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回收2008奥运网通电话卡(充分利用和传承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回收2008奥运网通电话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充分利用和传承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2月4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再度燃起奥运之火,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大幕正式拉开。

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经过近7年的筹办,赛事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北京已准备好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从2008年到2022年,作为奥运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双奥之城”北京将再一次拥抱世界,竭诚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根据冬奥会和赛后可持续发展需求,技术创新助力“双奥”场馆“华丽转身”

2021年10月28日,“鸟巢”的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承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改造后,“鸟巢”的无障碍设施系统、景观照明系统、场馆扩声系统、观众服务设施系统、空调和热力系统等37个分项实现了“升级换代”。

除“鸟巢”外,2008年奥运会还给北京留下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它们也肩负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使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充分利用北京夏季奥运会遗产、善于‘借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北京节俭办奥的亮点。”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说。

北京赛区的13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利用了夏季奥运会的11个场馆遗产,但对这些场馆的利用,不是纯粹的“拿来主义”,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根据冬奥会和赛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让场馆实现“华丽转身”。

国家游泳中心在不破坏原有泳池的基础上,打造可拆卸、可移动的冰场,成为世界首座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成为女子冰球主要比赛场馆,为兼顾赛后利用,能够在6个小时内实现冰球、篮球两种赛场的转换。国家体育馆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化和升级,化身“冰之帆”,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男子冰球的主比赛场。

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利用了北京奥运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用地。目前,“冰丝带”全面进入赛时运行模式,“冰丝带”总工程师、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持续关注着各项调试工作。

“冰丝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修筑‘鸟巢’时,我们团队研究生产出国产Q460E高强度钢材,解决了‘鸟巢’钢结构材料既需超强承压、又能多样塑形的需求。这项技术也应用到‘冰丝带’建筑上。”李久林是位不折不扣的“双奥”总工,在“鸟巢”修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李久林团队建设“冰丝带”中遇到了新的技术问题:需解决索网因具备一定的柔性,易受温度、风力等因素影响而较易变形的情况。在安全易得的进口高钒密闭索和从未在建筑领域运用过、风险较大的国产高钒密闭索之间,李久林选择了后者。为攻克这一技术,团队同国内高钒密闭索代表性厂家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仅用3个月时间便突破技术瓶颈。

“冰丝带”冰面面积近1.2万平方米,国内使用氟利昂等传统制冰材料的制冰技术早已纯熟,但团队创新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量趋近于零,一年可节电200万千瓦时。“‘鸟巢’采用了太阳能发电技术,我们沿用了科技节能的理念,环保制冰是我们的重要考量。”李久林告诉记者,团队坚持场馆技术国产化,“希望借奥运会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舞台,让世界看到中国日益发展的建筑技术。”

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材料的冬奥场馆,成为北京冬奥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这批场馆相继完成服务冬奥会的各项建设和改造,进入赛时运行模式,北京经过14年的沉淀,已准备好为世界展示新的奥运建筑风采。

“绿色”是北京筹办两届奥运会共同的办会理念,向世界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

这些天,在北京延庆,人们不时看到绿色车身的氢燃料客车在马路上驶过。这是国家电投集团交付北京冬奥会的“氢腾”燃料电池系统氢能客车,为赛事提供交通接驳保障服务。这种氢能客车续航里程达630公里,能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启动。与传统的化石能源车相比,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是北京冬奥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北京筹办两届奥运会共同的办会理念之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执行了120多项节能措施,所有的比赛场馆在运行时可节能50%,居住设施可节能65%,建成了60多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7万吨,实现了80%雨水的收集利用、100%中水的回收……“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绿色’是首位,可以看出我国办奥对生态环保一以贯之的重视。”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侯琨说。

“绿色”也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北京赛区使用了8座冰上比赛和训练场馆、10块冰面,除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训练馆因冰面未改造而沿用原有制冷系统外,其他7座场馆9块冰面均使用环保型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也将被回收再利用,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

北京冬奥会还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建设世界首创的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1/10的用电量,可直接满足北京、延庆两个赛区场馆用电的需求。

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亮丽的名片。延庆赛区造雪、生活用水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滑雪场选择优先利用收集储存的天然降水、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雪融水等作为人工造雪水源。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延庆赛区建筑施工团队采取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等方式,将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并根据每棵树受到的不同影响,定制保护方案。

“目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动物植物保护、生态安全等214万平方米以及新增的2.3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成,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金柱说。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举办的首次国际体育盛会。“在申办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郑重承诺。”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是展示中国碳排放工作成果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

2月5日是北京冬奥会首个金牌日,奖牌将是本届冬奥会留给获奖运动员的珍贵纪念品之一。本届冬奥会奖牌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密切关注着冬奥赛事。他也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奖牌的设计者,谈及自己和奥运的缘分,他坦言:“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人设计过两届奥运会奖牌,能够参与北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奖牌设计,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与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杭海在“同心”的设计中,加入了自己十几年来对奥运文化的思考和创新。与“金镶玉”着重于玉这一材质的直接体现相比,“同心”的设计更现代、更简约,重在寓意表达。“圆环加圆心共五环,五环同心,既象征着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观,也表达世界人民同心这个概念,与奥林匹克格言里‘更团结’一词形成呼应。”

“在形象景观、体育展示、仪式颁奖、火炬接力等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呈现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双奥之城’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元素。”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介绍,除了冬奥奖牌设计,火炬“飞扬”的整体外观也与2008年奥运会火炬形态相呼应,炬身渐变的图案从2008年的祥云纹样过渡到冬奥会的雪花图案。2月2日至4日进行的火炬传递,在路线的选择上也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第一站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那是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下一站冬奥公园则是2022年冬奥会的遗产。”

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是北京筹办两届奥运会一贯的文化风格。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祥云图案、开闭幕式都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数中国风元素让世界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震撼,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吉祥物、会徽、体育图标、奖牌到冬奥会场馆,所有的设计细节也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更加突出“现代”审美特色,向世界展示在2008年奥运会的14年后,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中国形象。

北京冬奥会将为奥林匹克留下新的靓丽文化印记,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成熟、自信、包容的国家形象。“在冬奥会舞台上,我们要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常宇说。

近7年筹办,冬奥会推进“双奥之城”北京的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1月6日上午,北京冬奥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亮相京张高铁北京清河站,从清河至延庆、太子城、崇礼站分别只需26分钟、50分钟和65分钟。北京冬奥列车是北京在筹办冬奥会过程期间城市服务保障方面的成果之一,将北京、张家口两地冬奥赛区紧密相连。

为确保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始,冬奥筹办与首都发展同频共振,推进北京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举办一次奥运会,能够为举办城市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侯琨认为,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城市建设留下建筑、交通、城市景观等丰富的遗产,“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北京南站等奥运交通配套设施至今仍在服务大众,“筹办冬奥会,正是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七年间,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交网”。“北京赛区所有的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个赛场。延庆赛区内部11条索道为运动员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丁建明说。

北京的城市面貌也在筹办过程中焕然一新。冬奥会新建的赛场或基础设施,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成为北京新地标。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留白增绿,北京市域范围内增种了常绿乔木11.1万株,补植彩枝彩叶植物356.4万株,仅2020年全市因地制宜建成各类公园106处,面积8万余亩,让北京的城市色彩更加丰富。通过降层拆除,鼓楼和景山公园的万春亭中轴线壮观景观一览无余。

“紧抓冬奥会的机遇,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提质、基础设施的提速、经济发展的提效、人民福祉的提升。”北京市延庆区常务副区长、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赛后利用负责人叶大华说。

14年前,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奥林匹克的种子,丰富了北京的城市底色。如今,2022年冬奥会盛大举行,“双奥之城”北京将以浓厚的体育氛围,邀请世界人民一同绘就“一起向未来”的美丽画卷,为奥林匹克留下更为丰硕的冬奥遗产。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回收2008奥运网通电话卡和充分利用和传承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