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春·——千年海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本次研讨会也是上海博物馆2021年产生广泛影响的“万年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历史的延续。这是《一万年春天》的后半部分。 ——年春天,“上海千年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22家机构的3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格式。有的学者着眼于具体书画作品的收藏与真伪,有的学者着眼于上海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创作,也有学者着眼于具体书画作品的收藏与真伪。士人重聚、交谊、歌咏。他们背后的文学人物。
上海博物馆2021年“万年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展览作品:元代李升《淀湖送别图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万年春——海海书画千年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主办,上海博物馆协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心承办。中心。这是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博物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体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志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千年海”是一个多元的语境,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语境,敦促我们重新思考、再思考。在中国千年书画史中阐释中国书画史,让您了解上海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非凡价值和地位。自清末以来,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无数的观念与形式,以及东西方的各种艺术文化历史,在这座大剧场中不断交替融合与碰撞。这里的上海不仅是著名的“海师”,也是吴昌硕、吴湖帆、黄宾虹的上海,也是中国美院创始人不断交流历史的见证。上海与杭州的交流与探讨。这里是最传统的传统主义者和最开明的西化者的所在,是中西思想最激烈对立的地方,是张爱玲、鲁迅、茅盾的上海,是左翼联盟的上海。以及上海的明星木雕,艺术的创新和对中国古典精髓的保存,艺术的革命和革命的艺术都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剧院里上演。上海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核心场景”,意义极其丰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一个伟大的摆渡人,甚至是一个中介。对上海美术史的研究注定会影响和改变我们对中国美术史整体历史叙事的认识和理解。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杭州和上海作为两座有着千年文化遗产的城市,虽然相隔百里,但文化联系却很密切,这是有的。从北宋的苏轼、米楚,到元初的赵孟俯,元末的钱为山、杨维桢,明末的董其昌,到民国的蓝英、陈洪绶、吴中国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国立杭州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相继成立,杭州与上海的文化渊源跨越千年,始终相互依存。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资源共享、学术融合、人才培养、联合平台共建、文创双方共赢达成深度协议。此次千年航海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双方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传承历史传说、推动艺术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机遇。
据报道,研讨会为期两天,分为六个讲座主题。
《万年春——上海书画艺术特展》展出晋代陆机肖像。陆机长期居住在松江华亭,临刑前叹息道:“华亭鹤”。 ”据说是他打的。
第一讲围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具体书画作品,对相关收藏流程、书画真伪、品质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跟踪。艺术水平。本场演讲嘉宾及主题为: 任文玲《以意为之,自成经典——董其昌小楷〈乐毅论〉卷考 论》、石琪《再论杨维祯〈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杨少清《沈辽〈行书动止帖 页〉考辨》、梅雨田《品鉴追踪:吴湖帆对戴熙作品的寓目与家藏》、金一戈《杜 琼〈南村别墅图〉册鉴考二题》。本场会议主持人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鹏先生,审稿人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室主任林立中先生。
Minh Du Chiong 《临王蒙太白山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
特约评论员凌立中表示,这一环节的演讲者与“海上千年”展览密切相关,其中三篇文章重点关注上海博物馆的藏品,而本次展览他表示将把常设展览改为“海洋''。今天的学术讨论将为许多未来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策展提供宝贵的学术资源。艺术史的研究只是两个方面。一是回答什么,二是为什么。本次会议学者们重点回答了“辨善恶、辨真伪、揭示正”的问题。在细致的研究中,细节突出,学术火花碰撞激烈,令我受益匪浅。
第二场主题讲座主要围绕上海松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创作与收藏展开。本场演讲嘉宾和主题分别为:邵岩《棱镜下的收藏家——另只眼看吴湖帆》、盛杰《元末画家马琬书画艺术浅说》、徐莹《虚斋收藏与民国上海的书画活动》、孙天《无益的清课:孙克弘玩石、画石、蓄石综考》。本次会议的组织者是中国艺术学院的陆毅中先生,审稿人是中国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淦先生。
评论家吴刚表示,与林立中上半场描述的“博物馆式研究方法”不同,四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他说他正在呈现。萧炎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吴湖帆的三种典型捏造行为,并以常识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吴湖帆”。徐莹对民国时期“书画展”一词从《申报》的出现频率进行了数据搜索统计,并将“关键词搜索”的相关统计方法应用到了上海书画贸易的研究中。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具体的书画研究,但用在类似“展览”的研究中,绝对有说服力。盛杰对已故原画家马万书画艺术的研究,体现了从徐邦达老师到王连奇老师一贯的识别和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的方法。孙田对孙雪竹的岩戏、岩画、岩画积累的全面考察,反映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研究的脉络和框架。面对复杂的研究方法和多样化的“切入视角”的研究路径,一方面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研究更加整体化,也让我思考如何客观评价。从我们自身的认知来看,面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需要做到真心,即陈寅恪教授所说的“理解与同理心”,始终接近“真实的真相”。 ”马苏。
研讨会现场
第三场主题讲座主要讲述了因历史而失传的具体书画作品、其背后优雅的聚会活动、书画结合的住宅聚会的营造以及日常交往中的书信备忘录等。明代画家的不断追忆和模仿,共同展现了对文人丰富生活的多样化描绘。本次会议的演讲嘉宾和主题为: 陈波《钱 选〈秋江待渡图〉元人题跋发覆——元末海运、庆元倪氏与元季浙东士人的用舍 行藏》、姜芳婷(中国香港)《彭泽风烟入晋陶——元末明初吴淞及周边地区诗书 画合璧式居所图初探》、沙彪《〈行书致朱察卿札页〉小考——兼论文徵明与朱 察卿的交往》、KOTSIFAKOS DIMITRI ALAIN(比利时)《金铉和他的渔父图》。本场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卢玉清先生主持,审稿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树斌先生。
明文仲明《行书致朱察卿札页》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金轩《渔乐图卷》 私人收藏
评论家张树斌表示,陈波用清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效地表现了浙东文人的收藏活动,用书画碑刻来了解传承下来的绘画认识,相信我们能够展开由此可见时代的巨大变化。元末浙东文人百感交集。蒋方庭以“书画融合”为中心,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通过描绘活动的绘画本身,重新思考自古流传下来的“雅集之作”。优雅的聚会。会给你。其传播前后及其实施形式的变化。沙飚细致严谨的文献研究,利用明代书信跋文,弥补了代代相传史料的不足,凸显了书信独特的书法价值意蕴,使其更加丰富。迪米对《金霜《渔乐图卷》中大量图像的详细对比,以及对各书中“渔民图像”和景观结构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思考复制的继承和删减。绘画范式。
第四个主题讲座将主要围绕一项具体工作,利用多方面的详细材料来推测和验证各种问题。本场演讲嘉宾及主题为: 苏坤《董宜阳与曲水园——〈文嘉曲水园图 卷〉研究之一》、陆毅中《张弼〈铁汉楼帖〉窥管》、曹荣《传统记忆:明代的山水画稿与山水画知识》、白一尘《吴湖帆藏〈李靖碑〉研究》、朱兴润《赵孟頫〈行 书止斋记〉中的“止斋”身份考》。主持人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局副局长周翔飞先生,审稿人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
元代赵孟俯《止斋记》 上海博物馆藏
第五场主题讲座主要围绕海派画家任伯年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法国人皮埃尔·维涅在上海水彩画教育的介绍与传播、传播《富春山居图》的经验以及明代何良均的作品等内容进行介绍。分析了书法。分析具体案例,重新探索你的思维。本场演讲嘉宾和主题分别为:钱凌《意态千 古——任伯年人物画艺术再认识》、王兆宇《〈富春山居图〉与无锡(1570-1651)——〈富春山居图〉无锡流传补缀》、蒋英《皮埃尔·维涅尔水彩画在上海——以哈定水彩画师承为观察中心》、陆传福《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书学思想研究》。本次会议的组织者是中国美术学院周力先生,评审员是中国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孔令伟先生。
哈丁《这里阳光灿烂》
评审员孔令伟表示,钱令对各种口味的笔墨骨的选择,对西画光影元素的借鉴,以及对绘画的捕捉和描绘方式,都体现了任伯年的性格,他说得很准确描绘了这幅画的新面貌。人物复杂的表情诠释了伦博年当时身份的复杂性,暗示他是最后一位传统文人画大师,还是第一位现代艺术家。回顾任伯年的艺术历程,也为当今现代人物画家融合、改造中西写意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王兆玉善于解决问题,对《无锡流通史《富春山居图》做了出色的研究,填补了明代鉴赏收藏史的空白。江南家族文化与中国书画处于共生的命运关系,揭示了中国收藏史与本土文化之间密切的动态关系。蒋英讲述了皮埃尔·维涅的水彩画如何被引入早期中国画教育,揭示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艺术的真实背景,她说:“学习西方,融入中国,创造自己的艺术视野。我理解了哈丁复杂的艺术视野“坚定信念”。这一分析显示了画家艺术实践选择的多样性。所谓“学古人,学心”,并不是单纯的学习古人的意思。陆传福对何良均“古义”、“正书”、“宋元无精品石刻”的分析,体现了铁学书法思想与明代正统范本的连续性。王朝,有。这与瓦萨里确立讨论艺术史兴衰的经典标准的内在理论逻辑表达模式是一致的,值得进一步研究。上述四位嘉宾的演讲都很精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六场主题讲座主要通过书画介绍松江地区各个时代的文学人物的聚集、交流、和谐。本场演讲嘉宾及主题为:梁英《硕果亭里的三次雅集》、陆北荣《知识、理论与实践:南北宗论再考察》、杨克涵《倪瓒避地云间始末及交游考略》、王晨《〈东园隐居十三咏〉卷上款人及题咏者考证——兼论元末松江地区文人之间的交游唱和之风》。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张思伟主持,审稿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学院杨振宇教授。评论家杨振宇认为,梁瑛特别关注并指出了20世纪硕果集雅集与传统雅集之间的重要概念差异。雅茹人及其活动所表现出的交往圈子、艺术观念、交往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艺术史叙事风格的变化。陆兵卫运用概念史的方法,关注在南北宗的普遍性下,不可能统一讨论每位艺术家所接受的具体方面,并为艺术研究带来新的创新思路。南北宗派,提供了思路。教派。杨克涵将倪沾的云上生活描述为“疏散”而非“隐居”,基于元末历史背景呈现出独特的视角。王晨对《东园隐居十三咏》的文献综述给我们带来了对隐逸概念的新启发。
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学院教授吴刚先生致闭幕词。吴淦表示,研讨会在五四青年节举办,受邀演讲者以青年学者为主,符合五四精神的文化内涵。所谓“南师”和“北师”,所谓师生,是一个不断互相学习的活生生的共同体,今后通过举办这样的研讨会,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师生。学术人才。我们可以培养对国家有用的学者。
(注: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美术学院“千年之春——千年国际海上书画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纪要实录,张媛媛、余新辉主持)命令。 )
附件:万年长春——千年海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摘要
特别讲座一
1.任文林/把意义变成自己的,成为经典——董其昌小字《乐毅论》作文考试
广东省博物馆藏《董其昌规范书法卷《乐毅论》,被学术界公认为董其昌中后期规范书法经典作品,历来为学者所推崇。例如,张衡在《第《木雁斋书画鉴定笔记》卷》中曾说:“此卷是石文著作中最精妙的”,但他也描述了《第《乐毅论》卷》的艺术风格。价值和重要性。椒江高度赞扬了董其昌的小楷书杰作。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作品的现状、征集发行的过程以及本书的价值等角度来介绍和讨论这本书。
2.石琪/杨维珍重访《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本文从成书年代、书风特点、文体情况、收藏过程四个方面对《商博》杨维祯《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募缘疏》是一种被认为可以兼容各种书法风格和书写技法的老式字体,是反映杨维桢晚年书法风格的精品力作。决定。正如1368年那样。另外,《募缘疏》使用的是宋代专门用于求援的蜀字体,与带有复古意向、带有求援性质的相门书法并不相符。至于收藏史,早期为卢沉及黄氏所藏,后期由傅增祥接手,委托王乃正、郭则仪撰跋,1937年已转移至上海博物馆,已保存。 《募缘疏》是反映杨维桢在上海文化活动的珍贵书法作品。
元末明初杨维祯《行书真境庵募缘疏卷》 上海博物馆藏
元末明初杨维珍《行书真境庵募缘疏卷》部分
3. 杨小青/申廖《行书动止帖页》 考试
沉廖(法名瑞达,名允超)是北宋钱塘人,其书法在当时颇负盛名。《咸淳临安志》“尤工书画,王安石、曾武皆学其书。安石得书清刚健,吴得真楷书。”(宋)记载为朝。 《说志》《跋沈睿达写桃源图》 《吉平西宁年间,佛陀此书名来自浙江经师,知有东坡书》!十五年后,名为《黄路志书》,成为像这样。”他还说,他的书名排在苏轼、黄庭坚之前。
沉廖北宋《行书动止帖》 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动止帖》 是现存三幅沈辽水墨版画之一的单页,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子记录于《张珩文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徐邦达集—古书画过眼要录》 《中国法书全集》 《上海博物馆所藏法书集》 《中国古代书画图录》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下面引用相关记载,不再赘述。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材料调查并修复了与本文相关的问题。
1. 古代文献中不存在沉廖《行书动止帖》吗?
2. 沉聊《行书动止帖》是否与《宋贤书翰册》分开?
3.申辽《行书动止帖》加盖“正品认证”印章。
4、深寮《行书动止帖》的“浦江精标小一正”是正吉个人收藏的印章吗?
5、沉廖《行书动止帖》 对“五”这个数字的思考。
6.沉了《艺数》《动止帖》 你还经历过哪些装修?
7、沉廖《行书动止帖》存款信息调查。
8、古籍中沉僚其他著作的文献考证。
4. 梅雨田/品鉴轨迹:吴甫凡对戴石作品及其家藏的鉴赏
本文深入考察了吴湖帆对戴熙作品的收藏以及相关的收藏经历,通过吴湖帆的讲解和评论,一方面可以了解戴熙作品在民国时期的传播情况;另一方面,这让我们可以理解。戴曦作品的风格特征,还原了假鼎背景下戴曦风格的原貌。
5.金伊玉、杜琼相关问题研究卷《南村别墅图》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杜琼藏品《南村别墅图》卷及相关画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讨论了藏品、印章以及作品本身的书写风格。根据对册页印章的文字研究,第《南村别墅图》页10克拉的绘制时期大致可分为清通二年(1437年)至清通四年(1439年)。将第:010~30000卷与同年代第:010~30000卷进行比较,确认第:010~30000卷为明中后期伪造品,并确认《杜》第:010~30000卷第:010~30000卷琼的绘画研究角色也已确立。
特别讲座二
6.萧炎/棱镜下的收藏家—— 另一只眼看吴甫凡
分析吴湖帆对《南村别墅图》、《临王蒙太白山图》、《临王蒙太白山图》三部作品的态度,并以《棱镜计划》为对比对象,超越了他的认知。 “收藏家”的身份揭示了复杂的方面。 (包括三起案件涉及的收藏家、吴湖帆的收藏家同道及其生活状况)。
吴湖帆
7、元末画家胜杰/马万书画艺术简介
马万(原名文笔,别号卢敦升)是元末松江的文人画家。本文通过对《南村别墅图》等现存真迹的分析,认为马万的笔法是基于黄公榜的宗法风格,但又不那么复杂。这或许可以解释他绘画中的风格化倾向。 《梅花双鹊图》等马湾作品在层次和风格上与上述真迹不符,值得进一步审视。马湾的原始书法以图画题跋、亲友题跋为主,具有书风简洁、构图密方、笔画横横等特点,这一点从马湾的题跋中可见一斑。多为赝品,其原因被认为与仿造明清旧画、元末各画家题字添补的倾向有关。王朝。
8、徐瀛、徐斋民国时期上海收藏及书画活动
从清末到民国,“展览”的概念深入人心,后来成为影响艺术领域传统收藏方式的重要因素。照相技术的引入和柯罗版照片的复制是传统收藏品向公众开放的另一个原因。本文对徐才(庞元吉)旅居上海时期的书画收藏进行分析,介绍书画收藏从传统的“秘密收藏”到“公开展示”的历史,展示书法的兴起与兴起和绘画收藏。民国时期上海的国际书画市场及其现代特征。收藏性特征。
9.孙田/无用课清场:孙克宏对石玩、石画、石藏的综合考察
孙克弘(1533年—1611年),字云芝,号学树,华亭(今上海松江市)人。借助父亲的影响,他进入官场,官至汉阳知县。他精于诗画,历来受到美术史家的高度评价。《国香图》卷2“孙汉阳图石卷”被频繁引用。在卷轴、铭文、石器文物和县民的文件中,都可以看到太阳如何访问这些石头、玩耍它们、在它们上书写、储存和绘画。本文重点介绍孙克宏的画作《睡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水楼船图》(上海博物馆藏)、《松壑观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品)。我猜。我们将分三部分来介绍孙先生的石画和他的退休生活。
第一部分是《花圃与山游之间》《画禅室随笔》 收录的《林下通关课20点》看似与岩石无关,其实与《花》有关花园”。它体现了关系。还有“游览山林”。第二部分“燕山,书里书外”,以书为中心,详细分析了各类燕山拳石的来历和想象,以及各段铭文的文献价值。第三部分“梦石、石藏、云烟”,旨在探讨孙克宏的友谊和石藏。
特别讲座
10.陈波/钱选《销闲清课图》元末航运、清元倪氏、元代浙东士人住宅等元碑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钱币编号3,336,0010-30,000枚,上书“钱五行择图铭文春秋”,钤印“春秋印”(白色)。文)和《春秋》。(蜀文)。《千玄印》(百文)。其首为乾隆所刻的“待秋江渡”四字,其上刻有“有书”二字,并有一首五言韵诗。乾隆亲自用行书书写的。有。背面有陈宫、胡惟人、朱用、胡盾等人题字,十七户人家题词赋诗。之前《云林石谱图卷》、《七石图卷》、《销闲清课图》、《秋江待渡图》、《秋江待渡图》、《式古堂书画汇考》 正在等待记录。序言、画中央、前后水分离、尾纸上贴有高士奇、安琪、清宁甫等近八十张贴纸。迄今为止,对这幅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艺术鉴赏方面,尚未对这幅画中所描绘的17位艺术家的题词和诗词进行历史分析。如果不深入解读,现代人很难理解这幅画在元、明、清三代的变化意义。
袁千轩《大观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蒋芳婷(中国香港)/彭泽冯彦、金涛—— 元末明初无锡及周边地区民居初探,诗书画结合。
元末(1341-1368)至明洪武初(1368-1399)年间,无锡创造了一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名仙民居画。周边地区,出现了。仅从传统画来看,卷《江村销夏录》(辽宁省博物馆藏)为至正十五年(1355年)张沃、赵勇为松江仙人杨潜所画,有盖印。在上面。剧本标题为“竹”,画面中央后面的“西”字,参考了杨维桢的《草堂记》和张羽、邵仲、马晚的诗。赵晓、钱维山、陶宗仪等元末明初著名人物;民国十年(1360年)正月,姚廷美为青浦都民着书《江村书画目》卷。克利夫兰收藏)正面为张弼篆书连“多点时间”三字,心尾为杨维桢书写的“杨维桢”。 《你有时间说话》等21位同时代人写了这首诗;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德润为好友周赤作画卷《墨缘汇观》(故宫博物院藏)。画面中央的“旭叶玄”三字及画面中央跟随的文字,为画家亲笔题字“旭叶玄机”及徐本等人同时期的多处增补;洪武三年左右(1370年左右)鄢陵(今江苏常州)吴志忠,为族人吴彦能所题名画,编号《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故宫博物院藏),书正面刻有“贤治”印章,有一首诗,名为《 《山志》是同州人孙杰所著。画作中央后方有白云信徒唐忠及同时代多位名人所题的“斋极”题字。他们演唱了以“自由”为主题的诗歌。另外,仅存的《端祖》(今江苏省镇江市)《庄林卷《秋江待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代人物藏),据信作于14世纪中叶。画中内容为僧侣住所。此幅作品与其他七幅元代绘画一起装裱于清代,流传于世的只有该画的中心部分,但根据题款可知,该画的中心部分仅将绘画的内容传达给世界。看这幅图,仍能同时看到“诸位名人,皆在此卷上赋诗作文”。 1358年,枫泾(今上海金山)画家张观画《卷《竹西草堂图》(故宫博物院藏,元代五大合作之一)。和上面的作品也很相似。
在山水画由“立国派”向“东菊派”转变的背景下,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装订格式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作品中复杂的人物交汇,以及对明初中期书房、园林等绘画题材以及吴派绘画的影响,更发人深省。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详细观察,探讨这些画作及相关人物在文人画发展中的作用。
12.沙彪/《有馀閒图》测验——及郑明与朱察卿关系作文
文征明写给朱察卿的信中,有1552年的“仲冬十九日”,1554年的“二月十日、八日”,“三月二十三日”,“七月二十三日”。 ''字母也存在。 10”和“3 月8 日”,1558 年。上海博物馆藏编号《秀野轩图》是根据文征明1533年64岁时所写的描述估算出来的。根据另外五封信中的事实,介绍了嘉靖年间日军侵占江浙的情况、朱察卿放弃进攻的时期、亲属的丧葬情况、文征明的病况等。晚年等为依据。基于这些因素,这封信极有可能是文征明于1557年5月13日写的,而两人之间的正式关系可以追溯到1551年至1552年。据认为是有的。文朱二人通过“诗书画”、“金雕”等活动,弘扬先人之训,彰显自己的品格,弘扬鸭居,是吴氏与吴氏交往的一个缩影。文人、学者。明代宋地区。
13. KOTSIFAKOS DIMITRI ALAIN(比利时)/Kim Hyun 和他的渔夫的照片
金轩(名文鼎,别号尚素),松江人,优秀山水画家。他的张彩作品“反映元代笔法”,“与画风相近”。中桂的。不少。”明代金轩虽然是一位比较被忽视的大师,但他对书画史的影响其实是非常深远的,也是松江派、吴门派的重要先驱。其作品《閒止斋图》、《翠雨轩图》均描绘渔民,吴镇《作品《疏林茅屋图》、《行书致朱察卿札页》(上海博物馆藏)、《行书寿梅集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致朱察卿札页》(藏)美国弗里尔(博物馆藏)颇有历史,金轩所藏的数字《渔乐图卷》也与现在袁人名字中的数字《渔舟唱晚图》有关。吴镇对沈周等人的影响,足以说明这位松江前辈的影响力很大。
元武镇《渔乐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特别讲座四
14.苏坤/董一阳、曲水源——文嘉《渔父图卷》研究一
上海博物馆藏品《渔父图卷》是典型的吴门派风格作品。碑文清楚地标明了画家文甲,是吴氏族长文征明的次子,也标明了出生于上海名门望族董氏的董一阳,是艺术大师董氏的叔叔。其昌,很清楚。一幅书画作品,此画题为《楚水园》,位于黄浦之上。明代中期文人画家的地域交流和吴门园林绘画的格局值得研究。本文以上述人物为起点,以史料为数据库,介绍了董一阳及其家人,以及董一阳与董其昌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索引来整理他们的友谊年表。论述了文征明、文甲父子、莫汝忠、莫瑞忠的关系,而正是龙父子的关系,呈现了立体而丰富的董一阳形象,丰富了区域交流的案例研究。 这是。这段明代中期文人画家之间的记录,成为后来图像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上海世博会展览现场:明代文嘉《吹水园图卷》(部分)
15. 陆毅中/张碧《渔父图卷》 偷窥管
《胜国十二名家册》 本集共10卷,出版于明崇正五年(1632年),是明代松江书法家张弼的私人书法作品集。本帖由光绪《集古名绘册》录制,荣庚老师《渔夫图卷》录制并附上解答。与大多数古代雕刻不同的是,这《曲水园图卷》块雕刻板自明末以来一直保存在松江张氏家族中。 1959年,张壁第十五代传人张泽恒等人将代代相传的枣木雕捐赠给上海松江博物馆。该套木雕板共42块,虽未完成,但在古代木雕板中实属罕见。
本来,刻板自古就有,拓片的制作和传播并不是很困难。但奇怪的是,在清代两百多年的碑文文献中,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一时刻。近代只有荣庚博士亲眼目睹并记录了《曲水园图卷》的10卷版本,此拓本后来下落不明。就笔者今天所见,《铁汉楼帖》阿斯托在图书馆藏品、旧书版本、艺术品市场上都没有找到。手稿的稀有性令我震惊,四十二块雕刻的面板似乎是唯一可以理解的实物。
200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第《铁汉楼帖》号图录,对张先生捐赠的42块雕板图像进行了影印和编号。然而,由于大量海报板被毁,其放置位置也存在很多错误。 2021年秋天,笔者前往松江博物馆考察了《重修华亭县志》件原刻刻板,还欣赏了两件相关文物。其一为张弼后裔张泽恒编撰的《丛帖目》本。此本是张根据行文和侧重点整理的旧稿,现保存有二卷至六卷。这也是笔者目前所知存世最大的《铁汉楼帖》副本,尽管其内容仅比雕刻面板稍大一些。第二卷是张泽恒编的:010至30000钞卷,其中有上述手稿的注释。本文所用材料及参考线索来自张氏现存两本藏品:明正德十三年张弘志—— 《铁汉楼帖》和清康熙三十三年张石寿《铁汉楼帖》。让我们第三万次探讨这一刻的意义。鲜为人知的事实
况,并尝试解释此刻自清代以来拓本杳然的原委。 16、曹蓉 / 传统记忆:明代的山水画稿与山水画知识 明初以来的山水画教学,画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画家依托画稿,传授与传统有关的画法、画诀、画论,传递绘制山水画的“语言”。其中,最具实用性的画法,经过类型化、程式化、秩序化的历程,于晚明时期形成一定规范的绘画“知识”,直接作用于绘画实践;又因自身局限,引起不同人群中习画者的分流。在历时性传习关系中,其他类型的画稿诸如粉本、缩本等,也被用作临习对象而起教学作用,因此同样成为绘画语言流通的载体,参与绘画史的生成。 17、白亦辰 / 吴湖帆藏《李靖碑》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吴湖帆“四欧堂本”及故宫博物院藏朱翼盦“欧斋本”皆爲《李靖碑》明前拓本,二者版本前人虽有论断,然莫衷一是。本文依據新出土王知敬书《杜楚客墓志铭》、明拓《李靖碑》,對“四欧堂本”及“欧斋本”進行對勘,得出了“欧斋本”描改失真且晚于“四欧堂本”的结论。吴湖帆鉴藏金石丰富,尤重昭陵碑石,“四欧堂本”《李靖碑》即是 其中佳品,不仅版本价值颇高,同时也是研究王知敬书法艺术的重要實物参照。 18、朱行润 / 赵孟頫《行书止斋记》中的“止斋”身份考 上海博物馆藏有元代赵孟頫(1254-1321年)在至大元年(1308)所书《止斋记》墨迹手卷。此卷作品纵47.1厘米,横455.1厘米,每行写9到10字,字大寸许,行笔端雅秀劲,严整疏朗,布置匀停,与大德时期(1297-1307年)宽博圆媚的书风已有不同,是研究赵孟頫书风变化的重要作品。惟文首突兀,通篇未交代“止斋”为何人,仅能知此文乃东平段从周为其撰,赵孟頫为其书。文献未能直接得知“止斋”姓名,段从周是“止斋”的幕僚,因此考出段从周的宦途生涯确定他担任此三品官员幕僚的时间,也就能确定幕主“止斋”的身份。 专题演讲V 19、钱玲 / 意态千古——任伯年人物画艺术再认识 以“海上巨擘”任伯年和他所处的时代为切入点,通过其与胡公寿、吴昌硕等沪上画家群体的密切交往,探究了任伯年绘画艺术养成的多重土壤,从题材、技法、立意、风格等多个方面,重新对任伯年人物画艺术成就进行审视与评价。 20、王照宇 / 《富春山居图》与无锡(1570-1651)——《富春山居图》无锡流传补缀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流传过程复杂离奇,前后递藏者多达十九位,其中涉及到无锡地区的望族就有四家。画卷前隔水处董其昌作于丙申(1596)年题跋中提到的“友人华中翰”;文彭隆庆庚午(1570)年题跋中提及的“谈思重”;文彭跋文后的“安绍芳印”朱文方印与“懋卿父”朱文方印两方无锡安氏藏印;以及大家所熟知的吴正志四人。华中翰、谈思重及安绍芳皆无锡人,因宜兴归无锡管辖,故亦将吴正志视作无锡人。《剩山图》在清末民初曾经江阴陈式金家族收藏,后被吴湖帆收得,最终入藏浙江省博物馆。江阴陈氏史料阙如,暂不展开论述。由是可见,《富春山居图》在无锡曾有过一段复杂的流传过程,其时间段当在1570—1651年间。如果安绍芳与周台幕的史料亦可厘清,那么《富春山居图》在无锡流传的时间可能还会更久,行文就上述四人行状和他们与《富春山居图》的一些关系进行考证。 21、蒋英 / 皮埃尔·维涅尔水彩画在上海——以哈定水彩画师承为观察中心 法国巴比松画派名家皮埃尔·维涅尔的水彩画是海派水彩画的主要源头之一,对海派水彩画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学界对此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哈定的水彩画师承为观察中心,追溯土山湾画馆水彩教学的海外源头,梳理法国水彩画不同时期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厘清海派水彩源与流的同时。揭示法国水彩画在中国的本土化路径,总结中国画家学习西画的成功经验。 皮埃尔·维涅尔《那不勒斯古桥与钟楼》 哈定《城隍庙九曲桥》 22、陆传福 /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书学思想研究 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嘉靖中以岁贡生八国学,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弃官归家后,适值偻寇侵扰,移居苏州,与张之象、文徵明诸人交往。他博学多闻,雅好书画,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等他家藏既富,又深加探究,故于书画颇有精鉴,据他自己所说,他对书画的评论得力于文徵明者为多。其《四友斋丛说》中有论书一卷,可见其书学观点。其中特别推崇“晋法”,认为后世那些成功的书家,很多是“晋法稍变矣。” 专题演讲VI 23、梁颖 / 硕果亭里的三次雅集 硕果亭,是民国李宣龚的斋号之一。李宣龚(1876—1952),字拔可,号观槿、墨巢,福建闵县人。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宣统元年引疾辞官,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李为近代著名诗人、词人之一,有《硕果亭诗》二卷、《硕果亭诗续》四卷、《墨巢词》一卷、《墨巢词续》一卷、硕果亭文剩》一卷传世。李为商务元老,也是海上文坛耆宿之一,地位崇高,交游广阔,其所办雅集为海上文坛艺林一时盛事。今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的三部册页,是硕果亭三次雅集的记录。 24、陆蓓容 / 知识、理论与实践:南北宗论再考察 理论之诞生,常引起某一领域的范式转移,南北宗论即是如此。然而,转移成功之前,知识世界中蕴含着多重可能性;转移完成之后,此前的流行知识并不会立即消亡,其中部分经实践者努力整合,向新范式靠拢,另一部分可能成为不自觉的潜流,继续为实践活动提供沉默的支持。宣称受理论影响的艺术家,其实践活动往往受惠且受制于知识。它既可能促进理论与实践间的沟通,也会导致名与实之间的背离。南北宗论形成前后一百年间的相关例证,可供讨论三者的机动关系及绘画史研究可能的方向。 25、杨可涵 / 倪瓒避地云间始末及交游考略 自至正十四年(1354)避兵笠泽起,至明洪武七年(1374)秋止,倪瓒棲迹于太湖三泖间,水云乡里,行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松江一带,如是者历二十年。尽管漂泊流离的避地岁月是寂寥的,却对倪瓒一生的书画实践与交游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藉由倪瓒在舟行松泖时所作的书画和诗文,回溯倪瓒晚年避地松江之始末,具体呈现他在扁舟行旅中的生活方式和交游情境。且元末的松江是文人云集的中心地域,曹知白、杨维祯、张经、王逢、陶宗仪、顾禄等皆寓居此地。通过考证倪瓒与他们的关联,得以增补其在松江的行迹,亦能更深入地探索元末松江地域的文人画史。 26、顾村言 / 钱瘦铁先生的笔墨畅神与江南文人画渊源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美术馆近年来先后举办了近现代知名书画家、篆刻家钱瘦铁先生(1897—1967)的专题特展,这三大展览中,笔者曾参与部分展览的筹备。这一系列展览也使得过去相对冷落的钱瘦铁成为书画界的热点话题。从展览引发的反响可以看出,真正的艺术从来是不会孤寂的,也从来是不会被埋没的。读钱瘦铁先生,让人畅神,可以见出笔间的生命状态。理解钱瘦铁先生的“畅神”,就得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追求与渊源?以及何谓笔墨,何谓真正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 相比较山水画作,钱瘦铁先生的花鸟写意画作中个人最喜爱的,一是雄鹰,一是梅花,一是松树,因这几种题材皆见出钱瘦铁心性也,画中见人。其画梅倾心于孤冷清逸的梅花,直承缶翁以篆籀之笔作画,元气淋漓,又辅以清淡之韵,高古与秀逸相辅相成,点花则满纸淋漓,读之幽香满纸,风骨毕现。 钱瘦铁画作《此君偏许傲清寒》 钱瘦铁先生金石笔墨间触手可及的是一个真实自由、郁勃纵横的灵魂。他的作品,如同他笔下铁画银钩与浑厚朴质一般的线条,内在是风骨,是“以画为寄”,则有乱世中延续明末以来重振民族精神的追求,事实上,石涛在晚清到民国时期的被重新发现与推崇,正有着对民族精神重铸的要求。其画其作见证着艺术之真与人格之真,一切皆从己出,气贯势发,笔底、刀下淬满激情,可谓解衣磅礴,“是真画者也”。故读看钱瘦铁的艺术或不能“以画论画”,“以书论书”或“以印论印”,如同他笔下铁画银钩与浑厚朴质一般的线条。 放之近现代中国写意文人画史中,钱瘦铁先生既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在以往也确实是被低估的。 27、王琛 / 《东园隐居十三咏》卷上款人及题咏者考证——兼论元末松江地区文人之间的交游唱和之风 本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东园隐居十三咏》卷的上款人和十二位题咏者的身份生平等问题作出考证。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认为《东园隐居十三咏》卷的上款人名陆蒙,字景周,号东园散人,为元末松江隐士,与杨维桢、陆居仁及马琬等诸多松江文人交游,家有东园,内有十三处胜景;北京故宫藏《草书赠景周文残卷》乃陆居仁为陆蒙而作,且定名为《草书友闻录序文残卷》更佳;此卷曹绍、马琬、吴毅、陶宗仪、谢复、倪枢、邵焕、谢俊、冯以默、郭亨、钱惟善、卫毅等题咏者多为松江文人,是杨维桢的朋辈弟子。元末松江地区文人诗书画雅会活动丰富,《东园隐居十三咏》卷即为珍贵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