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纸币换钱价格表的问题,以及和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货币形式及其兑换比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货币形式及其兑换比例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两千年前中国没有货币,商品交换的主要形式是以物易物。
北宋时铸造了铜钱“淳化”、“祥符”代表皇帝年号的货币。
清朝10代皇帝更换了10种铜钱货币,如“顺治通宝”、“宣统通宝”。当时以金条、银两为主,还铸造了官方“库银”,铜板、铜钱,并开始使用银票。
民国初年,1912-1921年开始铸造使用带有袁世凯头像的国家标准的银元,人称“袁大头”。
规定每个银元含银6钱4分8厘(23.98克),纯度银89%,铜1%。一块银元可兑换20文铜币129-132枚。
到1930年-1933年期间,一个现大洋可兑银两6.79-6.948两。
1933年停止使用银两,改用银元。
1935年11月4日,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法币,成为全国流通纸币。
为保持纸币的稳定,发行时必须有相当于发行量8倍的物资库存,或折算的黄金作保障。
因此,法币制发行后的最初几年货币是稳定的,而且民间一段时间,法币、银元同时流通。
日本侵华后,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华北发行伪联币。
1945年“8·15”日本投降后,以法币1元兑换伪联币5元,收回了伪币。
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元券,以挽救法币、关金。
规定金元券20元兑黄金1两,2元兑银元1个,4元金元券兑美金1元。金元券1元可兑换法币3百万元。
1949年1月21日塘沽解放后第4天,开始以人民币兑收金元券,兑换比例工、农、公务人员、城市居民,一元人民币兑金元券3元;1∶6,1∶8-10几种不同价格收兑。
194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了全国统一流通的人民币,以不同价格收兑东北币、长城币、冀热辽边币、冀南币、北海币等各解放区发行的地方货币。
人民币面额有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壹佰元、壹仟元。
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1949年又发行了面值伍仟元和壹万元的人民币。
1950年10月又发行了面值伍万元的人民币。
1955年3月1日进行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版人民币,以1元新版人民币兑换旧版人民币壹万元的比值,完成了旧人民币的回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纸币换钱价格表和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货币形式及其兑换比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