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出土宋代砚台图片大全及价格,宋元时期砚台特征及图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出土宋代砚台图片大全及价格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宋元时期砚台特征及图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宋代重文轻武,士大夫阶层迅速崛起,人们对砚台的需求大大增加,是砚台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砚台进入成熟期,人们对砚的材质、颜色、纹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石砚取代陶砚成为主要砚种,各种优质石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了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四大名砚”地位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大量的砚文化专著随之出现。宋代文人十分重视砚石的实用功能,米芾《砚史》云:“器以用为功……夫如是,则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苏轼《书砚》载:“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因此,宋代砚台造型多简洁、质朴,不多加雕琢,具有端庄、雅致的艺术风格。大部分的宋砚造型简练、端庄、稳重、工整。这时期的人们开始注重石砚的研墨效果以及雕刻工艺。雕刻工艺以相对简单的线雕、平雕和浅浮雕为主。

从唐代开始,歙砚开始崭露头角,至宋代进入繁荣时期。歙砚产于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此地古属歙州,故称歙砚,也称龙尾砚。官方曾组织多次开采,开采的砚坑和收获的石品数量众多。歙石色泽多莹洁苍碧,质地坚韧,以手扣之作“金声”,清越铿然;作砚发墨而不滞墨,有贮水不耗、严寒不冻、哈气可研、易于清洗等特点,深受文人喜爱。黄庭坚在《砚山行》中赞歙砚“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晖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苏轼在《孔毅甫龙尾石砚铭》中称赞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谷理,金声而玉德”。

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砚形是抄手砚(将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抄手砚由唐箕形砚演变而来,五代晚期开始出现,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可用手抄砚底攫取、体积较小而得名,是宋代最有特色、存世最多的砚台形制。安徽博物馆藏长方形抄手歙砚(图1),长19.4厘米,宽8.8厘米,高4.5厘米。歙石,色青,长方形抄手式,截面呈梯形,砚面三面皆起窄边,砚池与砚堂合为一体,砚堂平坦,砚池渐深,侧壁略斜,光素无纹。时代为北宋晚期或南宋。

除抄手砚外,实底砚也有不少。安徽博物馆藏一方宋枣心眉纹歙砚(图2),长21.2厘米,宽12.0厘米,高2.7厘米,1953年于歙县小北门窖藏出土。长方形,实底,砚堂为椭圆形。砚面及砚堂四周皆起窄边。砚堂内嵌入一块色泽青莹的椭圆形石片,能活动取出,砚首刻新月形水池。此砚采用两种不同纹理的歙石制作而成,砚身色青黑,布满如绸缎般的细罗纹。而砚堂所镶嵌砚石,极为温润,色泽青中泛黄,史书中称“鳝鱼黄”。其表面布满细小黑点,分布均匀密集,为鱼子纹。砚面上平行分布8条长短不一的眉纹,眉纹中有一线之痕。这种眉纹两头尖中间粗,称为枣心眉纹。这种鱼子地的枣心眉纹砚石产量稀少,极为珍贵,抚之如婴儿肌肤,细嫩光滑,扣之清脆悦耳。此砚虽整体光素无纹,但砚石色泽青黑相间,相得益彰,美妙异常。砚石嵌入砚身,严丝合缝,工艺极佳。

1973年夏合肥东郊大兴集包绶夫妇墓出土北宋长方形歙砚

此砚呈长方形,砚石色灰黑,质地坚润。前部刻椭圆形水池,墨池为方形,底部雕成瓦形。此砚为包拯次子包绶所用,是研究宋代歙砚的珍贵资料。

元朝制砚基本上延续了宋代,但略显粗犷和朴拙。在砚材上,结束了长久以来石、陶并举的局面,石砚成为一支独秀。这一时期,砚逐渐摆脱了实用的束缚,开启了集实用和赏玩于一体的风尚。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