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5460中国同学录官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湖大学子将超过2500册古老家谱搬上互联网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文|小饭桌新媒体实习记者李婧-
修族谱是个老行当。按照传统的修谱方法,错了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意味着整篇重来。
杨巧还记得,有回一位修谱师傅弄错了一对兄妹世系关系,急得焦头烂额。可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族谱网的数字化技术将这个原本看起来重大的错误轻巧地弥补。
“有一次,我们的一个服务商帮迁居湖南的四口人找到了贵州老家,去修谱的时候他们被亲人抱着哭,都不希望再离开。”
这是杨巧做族谱网的成就感来源。将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变得轻松,将遥远模糊的亲属关系拉近。族谱网要做的事情看起来比较偏门,就是将中国衍传3200年的族谱修续从纸质转为电子数字化,从而节省人力财力,并提高准确性和便捷性。
十年前杨巧还是5460中国同学录的项目经理。中国同学录是一个真实的同学、朋友关系网络,提供专业级的同学录、校友录等服务。当时5460发展势头正好,已经有2800万的用户,杨巧却很忧虑。在他看来,社交需要情景,同学交友这个风口一旦过去,平台就难以为继。
他需要找到一种更稳固的人际联系。几番寻找后,他想到了在湖南家乡备受重视的族谱。中国有13.7亿人口,23813个姓氏(据中华姓氏大辞典),光是陈、张、王、李、刘等五大姓氏的现存族谱就已超过万部。族谱通常每30年修一次,即使再衰落的家族也不能超过60年,每修一次都要耗时数年,花费数十万不止。
透过家乡传统和自身经历的视角,杨巧看到了一个偏僻但巨大的市场。但是2006年并非是一个好时候,那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人们对电子化数字化服务的接受程度还不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杨巧创办了祭拜网,引导人们从传统扫墓到绿色祭拜、网上扫墓。
2015年底,杨巧觉得时机到了。他拉着湖南大学同学杨微(5460中国同学录以及天翼189的技术负责人)和谱牒专业人士,一起创办了族谱网。
杨巧带着自己的团队,首先从家乡湖南开始,走访约100个姓氏,直接跟宗亲会负责人交流。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族谱的修续有很强的地域性。“通常只有一方人能懂一方的历史背景,所以族谱的修订常常需要家族内部的人来参与”。
意识到这点后,杨巧进一步将族谱网定位,使“族谱网成为一个提供互联网存储的档案平台”。
族谱网专注于平台的建设和技术升级,将传统老谱进行识别,并通过技术手段将它们转换成数字化的产品,通过建立不同的地方服务商来获得客户量。
目前,族谱网的省级服务商已经覆盖湖南、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并完成超过两千五百册族谱,积累至少135万的数据信息。“用户只需要将族谱交给当地服务商,经过族谱网的处理,就能得到手机版、电子版和互联网PC版三种形式的反馈。”
修谱的费用会根据每个姓氏的人头数和难易程度制定不同标准,所以族谱网每一单业务的收入标准都会有差异。
除修续族谱之外,族谱网还制作家庭谱和个人谱。家庭谱是指以现代小家庭为基础,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做成一本影集并记录长辈们的家规家训。个人谱其实就是个人的档案室,将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到以后的语言行动形成一个档案记录。
今年族谱网计划将业务渗透到500个县级网点中,并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
【本文为小饭桌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xfz008)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关于本次5460中国同学录官网和湖大学子将超过2500册古老家谱搬上互联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