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十二生肖邮票图片绘画兔子,以及生肖邮票显得阴森邪魅的蓝兔子引争议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2023新春之后是农历癸卯年,但近期一幅有关兔爷的生肖邮票,引起广泛争议。
2、这幅出自年近百岁艺术大师的作品,蓝色兔子,红眼睛,显得很阴森、很邪魅,至少与可爱、喜庆、年味等是不沾边的。支持者、反对者结成阵营,动用美学、文学、哲学、民俗学、政治学……种种令人匪夷所思手法进行解读、想象、意会,相互攻讦,令人哭笑不得。
3、艺术,是什么?说实话:没人能解释清楚。本人上美院的亲身经历:上课之前,还稍有些朦朦胧胧感觉,听完各路专家、教授讲课后,完全不懂了,脑子里混乱得一塌糊涂。不同流派的艺术观很多相互对立,都企图给你洗脑、在你脑子里种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艺术类的定义没哪个是绝对正确的。
4、“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身独有的方式能动地认识世界”,考研时,有关艺术的“标准定义”必须如此回答,否则此题没分。但内心里,一位老艺术家的话影响了我的大半生:“想不明白时,就跟着自己的心走”。
5、人生是适应社会的过程,从业的前20年,无论画画、设计、创意、写作……都得问:“领导,您怎么看?客户先生,您怎么看?”直到经济基础支撑生活需求后,才开始去追求按自己内心去绘画和写作的状态,终于初步体会到唐寅“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之感觉。
6、这才理解到:艺术,是人在物质生产之外所进行的精神创造过程,其源起、过程、目的都会触及人的心灵。所以,面对某一艺术,自己内心的第一感觉好,就是好;第一感觉不好,就是不好。不要强扭自己内心,古语道:强扭的瓜不甜。
7、著名艺术大师们也是一样:毕加索晚年的艺术创作,情色浓郁,在大陆很少被展现,皆因随着年龄增长,某些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毕老通过自己画作表达着绝望而于心不甘的内心嘶嚎,肉身即将寂灭,但欲望与绝望通过艺术创造被记录下来,这就是自己的生命曾存在并正在逝去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逝去,另一次是在记忆中消亡。艺术,保证了毕加索的灵魂始终存于世间。
8、耄耋艺术大师的“蓝兔子”,在潜意识层面与毕加索晚年画作很相似:艺术大师已接近自由状态,想画啥就画啥,想咋画就咋画。返璞归真的前提是心无旁骛,而心无旁骛则需要无所顾忌。如此高寿、不缺钱财、再无升学/就业/升职/职称压力,也不再担心领导、客户、商业回报……那还在乎怎么画么?
9、所以,对“蓝兔子”的领悟,要考虑到生命的状态,有些像佛法“涅槃”的真意: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脱离迷界而入悟界的一种状态。正如耄耋艺术大师说:有趣的人,不会老。他本身就不是从绘画去绘画,而是要表达其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所以就不能仅从绘画技法、形式美学、文化流派……这些技艺层面去思考。
10、同时,生命的形态真可谓千变万化,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个体在世上存在,对世界都有自己的认识与反馈,在文化艺术领域亦如此。毕加索或某些耄耋艺术大师,所达到的近似“涅槃”状态,未必就是天下真理、艺术唯一,允许有人追捧,就应该允许有人不喜欢。
11、非艺术专业者也有欣赏、评论艺术的权利,不要设置审美禁区。具体到非文艺专业者的审美方法,本人观点仍是“遵从自己内心”:第一感觉好,就是好;第一感觉不好,就是不好。不要强扭自己,更不要被盛名所折服,不懂装懂还非要附庸风雅,参与大众的“审美版皇帝新衣游戏”。这样,个性化审美取舍才正常,这便是艺术的自由状态。从哲学层面看,艺术与自然科学一样,同追求“从必然王国到自由世界”的过程。
12、但是,面向公众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个性审美有区别。个性审美是个人埋单、个体或小范围受众欣赏,属于私权利,应当推崇高度自由。但是邮票这类大众文化产品则是财政支付、在公共领域为广大民众甚至是全民所接受,其作为公权力,具备公共属性。其首要因素不是艺术品位,也不是艺术大师的个人风格,而应该是公众接受度,即追求社会意识的公约数,在视觉形象上则应顾及2/3多数民众的喜闻乐见程度。
13、假如,在兔年的新春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儿爷玩偶,你选毛茸茸的是你的喜好,他买白嫩嫩的是他的宠爱,而千百万个兔儿爷中,某个“蓝兔子”被我看中了,那是我的偏好。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创作、厂家生产、商家零售、个体买卖……都是自己出钱的私权利范畴之事,喜欢,或厌恶、无视都是个人喜好,他人不要多事干预。
14、但是,作为邮政类大众文化产品,在选材方面应该慎重,这涉及审美的社会共性问题。很多用户花钱买邮票后,不细看还好,仔细看吓一跳……多少是有些问题的。
15、?(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关于本次十二生肖邮票图片绘画兔子和生肖邮票显得阴森邪魅的蓝兔子引争议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