位于清远楼的正南面,始建于明正统5年(1440年)。明永乐年间镇守宣化府的总兵官为“镇朔将军”,故此楼以“镇朔”命名。镇朔楼内曾有报时用的漏刻鼓角,因此镇朔楼又名“鼓楼”。镇朔楼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建筑结构较清远楼相对简单。镇朔楼两侧有碑刻5通,上面记述了宣化城和镇朔楼的历史和维修情况。镇朔楼上层檐下有两幅大匾,南为“镇朔楼”,北为乾隆手书“神京屏翰”,意为北京的屏障。1996年,镇朔楼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的南边是拱极楼,即昌平门,也就是宣化城的南门。宣化城有七座城门,昌平门是仅存的一座古代城门楼。七座城门均有瓮城和月城,昌平门在月城外还有一座关城,形成三重城门防护,是宣化城七座城门中防守最为严密的一座城门,这种防护体系在国内的城池建筑中相当罕见。如今,南门只剩下昌平门和它上面的拱极楼,瓮城、月城、关城、马道等建筑已经全部被拆。拱极楼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新门是宣化城西门,这是一座复建的城门,复建的还有古城西侧、北侧部分城墙和角楼。宣化城北门、东门早已拆毁,现在是个豁口,豁口两边城墙夯土裸露,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古城的历史。两条公路穿过豁口,向外伸展……开发与保护从来是一对矛盾,妥善地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今人极大的智慧。
1973年,宣化下八里村北发现一片辽代墓群,经发掘确认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坐稳皇帝宝座,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十六州中包括武州,即现在的宣化,辽时改武州为“归化”。张世卿是归化州人,也就是宣化人,他死后葬在家乡。张世卿墓出土后,又在附近发掘出9座墓葬,均为张世卿家族成员。这些墓葬建筑全部采用砖雕仿木构形式。在对墓葬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铜器、铁器、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装饰品等,其中不少还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就如瓷器,既有辽瓷精品,又有哥窑代表之作。墓葬中有一桌食品,历经近千年的时间,食品已经粉化,但由于墓里相对封闭,食品得以保留原状,仿佛食主刚刚离去。出土的食品中有葡萄,还有一瓶液体,经检测为红葡萄酒,说明宣化至少在千年以前可能就已经开始酿制葡萄酒。墓葬中出土多件木器,历经千年没有腐朽,实属罕见。尤其惊艳世人的是在墓葬中发现大约300平方米辽代彩色壁画。壁画共有88幅,题材丰富,保存完好。这些壁画从各个方面反映出辽代经济、文化、宗教和民族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张世卿墓墓顶有一幅中西合壁的天文图,这一绘图形式在国内首次发现。为了保护古迹和壁画,墓葬群已经停止对外开放。宣化辽代壁画墓葬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多寺庙,素有“七十二座庙”之称,其实,宣化的各种寺院庙宇远不止72座。镇朔楼旁边有一座时恩寺,始建于明成化6年(1470年)。明正统14年(1449年),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拒绝文武群臣的建议贸然御驾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此役后,朝廷开始整顿边防。整备宣化城时,同时在城内修建时恩寺。时恩寺大门为复建建筑,大门与一般古寺山门有所不同,更像一个现代仿古建筑。时恩寺没有对外开放,查阅有关资料,寺内仅存一座大殿,为一单檐庑殿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清朝时大殿加建抱厦。时恩寺大殿是宣化现存古建筑中唯一一座庑殿顶式建筑。时恩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初期,宣化建弥陀寺,元末时弥陀寺被毁,明朝重建,其后及清朝时扩建。弥陀寺建造时间早、规模大,在宣化百姓中名气很高,以至于民间中有“先有弥陀寺,后有宣化城”之说。明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登基,宣化知府和弥陀寺住持为表示效忠新皇帝,遂在弥陀寺内修五龙壁砖雕。弥陀寺所在位置就是现在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内。慕名前来参观,正值暑假期间,学院放假并进行改造,怕我们出现危险,门卫师傅不让我们进入校园。感觉非常遗憾,心有不甘地转来转去。看到我们失望的心情,门卫师傅颇有不忍,违规为我们开了“绿灯”,并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再三感谢后我们进入校园。五龙壁砖雕建在一栋南房山墙上,坐东面西,为一影壁建筑。砖雕上面部分是仿木构建筑,雕饰多种花纹,下面部分为须弥座,束腰并也雕刻花纹,中间主体部分即为“五龙图”,上面雕有五龙以及祥云、波涛等图案。砖雕整体结构复杂、构图宏伟壮观,采取浮雕和镂空相结合的形式,凹凸有致、雕刻精美。五龙壁是一幅难得的古代砖雕建筑、一件难得的建筑艺术。弥陀寺已经不复存在,但五龙壁砖雕得以较好地保存,它悄无声息地立在学校中,静静地观望着那些进进出出的学子。五龙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开学院前,我们和门卫师傅聊了一会。门卫师傅和我们同龄,是宣化本地人,他说自小就没有见过弥陀寺,早就拆了,现在就剩下一栋南房和五龙壁。
宣化有文庙和武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称孔庙。过去,京城以及各个州、府、县全都设有文庙。宣化曾有两座文庙,但现已不存。武庙也称“武成王庙”,主要祭祀武成王姜子牙,清朝以后祭祀关公的关岳庙也被称为武庙。宣化这座武庙是祭祀武成王的一座庙宇。武庙坐落在宣化六中院内,迄今只剩下一座大殿,俗称“武庙大殿”。学校正在暑假期间,我们只在校门里面远远地看了看武庙大殿,大殿是一栋三间硬山顶建筑,两边建有耳房,建筑结构比较简单。据学校门口值班的老师说,现在大殿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文物。
此外,宣化还有很多古代建筑。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清真南寺、建于20世纪初的天主教堂、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礼堂、宣化府火车站、关子口龙山文化遗址、小白阳墓群、明长城等建筑。清真南寺是北方三大寺(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宣化清真南寺)之一。20世纪初、政府、企业和教民共同出资,对清真南寺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清真寺基本恢复原貌,受到穆斯林群众的欢迎。宣化天主教堂始建于1904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宗教势力迅速渗透进入中国,宣化也有了常驻神甫。同治8年(公元1869年),宣化修建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光绪年间教堂进行扩建。义和团运动中教堂被焚毁,光绪30年(1904年),朝廷使用庚子赔款重修教堂。宣化天主教堂现在是张家口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还有很多四合院建筑。如大北街的马宅、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以及张自忠故居等。马宅过去是一家地主宅院,现在已是破败不堪。南宅四合院和张自忠故居已经不复存在。
我们所住宾馆的对面就是宣化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一处平房建筑里,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扬。这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前院为博物馆,主要展出各个朝代的文物以及宣化的发展。博物馆不大,但馆内的收藏让我们震惊,竟然有各种文物1100多件,其中包括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00多件,展品的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的王河湾文化开始,涵盖西周、战国、汉、唐、辽、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前后超过5000年。展品种类包括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木器、壁画、绘画、老照片、以及近现代各种文物等,内容十分齐全。宣化博物馆这个县(区)级博物馆,其馆藏如此丰富、展品如此精致,实属难得。
博物馆展品中的两件文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件是2000年出土于宣化万字会村的战国时期青铜提梁壶,我国出土的商、周、汉等各代青铜器并不罕见,最著名的是迄今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的商代司母戊(又称后母戊)大方鼎,罕见的是这只青铜提梁壶里存有液体。中国文物研究所对这些液体进行化验,其中包括乙醇成份,判断这些液体为含酒溶液,也就是说这只青铜提梁壶中盛的是战国时期酿造的美酒。我国出土文物众多,但随文物出土的酒类饮料屈指可数。另外一件展品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笔记本。笔记本翻开,显示其中的两页内容,一页上记录了1960年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另一页上的内容是当时贵金属的销售价格,其中,“黄金每克3.04元”、“白银每克0.04元”、“银元每个1元”,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货币稳定性、通货膨胀水平等各方面情况。
博物馆后面还有一进院落,现在维修中,没有对外开放。这座两进四合院就是当时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所在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我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收复张家口,成立“察哈尔省民主政府”,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察哈尔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行政区。191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察哈尔特别区,隶属直隶省,政府驻地张北。1928年,国民政府撤察哈尔特别区,成立察哈尔省,省会驻地张垣(今张家口市桥西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因“物广人稀,物资匮乏”而被撤销,所辖地域分别并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区。
察哈尔省成立时间虽然短暂,但曾有多位历史上的政要主政该省,如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冯国璋、段芝贵、鹿钟麟、高维岳、商震、宋哲元、佟麟阁、张自忠、石友三、傅作义等。1927年,时为察哈尔都统的高维岳在张家口大境门题写“大好河山”四字,张家口关城为此而增色,并在其后的抗日战争中激励国人与入侵之敌进行英勇的抗争。1937年7月,佟麟阁牺牲于北平抗日前线。1934年初至1935年秋,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就任29军39师师长时曾在宣化按院街的一个小四合院中居住过一年多时间,升任察哈尔省主席后移居张家口。张自忠在宣化的故居后来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实为一件憾事。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因出访日本而承受“汉奸”骂名,但其忍辱负重,竭力坚守抗日前线,拒绝了日本人要求其退出张家口的无理要求。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抗日前线牺牲。1939年,石友三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察哈尔省主席,此后不久石友三即降日,后被其部属处决。1949年1月,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时,张苏任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解放以后到撤销之前,杨耕田任中共省委书记。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共党员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此后数月,同盟军连续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多伦等县。由于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和给养补充,10月,同盟军彻底失败。同盟军不屈不挠的英勇抗日精神值得国人永远牢记。
宣化有三塔,分别是柏林寺石塔、塔儿村砖塔以及宣化城内的立化寺塔。
柏林寺村距离宣化城大约30多公里。村西的一道山沟里有一座寺院,名“柏林寺”,又名“石佛寺”。柏林寺依山而建,建筑面积不大,寺内各个建筑相对比较“袖珍”,远不及其他各地寺院那般壮观宏大,就如孔庙,占地面积大概不足2平方米。但柏林寺虽小,却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柏林寺始建于唐朝至德年间(756-758年),明朝时期重修,清朝嘉庆年间增建,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柏林寺地处深山之中,较少外人打扰,是一个难得的清幽之处。柏林寺主要建筑包括三座石窟、一座石佛塔,寺院主体是一座两层建筑,上层为大雄宝殿,下层为三官殿,另外还有玉皇庙、财神庙、龙王殿、孔庙、禅房等建筑。三座石窟内雕有上百尊佛像,雕刻十分精美。而整个寺院内各种雕像多达上千尊,不输其他大型石窟建筑。石窟内还有多幅彩绘,色彩鲜艳并且保存比较完好。柏林寺最高处为一座石塔,又称“多宝塔”,塔高约12米,是一座五层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此塔是为纪念佛教88位高僧而建,塔上每层每面都刻有浮雕佛像,用以记述88位高僧的成佛过程。塔上各面凿刻石龛,里面雕刻不同姿态的佛像。石塔下面4层由一块巨石雕成,第五层用石块拼接砌筑,塔顶部分为覆钵形,因此,柏林寺塔其实是一座覆钵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石塔。柏林寺石塔塔身巨大,且大部分为一块巨石雕刻而成,在国内石塔建筑中较为罕见,有“京西第一塔”之称。2013年5月,宣化柏林寺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塔儿村村西有一座砖塔,砖塔塔高约20米,为六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青砖塔。砖塔正面有一个佛龛,佛龛上面有塔额,额内嵌有两块方砖,砖上分别镌刻“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和“维天庆七年岁次”,由此可知这座砖塔建于辽天庆7年(1117年),迄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砖塔上半部分保存基本完好,下半部分风雨侵蚀比较严重。塔儿村砖塔的相关资料很少,不知何人所建、为何而建,虽有塔下葬有佛真的传说,但依据不足。佛真猞猁迤逻尼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西南角原有一座立化寺,寺内有一座立化寺塔。元朝时期,日本僧人日持卜人西渡中国。元大德5年(1300年),它来到宣德府(即今宣化),创建立化寺并任该寺住持。1304年,日持卜人去世,其后葬在立化寺塔下。因此,当地人又称该塔为“日僧塔”。立化寺早已拆除,但立化寺塔仍在。立化寺塔高约15米,为一座五层八角密檐式砖塔。该塔建成已有700多年,保存基本完好。上世纪末的十几年里,日本佛教界2000多人次来到宣化,对立化寺塔朝拜祭祀。鉴真东渡和日僧创建立化寺成为中日两国历史上友好交往的两个重大事件。迄今,立化寺塔被圈在一个大院中,此去宣化无缘一见。
宣化北边多“口”,所谓“口”就是进出长城的关口。明代重修长城时,在长城沿线交通要道修建了多处关隘,其中宣化北边建有常峪口、青边口、张家口等关口,张家口就是长城四大关口之一的大境门。另外,明朝设立“九边”时,在宣府镇辖区内建设了大量的军堡和敌楼,这些军堡平时为军人及其眷属居住,战时可以利用军堡进行防御,如葛峪堡、张家口堡。蔚县就有“800古堡”之说。
青边口在宣化北20公里,是通往塞北的一处重要隘口,战国时期赵国即在此地修建长城,此后,北魏、北齐及明朝时期均在此地修建长城。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子常茂驻守于此,他在驻地降服了一位占山为王的土匪秦边虎,后常茂撤离时留下秦边虎负责镇守。明朝重修长城,在此地修建一座边口城,以秦边虎名字命名为“秦边口”,以后逐渐演变成为“青边口”。为了加强防御,关口一带修建四道边墙,两条壕沟和三座烽坞,形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这种长城建筑布局在明长城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1933年,中国军队为抵抗日军的侵略爆发“长城抗战”,冯玉祥、宋哲元率所部在青边口一带抗击日本军队。1948年,我军发动解放张家口的战役时,前线指挥部就设在青边口。如今,青边口城已经不存,但关口两边长城及烽火台遗址清晰可见,是欣赏长城古迹的一个好地方。距离青边口不远处另有一座常峪口。明洪武2年(1369年),大将军常遇春率兵攻陷元上都后驻兵常峪口一带。修建长城时在此地修建关口,并以常遇春的名字命名,后演变为“常峪口”。1977年,当地在常峪口柳川河上建设常峪口水库,水库蓄水后关城被淹没,但两边山上长城及烽火台遗址犹存。
葛峪堡是一个千年古村,始建于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在此建雄武军城,故有“先有葛峪营口,后有宣化城”之说。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在此重建军堡,作为宣府镇中路参将的驻地。常峪口城周长4里,高3丈6尺,西、南两边开门,城门外建有瓮城,城外设置点将台和校场,城内设有参将府等衙门,还有多处寺院庙宇,此时的常峪堡规模可以和没有扩建前的宣化城一较高低。由于几百年的风雨蚕食和后来的人为破坏,葛峪堡城内外建筑现在基本不存。城墙原有青砖包覆,现在只剩下夯土,有些地方还被扒出口子,方便村民出行。与青边口、常峪口不同,葛峪堡不是关城,没有建在长城沿线,而是建在长城之内,是一座用于屯军的城堡。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烽火台,那就是长城。葛峪堡文化底蕴丰厚,城墙遗址犹在,如果能够适度复建葛峪堡城,那对喜欢历史和文物古迹的人来说将是一件喜事。
随着宣化和张家口的行政隶属不断调整,如今,青边口、常峪口、葛峪堡等村均隶属于张家口市桥东区。
几处关口、古堡游览完毕,返回宣化城时在路边见到一座“烽火台”遗址,遂停车靠近观看。“烽火台”位于宣化贾家湾村,遗址四周多被现代建筑遮挡,只露出小部分夯土。遗址一面土墙中间有一个洞,应该是一个门洞,进去后可以通往上面建筑。由于时间久远,现在“烽火台”只剩下夯土。正好过来一位男子,我向他请教“烽火台”的一些问题,他说,这不是烽火台,是一座“碉堡”。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这应该是一座屯兵、瞭望用的“敌楼”。敌楼一般建在长城上,用于屯兵守城,长城内侧也建有敌楼,平时屯兵,战时这些士兵可以很快赶往前线。金山岭长城外侧建有一座敌楼,战时可以从侧后打击敌人,建在长城以外的敌楼比较少见。敌楼是长城和城堡的补充,在整个长城军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开敌楼时突发奇想,宣化、张家口有古城、长城、关口、军堡、敌楼等长城建筑,如果将这些历史古迹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宣张地区长城系列旅游,是否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宣化有着长悠久的历史,宣化的自然资源和人工景观同样丰厚。人民公园、万柳公园,桑干河大峡谷、石门屯景区、黄羊滩沙地景区、宣化温泉等等,喜欢自然景观的游客,这些地方可以一游。
宣化有一家百年老企业,这就是宣化钢铁公司。1919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依托宣化铁矿成立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此即宣化钢铁的前身,龙烟公司主要业务是开采铁矿石。与此同时,龙烟公司在北京成立石景山炼厂,也就是如今的首钢。1939年,日本人强占龙烟公司,并于其后两年分别建设炼铁东厂和炼铁西厂,从此宣化开始炼铁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宣钢迅速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也是宣化的支柱型企业,对宣化的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参考有关数据,宣化鼎盛时期在册员工达到3万人,对宣化贡献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支撑四分之一宣化人口的生计。那时的宣钢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公司内部医院、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商店、餐厅、宾馆、班车、内部电视台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宣钢的工资收入水平远高于当地其他企业,宣化人以能够进入宣钢为荣,宣钢员工自豪地称自己为“宣钢人”。那时的宣钢可谓是“一钢独大”。
2020年,河北省发布《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次年,宣钢产能全部退出,也就是停产。宣钢停产对宣化的经济和百姓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宣化期间和一些人聊天,话题很快转到宣钢停产这一话题上,他们有的是宣钢下岗工人,有的与宣钢有着某种联系,还有虽没任何关系却是关心宣钢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对宣钢停产感到遗憾。其实这也正常,对宣化有着如此巨大影响的企业停产怎能不让人揪心。
宣钢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上级的领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定不移地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他们摒弃陈旧的冶炼技术、采取新型冶金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同时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体育文化旅游、冰雪、新能源、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牧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宣钢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宣钢的战略决策正在积极进行,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宣钢生产的冰雪运动设备已经销售到多个省市,并且用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上。迄今,一个新宣钢已经初具雏形。
宣化是我国著名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地。宣化光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并且处在最适宜种植葡萄的纬度线上,是葡萄种植的一个优良产地。据说,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当时的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带回葡萄秧苗,开始在国内广泛种植,早时,葡萄仅在皇亲贵族庭院种植,只是贵族人家独享的稀有食品,以后逐渐进入寻常百姓人家。葡萄何时开始在宣化种植说法不一,有说是在东汉后期(1800年前)引入宣化,有说是在隋朝时期(1300年前)引入宣化,还有说元太宗时期(800年前)引入宣化。葡萄被引入宣化后迅速发展出多个品种,其中以“牛奶葡萄”最负盛名,这种葡萄籽粒形状近似奶牛乳头,故因此得名。牛奶葡萄含糖量高、籽粒大、皮薄汁丰、酸甜适口,具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清朝时期,牛奶葡萄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宣化葡萄名气太大,因此,宣化素有“葡萄城”之称,与宣化钢铁一起合称为“半城葡萄半城钢”,足以可见葡萄在宣化的地位。此后,宣化葡萄又被酿成精美的葡萄酒,宣化葡萄酒在我国的葡萄酒行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宣化葡萄种植具有当地特点,它不是采用其他地方常见的方框葡萄架,而是使用圆形葡萄架,也被称为“盆状架”,一株葡萄,枝条向四面伸展,并以一定角度向斜上方扬起,整架葡萄成为一个圆形盆状,这种种植方式既便于采光,又节约场地。迄今,宣化葡萄以及盆状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项目,观后村、大北村等地仍旧采用盆状架种植葡萄,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
宣化出玛瑙,名“战国红”。战国红玛瑙主要产自辽宁北票和宣化等地,先秦时被称为“赤羽”,因其主要颜色为红黄色,曾在战国时期遗址中出土,故称其为“战国红”。我国多地发现玛瑙矿藏,如云南保山的“南红”、四川凉山的“南红”、内蒙古多伦玛瑙以及北票和宣化的“战国红”等。战国红玛瑙属于红缟玛瑙,是玛瑙中较为贵重的一种。有人曾对我国的玛瑙进行排名,位列第一的是云南保山的“南红”,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战国红”,其他各地的玛瑙则排在这两种玛瑙之后。封建社会时期,贵重的玛瑙是身份的象征,清朝时期文武官员需要穿着官服并佩戴朝珠,不同品级的官服上面缝有不同的“补子”,补子上有各种飞禽走兽,用来表示不同的官秩,这些动物由朝廷统一制定。而朝珠的用料则可以由百官自己选择,很多官员就选择颜色鲜艳并且贵重的玛瑙作为朝珠佩戴,以彰显自己的身份。“战国红”有多种颜色,以红黄间色为主。比较高档的“战国红”颜色亮丽、纹路清晰、图案多样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宣化战国红发现得比较晚,大约是在2012年前后,并且只是在2014年前后“红”了两年。宣化的“战国红”主要出自滴水崖村、塔儿村等几个山村。那时,山沟里满是挖掘机,沿着山脚下一字排开,8米一个区段,一台挖掘机在自己的区段内从外向里挖掘,从山顶到山根全部掀开,一个区段费用从几十万到上百万,有人挖掘出“好东西”发家致富,有人则一无所获赔个“底儿掉”。相较于挖矿的人,玛瑙炒家更多,到处都是买卖玛瑙的商人。当地顺势而为,建起战国红玛瑙交易市场,如塔儿村有一座“塔儿村玛瑙原石交易市场”,洋河南镇建了“宣化青泉战国红玛瑙交易市场”。青泉市场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交易市场,交易厅加上大棚摊位共有1500多个。在青泉交易市场和几位老摊商聊了一会,他们对当时的景象记忆尤深,市场红火时所有摊位全部挤满,各地的交易商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住各个摊位,他们手里拿着玛瑙仔细地端详琢磨,前面的人没有选好刚刚放下,后面的人马上就拿起来。有些人甚至没有划价,直接拿货付款。那时摊商根本不敢离开摊位,只要一离开,两边的人很快把空出的摊位占上,离开的人回来后就找不到自己的摊位。青泉玛瑙交易市场实在红火,以至于有一家银行专门在市场内开了一个业务网点,为市场交易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挖出的战国红玛瑙太少,炒家无法“兴风作浪”,战国红在宝石市场上“大火”的时间很短,不过2014年前后两年的时间,宝石爱好者甚至没有来得及认识战国红,这股热潮就迅速退却。玛瑙矿藏的无序开发更是导致山水林地遭到严重破坏,不但水土流失严重,甚至造成很多危险环境。为了保护青山绿水,造福一方百姓,国家依据有关法律要求,对各地玉石、水晶、玛瑙等宝石矿藏开采实行严格管理,因此,宣化战国红停止开采,玛瑙交易市场随之日渐萧条,三年的疫情也对交易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塔儿村交易市场大门紧闭,院里杂乱无章,房屋破损严重,市场已经彻底关张。青泉交易市场的业务也没有完全恢复,几十个室内交易厅,开张的也就十几个。上千个大棚摊位空空荡荡,只有两个摊位上堆着几箱原石,顾客花上十元、几十元买一个,现场磨皮,就如“赌石”一般。原石开出后如果成色还好,可以进行后续加工,根据大小、花纹不同做出各种饰件、把件、摆件。由于市场里的商户太少,玛瑙交易十分清淡,市场里的银行撤点关张,但门窗上的痕迹仍然存在,仿佛在向人们提示这里往日的荣光。
宣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宣化人的现代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每日天黑后,各个广场、空地上跳舞的、唱歌的、下棋打扑克的、跑步散步的人比比皆是,好像全城的人都走出家门,加入到各项活动中。镇朔楼到拱极楼之间的几百米步行街自发地形成一个夜市,以小商品、小吃、服装饰品、宠物和各种游戏等居多,游客摩肩接踵,非常热闹。和多伦的夜市不同,宣化步行街夜市没有什么规律,小商贩可以随意摆摊售货。和几个商贩聊了聊,他们说区里本来不许随意上街摆摊,但出摊的人太多,实在管不过来,也就顺其自然。区里只对夜市做一些打扫卫生、维持治安等基本管理,不收商贩任何费用。我比较赞赏内蒙古多伦的夜市管理,多伦县政府把诸如早市、夜市等地摊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将地摊经济和民生大事结合起来,以此解决部分市民生计问题,同时让城市的晚间“闹”起来,为当地旅游开辟一个新的去处。很多较小的城市不可能建一个成都锦里或上海豫园一类的大型市场,但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夜市应该不难。
宣化夜市上有一个书摊,专售各种老旧图书。在这里看到一本《<论语>批注》,立即掏钱买了下来。本书出版于1974年,由中华书局发行,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年工农兵学员”。“文革”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和重要阶段,批判孔子和儒家思想则是“文革”后期的一个过程,这一时期,各种有关批判类书籍数不胜数。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知道孔子、知道《论语》、知道儒学。本书具有深深的时代印记,看到它颇有感触。或许只有经历了那个时期的人才会有此感触。
宣化人对宣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宣化的几天里,我们和当地很多人有过交流,他们谈起宣化,总是说我们宣化如何,而不是我们张家口如何,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生活在一个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新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豪。宣化人说到“宣化”二字也很有特点,他们口中的“化”发轻声,使得他们说出的“宣化”在我们听来就好像是“宣和”。走在宣化夜市,逛街的、跳舞的人以年轻人居多,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宣化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这种年轻化、生机感是宣化发展的资本。想到曾经走过的一些地方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外地寻找工作,这一感觉尤其强烈。
宣化有着优裕的自然条件,有着良好的经济资源,还有令其他很多地方难以望其项背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宣化有着相当美好的前景。尤其是2016年宣化及张家口市调整隶属关系、设置新的宣化区后,宣化有了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或者说可以在一个更大的、更加有力的平台下发展,可以预期宣化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要离开宣化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面对宣化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写下这篇游记时总有一种挂一漏万的感觉,好像是亏欠了宣化什么。我喜欢宣化,这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我还会再到宣化,我想,那时的宣化将是一个更加兴旺发达的宣化。
关于京西第一府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