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开国大典纪念币70周年的一些知识点,和彩色原片70年后公开重现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10月1日晚,东方卫视、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央视纪录频道将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彩色新中国》。一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将在纪录片里首次正式公开,包括当年由苏联摄影队拍摄的“开国大典”彩色影像素材。
2、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版彩色影像首次公开
3、1949年9月底,为庆祝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苏联向中国派出了两支摄影队,与中方的电影工作者一起联合摄制彩色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以导演瓦尔拉莫夫为首的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的前方摄影队,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吴本立负责协助,主要拍摄解放战争的内容。以导演格拉西莫夫为首的高尔基制片厂的后方摄影队,由北影厂的摄影师徐肖冰负责协助,主要拍摄后方的建设。
4、这两支中苏联合摄影队被称为“五彩队”,除了拍摄开国大典,从1949年到1950年,他们的足迹还遍及中国15座城市,拍摄了200本胶片,为新中国留下了30多个小时的彩色影像。这些素材曾被制作成五集系列彩色纪录片《锦绣河山》,分别记录了北京、上海、南昌、广州、杭州和长江沿岸城市重庆、汉口、南京在解放后的新面貌,包括文化古迹和生活劳作、风土人情、社会变化等。长期研究中国历史影像的俄罗斯学者维克多·贝利亚科夫介绍:“在格拉西莫夫的旅途日记中这样记载道,当时的火车在沿线的重要火车站都会停一下。每个车站上都有人民热情欢迎他们。在停留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待一段时间,就是为了研究一下,这到底是怎样的国家和人民,为了能更好地拍摄这两部影片。”
5、“《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影片因非常著名,在国内多种渠道都能看到,并不稀奇,但一般都是黑白的。而这次,我们在俄罗斯照片与影像档案馆中发现了彩色的胶片,更为珍贵和令人欣慰的是,70年前中苏摄影队拍摄的全部素材都完好保存于这所档案馆中。”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说,当年,苏联摄影师们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摄影机和最好的德国阿克发电影胶片,画质清晰、色彩鲜艳,“这些彩色胶片拍下的画面,70年后依然清晰生动。”
6、以这批彩色素材为母本,纪录片《彩色新中国》摄制组重访拍摄场景,寻找历史见证者,以独特的视角、温情的故事、丰富的细节,详细解读这些历史影像,展现新中国气象万千的崭新风貌。
7、深挖幕后故事,辗转寻访画中人
8、70年时光流逝,当年的摄影队成员几乎都已离世。为了挖掘摄影队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彩色新中国》摄制组在2019年初春采访了94岁高龄的翻译吴堉,讲述她与苏联摄影师哈夫琴之间难忘的友谊。针对开国大典胶片被烧毁,因此彩色版开国大典影像未能流传下来的说法,吴堉回忆,当时被烧毁的是拍摄妇女代表团的,而非开国大典的胶片。老人在采访结束三个月后过世,本片也留下了她生前最后的影像。此外,在开国大典上,摄影师徐肖冰和妻子——我国著名的“红墙摄影师”侯波也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用手中的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7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儿子徐建林在纪录片中倾情讲述了这段难忘往事。
9、吴堉时任中苏联合摄影队俄语翻译
10、《彩色新中国》摄制组还追随苏联摄影队的脚步,重访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等五个城市,通过多方联系,辗转寻找到了不少当年的“画中人”。如影片中在西湖边写生的原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生、上海中山公园游园会上表演的小朋友等。“我们尽量从这些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人民生活的历史影像中寻找故事的线索,比如说找到相关的人,不一定很有名,但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的一些记忆和真情实感,能够跟影像对起来,从而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不同侧面,包括一些温暖、感人的故事。”导演谢申照说。
11、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李逸表示,纪录片传播要关注两端,一端是小屏幕,一端是大屏幕。上海纪实频道的纪录片版权资源比较丰富,要利用好现有IP,做更多端的开发。9月1日上午,由《彩色新中国》片花剪辑而成的短视频率先在快手、抖音、微视、好看、梨视频等多家平台同步推出,立即引爆网络,一小时内播放量就突破千万。有网友评论道:“如果世界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中国历史性的时刻,中国人的脊梁挺起来了!”“我们制作了大量短视频,在小屏幕移动端投放。通过线上多种新媒体的分发合作,从线上到线下,进行全媒体的融合。”李逸说,“这就是朝气蓬勃的彩色新中国。”
12、栏目主编:李君娜文字编辑:张熠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纪录片《锦绣河山》片段图片编辑:雍凯
开国大典纪念币70周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彩色原片70年后公开重现、开国大典纪念币70周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