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鉴定古董的问题,以及和高手都用这招鉴定古董真伪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很多人摹仿古玩鉴定的传统鉴定方法,
2、就是按照每一品种的古玩所具有的特征总结出的许多道道,
3、或是通过对某些特征细节总结出一些招数,
4、按照这些说道和招数作为真伪的判别。
5、其实,这是一个很低层次的鉴定方法,当今这么多人买古玩上当。
6、从根儿上讲,很大程度是这种方式造成的,可惜这种方式当今还是主流,几乎大家都如此,还在流行。
7、那么都说玩古董必须要有“眼力”。那么怎么才能提高眼力?如何能在古董的江湖里淹不死呢?
8、打开百度,搜索“眼力”二字,是这么说的:“指眼睛所能看清物体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解释为“非常敏感或特别透彻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辨别或鉴赏能力”。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前辈知人》曰:“初非有袁李之术,特眼力高,阅人多故尔。”
9、而今在古玩界“眼力”二字变成了褒贬一个玩家的水平的一个常用词。而据传古玩界有些人仿佛天生俱来就有一双很好地“眼力”,什么看遍战汉无敌手,什么三米以外识真假,什么红山、良渚、龙山,都会看,还时不时地带着一些初学者到地摊上捡漏。这些人往往颠倒是非,真假不分,可谓是支持扶贫的先进工作者。在他们身上仿佛从来不会有“打眼”的可能,他们在地摊上的眼力使当前的地摊产生了取之不尽的潜力源泉。呜呼,这帮人专家否?藏家否?资深否?这些人怀揣“珍品”,时不时地拿出来炫耀一番,勾起您拥有的愿望。其实这批人的属性应该归类与主流的拙眼者,真正玩真的前辈早在真品得到了享受,根本用不着整体背着小包,在地摊中闲庭信步。
10、当你走进拍卖预展厅的时候,经常有“专家”装模作样的假行家,
11、穿着入时、摆着“谱”拿着“劲儿”的人,好像有多大学问,
12、带着手电筒、显微镜、放大镜等,抱着一个器物翻来覆去地又照又看。
13、可以从观看拍品的举止就能大概判别出来其鉴赏的能力,看着就觉得好笑。
14、他们手里抱着的东西本来就非常开门,老远就看出来了,真不明白他们还在那儿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看个啥。
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介绍文物鉴赏类的好书太少,回忆起来,关于文物鉴定的书籍明代曹昭(明仲)著有一本《格古要论》,民国期间,赵汝珍所著的一本《古玩指南》。
16、这本书原本并没有真正的学术地位,更谈不上严谨,
17、因为多年来一直没有相应的入门古玩专业图书的原因,致使此书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70多年来不断有出版社不断再版发行。
18、初入门学习古玩的人可以读读此书,但对书中的各种“招数”还是要谨慎对待。
19、而王世襄先生他只需要看一眼,就“一眼明”,心里就明白了,
20、从侧面看,他人“一打愣”一愣神,像打了个激灵似的就看清楚了。
21、为什么这样呢?
22、其实,自古对这种鉴定就有一种叫法:“望气”。
23、所谓的“气”就是“气韵”,实际上它是透过看被鉴定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后的精神世界,气韵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24、此种鉴定的方法实际上才是最本质最精准的,把握住的是整体的气息。
25、对于“望气”王世襄先生在《锦灰三堆》中有一篇论文做了专门讲述。
26、在这篇文章中他很谦虚、客气,但讲到了问题的实质。
27、那篇文章初读起来似很简单,但实际却不简单,是一篇值得慢慢品味、体会的文章。
28、王世襄先生在他见过的器物中,对其中的90%根本就不吭声,没表情,不置可否。
29、不用说了,这样东西根本都犯不上废话。
30、应特别说明,他看了不吭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新的或是假的,但肯定是不够艺术品的标准。
31、\n
在王先生眼里,艺术水准第一位,艺术品不分新老,不分时代。
32、凡是看见艺术水准不高的甭管年代月多老他都没有表情,不吭声。
33、如果他看上一件不错的,他标准的肯定语就是:“嘿,好”这么两个字。
34、如果若是特别打动人的、是不得了的绝品,则加两个字“嘿、嘿,真好!”若这件器物是古物则再加上一个断代,如“够元(代),够明(代)”。
35、古玩界历来有这样的说法:玩古玩没有不打眼的,没有不上当的。
36、可是这么多年来,在王先生看过的不计其数的器物中,还没有发现王先生看错东西上了当的事。
37、他的图书中著录了那么多藏品,在社会上出版发行了这么多年,也没听到有谁说某件东西整个儿是个“瞎活儿”。
38、透过物质的表面现象深入本质的“望气”境界,当然是古玩鉴赏的最高层次,绝非人人能做到,客观地说,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39、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几个人能真做到。
40、他从小涉猎中国文化,首先研究中国书法和绘画,气韵和精神在书法和绘画上的反映最为鲜明。
41、在此基础上,他又研究青铜器、漆器、佛像、造像、乐器、竹刻、家具,融会贯通,
42、捕捉到了这些器物间内在相应的联系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找到历史脉络,因此能站在高端,
43、不是着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观,对各类艺术品和鉴定品加以审视判断,
44、透过器物的表象看到时代特质和艺术水准两个本质。
45、所以,从宏观而言鉴物,还得靠“望气”。
46、气韵和器型是时代的反映,人脱离不了时代的大背景,
47、只要你把握住时代气息,再有能力、再狡诡的造假者,也难以超越历史,完整复现当年的气韵。
48、王先生评价艺术品,一看历史价值,二看艺术水准。
49、对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艺术品,有他自己的标准。
50、多年下来,我对王先生的评价标准渐渐有了体会,简介如下:
51、好画抓人,动人心魂,靠的是精神头。
52、他所谓的有“景儿”,就是画得生动有精神,当然单单如此解释“景儿”是不全面的。
53、“景儿”似抽象,实很具象,是整体的诠释,但又是核心,是一幅绘画在笔法、构图、色彩、题跋各个方面无可挑剔之后,
54、整体和谐统一而出现的效果,是最高阶段的审视,并不是忽略细节,而是所有细节到位后的综合表现。
55、“味儿”对于器物,王先生说好的东西要有“味儿”。
56、这个“味儿”在汉语里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词,什么东西一旦有了“味儿”,就意味着达到相当的成就和境界了,
57、如说一件家具“明味儿足”,是对这件家具最高的评价了。
58、“神”书法,王先生说好的书法作品应有“神”。
59、应当说明:能否有“神”与书体无关,并不是说只有草书才能有“神”,任何书体的书法写好了,都能有“神”。
60、\n
他还谈到了对当今书法发展的一些看法,
61、他认为,一个人没下过苦功夫,书法不可能成事,更不可能成为书法家。
62、他提到书法家应具备的几个客观标准:
63、一个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应该能写好史上各体的书法,对历史上重要的名家名帖都能临摹到位,
64、在此基础上要有所创新,要创出完全属于自家风格的字体。
65、对中国书法历史有精到的研究和贡献,例如启功先生解读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书法家必须有深厚的古文和文学功底,
66、有吟诗赋词的功夫,诗、词、对联、序文、跋文都能自己撰写,
67、不能像现在有的“书法家”,只会抄写历史上古人的东西。
68、能做到有“景儿”、有“味儿”、有“神”的艺术品,
69、不论类型,不论新旧,能存世到现在的,比例相当少。
70、玩艺术品的人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了解深入,最后能看出有“景儿”、有“品”、有“味儿”,
71、实际上是判定艺术品好坏与否的最核心本质。
72、能到如此鉴赏境界,自然是要见过相当多的珍品。
73、每到拍卖季节,不少收藏家都能收到很多本图录。
74、每年一个拍卖季能有几千上万件拍品,一大摞几十本图录,看都看不过来,
75、怎么从这么多的拍品中“刨出”东西,还不耽误太多时间,是一个难题。
76、20多年前,王先生就能接到海外如佳士得、苏富比等寄来的图录。
77、不像大多数人一页一页细看,王先生看图录就像魔术师洗扑克牌一样,从图录第一页起“唰、唰、唰”地直捊快过到最后一页,
78、反复两三遍,看一本图录加起来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钟,
79、中间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错的好东西,其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80、好东西绝对跑不了,也用不着为破烂浪费时间,足以说明前文所写“一眼明”的鉴赏力之高、之深。
81、“神韵”一词,在古玉收藏界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从形制来看,玉器将片形器,圆雕件的抽象、夸张、写实等艺术表现一一囊括。从纹饰来看,玉器将明喻、隐喻、修饰等意义运用各种碾琢方式有意识地表现,体现得酣畅至尽。无论是佩饰、挂件、把玩件还是摆件,其中的艺术元素均已深深地融入了每件具备器形纹饰物件的灵魂之中。这种带有崇拜、敬畏之意的图案线条最终升华为带有“神”韵的化象,成为了人们接受美学的一个新概念。这种古玉所具有的沧桑感,通常有经验的藏家将其视之为古玉鉴识的要旨或灵魂。一些老道的藏家,每每端详一件真赝未卜的玉器,如果最后得出的是“缺一口气”或“有一点味道”之类的结论。那么,这里所谓的“气”与“味道”,大致指的就是“神韵”了。这种气场中的气息升腾,需要感悟者在千万次的观察中得到点化而产生造诣。可见,如果要肯定或者否定一件古玉,没有比“神韵”两字更具有说服力的了。“神韵”在古玉的辨别和断代上,有时确实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点化作用。
82、一个人如果在若干件真假器物中能够挑出保证真品的东西,那已经是不容易了。这说明这部分东西您是看得懂的,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眼力。至于挑拣遗漏的那部分真品并不是表达了您的欠缺,因为你已经具备了辨别真伪的眼力,那部分挑漏的东西中的真品是您新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也就是说收藏爱好者在收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看懂什么藏什么,多看多听,多揣摩,切不可急功近利听别人瞎忽悠。在眼力的提升中,老师、圈子都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拜师纳百家之言,集众人智慧。要有分析、甄别和筛选的能力,要从逻辑的角度,自然法则的角度,更加贴近实际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区别、判断器物的本质。切不可人云我云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和采信,因为掏腰包的最终是您。些不切实际的鉴定极不可靠,藏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交流。三两朋友煮茶论玉才是提高眼力的好方法。古玩靠东西说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大家相互之间谈谈自己收藏的心得,静心而论,必有斩获。遇到人就让其鉴定,其实就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是对自己眼力的不相信,是没有把握的反映。但这种交流应该是在具有差不多的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交流平台有高有低,怎么从低端的交流走向高端的平台呢?这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在否定中认识的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知识面的过程,钻牛角尖,求怪癖,贪大件,自以为是,都是提高眼力的大敌。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决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与他人之上。要和大家比较认可的,知识掌握高于自己的,品行可靠的一些人在一起,千万不要和那些古玩界的混混处在一起,那是害人害己的。
83、总之,眼力的提高靠什么,靠的是自我修养的提高,靠的是玉友之间的互进,靠的是在真东西前的称臣,靠的是自己正确的研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