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拍卖品这个问题,折十大钱鉴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钱,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除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钱。
2、《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lei),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面文“開元通寶”,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3、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也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现“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4、唐朝武宗皇帝李炎在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灭佛取铜,复铸开元通宝钱,史称会昌开元。会昌“开元通宝”钱的特点是钱背有多种多样的记地背文,这些背文主要为地名,其种类不下几十种,铸工粗率,背文多漫晦。其中最珍者当属“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钱。“蓝”亦记地,或释为陕西省蓝田县。“太平蓝大王”五字书意楷隶相间,朴茂率真,风格独特。该泉形制有小平、折十大小两种,其在会昌开元钱中乃为唯一背文最多者,甚为独特,遗存至今的非常珍稀。
5、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折十侧面图1
6、在样式上,“开元通宝”版式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开元钱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的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因为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特别以“会昌开元”为代表。史料记载“会昌开元”有23种,是各州钱局铸钱时于钱背加铸局地名的一类特殊开元钱。这种开元通宝钱币字体十分随意,很不规整。从质地看,会昌开元采用较为优质的佛铜铸造,铜质为青铜或紫铜。
7、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折十侧面图2
8、晚唐时的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但模糊,还有个别出现花穿现象。时过一年唐武宗驾崩,但继任的唐宣宗则认为钱币精好钱币继续铸造,并一直持续到唐亡。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
9、开元通宝钱,在我国的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划时代地位表现在: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和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10、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折十正面图
11、该泉“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四字书写较弱,收笔之处比较圆润,“元”字双足平衡,第二笔左挑,且挑笔亦弱,“通”字的走之为三撇,自右向左下倾斜,“宝”字广字小开足,币文整体呈现为“容弱”书意。
12、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折十背面图
13、泉品“开元通宝”铸制规整,钱径超42mm,折十钱可定,穿廓品正圆矩,内穿修整精细,横平竖立,外郭略呈鱼脊型,地章平整,外轮及币面虽有少许磕碰,但仍属上等品相。钱币整体虽已传世多年,仍有薄锈裹敷,层次自然温润,包浆入骨,自然天成,实是伪作所不可及。再观材质应为青铜质地,与当时的铸料吻合无疑。综上不难得出,实为到代真品,毋容置疑。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