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老罐子图片价格50万以上,以及史上最贵的30个茶叶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中国人自古爱饮茶,而茶叶保存、尤其是上好的茶叶保存,一直是个难题。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变质。茶叶对水分、异味的吸附性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一旦茶叶没妥善保存,在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活动,则茶叶品质受损,茶汤滋味自然就降低不少。故茶叶存放,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讲究。
茶叶罐,是用来保存茶叶的物品。从质地上来讲,茶叶罐一般有铁制、锡制、玻璃、紫砂、陶瓷等。
不少人喜欢锡制和铁质茶叶罐,这类金属茶叶罐倒还是蛮适合用来盛放茶叶的,不过金属都会氧化,氧化本身就是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必然也会对茶叶造成影响。而紫砂气孔过多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异味,对茶叶保存有一定害处。玻璃是一种比较适合保存茶叶的介质,一方面玻璃透明,能观察到内部茶叶的状态;二方面玻璃能够很好地塑性,然而艺术性不够是玻璃茶叶罐的缺点之一。
综合对比,瓷器茶叶罐是最好的用来保存茶叶的介质。一方面,瓷器没有紫砂吸水的缺点;二方面,瓷器可以在器型、釉色和图案上充分进行艺术创作。从价格低廉的潮州、唐山瓷到价格稍贵的景德镇一般匠人作品再到价格最高的景德镇大师级的作品,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瓷器茶叶罐不仅可以实用,还可以用来收藏、拍卖,实在是一举两得。
今天,玉斋君就带领广大茶叶罐爱好者一起来看看茶叶罐的拍卖行情。看完之后,再去看看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宝贝,说不定也能拍出不菲价格。
造型呈圆形,精致美观。锡外髹漆,上刻刘禹锡《陋室铭》全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整件作品文雅别致,可用可赏,殊为难得。
比较景德镇瓷器纹饰,可知此类以印章文字为装饰的器物盛行于乾隆年间,文气盎然,别具一格,可窥当时文化风尚之一斑,饶有意趣。
沈存周是制锡高手,所作皆可清赏传世。此件锡制茶叶罐亦是做工极为考究,罐之肩部弧线自然而下,圆底,平面却从边缘至底面中部制一简约的凹线。罐盖密封性极好,做工又极为精密,盖子轻放于罐口即可自然盖上,可见大家之用心精致。
此罐原为乾隆时期堆泥绘茶壶,壶流、壶把已佚失,取其身做茶叶罐,壶身呈瓜棱形,本色堆绘高士依仗漫步于田野之间,姿态悠然,意境深远,另一面堆绘诗词,线条硬朗,字迹规整,更显功底。
钱泳(1759-1844)原名钱鹤滩,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
如此以“百寿”为纹饰用于器物之先例始于康熙年间,使其于文士雅趣之外又置百寿延年寓意。而其文字以五彩螺钿为质,与黑漆底色形成强烈对比同时,又增加整器书卷古韵,极具装饰美感。饮茶与书法本身既是文人日常生活所好之事,此茶叶罐于设计之初既考虑其装饰美观之效,同时又融入深厚文化底蕴,更于其中赋予长寿寓意,颇具匠心。
古有“方非一式”之说,主要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随方等几种基本形状。在基本形态的造型处理中,又可以演变成几十种不同的方器形态。此罐朱泥铺砂,方正古拙,圆盖,盖上刻“郑宁候制”款识。郑宁候,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浙江桐乡人。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工整有样。线条倾斜有度,秀美流畅。方形器本为难成之器,做工多考验工匠技艺,除了工艺精炼,此罐以色、质为观赏重点,不施重彩点缀,在品茗之余更增浓厚的文人气息。
锡制茶叶罐,至迟在清初就普及推广。清康熙年间文学家李渔所著《笠翁秘书·器玩部·茶具》~节谈到:“贮茗之瓶,止宜用锡……以锡作瓶者,取其气味不泄”。此锡罐包浆光亮,色泽幽暗。带套盖,小直口,鼓肩,腹部渐收,平底,器型敦厚。外壁正面双线阴刻兰花图,背面镌刻楷书题铭“香似秋兰色如玉”,落款“存周”,底部刻“沈存周制”四字双行阴文行书款,字体潇洒,结势大气。
泥料呈黄褐色,俗称桃花泥,多见于清三代,深得藏家器重。茶罐作四方侧角,圆口平肩,底足开犴门,罐身四面泥绘山水图,乃盛清典型画片,或湖光山色,或渔舟唱晚。画意境界深远,画面气韵生动。紫砂泥绘工艺以雍干两朝最为精湛,多属进献御用之器。
此器呈“介”字形状,满施炉均釉,釉色流淌自然。紫砂胎上施炉钧釉佳作甚少,更为难得的是器型为“介”字形茶叶罐,纵观古今,尚属孤品。
炉钧釉是清雍正,乾隆年间仿宜钧釉色而烧出的一种低温釉,釉色多姿多彩。此罐是在砂胎上施炉钧釉,在经过窑炉二次烧成。由于釉面流动较快,呈现出紫红,月白,天蓝等色,极为华丽。炉钧釉紫砂器,均是由民间进贡优质素胎,在清宫造办处施釉烧制。
唐云是现代画家当中颇有情趣之人。平日喜好收藏,幷与徐素白、朱炳文、顾景舟等当代工艺大师交友甚密,诗画相和,雅玩相酬。砚台、笔、墨、茶壶等物皆有诗画相镌,此类收藏颇丰。其中有一批竹雕虫罐、茶叶罐亦为其平生所喜,多为朱炳文、盛丙云、徐素白、沈觉初等友人所刻所制。
此件竹制茶叶罐为朱炳文所制,唐云绘,徐素白刻。其上以留青手法刻出,一只蝉攀于柳条之上。竹制园盖镶象牙螺口,盖上嵌以椰壳。此件茶叶罐包浆非同寻常之类,为唐云生前最爱之物,常携以随身,故包浆极好。实为众多唐云雅玩中的难得的心爱之物。
原生矿紫泥,直口圆罐身,以如意纹披肩为饰,整器素雅,气度不凡,罐身以草书铭文:“茶烟散出玉壶春,孟臣”,书法笔力沉着,意味隽永,为晚明茶叶罐重器,不容等闲视之。
罐直口圆唇短颈丰肩,深弧腹,下收平底矮圈足,笠形盖,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闪青,盖内削釉设子口与罐的母口相接,罐底及口稍釉露胎,胎质洁白坚实,盖顶有蒜头形珠把手,上以红金彩菊瓣纹为饰,盖面绘福海寿山图案,罐腹上亦以福海寿山为主,山石棱嵩,海水汹涌以绿色为主,山石上一大桃树,桃树开花结大果,山上云雾太师少师,挂坠题材生动活泼,玉质细腻,琢刻处理圆润,题材寓意吉祥。太师少师为我国传统经典吉祥题材,有位列三卿,高官厚禄之意,在清代十分流行。
此茶叶罐,材质为玉成窑段泥,体积硕大,器形别出心裁,取青铜器编钟为造型,中空可贮茶。钟身铭刻“孟姜匜”铭三十四字,惟首一字不可识。文云:“□叔作朕子孟姜盥匜,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洍洍越越男女无谋,子子孙孙永保用之。”按是器“匜”字从“皿”,与“杞公匜”相类。通篇金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末端署款“丁亥夏,艾道人摹,东石作。”篆书印款“心舟”。查丁亥应是光绪十三年(1887)。
整件作品从中间一分为二,构思巧妙。镌刻诗文,文人意趣盎然。茶叶罐成对传世,盖亦完好,可用可赏,殊为难得。沈存周字鹭离,浙江嘉兴人,其名见于《嘉兴府志》,活跃于明末清初,与朱彝尊同时,其多以制锡闻名于世,别号﹃沈锡﹄,为后世称为清代锡壶第一名家。他虽以制锡闻名于世,但其作品文人气盎然,和时大彬,陈鸣远等同时期宜兴地区能工巧匠齐名,所制又多为茶壶茶器,故经常在同一脉络中加以研究探讨。
茶叶罐者,乃贮藏茶叶之器。是器以宜兴特产之紫砂桃花泥所制,形作四方倭角圆盖式;以赭色嫩泥“泥料堆绘”,亦称“泥绘”;是传统的装饰技法,盛行于清代初期,其制法在尚带湿度之坯体上,用嫩泥料堆绘山水或花鸟等纹饰。堆绘之画面,有一定之厚度,似浅浮雕之艺术效果;紫砂泥绘之技法,清中期以后,曾一度失传,直至近二十年内,方由宜兴陶人予以恢复。
本拍品为小直口,罐身鼓肩,腹部渐收,平底,器型敦厚。外表包浆光亮,色泽沉郁。颈部留白,肩部以下纹饰用釉下青花勾勒,加填各彩。肩与腹下各有一周变形莲瓣纹。罐腹以缠枝藤蔓为地,绘有五朵太阳菊纹。相似器型可参考沈阳故宫博物院标注为清宫原藏之器的,“清康熙款斗彩番莲小盖罐”十分相似,亦可进行参照对校。
此件茶叶罐抟土为器,内掺和熟料多次澄练后,捏筑为胎。灰色光泽隐现,包浆古朴。平面正方,四棱倭角,直口带盖,鼓肩,腹自下渐收敛,平底内凹呈圈足。此罐仪态朴雅,做工以精妙胜,士度严整,形制简洁,厚实沉稳,大气之中见真趣。
造型程编椭圆型,中央一分为二,日本谓之“双丽式茶壶”,是煎茶道中的小型茶叶罐,精致美观。
该罐通身刻《古砚铭》“砚与笔墨,盖器类也,出处相近,任用宠遇相近也,独寿夭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其故何也?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静以养生”。底款“辛酉冬十二月书,竹居主人制”,可知此器制作时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能工巧匠沈存周所制。
大致作柱形,瓷质,白胎,由盖身两件组成。其中盖作圆形杯状,平顶,直壁。覆置。其身直如柱,小口,短直颈,平肩,深腹,腹外壁由肩至颈设四凸弦纹,内凹圈足,平底,内设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双行纵列楷书款。此器以青花通体勾画以竹叶、宝相花及弦纹和连珠纹,复以深浅不同的绿釉填绘竹叶及连珠,以红黄二色填绘盖顶的宝相花。整器瓷土淘洗纯净,旋制规整,烧结坚致,纹路勾描细致,敷色清新雅丽,落落大方。
该罐六面通绘山树野景,云松下二老对立,一持杖仰首遥指飞翔而至的仙鹤,另一抚须笑看,衣带裙褶,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身后童仆背负一罐,目光亦为飞鹤所吸引。所绘故事似为宋林和靖爱鹤之典故。图中所绘无一不精,人物均极俊逸雅倩之致,山石花树笔笔细腻,青花之色妍丽秀雅,分水技法炉火纯青。《饮流斋说瓷》评述“康窑书松树,苍翠欲滴,古干森苳,其粉本纯由宋画而出,若李思训、赵大年,殆其私淑者也。配以人,高士亦飘飘有仙气”。观之感叹前人所评极是。
清初制锡名工沈存周所作的茶叶罐,茶叶罐以锡为材,顶盖作圆柱形,小直口,罐身鼓肩,腹部渐收,平底,器型敦厚。锡罐外表包浆光亮,色泽沉郁。罐身外壁环周刻绘图画、诗词,诗文以行书写就,刻字雕琢工韵齐整,落“仙子刻”、“欣赏”款。此罐制者沈存周为后世称为清代锡壶第一名家。正如研究者宋绪康所评论“沈存周是一位集工技和文艺于一身的创作家,在明清两代的制壶家中是罕见的。”—罐底刻:竹深留客切,荷静纳凉香。竹居主人舟笔。钤:心养。
此罐小口,短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造型新颖别致,造型俗称“一粒珠”,后多借用于紫砂壶的创作中。罐形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外壁以青花绘饕餮纹主题纹饰,借鉴商周青铜器图案装饰,古气悠然。整器造型秀丽隽妍,胎质细腻莹润,青花淡雅明艳,纹饰简洁俊朗,传世品凤毛麟角,极具收藏价值。
此件紫砂茶叶罐造型端正,棱角分明,方肩,方足,子母双套盖,盖面刻楷书“珠兰”二字。四面开光分别以泥料堆绘梅、兰、竹、菊。“泥料堆绘”,亦称“泥绘”,是传统的装饰技法,盛行于清代初朝,其制法在尚带湿度之坯体上,用嫩泥料堆绘山水或花鸟等纹饰。堆绘之画面,有一定之厚度,似浅浮雕之艺术效果。梅兰竹菊俗称“四君子”,是中国艺术传统题材,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康、雍、乾三朝,皇帝将各地贡品及宫廷制品赏赐大臣是皇帝笼络臣工的一种手段,以赏赐臣属各式贡茶为多,遂烧造了不少精美的茶叶盖罐、茶叶盖瓶等,这也是清宫中出现不少茶叶罐之缘由。茶叶罐亦有御窑、官窑、民窑之分,其中御窑者专为皇帝御用,官窑则多为赏赐皇亲及权重大臣。这类高十二公分左右盖罐,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或《弘历雪景行乐图》等图上,往往置于矮柜上和茶壶摆在一起,或可能是藏置茶叶的盖罐。
粉青釉茶叶罐,短颈,宽肩,腹渐收,底微侈,通体内外施粉青釉,丰厚润泽,釉质肥腴,造型规整,与优美的罐体曲线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
青釉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为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商周原始瓷器。其色泽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载:「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可见青釉之变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