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官窑内造,的笔筒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官窑内造的一些知识点,和的笔筒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宝贝拥有人:章尔丽

2、地点:宿迁市洋河新区米市街

3、这个笔筒,原来是妻子章尔丽娘家的,因年代久远已无法查证,至少是太祖辈留下的。但从笔筒底部的文字“官窑内造”看,大概是清代的,历经一百多年,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唯一遗憾的是笔筒有一道裂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下的,但对整体丝毫没有什么影响。

4、笔筒高15厘米,直径6厘米,通体乳白色,上口径边为乳黄色,色泽艳丽,完好如初。正面图案清晰:一老者于松树旁,右手挠耳,姿势像罗汉掏耳;左手单指触竿,手臂纤弱欲折,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背依冒烟火的葫芦,予人神秘色彩。从窑工釉料来看,整体图案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松枝松干纹理通彻,轮廓有致。图案侧面,有几个小斑点,丝毫不影响笔筒整体美观,有石可倚,真可谓“石”来运转。

5、妻子的祖父读过私塾,精于教学,为人诚实低调,有祖传纺织手艺,会织会染,从小作坊开始起步,雇了几个工人,收了几个徒弟。随着产业壮大,新中国成立前又创办了大昌纺织公司,成为洋河镇比较有名的家族企业。据说,此笔筒用于存放记账的笔。新中国成立后,大昌纺织公司被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纺织公司收归国有,也就是后来的泗阳县洋河棉织厂,然后又归属于泗阳县经委,直至宿迁区划调整后整体拆迁。

6、1969年,笔筒又随主人上山下乡,到了当时的泗阳县李口乡塘坝村海庄生产队。这个笔筒见证了茅屋、烟囱、风箱、火盆、布鞋、红薯稀饭、巴油饼的记忆;见证了古黄河畔知了声声、大运河水波光粼粼;见证了社场落雨时的抢场景象;见证了土墙草房的冬暖夏凉、三五成群的村民赶集的热闹……它静静地陪伴着主人,从城镇到乡村,然后又从乡村到城镇。

7、终于在1979年的一天,随着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笔筒跟随主人又回到阔别10年的城镇。此时,妻子的祖父已70多岁,视力大不如从前,握笔的手已微微颤抖,虽然没有写字的习惯,但对笔筒却很喜爱。他把笔筒一直放在房间的书桌上,每当空暇时,就仔细地看上几眼。直至1991年,他老人家去世,这个笔筒还一直在那房间的书桌上。后来它被我妻子收藏。每到搬家的时候,我准是把笔筒保护好,摆在我能看到的地方。虽搬家数次,但对它保护有加。

8、笔筒对于我们家是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我们从来没有评估过它的价值,而是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的象征,永远地传承下去。最普通的,也许就是它存在的环境;最朴素的,也许就是它不会哗众取宠;最真诚的,也许就是它默默无闻;最欣慰的,就是它的不离不弃。不管在什么时候,它将让我牢记学习使命,在人生的长河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不骄不躁,学会与世无争,学会甘于寂寞,学会与时俱进。它不仅仅是一个笔筒,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9、这个笔筒,一直摆在家里的书橱里,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为了保证它的安全,我一直没有把笔放进去,以便让它更加清静与安宁。我与它永远保持着时空对话,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众望所归的精神寄托。传家宝,不仅仅是一个老物件,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和深深的记忆。爱不释手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流金岁月留下的还有祖训,珍惜当下,放眼未来,国强民安。(杨新民)

文章分享结束,官窑内造和的笔筒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