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1764年—1849年),原名伯源,别号云台,后号乙辛老人,江苏省仪征市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将军军事大臣、礼部尚书、内务大臣、内务大臣等职。泰伦阁学士。他一生编撰书籍180余部,称霸加藤时代的文坛,被尊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乾隆治五十八年(1793年),阮元任山东学堂。与前任文范刚一样,阮元也结交碑刻作家,并到山东参观碑刻。他所编的《山左金石志》24卷,收集了济南市等山东省13个州的石刻,并收录了山东省收藏家收藏的青铜器、印章、古物等。阮元把自己当作一个有德行的下士,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本书的格式是他和毕渊讨论制定的,然后邀请金石学家吴毅、朱文藻、桂复、严运升、段松龄、李东起等人合作撰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如黄易对济宁市兖州地区碑刻的考察和收集,以及聂芳、段松龄的著作等。阮元鼓励士人,鼓励学术文化,为包括济南在内的山东省墓志铭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阮元是“尊碑”书法理论的倡导者,他的“尊碑压书”思想给书法界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个说法主要见于后来写的《泰山金石志》和《益都金石志》。为了纠正唐宋以来书法研究的风气,他提出了书法分南北的主张,希望书法学者沿袭汉魏传统方法。该朝南北进取、鼓励石碑、压制书法的倾向十分明显。他的论点固然有失偏颇,但从理论上却引发了碑学研究的兴起,邓石如、易锡寿、何绍基、赵之谦、包世臣、康有为等人都引用此碑的影响而受到好评。纵观阮元先生的历史,他在济南市的三年时间里,直接接触到了北国石碑的实物,亲身感受到了北国书法的威力,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担任省长期间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据说广东省湖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学术风格带到了济南书坛,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但济南的经历也许给了他宝贵的印象,影响了他后来书法思想的形成。《南北书派论》,目前存在于铁光寺的回廊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