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清代至民国铜壶图解,漫谈圆明

大家好,清代至民国铜壶图解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漫谈圆明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清代至民国铜壶图解和漫谈圆明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秋高气爽,圆明园内正是“层林尽染,岗阜红遍”的季节。清晨,我们迎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踏着一地细碎的金黄,沿着弯曲的小径,向坦坦荡荡进发。

圆明园考古课题组会同规划科、文物科组成联合考察队,计划对圆明园西部【坦坦荡荡】建筑群进行野外调查,旨在制定考古和保护规划。

坦坦荡荡位于后湖之西侧。中央有大殿,南临鱼池,北倚长溪,是清帝观鱼赏景之所。

鱼池内有6个鱼洞,东西横向依次排列在鱼池中。鱼池西侧有假山耸立,现已倒塌。在乱石堆中有一根白色石构件尤为抢眼。这是一根两头粗,中间细,形似腰鼓的器座。

经过测量,这白石器座,通高78厘米,台面直径26厘米,鼓径32厘米,腰径23厘米,底径42厘米。

随后我们又对周边地区进行了仔细的搜索,在鱼池水中发现3根,碧澜桥旁发现2根。这6根白色石器座,规格、形制一模一样。很显然,这些器座并非原址,而是经过多次的人为扰动而搬离了原位。

从器物的形状来看,好似摆放器物的器座。那么这上面摆放的是什么器物?这器物是摆放在殿前?还是廊下?种种疑问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展览馆看见橱窗里的铜壶,才豁然开朗,原来坦坦荡荡的白石构件是摆放铜壶的器座。

然而,这仅仅是推测。若要确定此事,还得有确凿的证据。况且铜壶摆放在橱窗里无法上手近距离的鉴定,测量数据,没有确切的数据就无法和白石器座相比对,这事就此耽搁下来。

直到有一天,展览馆的工作人员找到我,请我写些铜壶方面的说明,终于有机会和铜壶近距离的接触。

铜壶身上布满斑斑锈色,显得古朴而沧桑。铜壶敞口,方唇,细长颈,上有凸弦纹两道,颈部插铸云形耳,内挂长圆形环。鼓腹,呈悬胆状,假圈足,平底,底部有支钉和细小的修补。圈足外侧刻【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款。

青铜壶圈足六字官款【大清乾隆年造】

铜壶通高44厘米,口径14厘米,颈径9厘米,腹径24厘米,底外径18厘米,内径16厘米。

铜壶口小肚子大,是仿照葫芦制作而成。“葫芦”本是“福禄”的谐音,自古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铜壶是一种古老的器物,自从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普遍。铜壶既是实用器,又是一种礼器,常摆放在祭祀的场所。

坦坦荡荡出土的这几只铜壶,使用的是青铜材质,采用合范、二次插铸等铸造工艺,仿照战国器型制成。

青铜是商周时期特有的一种金属材料,因冶炼技术不精,铜材内含有铅锡,因而铸造出来的器物呈现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青灰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冶炼技术进一步提高,汉代的冶炼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能熟练的提纯红铜;宋朝开始能冶炼出纯度较高的黄铜。

后人复古,时长仿造商周时期的铜器,就在铜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铅锡,也能显出青灰的效果。

壶这种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瓶,诸如棒槌瓶、玉壶春瓶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意思是:老百姓有谁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云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说的也是这种器物。

由此可知铜壶是盛装酒浆液体的器物。

除此之外,壶还有另一种用途,那就是“投壶”。“投壶”是一种娱乐形式,一般用于宴席饮酒助兴,始于春秋战国。当时人们热衷骑射,就把铜壶竖立在厅堂之上,众人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手执箭杆,向铜壶口里投掷。投入多者可少饮酒,或者不饮酒;而投入少者则罚酒。这一活动类似于现代的“飞镖”。

坦坦荡荡出土的这三尊铜壶,胎体厚重,重达56--60斤,不适合经常移动,很显然这壶不是日常的实用器。而是放在大殿前面月台之上的赏器,或盛装一些鱼饵,以备不时只需。

若是清帝巡幸至此,从壶中舀出少许鱼饵,投食喂鱼,引得那锦鲤跃出水面,翻几朵浪花,荡几圈涟漪,亦是惬意之事。

这几只铜壶,是2004年通过考古发掘在坦坦荡荡鱼池底部发现出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这铜壶的底径和白石器座台面直径相吻合,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找到在器座上遗留的蛛丝马迹。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是风吹过也能留下痕迹,更何况是沉重的铜壶,若要放在器座上必定会留下细微的痕迹。

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工作人员带我直奔坦坦荡荡。

冬日的午后,虽说还有一抹斜阳,但犀利的北风依然寒冷。

来到坦坦荡荡西侧假山下,白石器座兀然耸立。我们仔细的观察台面,发现一圈细微石皮脱落的痕迹,这是长时间经受外力的挤压造成的。测量后发现。这圆形的痕迹,外径18厘米,内径16厘米,数据和青铜壶的圈足一模一样。

由此证明了我们的推断,这几根白石器座,正是摆放青铜壶的“设座”。既然,白石设座和青铜壶曾经是“一家人”,那么经历这么久的分离,它们也该“回家”了吧!

测量完设座,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向青铜壶身上。按照比例将青铜壶绘制在白石设座之上,比例匀称恰到好处,好似天造地设一般。

铜壶无言,铜壶无语,铜壶身上的斑斑锈迹,历经了300年的雪雨风霜,见证了圆明园的兴衰与荣辱。

1860年,那个黑暗的日子。在经过大规模打砸劫掠之后,圆明园在一把罪恶之火后,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唯有这几尊铜壶被人推到鱼池之中,得以幸免于难。

雄浑厚重的铜壶,彰显了大清帝国曾经坚实的国力;圈足外侧的双线六字款,是标准的美术体,笔画细若游丝,笔力浑厚,挺拔,兀显出清代高超的铸造技巧和审美艺术。

凡事以小见大,这几尊铜壶,集铸造、审美、书法于一身,是清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地址:ymyxck_gw@163.com(标题请注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联系方式,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众号首发”,谢绝一稿多投。)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