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拍卖1500万的唐代铜镜 唐代海兽葡萄镜到底啥来头

其实拍卖1500万的唐代铜镜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代海兽葡萄镜到底啥来头,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拍卖1500万的唐代铜镜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前段时间,朋友请我看他收藏的唐代海兽葡萄镜,样子很是精致,于是问了一下过往,遂有了这段故事。

网上是这样描述这块镜子背后的图案的:

“直径3.9厘米,重量42克,圆形,伏兽钮,弦纹高圈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高浮雕四只环绕镜钮,在葡萄叶蔓之间攀援嬉戏的瑞兽。”

不过据我查到的资料,每块海兽葡萄镜的尺寸和图案应该是不一样的。很显然,上图朋友手中这块的直径,就不止3.9厘米。

钮,就是镜子背面中间那个凸起的部分,从侧面看,有一个孔,可以穿绳子。

两种纹饰将镜子分内外两区,也与上图相符。

不过,从这个镜子,我们大概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2.它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唐代还是之前?如果是之前,那和唐代的有什么不一样?

5.怎么理解“内区高浮雕四只环绕镜钮,在葡萄叶蔓之间攀援嬉戏的瑞兽”这句话?

海兽是什么?目前查到的资料也无法解释这点。

宋代的《博古图录》《宣和博古图》中将这种镜子又称为“海马葡萄镜”。到了清代,《西清古鉴》又用了海兽葡萄镜这个复古的称呼。到了民国,在《严窟藏镜》中,又称这种镜子为禽兽葡葡镜,还有人把它叫瑞兽葡萄镜。总之,名称繁多,不一而足。

日本学者称这种镜子为“多谜之镜”“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

早年间,有德国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叫做Haoma,后转化变为“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

也有学者认为,此处的海并不是指它们是海中所产之物,而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观念。

典型的海兽葡萄镜的形制以高突棱为界分内外两区。

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制大伏兽钮(上图可见),配置数目不等的海兽(狻猊:suānní),围兽钮而布局,或匍匐,或卧下,或跳跃,或嬉戏,四周均饰葡萄藤蔓纹。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狻猊,就是古代对狮子的称呼。

《尔雅·释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狮子等动物相继引进中国内地,供贵族享乐。唐镜图案中的狮子形象,由于画域狭小,不能细腻描绘,便采用了粗略的浮雕手法,紧抓狮子夸张的头部特点,造型生动。

外区多为禽鸟、瑞兽穿绕葡萄藤蔓花枝图案。随着铜镜出土资料的日益丰富,各种纹饰类型的海兽葡萄镜陆续被发现,异彩纷呈,大大丰富了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文化内涵。

不过,了解了这么多之后,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叫“葡萄”镜。有了解的朋友可在评论区普及一下。

其次,海兽葡萄镜确实是唐代才有的物品。

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一面镜子,葡萄镜属于历朝历代镜子中的一员。可以肯定的是,海兽葡萄镜是历史上镜面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先后经历了五个时期:

1)早期(以齐家文化、商周铜镜为代表)

2)流行期(以春秋战国铜镜为代表)

4)中衰期(以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为代表)

6)衰落期(以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为代表)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最辉煌的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它摆脱了汉式镜的拘谨板滞,侧重于自由写实,其图纹从汉代铜镜的繁杂、拘谨、呆板,变得简练、流畅和清新,制作工艺也极为精细。

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与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飞禽走兽、植物花卉纹饰是这个时期铜镜装饰的主要题材。

白居易就是一个对镜子颇有研究的人。不过却都与海兽葡萄镜无关。

白居易的部分,在《鉴若长河》这本书就有详细记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细读。这里仅就对白居易与镜子的渊源部分书写一二。

白居易在《北窗三友》中说他有三个朋友——琴、酒、诗。实际上,他还有第四位朋友,可称为“诤友”,那就是镜子。

这与太宗“以镜正身”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

目前可知,白居易存世诗作2800余首,其中明确以镜为题的有13首,另有70余首诗歌内容与镜有关。

比如《百炼镜》中,就有“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的诗句。在这里,白居易实则是旁敲侧击地对宪宗说,要向太宗学习。

那其他三个问题,其实到这里也就迎刃而解了。讲的都是镜面的纹饰。

更多关于古镜的信息,还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关于拍卖1500万的唐代铜镜,唐代海兽葡萄镜到底啥来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