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奶奶的小油画价值,老奶奶画国画视频

新华日报记者何振军郑欣邹静怡

从年近50岁重回象牙塔开始探索国画艺术,到2023年10月举办首次个展,陕西省“画家奶奶”张传娟,一直在利用她。Ta。在多次战胜癌症的同时,他用画笔表达生命的奇妙。

张娟凡正在家里画画。所有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邹静怡拍摄

《陋居》早春照:郭奎与雅的邂逅

新年伊始,突然下雪了,多日不见的阳光终于驱散了古城西安的云雾。距离西安美术学院(以下简称“西美”)不到一公里的一栋居民楼里,十几盆吊兰、芦笋、无花果树一字排开。树叶紧紧地贴在窗户上。一面刻着“笨手笨脚的房子”的屏风,将阳台上的温馨世界与画室里的纸上风雪隔开。

这个远离城市喧嚣、安静的“书房”,是张传娟来西安学画以来第七次搬迁的住所。为了能够随时到学校上课和观摩,张传娟曾经住在西部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工人宿舍和公寓楼里,和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一起学习。他。

张传娟,1954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在外人看来,她本该是儿孙满堂、长寿的。然而,对于张芳芳来说,学习画画是一种不可阻挡的热情,也是她人生的动力。

2001年,在渭南市工商局工作的张芳芳被查出患有卵巢癌。经过八个月的连续化疗,病灶被成功切除,但也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我的光头软得像烤柿子一样。出院后,我连两条腿都站不起来,拿着扫帚都在发抖。”她说。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张传娟性格一直很敏捷。由于有空闲时间,我以为我会照顾家人的日常生活,但我一站在炉子旁边,我就昏倒了,无法抱起几个月大的孙子。

“当我看到别人抱着自己的孙子时,我的心在滴血。”张娟凡说。 2003年退休后,张传娟经常回忆起自己早年用笔画动物的爱好,同学们就会画她“看到什么,画出来就是什么样子”。

“我拿不住炒勺,但我能拿得起画笔。”张娟娟把对儿孙、对生活的爱倾注在笔中,用它创作出鼓舞人心的画作。世界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传娟的女友孟汝军是一名退休基层干部,一年之内两人将迎来金婚纪念日。当第一次得知妻子想学画画时,面临两地分离的孟如军思考了半天,想出了一个方言:——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有牙齿但没有锅盔,也有的人有锅盔但没有牙齿,很难遇到。”如果你正在考虑画画,你应该说:“如果它能让你健康,你就应该学它。我会替你养活这个家。”

于是,张传娟进入老年大学,开始从零开始学习中国画。有了营养和追求,她不仅精神焕发,身体状况也不断好转。以“优秀学生”毕业的张冠娟于2006年4月报考中国书画传媒大学研究生高级班,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底从3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次年,尽管他的文学才华尚未完善,但他勇敢地开始写作,其活泼大胆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抄写已经不足以解心中的干渴,听到要在美国西部举办更多培训班的消息,张守娟二话不说就从渭南开始准备考试。考官送她山水画集的“大学生”阶段,她的坎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开放。

虽然只是练习生,但张芳芳很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的视野和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工作后,我通过函授获得了技术高中和大学文凭。”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下班后,他经常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回到办公室看书,张传娟回忆说,他学习了很多。除了专业会计课程外,她还阅读历史书籍和古典文献。

她早就在书本上读过潘全、西涛、李潭的名字,却要几十年后才能真正用画笔去认识这些大师,没想到。

“圣贤们已经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需要认真修行,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努力工作,反复思考。经过千锤百炼,火终将至,我们就能自然地破茧而出,”她说。学画画也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西山旅行照片:画中看到的黎明

“今天洗了两条毯子,很重,不过我的身体还好。”

“今天终于开工了,林凡全《雪景寒林图》我们准备了好几年了,采购的丝绸已经折叠好了。”

……

十多年来,张传娟的日记记录了她学习绘画以来的生活琐事和创作发现,用简单的文字讲述了她身体和技术进步的故事。

张传娟在家写日记。

每天早上起床画画前,张芳芳都会蘸上墨水,写在日记里。一是练习书法,二是总结所学内容,同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以供自我反省。这本用线绑起来的竖式日记记录了她自2012年4月17日以来每天的精神旅程,她已经写了113本书。未来将会出现大量用笔写的日记。

张传娟展示她手写的日记。

张传娟纸上的漫长旅程反映了她现实中的旅程。她的临摹《黄山八胜图》 《千里江山图》以及她画中雄伟的风景,都是她多年来走遍全国,捕捉脑海中的风景后加工而成的。

“学画后,我五次去太行山,五次峨眉山,青城山、望顺山、华山、黄山赏景写生。每年都会出去写生两次。”张传娟说。塔。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凯根是张传娟的研究生“导师”,也是带她出去写生的“导游”。 2008年,李才俊带着美国西学生到王屋山、太行山写生。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画,如果他们创作遇到瓶颈,我就多画几笔来启发他们。

半个月后,张传娟完成了第一幅素描,李才根高兴地在上面写道:“太行山素描。这是张传娟姐姐的第一幅素描,它的效果让我印象深刻。”塔。

虽然比李凯根大三岁,但每次说起老师,张凡欢都充满了对老师的尊敬。 “我和李教授的研究生在同一个房间学习,并开始从木头和石头上临摹。”

10多年过去了,常娟娟还清楚地记得抄《溪山行旅图》时并不知情。她的心。她还经常回忆起国画课后上书法、篆刻课的趣事。

“老师们基本上都比我年轻,有的在课堂上看到我,就开玩笑说,‘哪个老师要检查这个作业?’”张娟娟虽然没有年轻同学那么有活力,但她说:虽然我还有很大的精力,只要有一点意志和专注,我还是能够踏入中国画的世界。

张娟凡正在家里看一本美学书。

“当你在美术学院的时候,你必须放弃家庭的温暖。如果你心里有艺术,你就必须勇敢地前进。这是一个挑战。如果你不满足,有一天你会尽到你的责任,夜晚会很痛苦。这种自我监督是折磨和痛苦的,但随之而来的激情和力量是无限的。在床上我不能躺下,我必须站起来向目标冲刺。”张娟娟在日记中写道。

2013年3月,在李凯根教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张传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为访问学生完成了一篇19000字的论文,内容涉及中国画的传统笔触和技法。绘画的结构。当代山水画。这篇论文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并由《中国书画报》编辑出版。

他在论文后记中写道,“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让我摇摆不定的心有了坚实的基础,在黑暗中也能看到远处明亮的灯塔。”

“虽然我没有同学那样的教育背景和学位,但我对绘画有自己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张说,“在我最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感受”当我看到这件作品时,我感觉自己就像A 先生一样,”他说。我心中闪过一丝光芒。在这些画作中,我看到了黎明、希望和隐藏在自己内心的力量。 ”

梅花雪山照片:风雪中的血梅花

远处万里雪山云,近处万株梅树红梅绽放,冷热融进画纸,充满视觉冲击力。陈列在自家客厅和画室中的《梅景雪山图》是张传娟的最新作品。无论是雪花,还是梅花,每一朵花、每一个世界,都折射着不畏风雪绽放的生命的光彩。

常娟娟讲解《梅景雪山图》的创作过程。

2015年和2019年,张凡凡又被诊断出患有两个肿瘤,很快就被发现并相对完全切除,但康复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仍然是一条漫长的路。尽管正在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但他并没有放弃绘画。 “现在,每天四个半小时的‘工作’已经是我的极限了。这段时间,我的思想自由自在,也从病态的身体中解脱出来。”张娟娟说。

“人们常说,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我相信上帝给了我,我总觉得他们给了我生存的许可。”现在,我的眼睛看到的是上帝的作品。古代大师们。 “有时我会梦见他们正在引导我在我眼前作画。”

2023年初,在老师、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张传娟将自己临摹的120多幅山水画进行整理、修复、装框,然后一一给老师们打电话,征求如何安排的建议。展览。他邀请他们前来接受指导。

张传娟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宝库中精挑细选的建筑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半成品组装完毕,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了。建造。她不能放过这个工地。

在“朴素高傲——张千娟中国画展”中,参观者欣赏着张千娟的作品。

2023年10月28日,“本真·低调——常娟娟中国画展”在陕西省图书馆开幕。在现场,张传娟结识了很多来自西方和美国的大师和专家,但更让她兴奋的是,很多许久未见的同学也来看展览,原来是这样来的。

再次见到这位学生的李才根说:“张传娟晚年入道,基础薄弱,障碍重重,但他不惧大难,奋力拼搏,历经多年才得以成就。” “成功了。我已经控制住了,”他说。

在“朴素高傲——张千娟中国画展”中,参观者欣赏着张千娟的作品。

张传娟相信,以后一定会再举办一次画展,收集所有临摹作品,并展出所有自己的作品。届时,《雅庆雪山地图》毫无疑问将成为展览的重头戏。

天地万物的变化,只要用心去领会,就能体现在图画上。在她看来,她的梅花映雪山画,每一片花瓣、每一片浮云,都蕴藏着创作时的喜悦和欣喜。这些年来,熟悉的亲朋好友都想买,张传娟也送了一些,但大部分都留在了她身边。就像风雪中不断绽放的血梅一样,他们希望将这一点传承给后人,让子孙们看到前辈们在艰难困苦中仍充满激情的生活痕迹。

来源:新华社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