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第套人民币图第二套(第二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

大家好,第套人民币图第二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第二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第套人民币图第二套和第二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之前的文章对第一套人民币进行了版别图库的梳理,效果还可以,藏友的收藏与转发激励着小编决定继续对第二套人民币进行整理。还是老规矩,对第二套的梳理主要包括纸币克劳斯目录编号、纸钞面额、纸钞年版、发行时间、停用时间、纸钞规格、正背面图案描述、水印、印刷厂、印刷工艺、底纹暗记等信息进行了汇总,为整理这些资料,本人也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一直存在word里面,不便于分享。这次借着头条号平台,将以上资料贡献出来,供广大藏友查看备用。

由于平台不支持表格,因此有些信息只能截图放上来,效果相对差一点。另外,第二套人民币种类不多,会在版别梳理的同时,加入钱币防伪暗记等方面的知识补充,根据篇幅,会分成多个文章发表。后续对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也会逐步完善,对于第四套、第五套是否正常发布,需要看平台审核情况。

同时说明,这些资料来源于克劳斯目录、收藏类书籍等,由于小编也很难凑齐第二套的大全套,很难用实物去一一验证,因此如果有纰漏,欢迎各位藏家在评论中斧正,我们共同完善这些资料。

同时附上第一套人民币的版别图库大全链接,一共分为3篇文章,方便藏友查阅:

「钱币知识库」第一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一)

「钱币知识库」第一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二)

「钱币知识库」第一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三)

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共有主辅币11种面额,13个品种,16种版别,本文从大面值开始,逐张介绍。如下图:

拾圆券是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中诞生最晚的面额,1957年12月1日才发行流通。比其它面额整整晚了两年零九个月。这种纸币主色调为黑色,票幅尺寸很大,正面图案左侧为国徽水印留出了面积很大的留白,所以在收藏领域经常被称做“大黑拾”或“大白边”。

1953年10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代印人民币合同之初,本已决定把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定为伍圆,放弃了原定的拾圆券设计方案。并把拾圆券的主图“各族人民大团结”挪用到了伍圆券上,伍圆券的主图则挪到了新增加的叁圆券上。但在二版纸币发行流通几个月后,由于其印刷工艺精湛、防伪措施优秀,以及金门、香港、澳门等处对输入物资的严格检查和防范,当初预想的“台湾方面大量印刷输入假票”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另一方面,流通中缺少更大面额纸币造成不便的意见纷纷反馈到央行,并上报到政务院。

根据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对此事的批示意见,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在1954年9月30日重新与苏联洽商代印拾圆券的事宜,苏方原则上同意代印。于是央行迅速开展拾圆券重新设计的工作,以便尽早向苏联提供设计方案。1954年12月30日,新设计的拾圆券“工农联盟”图稿通过了政务院的审批。

经过反复洽谈协商,1956年6月14日,我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代印拾圆券的合同,首批订货拾圆券2亿张,面额总计20亿元。1961年3月24日,又追加订货3亿张,计30亿元。到1962年6月30日,合同执行完毕,5亿张拾圆券全部运抵中国,此后未再追加订货。因此拾圆券最终印刷量是5亿张,只相当于53版叁圆券和伍圆券印量的一半,是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中最稀少的龙头品种。

1964年4月15日,按照央行《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1953年版拾圆券与叁圆、伍圆券一起被迅速回收。作为当时人民币最大面额的钞票,拾圆券的购买力非常之大,可以维持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基本生活,所以很少有人保留它而不去银行兑换的。在当前纸币收藏品市场上,大黑拾纸币一票难求,报价高达三十余万元也难以寻购到真正的全新品相裸票,是二版纸币中送评冲分难度最大的顶尖品种。

1953年版红伍圆券的情况与叁圆券相同,都是在1953年10月签订合同委托苏联印刷的。订货量起初是5亿张,只相当于叁圆券订货量的一半。但在1954年5月,我国根据流通中的实际需求,又追加订货了4亿张红伍圆券,使得它的订货总量达到了9亿张,与叁圆券订货量10亿张已经相差无几了。到1955年底,合同执行完毕,苏联共向我国实际交付1953年版红伍圆券9亿零800万张,略少于叁圆券的实际印量10亿3095万张。

1964年4月15日到5月15日,红伍圆券与其它苏联代印的纸币一起被迅速回收,退出了流通领域。现在它是二版纸币中与叁圆券地位相等的珍贵品种,全新品十分稀少,裸票价格也达到四万多元。

在委托苏联代印纸币之初,我国就已经考虑到依靠外国印刷大面额纸币不是长久之计,条件成熟后必须自力更生,自行掌握精密印刷技术,在国内印刷大面额人民币。所以当1953版红伍圆全部交货完毕后,我国就在1956年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伍圆纸币印版,正面主图不变,但重新设计了底纹、花边和云纹装饰,作为将来国内具备生产条件时,自行印刷使用。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代印纸币被停用回收,这块备用的伍圆券印版就派上了用场:在1960年8月由北京印钞厂开机印刷成品,这就是1956年版黄伍圆券。它是二版纸币中发行时间最晚的品种,1962年4月20日与三版枣红壹角一起发行。

中苏友好时期,苏联向我国供应两种水印钞票纸,用于国内印刷二版纸币。其中“特1号”纸是空心五星水印纸,用于印刷壹角券、贰角券、伍角券、壹圆券,用量比较大,我国购入的库存量也就比较多,因此后来也被我国用于印刷黄伍圆券和三版枣红壹角券。

“特2号”纸是实心五星/云纹混合水印纸,用来印刷贰圆券、叁圆券、红伍圆券。其中,后两种纸币在苏联印刷,只有贰圆宝塔山券在国内印刷,所以我国购买量也比较少。后来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水印钞纸,我国只得自力更生,在保定604厂自行研制水印纸,最终在1961年8月造出了合格的水印纸产品。

但在604厂建成初期,生产能力十分有限,产量尚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各印钞厂旧有库存的苏联水印纸自然也要物尽其用,不能浪费。原本用于二版贰圆券的“特2号”水印纸,此时尚有少量剩余库存,央行把它用在了黄伍圆券上,用这种纸印刷了“IVVIII”、“IVIX”两个冠字组、12种冠字的黄伍圆,俗称“海鸥伍圆”。海鸥伍圆在黄伍圆中所占比例很少,是个比较稀少的版别。

在1956版黄伍圆券中,又有一部分是采用实心五星/云纹混合水印钞票纸印刷,印量很少,只印满了两个冠字组,是个相对稀少的品种。这种版别因为云纹水印的形状有点象海鸥展翅,纸币内类似梅花的花纹内有一颗实心五角星满版水印图案,在纸币的边沿可见到不完整的梅花花瓣,极像随意勾勒出的海鸥图案,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海鸥伍圆”。

黄伍圆、海鸥版黄伍圆透光对比图

正面左侧花团内有繁体“华”字暗记;右上花纹中有“二”字暗记。

(没找到暗记实物图片,欢迎藏友补充完善。)

正面华表下穿白衣服的人左手下有“人”字暗记;正面左侧花饰左下有“五”字暗记;正面右侧花饰右下有“六”字暗记;背面左侧花符下方有“六”字暗记;背面右侧花符下方有“工”字暗记。

(没找到暗记实物图片,欢迎藏友补充完善。)

对第二套人民币黄伍元、海鸥伍元防伪做一下梳理。那么究竟如何区分56年版的两种5元呢?下面给各位介绍两种办法:

158组:158、185、518、581、815、851;

159组:159、195、519、591、915、951。

只有票面下方的罗马冠字,是以上12种排列组合之内的某一种,此币就是海鸥水印券。

叁圆券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流通,采用特2号水印纸,由苏联代为印刷。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印刷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而大面额纸币对防伪技术要求又特别高,需要尽量使用精致复杂的设计,当时国内印钞厂难以完成。因此,在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之初,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与苏联洽谈委托代印人民币的事宜。

起初,第二套人民币中并没有设计叁圆这个面值。在贰圆之上,原设计方案依次是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四种面额。1952年初,我国向苏联提出,希望苏方能帮助印刷这四种大面额钞票,总共计划印刷40亿元。苏方对此表示同意,并初步按照这个方案安排了生产计划。

但在1952年10月底,时任中央财经委主任的陈云针对台湾方面大量印刷和输入第一套人民币大额假票的现状,向中央提出建议:取消拾圆、伍拾圆、壹佰圆这三种大面额纸币,把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限制在伍圆券。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台湾方面制造和传播假票的成本,减少假票造成的危害。同时针对大面额纸币取消可能造成的流通不便,建议仿照苏联卢布纸币的面额设计,增加一种叁圆的面额。中央经研究同意了他的意见,决定取消三种大面额纸币的订货,改为只委托苏方印刷叁圆和伍圆两种纸币。并根据国内流通需求增加的情况,向苏方提出增加订货量,把原定的印刷总额40亿元增加到45亿元。

由于新方案设计的面额大大缩小,票面总值却增加了5亿元,导致印刷工作量增加到原计划的三倍以上,给苏联方面安排生产造成了一定难度。为了尽量减少时间上的延误,新增加的叁圆券并没有搞全新的设计,而是把原来伍圆券的设计图案直接挪用过来,略加修改便定型了。(伍圆券则改用了原本计划用在拾圆券上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图案。)

1953年10月,中苏两国正式签订合同:中国委托苏联印刷叁圆券10亿张、伍圆券5亿张。此前一个月的1953年9月,第一批苏联印刷的叁圆券就已经开始从莫斯科装上火车运往中国,通过满洲里口岸交付入境了。到1954年7月,订货的叁圆券全部印刷交付完毕,实际共向我国交付叁圆券10亿3095万张。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国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发生尖锐的冲突,在两国官方报刊上公开发表书面论战,甚至发展到在国际会议场合当众互相拆台的地步,最终导致两国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为了预防苏联利用手中保存的人民币印版印刷纸币扰乱国内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在1964年4月14日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一个月收回流通领域中由苏联印刷的人民币纸币,过期不再收兑。于是1953年版叁圆券被大量回收销毁,存世的全新品十分罕见,成为纸币市场上的一个珍稀品种,全新裸票的价格达到五万元。

辨认时首先最简便的辨认方法就是纸质,真币甩起来有金属质感,手感粗糙,假币则无。其次,币面花纹/线条。正反两面的实心五角星花纹水印清晰,币面纹路摸起来有凹凸手感,反面字体“圆”下用紫光灯可看见隐藏的实心五角星。整张币面的线条在放大镜下清晰分明,连续完整。接着为钢印流水号。真币流水号摸上去也是凹凸手感,红色字迹清晰,无外扩现象,假币流水号则手感平滑,字迹不清。最后可从颜色上来辨别,真币颜色柔和,而假币整体颜色会偏深或偏浅。

4.PMG评级难度

贰圆券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流通,采用苏联特2号水印纸印刷。贰圆券只有一种版别,正面主图为“延安宝塔山”,与壹圆券的“北京天安门”和叁圆券的“井冈山龙源口”配套,同属“革命圣地”的系列题材。

(没找到暗记实物图片,欢迎藏友补充完善。)

第二套人民币壹圆券有两种版别:1953年版红色壹圆券于1955年3月1日发行流通,1956年版黑色壹圆券于1961年3月25日开始发行流通,均采用苏联特1号水印纸印刷。

这两种壹圆券,是各套人民币中同一面额发生版别变化最明显的,不但票面颜色完全不同,而且正面背面的图案设计也有明显区别。这样大幅度的设计修改,在人民币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中国人民银行之所以要做这种大幅度设计修改,原因是这样的:1955年7月,也就是红壹圆发行面世四个月后,央行陆续接到各地报告——流通中的红壹圆纸币大量发生褪色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图案的完整。央行立即将情况汇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批示,要求央行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红壹圆纸币进行技术分析鉴定,同时又指示公安部门尽快调查生产过程中有无人为破坏。

后经技术分析确认:红壹圆纸币变色褪色的主要原因是油墨的连接性能差,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弱,尤其是在松、柏、杉等材质的木箱中更易脱落褪色。在南方地区,人们常将钞票放入木箱中保存,再加上高温潮湿气候的影响,变色褪色问题就愈加严重。技术鉴定还证实,在二版纸币各种颜色的油墨中,红色油墨稳定性最差,黑色最好。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要求印钞厂改进油墨的连接料,改变油墨配方,另一方面向国务院建议重新设计一种新壹圆券,以取代红色壹圆券。

经周恩来、李先念、陈云等领导人的批示,央行最终确定在新壹圆券上采用性能稳定的蓝黑色油墨,同时还对新壹圆券的票面设计做了改动,取消了原图案中天安门上的八个宫灯,在城楼两侧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条标语。正背面的花边纹饰也全部重新设计。1956年,新设计的蓝黑色壹圆券设计完成,开始制版。这就是1956年版黑壹圆券。

(1)暗记1:金水桥中轴线右侧两桥中间有“上”字

(2)暗记2:右下角“1”的右上花纹中有“工”和“元”字

(3)暗记3:行长章左下有“中”字

正面金水桥中轴线右侧两桥中间有“上”字暗记。

(未完待续......)

限于篇幅,第二套其他纸币(角分币)请看以下文章:

「钱币知识库」第二套人民币版别图库大全(二)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