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老琉璃珠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用实物解读历代老琉璃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汉代的老琉璃制品比当时的玉石还珍贵还稀少;此件西汉老琉璃‘仙人骑马’当为首现:长9.2厘米、高6.8厘米、宽3.5厘米、重205.6克;
国家曾出土过一件西汉羊脂白玉的‘仙人骑马’也称‘玉奔马’非常的珍贵(下图一);
【下图一为馆藏品,图二至图六为民藏品】
此件老琉璃‘仙人骑马’与国家出土的那件‘仙人骑马’造型一样、时代特征一样,但质地不一样;国家出土的‘仙人骑马’为羊脂白玉材质,我收藏这件为‘琉璃’材质;
【下图一至图三为清洗后的图片】
从微观看‘橘皮纹、古代砣轮工艺、自然老化特征’明显,可以确定为西汉老琉璃‘仙人骑马’摆马(比玉质的汉代‘仙人骑马’要稀有而珍贵)。
【下图一至图五为放大四倍的微观图片】
‘琉璃’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里的‘五色石’就是琉璃;《西游记》中沙僧因打破一只珍贵的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在古代,神秘的夜光壁与夜明珠,据考证也是指琉璃。
在上古传说中,天空裂开了一个洞,女蜗为了拯救天下生灵,于是决心补天,她从汾河里捞起了许多五色石头,把坚硬的五色石用烈火烧熔,然后用色彩缤纷的熔浆将天上的窟窿补上,挽救了这场灾难;这里的五色石,就是琉璃的别名。
‘女娲补天’虽然只是一则传说故事,但是却道出了琉璃的制作原理:通过熔炼石头,冷凝以后便形成了晶莹剔透的琉璃;那么在古代的中国,是谁最先炼制出了琉璃呢?据考证,古代琉璃的发明者应该是善于炼金,炼丹的道士。
在一次无意间的炼制中,道士们将富含二氧化硅的石英和铜,铬等致色元素一起投入了燃烧着烈火的丹炉中,出炉冷凝以后,炉底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琉璃。成语“点石成金”最初所指的便是道士们利用矿石炼制出金银的故事。
汉代乳钉纹琉璃环
在琉璃发展史中,最先掌握琉璃制造技术的可能是古埃及人和西亚人,古代通过穿梭在西亚与中国之间的游牧民族贸易,将神秘的琉璃制品带入到中国,通过元素分析得出结论,西方的琉璃制品属于‘钠钙’玻璃,而中国本土的琉璃制品则属于‘铅钡’玻璃。
原因在于,古代中国崇尚玉器的温润,因此在琉璃中加入了钡元素,使琉璃呈现半透明的类似于玉的质地;例如下图西汉时期的南越王墓里出土的一对琉璃壁,就是在追求玉的温润质感。
我们所熟知的“战国蜻蜓眼”虽然流行于战国时期,但是它最初却不是中国本土的琉璃制品,而是埃及与西亚地区的琉璃制品,它的元素成分属于‘钠钙’玻璃。
相对于古埃及在公元前10世纪已经流行的“蜻蜓眼”珠,而中国在战国到汉代流行的“蜻蜓眼”珠,要晚了5个世纪左右。
当时的“蜻蜓眼”珠由埃及通过早期游牧民族的自由贸易,流传到战国时期的中国,并大受欢迎,而后被中国的技工运用自己的古代琉璃技术进行生产。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的化学成分与春秋末期的珠子有很大的变化,已经是以‘氧化铅’和‘氧化钡’作为助溶剂的铅钡玻璃制品,这是中国当时特有的一种加工配方,自此,中国技工不仅可以仿制“蜻蜓眼”珠,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
‘先秦’和‘汉代’是古代琉璃出现成熟制品的年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此时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铁质为主;琉璃的色彩也转为以‘浅绿色’为主,在汉代,工匠们已经有意识的使用‘钴’元素,以形成器件的‘蓝色’和‘深蓝色’。
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这种染色剂的使用还是比较早的,在以“举孝廉”为社会晋升通道的汉代,社会流行厚葬之风,人们相信轮回,因此能够“金蝉脱壳”的蝉便大受欢迎,琉璃蝉作为能重生的高洁纯净的象征,在汉代十分常见。
汉代浅绿色琉璃蝉
从早期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产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汉代,已经有一部分琉璃制品变得晶莹剔透了。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汉代张赛出使西域,打通了玉石之路,使得人们对于和田玉的需求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因而在琉璃方面,人们不再追求玉质感,从而开始追求晶莹剔透的通透之感。
汉代深蓝色蜻蜓眼
汉代浅蓝色琉璃耳珰
‘唐代’是一个强大而开放的朝代,唐代对于异族文化是接受和包容的,这种政治态度也反映在了琉璃上。
唐代由于文化包容,因此佛教与伊斯兰教十分兴盛,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许多唐代琉璃器具,其图案都是强烈的伊斯兰风格,而许多琉璃器具也被用于佛教,作为存放佛教舍利子的容器。
由于茶文化在唐代逐渐兴起,因此在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以琉璃为材质的茶盏。
唐代最早的琉璃茶盏
唐代出土伊斯兰风格琉璃器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当时的瓷器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因此与陶瓷近似的工艺品,琉璃,在整个宋代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是沿袭着唐代的琉璃工艺缓慢前行。
《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绍熙元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这说明琉璃在当时已经属于市民阶层的寻常物件,寻常百姓的妇人们喜欢以琉璃作为钗饰。
关于‘元明清’时期的琉璃,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地方,琉璃厂;‘琉璃厂’是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在此制作琉璃的地方。
‘元代’琉璃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反倒是低温陶釉琉璃在建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温陶釉琉璃,就是俗称的琉璃瓦。
元朝统治者将琉璃瓦引入到了皇家建筑中,因此琉璃厂最开始是为皇室建筑烧制琉璃瓦的地方。
随着‘明朝’的建立,草民出身的明代统治者为了光复汉室的荣光,琉璃作为传统的王室礼器,在明朝向着“仿汉代”的方向发展。
明代对于古代传统的古法‘高铅’透明琉璃的恢复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清代’急于将自己树立为汉正统的康熙大帝,在自己制定的满汉交融的国策里,特别的加入了对琉璃这一皇室独有的技艺。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量的琉璃仿青铜器的器型,来确立统治者的“君权神授”。
清代仿青铜器型琉璃制品
‘康熙’时期的琉璃制品古朴简洁,已经能够生产水晶玻璃,洒金玻璃和套色玻璃,乾隆时期的玻璃器型华丽精美,是清代琉璃生产的极盛时期。
当时已经可以生产金星玻璃,缠丝玻璃和三四种颜色的套色玻璃。
‘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琉璃制品便是“古月轩”的鼻烟壶,缠丝玻璃瓶等,到了嘉庆以后,清宫玻璃开始走下坡路,玻璃颜色浑浊,器型不正。
随着清朝政府的式微,曾经辉煌的琉璃传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普通的玻璃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
文章分享结束,老琉璃珠子和用实物解读历代老琉璃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