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吴冠中作品一尺价格 书画家的作品是怎样定价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吴冠中作品一尺价格这个问题,书画家的作品是怎样定价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媒体从业者过渡到书画行当已经快一年了,期间接触过很多书画家,对于书画作品的价格问题始终摸不着边际,很多画作一般、名气一般、在西安书画专业市场——书院门里找不见作品的书画家,一幅四尺作品往往会跟我要价几千、甚至几万,当然,不是觉得应该不要钱或低价拿作品,书画家的作品也是经过多年的练习、创作形成的,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支付报酬天经地义,但是,是不是书画创作者给出的价格就合理呢?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刚从书画家手里5000元拿到一幅书画作品,再转手,肯定会缩水50%甚至更多,除非你自己收藏。离谱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遵从市场规律,只能放弃这样的书画者的作品。

书画家创作出一幅作品,是不是就能自己标出一个价格呢?很多资深藏家给出这样一个肯定的回答:“书画家自己不能定价”,因为书画家刚创作出来的作品,还没经过市场的检验,谈何定价,通过自己小圈子的一次流通怎能定价?如果定价,只能是想当然!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者手里,中间经过了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价格,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书画作品也是商品,不能违背了市场规律,做为书画商品的生产者,直接迈过中间好几道环节参与市场,能生产好的产品?

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名誉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才是相对合理的。名誉定价指的是书画家的社会地位、对社会的贡献、行内对其的认同度;市场定价则是商业性的,是书画家作品经过画廊、拍卖公司、网销平台等中间机构与消费者互动的结果,能在市场上反复流通的作品,最终形成的价格,但最后的定价权还是历史说了算。

虽然,“由市场定价”是专业人士的共识,但是市场定价,又显得很虚不实在,让人摸不着,市场凭什么来界定一个画家的作品价格区间呢?经常在书画艺术圈里的藏友都知道,每个书画家作品的定价都有自己的一条底线,通过作者的年龄和资历,更主要的是看作者的艺术成就、影响力来划分这条线。这些外在种种条件形成书画作者的“底价”,和市场的需求一呼一应,从而形成该作者比较真实的作品价位,这里关键还是“呼应”,有价有市、有价无市,无价无市,都不行。书画家要以作品生存,也不能一过了“成名期”的快速发展期后,就“一招鲜,吃遍天”甚至吃一辈子,纵观历史上成名的大家,很多都在鼎盛期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在书画的研究上再冲刺、再创新,不被金钱左右,譬如齐白石晚年从工笔变写意,就有“准备饿死京华”的决心。作品价高不怕,就怕作品质低。

2016年4月6日,保利香港2016春季拍卖会圆满落槌,12场专拍总成交额达12.67亿港元。其中,吴冠中的《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在刷新吴冠中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的同时,更创下中国现当代油画最高成交纪录。国画家崔如琢的《飞雪伴春》则以3.06亿港元成交,创在世国画家最贵作品纪录。“能得到天价的,也是经过时间沉淀后才获得历史的判断。”

给作品定价,具体要看作品的种类、画家的资历、学术水平,其作品以往在画廊或机构销售的记录,以及他在拍卖行的纪录,加上行家私底下成交的价格,综合而成才是市场价格。“这种评估还要看题材的稀缺性。如果同一个题材的作品有100幅,分别被100人收藏了,20年后这100幅作品中的大部分在市场上流通了,就会阻碍价格的正常发展。”资深策展人叶光华建议收藏者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要勤于学习,譬如了解画家最近某一些时段的价格,对比过去至少三年的拍卖纪录,向画廊或其他藏家了解某些时段作品的价格,向画廊了解以前多次展览时的时间和行情,对比价格变化趋势。其次,要学会分辨作品是精品还是普品,再对比一下同等资历和同等年龄的画家的作品价格,然后根据市场当时的整体趋势进行分析。(文中作品:画家范亚辉花鸟,由城市画苑提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