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2022年更新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呈现新进展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2022年更新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呈现新进展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近年来,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最近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到“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性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的众多议题中,“人民币国际化”情况也受到各方关注。从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制度和基础设施,到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再到提升监管能力和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水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扎实推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资料图。(图片来自香港中通社)

和储备货币功能显著提升

10月27日,央行发布《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介绍了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使用情况、政策及相关改革进展,并对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基础更加完善,本外币政策协同强化,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动力增强。《报告》显示,2022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18.2%。2023年1-9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8.9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持续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也更加高效、便捷。据悉,目前我国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区域扩大、服务水平提升。截至2023年9月末,CIPS共有直接参与者102家,间接参与者1377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344家法人银行机构。

“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它代表的是中国承担起了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这也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也是全球贸易和投资重要国家,在努力地弥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缺口。客观上,人民币国际化也为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国际支付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新增选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院长王芳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货币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平行论坛上发言称。

顺应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需求,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占比为2.4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38个百分点。2022年5月,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排名第三。

双边货币合作深化

离岸市场交易活跃

在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加快重塑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将货币互换协议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并扩大互换规模,为离岸市场提供更加稳定的流动性支持。离岸人民币产品及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可以使用人民币分红派息,“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业务相继启动。2022年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货币。

“今年人民币在全球的外汇储备、跨境支付以及外汇交易中所占份额也不断增加,除部分体现我们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实力之外,也是顺应世界各地寻求货币多元化的诉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言中表示。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双边货币合作的不断深化。2023年1-9月,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速分别达56%和66%。《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7.1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6.9%。2023年1-9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6.7%。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与3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从空间来看总体按照‘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三步走的路径推进,而‘一带一路’从海、陆两方面打通了亚太、欧洲经济圈,累积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丰富经验,为人民币迈向全球化创造了历史机遇。”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国与合作国家在基础设施联通、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加强产能合作、推动经济增长、统筹协调经济政策、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助于人民币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提升其在“一带一路”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经贸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国际使用。

增强金融管理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发展的需要,并不是要与其他货币竞争,也没必要设定一个数量目标。不过,人民币是由一个管制货币转向开放货币,国际化既有阻力,也有风险,所以必须稳步推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人民币需要国际化,但并不是国际化的速度越快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货币国际化,意味着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更容易受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变化的影响,无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甚至其他国家金融政策和经济变化得好与不好,都有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带来影响。

刘晓春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制定外汇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不能只着眼于国内状况。放眼世界,提升货币管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安全保障。

“新发展格局下,为兼顾开放与安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避免‘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要根据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避免人民币国际化变成金融体系的空转。为此,要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持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要从国内经济发展出发,强基固本,夯实中国经济基本面基础,同时着力改善自身宏观调控与货币管理能力,由此提升国内经济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力度,反过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管涛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也在专栏文章中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经济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币种选择,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专栏文章提出,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更好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间的配合,提升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