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中国钱币史 中国历代钱币发展演变史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国钱币史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国历代钱币发展演变史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长2.0厘米,宽1.7厘米长2.4厘米,宽1.7厘米材质:贝壳

我国古代用贝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商晚期开始逐渐普及,到西周时期十分普遍和盛行,并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则相对减少。

尺寸:长90厘米,宽5.0厘米材质:铜时代:春秋

平肩弧足空首布,从早期空首大布发展而来,币身缩短,足部弧度减小,重量也相对减轻。平肩空首布大多都铸有文字,只有少数素面无文。銎部保留了中空的形式。

3.“卢氏”斜肩弧足空手布(春秋)

尺寸:长8.6厘米,宽4.6厘米材质:铜时代:春秋

斜肩,弧足,首部中空。背面有三道直纹,有郭。面文“卢氏”,应为地名,《卢氏县志》载:“秦伐韩,设卢氏县。”

尺寸:长15.0厘米,宽7.0厘米材质:铜时代:春秋

耸肩尖足空首布是我国早期钱币形式之一,耸肩,束腰,两尖足,圆弧裆。面背皆有三道平行直纹,并有周郭(轮廓),光素无文字。

尺寸:长4.1厘米,宽3.0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因其钱文多铸有“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对于“釿”字涵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斤、铲同制,同财货,曾充作一般等价物,发展成为货币后,斤(釿)逐渐演变为重量单位;另一种说法认为“釿”为农具,后演变成货币,并被借用作货币名称。

6.“梁重釿金百当寽”布(战国)

尺寸:长5.5厘米,宽3.3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梁即大梁,古地名,战国后期魏国的都城,今属开封。“寽”乃古代计重单位。文字含义应为:大梁釿布一百枚相当于一寽的重量。

7.“梁重釿五十当寽”布(战国)

尺寸:长6.2厘米,宽3.9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平首布,面文“梁重釿五十当寽”。面文含义:大梁釿布五十枚相当于一寽的重量。

尺寸:1.长10.5厘米,宽3.9厘米2.长10.3厘米,宽4.0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战国中晚期韩、楚铸币。面文“殊布当釿”,意为大钱,相当于一釿之重。

尺寸:长5.7厘米,宽2.1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战国晚期青铜铸币,铸行于赵,流通于燕地。面文“分”,倒书,或为古地名,即汾阳,战国时赵国之地,在今天山西汾阳。

尺寸:长7.0厘米,宽4.4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锐角布首部两端成锐角,故称“异形布”,也称“锐角布”,面文“涅金”。

尺寸:长5.5厘米,宽3.0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尖足布,形状似铲,足部作燕尾状。面文“郛”为地名。

尺寸:长6.6厘米,宽3.0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方足布,以足部呈方状得名。面文“郛氏”。

尺寸:长1.7厘米,宽1.1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蚁鼻钱,因其形得其名,春秋晚期至战国末期青铜铸币,铸行于楚国,面文或释为“巽”。

尺寸:长19.0厘米,宽3.5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铸工精湛,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钱文自上而下为“齐之法化”,“法化”为标准铸币之意。背面三道横纹下有一铭文“日”。

尺寸:长19.5厘米,宽3.5厘米材质:铜时代:战国

刀币为春秋战国时期所铸铜币,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成,流通于齐、燕、赵等国.其形制模仿一种青铜刀削的形状,面文“安阳之法化”,“安阳”,地名,位于齐国。“法化”即标准铸币。背面上方铸三横,中铸“◆”符号,下铸“屮”符号。

文章分享结束,中国钱币史和中国历代钱币发展演变史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