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上睡衣靠在床边时,我不知道是阳光把我吵醒了,还是我突然从别人的世界里拉了回来,但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那天早上已经过去了,静静地。
沉浸在余华的自传中,爱上《万历十五年》。我感觉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时我充满希望和梦想。读了这篇文章,唤醒了我迟钝的斗志。余华说,她的写作活动离不开杂志和人。 杂志号:《嵕山》,联系人:李拓。李拓,《手串》主编、原副主编。余华用自己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30年来对文学的涉足,包括人物、事件、作品,读来令人感动。我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很快变得轻松起来。之后我的志向转向了书法,但我从未停止过写作。我不再涉足小说,也没有文学所散发的风景和灵气,但体验却相差无几。如果您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还有更多要说的。
春天到了,我时常到山麓去。在此过程中,我们来谈谈两件事:构思和创作。其中之一是《我在澳洲做职业画家》。感谢余华的文章,我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心态。当天,我还读了石开关于海豹治疗的自传,我的热情瞬间被点燃。转发石凯老师的文章时,我说:“痴迷艺术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我爱上了《华商报》 的简单性和力量,每天学习100 多个单词,并将7 首独特的诗抄写到6 英尺的纤维纸上。满意度较低,因为这是不必要的护理。几天过去了,地上只剩下十块屏风,经过多次筛选,留下了一组四块屏风,挂在了墙上。我常常停下来看,想写四句话来弥补描写的单薄。
《华商报》 我想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每天下午下课后,我就冲到画室,关上门,脱掉鞋子,跳上桌子,像达摩一样盘腿坐在墙边,眼睛里有字,我在眼睛上写字。胃。
在书法中,骨骼和笔触是有形的,就像人的骨骼和外貌一样,作为第一印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笔、节奏、文笔都比较隐蔽,很多方面都可以调整,就像人的血液一样,足以灌输气质。尤其是研究秦汉时期,一味求同,很容易误入歧途。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花”字,掌握内在规律并看透它,远比成为书本的奴隶更有价值。
人一天天成长,写作风格也逐渐形成。挑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单词。尽管它们看起来众所周知,但它们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分离”,其作用就在“花”字中。我不认识的人经常批评它,但我听过很多次了,所以我只是说一下。
书法是书写思想、个人对自然的理解。青柳翩翩起舞,枯藤上老鸦知痛。寒石磨粉、耕厚土、抚花造影、画美女等等,所有的美并置比简单的重复更有趣。百里之外一定有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你怎么能通过看山来推断山顶的景色呢?做艺术就像爬梯子,这是一种非常个人的行为,无论你最终到达哪里,你得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与别人争论没有多大意义。
四五年前,我为一份正式稿子写了10副对联,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信看起来已经变得黯淡无光,但文字却令人感动。 6月9日,学习完《好大王碑》后,我开始重新创作这些对联,并对之前的文字进行补充和修改,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日记有两段:
书法要想出名,就需要有讲究。我坚持既学书信又学写作,但这种认识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和嘲笑。
此人姓胡,多年前我曾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上与他通信过。后来微信流行了,他就加了我的微信。事实上,他们很少交谈。有一次,当我把刚写的文章转发给书法社时,他跳出来说了句刻薄的话,大意是“如果:不好好练书法,写文章就没有意义了!”。我不想打,但他不屈服。我写了一篇名为《好大王碑》的文章,被告知10年没有任何改变! 10年前我没有写正式的剧本,但现在我或多或少有了个人身份,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结论只不过是“废话”。令人惊奇的是它有多浅。
五
一只麻雀飞进了工作室。当我写作时,它们有时会出现,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栋楼都是空的,所以这只麻雀加入了我。它飞来飞去,我就放下笔玩了起来。麻雀惊慌失措,没有择路,撞在窗玻璃上,扑通一声掉了下来,当我急忙上前时,它却被抢走了,躲得远远的。麻雀不断的这样做,全身都冒出了汗水,麻雀的体力也变得有些疲惫了。当我放松一段时间后,它就消失了。
我回到绘图桌继续写作。
10月19日,第二代铜林《纵论人生,纵论自我》竣工。这次我一共使用了12张水门元4尺床单。写完后,我把它摊在地上看,挑出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来复习。 96平方英尺不够填满一个工作室,而且气势弱。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兴奋,就扑在纸上做各种动作,有时躺着,有时躺着,有时坐直。我把手机调到自拍模式,按下按钮,立刻向前跑。对自己说,动作要快点,姿势要更帅。重复了几次,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照片,但心里暖暖的。
我记得第一次读《收获》是在2019年10月。现在,两年后,我无法告诉你它带来了多大的变化。于是我翻开盒子,取出一堆字。两者相比,这次的气氛、线条质量、墨色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幸的是,写完这篇文章后,麻雀并没有飞出来再打扰我。如果不扰乱局面,往往忘记活动筋骨,颈椎病就会复发。
6
我不得不坐下来用小字写。
这一年,除了交流之外,我没有写太多小字。有时约为:010 至30000。作品方面,比较集中的三个系列作品:
横幅对面1 英尺或4 英尺。这项工作于七月中旬开始,中间偶尔中断,于九月中旬完成。除去那些远嫁的人,只剩下24人幸存。这些作品为普通纸或彩纸,还包括一组四幅左思《北京文学》的屏风和一组六幅范仲淹《三胞胎》的屏风。作品铺在地上,密密麻麻,仍在成型。我一时激动,就趴在了信上面,秀出了自己的身材。
这个身材还是蛮吸引人的
2. 2平方尺书房对联。学联不是对联的形式,而是写在尺寸为34 x 68厘米的蜡染纸上。这个系列是在四尺横幅之后奇数次写的偶发文章,大约有20篇。
3. 卡纸。 12月初,我应《衡方碑》的邀请,为《书画名家特殊福利待遇》画了一套素描,都是纸板做的。随后提交了十二幅画,其中十幅带有官方信件的小写字母。
事实上,写作或多或少就像烤煎饼,休息并一遍又一遍地翻转它们。由于收藏家的要求较多,我们不断地在大小字体、横竖格式之间切换,导致规格和形状无法标准化。当朋友订购中殿或对联之类的东西时,创作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
7
距离《三胞胎》发布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岁月如梭,却已来不及扬鞭蹄蹄。我曾经有很大的野心,亲自规划了:除了写作之外,他每两年出版一本书,无论是理论专着还是论文。如今,虽然作文没有失败,但发表似乎仍被推迟。
五月底,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对近几年写的文章进行了分类整理。首先,我将:的书法理论部分进行了包装,起草了几个章节,并将相关内容整理到了本书中。对应的分包。散文论文也是如此,但分包更为复杂。
前段时间,我联系了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准备出版一本书法理论的书。因此,对这些文章进行整理和整理,使其逻辑性强、重点突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当然,文字的提炼和照片的编辑也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七月中旬,正是暑假期间。天气这么热,我实在是太烦躁了,写了这么多,就不再修改稿子了。我在七月下旬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个:
赖静已经被冷落很久了,他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趴在书桌上看我写字。
听书、写字、喝茶、编辑稿子,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有时我会感到空虚,但也只是温和。风把我吹走,让雨把它冲走。
修改稿件通常是在假期或课间进行,而且天气通常很冷,因此进度可能会很慢。
12月20日一大早,我就被一条微信通知叫醒。当我打开手机时,我发现西安所有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关门了。有同事发现较晚,向工作组请假,称从西安返工时高速公路被堵。
疫情突然变得更加严重,一时人心惶惶。
超市人满为患,菜市场也像农历新年期间一样热闹。商贩表示,明天可能休市,居民正忙着囤积生活必需品。
又过了三天,各个社区都采取了封闭管理。天空阴沉沉的,有点冷。小镇上行走的人少了很多,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始终保持着距离。
大约在这个时候,开始下雪了,而且下得小。
窗外正在下雪。下午再次拉开窗帘时,餐厅区域依然空无一人,但路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得很好。
无聊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但做点事总是好的。
五年前,我写了13篇书法评论文章。当时我就尽力了,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推送到了“食仙斋”的公众号上,立刻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今天重读了这篇文章,发现太草率了,所以决定修改一下缺失的部分。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组织逻辑,剪除复杂的部分并简化,磨练单词和句子。
日子单调而局促,修改稿子、教孩子们作业。晚上,我去写信。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多天。正是在胡邑地区封锁解除的那天,现代官方书籍中的谏批评清单系列文章完成,作为我的书《郙阁颂》的第四章出版,共20000字。
回过头来再读,旧文章如玉般粗糙,新文章真诚可背。
我松了一口气。
天色昏暗,飘落着小雪。我下了楼,走过大街小巷,感受着雪花亲吻着我的脸庞。感觉很凉爽,仿佛有一阵清新的微风吹在我的脸上。
2022 年2 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