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几个重要特征必是古瓷 古瓷的形态特征

今天给各位分享几个重要特征必是古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瓷的形态特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器型鉴定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部分。

2、在瓷器鉴定实践中,了解器型的知识是很必要的,

3、比如一种类型器型创烧的年代,器型的演变等等。

4、本文介绍鉴定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

5、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

6、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

7、对于判断其烧造的时代和窑口具有很大帮助。

8、那么就先从瓷器器型的常用术语开始,

9、让大家了解一下陶瓷(器)各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

10、瓷器的口部形式

11、口沿: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12、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

13、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

14、如碗有敞口、敛口、花口,瓶、壶、罐、洗有直口、盘口、唇口、折沿等等。

15、敛口:多见于钵、碗、罐等器,形象为口沿处渐向内收敛,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岸再向内敛。

16、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17、直口:形状为垂直的筒形。

18、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

19、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20、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北京故宫

21、敞口:又称为“侈口”。

22、历代砚、盘、尊、罐等器多作这种口式。

23、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和斜直形之分。

24、南宋-元哥窑型敞口碗

25、南宋广元窑黑釉玳瑁纹敞口瓷茶盏

26、撇口:形状为口沿为向外翻撇,略呈喇叭状。

27、这种口式多用于瓶、壶等器物,碗、杯等偶有撇口的。

28、南宋郊坛下官窑月白撇口瓶

29、清康熙虎皮三彩撇口碗-北京故宫

30、唇口:器口边沿凸起一道浑圆似嘴唇的厚边,因此称唇口。

31、唐代邢窑白瓷碗和历代一些罐等器物都有唇口。

32、南宋吉州窑乳白釉“吉”字款唇口碗

33、清乾隆炉均釉唇口瓶

34、盘口:壶、瓶等口部的一种形式。

35、器型似盘,直壁,折收,下接细的直颈。

36、汉代陶壶已有盘口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盘口壶盛行,唾壶、鸡首壶也作盘口。

37、盘口的壶、罐隋代仍有烧造,唐代变得渐为小巧,至宋代为洗口所取代。

38、汉绿釉双兽耳盘口壶

39、南朝(420-589)青釉六系盘口壶

40、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窑白釉剔花唐草纹盘口瓶

41、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北京故宫

42、洗口:瓶、罐等瓷容器的口部形式之一。

43、源于六朝壶的盘口,形象接近而略深,更似文具中的笔洗;

44、一般为浅直壁,折收,下接细颈。

45、宋代始见洗口瓶,元、明、清的瓶、罐也有洗口的造型。

46、明崇祯南方窑孔雀绿紫釉竹节颈洗口小瓶

47、清雍正仿汝釉双耳洗口瓶-北京故宫藏

48、花口:一种是指碗、盘等器口部形式,把圆形或椭圆型的器口用连弧线分成若干等分,形若花瓣。

49、有四瓣、五瓣、六瓣乃至十瓣以上花口。

50、按花瓣曲线不同,又可分为葵口、菱花口、海棠式口等多种形式。

51、北宋晚期汝窑青釉花口盘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52、宋哥窑花口碗-大维德基金会

53、唐至清代各个窑口烧造的碗、盘、洗、花盆等器均可见花口的造型。

54、另一种是指唐以后出现的一种瓶口形式,即把圆形敞口捏成上下起伏的波浪形,瓶口似盛开的花朵。

55、这种瓶式宋代比较流行,磁州窑、扒村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等处均有烧造。

56、明洪武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北京故宫藏

57、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北京故宫藏

58、菱花口:口边每组花瓣为中央尖两侧圆弧的对称形,使整个器物口沿的线条富于变化。

59、菱花口多见于盘、碗、盏托等器。

60、唐五代青瓷菱花口盘

61、出现于唐代,明、清时代较为流行,

62、如明洪武时期青花或釉里红盏托、明宣德时期菱口花盆等。

63、清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北京故宫藏

64、复口:即内外两重口,外层口似浅盘,内层为略高的直口,两口之问为环形浅凹槽。

65、后代民间的泡菜坛也是这样的结构,碗形盖覆于两口之问的凹槽中,槽内注水,可起密封的作用。

66、越窑点彩复口罐

67、子口:子母口结构的器物直径小的一个口。

68、常见的是盖内凸圈小于器物口沿,可插入器口,盖内凸圈即为子口。

69、折沿: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窄沿,一般都有一道较硬的转折线。

70、折沿多出现在盆、盘、瓶、罐等器具。

7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盆即有折沿,元代龙泉窑青釉折沿盘也是典型器物。

72、宋龙泉窑双鱼折沿盘

73、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洗-北京故宫

74、瓷器的耳部形式

75、耳:安置于器物口部、颈部或连于颈、肩部的附加装饰物。

76、一般呈对称布局,多见于瓶、壶、炉、罐等器上。

77、耳多为竖置,除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和汉代陶耳杯的耳有一定的实用性外,

78、在器物上主要起装饰作用,使器物整体趋于均衡、协调。

79、古代制瓷工匠为了美化器物,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耳,

80、如龙耳、风耳、蒙耳、贯耳、牺耳、戟耳、绳耳、鱼耳、鹦鹉耳、螭耳、

81、鸠耳、象耳、菊耳、如意耳、绶带耳、铺首耳、蝠衔磐耳等。

82、龙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龙形。

83、最早见于隋、唐白瓷及唐代三彩釉陶上。

84、如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双龙耳双连瓶,造型为盘口、细颈、双腹相连、口沿与肩之间有对称的两龙形耳,为隋代典型器之一。

85、1957年出土于西安玉祥门外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中的龙柄鸡首壶

86、唐代白瓷双龙耳瓶与三彩双龙耳瓶造型相似,系由隋代白瓷双龙耳双连瓶演变而来。

87、唐三彩双龙耳瓶的腹部有塑贴的宝相花纹。

88、唐白釉双龙耳瓶-北京故宫

89、清代雍正时景德镇窑有双龙耳瓶。

90、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耳盘口尊

91、凤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风形。

92、最早见于宋代龙泉窑青瓷瓶上,其造型为盘口、细长颈、折肩、直腹、颈部对称双风耳。

93、如康熙茄皮紫釉凤耳蒜头口瓶、乾隆豆青釉青花风耳瓶等。

94、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台北故宫藏

95、清乾隆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96、戟耳:因形似占代兵器戟而得名。

97、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品种有青花、斗彩、仿官釉等。

98、如明正德年间青花戟耳香炉、万历青花戟耳瓶、清雍正仿官釉戟耳瓶、嘉庆斗彩戟耳瓶等。

99、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100、明正德青花绿彩仿阿拉伯铭文出戟贯耳瓶

101、清乾隆仿古铜彩出戟尊-北京故宫藏

102、鱼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鱼形。

103、最早见于宋代哥窑及龙泉窑制品上,如著名的哥窑鱼耳炉。

104、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上亦可见到。

105、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106、宋龙泉窑青釉鱼耳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07、螭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螭虎形。

108、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

109、如明嘉靖蓝釉耳瓶、万历黄釉紫彩螭耳瓶、青花螭耳瓶,清康熙天蓝釉耳尊等。

110、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111、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北京故宫

112、如意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弯曲的如意形。

113、如雍正斗彩如意耳尊、乾隆仿官釉如意耳扁瓶、嘉庆粉彩如意耳瓶等。

114、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115、清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

116、绶带耳:即将器物的耳做成细长弯曲的绶带式。

117、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葫芦式瓶多置此耳。

118、如永乐、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等。

119、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扁

120、清乾隆洋彩胭脂红缠枝花卉灵芝耳绶带葫芦瓶

121、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

122、瓷器的肩部形式

123、肩:瓷瓶、罐、尊等容器颈与腹之间的过渡部位,

124、器物肩部造型有丰肩、溜肩、平肩、折肩等区别,

125、它们也是鉴定陶瓷器时代及窑口的依据之一。

126、丰肩:其造型线条丰满浑圆,向上高耸。

127、元、明、清的梅瓶和历代一些罐类器物多为丰肩。

128、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129、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130、清康熙霁红釉梅瓶-北京故宫

131、溜肩:造型为肩部向下倾斜,与腹部衔接成圆弧形。

132、历代瓶、罐、壶等器均有溜肩的造型。

133、北宋耀州窑刻花罐

134、清雍正淡黄釉瓶-北京故宫

135、元龙泉窑青釉执

136、折肩:造型为从肩至腹有明显的转折,转折外出现棱角。

137、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台北故宫藏

关于几个重要特征必是古瓷和古瓷的形态特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