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五铢钱六种珍稀种类详 五铢钱的种类及版别

大家好,关于五铢钱六种珍稀种类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五铢钱的种类及版别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闲来无事,把以往收集的历朝五铢钱资料做个统计整理,做个记录,方便自己以后查询[笑哭]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捂脸]

2、自秦以来,中国铢两货币流行八百余年,在钱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铸币有着极大的影响。铢两钱中,各类五铢钱币无疑占主导地位,也深受集泉者的喜爱。然时至今日,我们已不能把历朝五铢的断代分期划的清清楚楚,深以为憾。但经过历代钱币学家们的不懈努力,还是为大量的五铢划分了具体的行铸或使用年限。

3、(1)郡国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行铸“五铢”钱。面无内郭,重如其文。因郡国共铸,世称“郡国五铢”。这是最早的五铢钱。

4、(2)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轮郭上带赤色)钱,面文“五铢”,铸工精湛,形体厚重,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

5、(3)上林三官五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面文“五铢”,铸工精美,钱文规范。世称“上林三官五铢”。(三官:钟官、技巧、六厩)

6、(4)昭,宣帝三官五铢: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6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又有两次大规模的铸行“五铢”钱,此二类币风格相似,铜质,形体,书体在西汉钱中都独树一帜,宣帝铸钱尤为精美。史称这两种钱为“昭帝三官五铢”和“宣帝三官五铢”。

7、(5)建武五铢: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行铸“五铢”钱,形制规范,字文精整美观。世称“建武五铢”或“东汉五铢”。此钱在东汉行用时间极长,期间少有大规模的铸造新钱。

8、(6)四出五铢: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五铢”钱,背四出纹。世称“四出五铢”。其时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危机四伏,人民饱受剥削压迫,老百姓就利用钱上形象诅咒统治者,称“四出破京师”或“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道而去”,表达对当政朝廷的不满。

9、(7)董卓五铢:东汉末,董卓取秦始皇铜人铸钱,文字夷漫不清,质地拙劣,无郭,旧称“董卓五铢”。但近年不少泉家提出疑问,认为其文字不清,难以辨认,不宜再用“五铢”这个名号。现多被称为“无文小钱”。

10、(8)蜀五铢:西川自刘焉父子起一直行铸“五铢”钱。蜀汉建立后,又沿袭行铸了这种“五铢”钱,世称“蜀五铢”。钱分两式。一式形体稍大,制作粗薄,钱身常带阴文“川”字;二式型小,有内郭,制规整。因二式近年常于河西走廊一带出土,有专家又认为此系前凉张轨所铸五铢钱式。

11、(9)直百五铢:刘备攻成都时,因军用不足,采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以一当百行用。此类钱多带阴文,又有带阳文“为”者,乃益州犍为郡之省称,开辟了方孔圆钱记地名之先河。

12、(10)魏五铢: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仿汉制五铢,行铸“五铢”钱。但其时经济尚未恢复,新钱行用不久即下令禁用,改以谷帛交易。至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才重新颁用。此类五铢字文较大,笔划粗放。世称“魏五铢”。

13、(11)沈充五铢:东晋孝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江南豪族沈充铸钱,文“五朱”,面有外郭,形制薄小,世称“沈充五铢”、“沈郎五铢”或“沈郎钱”。此钱在钱币史上颇负盛名,多曾有诗人于诗中提及。李商隐诗云:“今日春光太飘荡,谢家轻絮沈郎钱”;李贺有:“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之句;王建又有诗:“素面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这些诗句都是描写“沈郎钱”既轻又小,如榆钱、柳絮。

14、(12)当两五铢:南朝宋文帝元嘉廿四年至廿五年(公元447年--448年),铸“五铢”钱,制作精整,大型厚重,重八铢,以一当两行用。世称“当两五铢”。

15、[笑哭]目测没有发现“当两五铢”的实物存世。

16、(13)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五铢”钱,无郭,文字较大,制粗。世称“公式女钱”。

17、(14)天监五铢: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铸“五铢”钱,铸工精整,肉好俱周郭,钱体较厚大。旧说系“陈五铢”,又有泉家定其为北周铸。但近年南梁故地出土大量此类五铢钱范,又有《隋书?食货志》:“(梁)武帝乃铸钱,内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文”为证,由此定此类钱为南梁钱。现多称其为“天监五铢”。

18、老一辈的钱币学家依据《隋书·食货志》中的“肉好周郭,文曰‘五铢’”推断,所谓的天监五铢应该是一种带有内郭的五铢。正巧在历代形形色色的五铢钱中就有这么一种带有内郭的五铢钱,而且这种内郭五铢钱的来历也无史料记载,所以就被附会在了“天监五铢”的名目之下。

19、(15)铁五铢:梁武帝普通四年(公元523年),改铸铁钱,面文“五铢”,小型,背四出纹。因铁贱,此钱一出,导致民间一时私铸成风。世称之为“铁五铢”。

20、(16)两柱五铢:梁末,梁元帝迁都江陵,于承圣年间(公元552?554年)改铸“五铢”钱,正面穿上下星纹,面无内郭,广穿,以一当十行用。世称“两柱五铢”。

21、(17)四柱五铢: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五铢”钱,面无内郭,广穿,面背各有二星点,初以一当二十行用,“壬辰改一准时,丙申复同细钱”。世称之“四柱五铢”。

22、(18)陈五铢: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公元556-566年),铸“五铢”钱,以一当鹅目小钱十。此钱面无内郭,外缘较宽,制作精整。世称“陈五铢”或“天嘉五铢”。

23、(19)太和五铢:北魏孝文帝摒弃旧制,实行汉化政策,在历史上颇负盛名。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废栗帛交易,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铸“太和五铢”钱,面篆文,直读,有郭。后官民皆铸,大小精粗不一。

24、(20)永平五铢: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铸“五铢”钱。其钱钱文瘦长,五字行笔较直。世称“永平五铢”。

25、(21)永安五铢:北魏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永安五铢”。后北魏分裂,两魏继续行铸,版别复杂。其中“安”字,借用钱币穿孔边缘组成,给后世篆刻中“借边简笔”提供了范本。

26、(22)大统五铢:西魏文帝大统六年(公元540年),铸“五铢”钱,五字交直,连穿又一竖,形体较大,制作精整。大统十二年又铸“五铢”,钱形较小,钱文狭长,厚肉。世称“大统五铢”。

27、(23)常平五铢:北齐文宣帝天宝四年(公元553年),铸“常平五铢”。其钱文字秀丽,制作精美。“平”字上横,亦巧妙的借用了穿下郭组成,圆滑流畅,给人以和谐之美感。

28、(24)隋五铢: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五铢”钱,制作精整,宽缘,穿右一直划与“五”字相连,类“大统五铢”,唯钱体稍轻,每千枚重四斤二两。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旧钱逐渐废止,隋铸“五铢”逐渐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隋炀帝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货币又称混乱状态,钱体亦日趋简重,至千枚为一斤。世统称之为“隋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铢两钱时代随之结束。

29、五铢钱的行用期之长,铸量之大,版别之多,存世之丰,在钱币史上实属罕见。

30、资料均收集自互联网,小作整理,留存学习,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指正[呲牙]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