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书法中的美,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激发观赏者美感的共同本质品质,如高雅、崇高、悲剧、喜剧等。它是人类意识和情感活动的外在表现。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并进一步发现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在表现形式。美是客观存在的。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不同的个体通过感知和体验来发现美的存在。
美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主观性、审美性。因此,尤其是书法艺术,其美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 不可复制性
所有伟大的书法作品都具有这一重要特征。从古至今,浩瀚的艺术长河中诞生了无数书法家,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从史书上明确记载的甲骨文来看,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张芝、杜翠园、唐朝的吕公、张徐怀素……现代的林展、毛泽东、方氏豪门都是晨星。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是这样的。《石门颂》 以《张迁碑》为代表的汉隶,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草书,以颜真卿为代表的楷书,以张芝、张徐怀素、黄鲁之、王铎、董其昌、林散之为代表。草书字体,一种现代字体。因为无法复制,书法艺术的巅峰注定只有少数旗手。稍微懂一点书法的人都会明白,艺术家的个性越强,就越难临摹,能轻易临摹一遍又一遍的东西,绝不是一流的书法。像吴兴华这样的探索者自己为自己的新作品命名,点画线条很容易被模仿,但这反映出他们严重缺乏艺术性。
官方书信的不可复制性体现在,现存的作品年代非常久远,大部分都是碑文,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雪,其偏远、古朴、浩瀚,是现在所无法比拟的。任何人。楷书由魏碑发展而来,唐代达到鼎盛,出现了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朱翠良等名人,他们不仅是这一时期的楷书大师. 没有。以及其他风格的大师。颜真卿的《祭侄稿》、刘公传的《蒙诏帖》等是不可复制的,是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光源。最难模仿的特征是草书。草书之所以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是因为历代高水平的大师们在书法实践中不断加深和加强对书法的认识。从天气和自然的壮观变化中,从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中,从生命和身体状态的瞬间变化中,我们可以领会书法的真谛。许多普通人阻止书法家继续前进。让我们谈谈当今图书界普遍存在的旧习惯和滥用行为。客观上,由于民国以来书写工具和书写习惯的变化,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被推迟;主观上,参与书法艺术创作的个人和团体仍在积极思考,但营养流失了。来自传统。吸收了这个之后,我停止了那个活动。由于无法打破传统并试图从其他来源汲取经验,当今的书籍世界已经陷入了极端的泥潭,无论是偶然的还是有意的,在各个方面都在寻找捷径。一是历史虚无主义。书法难如天。线路的变化是看不见的。有些人在无奈的驱使下,创造了一个标准的剧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稍加修改(不是改进)(看得见但不灵,没有作者的痕迹),被认为是经典。全部被认为是丑书法,《石门铭》被认为是丑书法的先驱,王羲之、张旭被认为是丑书法的创始人,林散之被认为是现代丑书法的代表。等一批高水平的人,拥有可靠的传统技艺,努力探索新的创作途径,嘲讽书法界的邪灵,力求保存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瑰宝。否认它。多年。另一种是书法领域的极端自由主义,当你遇到创作瓶颈时,你不努力,不付出很大的努力,你只是坐在板凳上十年,试图突破规则。我不介意搜索。一是任性,原创,自以为是。怀素先生有一次经历,醉酒时写了几行,醒来后却写不下去了,有人喝醉了大喊,拿起几支毛笔,停在人行道上,在宣纸上乱写乱画。这个家庭认为这是自由、轻松和独特的。还有像Sunpei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生殖器插入笔,为所欲为。请问孙先生,您的女儿、您的妻子在哪里呢!如果这种破坏书法、侮辱传统的倾向不铲除,书法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空前的悲剧。萧。
2、内容与格式的统一
一切艺术,不仅仅是书法,只有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才能产生美感。书法从产生到有意识地追求独特的艺术,始终要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真正的草书隶书都有相应的虚线,但正规书法的线条并不对应于隶书,更不用说草书了。有的人用隶书写楷书,有的人用篆书写草书。但是,请注意握笔和书写的方式。不管你的作品怎么写,楷书就是楷书,隶书就是隶书,草书就是草书。执行方法与格式无关。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阅读功能可以削弱,但审美功能必须加强。将不同的表达方式融入同一个汉字中可能会产生短暂的好奇心,但绝对不会产生持久的美感。只有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才能创造出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
三、书法美学的可持续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欣赏是各个个体通过自身的知识、经历、经历、教育等进行判断的过程。与其他感官刺激不同,身心的愉悦和满足感在离开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饮食、性等)后很快就会消失。一幅伟大书法作品的审美体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要随时随地有审美体验,快乐和满足就永远不会结束。因此,物质的享受是短暂的,而精神的享受却是永恒的。许多自古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能在其中发现无尽的美。书法不同于绘画,绘画比书法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对象(内容),而中国画可以表达许多丰富多彩、精致的画面。中国画虽然是纯水墨画,但由于表现内容丰富,色彩丰富。然而,在同一平面上,仅仅通过虚线组合就可以表达出伟大的美感,所以我们试图从以下角度寻找答案。
1. 结构
汉字区别于其他字符的最大特征是方形字符。这种独特的结构为点画布局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真草、篆书等表现形式是我们的祖先已经建立起来的,但根据四体法则,点距、字距、行距及其组合的“位置”仍然是无限的。形式。声音的高低、远近、色彩的鲜艳、点的大小、方圆以及相应的疏密。因此,其独特的结构为汉字最终摆脱文字单一的阅读功能而进入艺术的殿堂奠定了基础。
2.气韵
书法作品中点线的连续、连接和旋转称为“气”。韵是观众通过墨色、笔触所反映的作品内容(点画、线条)所体验到的一种模糊的、浩瀚的、丰富的、简单的或其他难以形容的情感。气体现更多的力量,韵体现更多的情感(审美)过程。换句话说,“气”可以被观察到,但“运”只能被体验到。例如,在垂直结构的汉字中,顶部较厚,底部较轻,因此您可以立即看到底部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承载顶部。还有一些汉字的例子,本来应该左右结构相同,却故意倾斜,而且头部很顽固,需要用力拉才能保持平衡。古人常用柄论来说明书法的威力。 两个抬着重物的搬运工正走向对方,突然相遇。怎样才能顺利过去呢,即使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也有类似的经历。两个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当他们走向对方时,他们的目光突然相遇,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同一个方向避开对方,他们的脸和耳朵都变成鲜红的,他们互相凝视,微笑,然后其中一个站着不动。一个会过去。挑担子之间的打斗,其实意味着同一个意思,双方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向同一个方向躲闪,挑担子又辛苦又尴尬,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让对方去承担。顺利通过。你不能。互相避开是不和谐的,也绝对不美丽,但在彼此擦身而过的那一刻,力量与美丽完全融为一体,伟大的美丽涌现。
书法艺术中的韵是一个更加难以捉摸和神秘的概念,它悄然靠近,难以观察,只能依靠观众的理解。书法史上曾出现过锥拔沙、污泥、屋漏等比喻,后世一般将其理解为书法的中心线。中心笔画不仅体现力量,更凸显书法艺术的点画魅力。用锥子在沙子上画画和用锥子在粘土上画画的区别在于,沙流的影响会在锥子上的任何地方留下薄片和不均匀的线条。住过房子的人都知道,房子漏雨的征兆是水滴从墙的最高点流下来,粘在墙上,从中心向两侧扩散,留下明显的痕迹。边缘不规则。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自然干燥后。这不仅符合书法书写的标准,也非常符合书法艺术的高品质线条。这样既避免了书法线条流畅俗气的感觉,又创造出充满张力的线条。历代伟大的书法家,都捕捉线条的特点,调整墨色的浓淡和速度,以体现线条的渗色、粗细、聚墨、泛白等效果,创作出充满无限魅力的作品。一本书。如果把音乐比作流动的线条,书法点画绝对是赋予节奏的音乐。所谓余晖恒久。
3.技术
只要艺术创作存在,技术就永远存在。纵观历史,有许多探索者专注于技术并探寻其根源。秦代的李齐,汉代的张芝,唐代的孙过庭、怀素,宋代的东坡,清代的刘熙载、康南海,都曾名噪一时,影响巨大。后人。不幸的是,我不知道这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大概是由于古代技术指导的严格规则,所谓的默契,自我理解,传给男人而不传给女人的东西。而且,反映了这种价值,它成为了行业的禁忌,实习教师和饥饿的大师加深了他们的禁忌。出自怀素的“求新,无规矩,从前她瘦美,半无墨。喝醉了,手上写两三行,醒了,就写了两三行。”林三石写道:“笔描曲线求直,越圆越方。这句谚语我从来不吝惜。如果池塘里的水被搅动了。”马苏。铃声结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爱好者都感到困惑。不过,老老师孙国廷却透露了一些秘密。当你开始学习布局时,你应该力求流畅。既知顺,必趋险。知其凶险,必复归顺。这意味着书法初学者应该练习这些操作,从扁平化汉字的框架构图和作品的整体布局开始:横与竖、字母与线条的对称与平衡等手段。只有重复并掌握后才能继续下一步。事实上,孙国庭早期书法的平面性揭示了楷书的基本技法。掌握了楷书的技法后,你将从楷书走向草书,追求极致的汉字结构和篇章结构。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美学中,危险是一个神秘而神秘的概念。从古至今,对于什么是危险,没有一个共识。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在高空走钢丝、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玩耍、以及在大自然中支撑巨大岩石的细石柱。如果你不小心,你就会摔倒。这一切都体现在书法中,虚线的搭配和回避,就像走钢丝的人、在平衡木上跳舞的运动员、或者搁在细石柱上的巨石。因此,孙在:法庭警告称,如果他意识到危险,他将返回平地。前平和后平有本质区别。前调平是从调平开始,然后再回到调平。后者的练级,才是仙绝以后所追求的练级。我们之所以能够走钢丝、走平衡木而不摔倒,是因为我们正确判断了客观环境,调动了身体各部分的力量,保持了内部的平衡。石柱之所以无法站立,是因为石柱本身的内部平衡。因此,当你在危险中找到平衡时,美丽是惊人的。
所以,孙国廷最初的顺利只需要最起码的人生经历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后者的调平需要专门的知识和较高的职业资格,并且在穷尽所有关于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之后,还需要通过复杂的心理运动来判断对称和平衡,需要这么做。
历史上不朽的书法家,善于在汉字的点画之间、字母之间、纵横排列之间、整幅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找到最佳的对称平衡,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我可以。不难理解,张旭怀素的古佛经,从古至今流传千余年,至今仍吸引着不少人抄袭、追随。
4、书法表达情感的不确定性
书法艺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向不同的受众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即不同的受众对书法作品的情感表达是不同的。然而,书法所表达的情感是不确定的,与文学或艺术不同,它无法准确地表达喜、怒、哀、哀等具体情感。从作品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只能模糊地了解作者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纵观整个作品,我们只能隐约察觉到张旭在规则之内的肆意放纵和无序。怀素的涂鸦和他的笔一样巧妙。山谷中的老者傲慢古怪。作为一个现代人,林散之淡泊世故,冷静沉稳。毛泽东激情磅礴,气吞山河……有好人反复猜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得出了《兰亭序》。前半段很好玩,后半段很好玩又悲伤;从《祭侄稿》颜真卿祭侄可以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开头激动,中间愤怒,结尾悲伤。另外,有人认为朗廷的序文有喜有悲,代表了他书法作品中完全不同的书法风格。根据如何读字母来了解文学作品的特定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如何在由点和线组成的书法作品中表达特定的情感颜真卿《祭侄稿》上半部分在Gyosho,所以它很难将其分解为单词,但将《兰亭序》 分解为单词很容易。例如,逐字拆分《兰亭序》,创建具有不同情感的不同文章。擅长书法的人怎么说呢?书法表达的美从来不是书写内容的美,两者是完全无关的。
由于书法所表达的情感(审美)是不确定的,英国美学家哈德洛·奥斯本在《美学的相关性》一书中指出,点和线的随机组合能否表达审美(体验)的功能。到画布上就成为艺术。而且似乎大多数批评者都错了。践踏规则、颠覆规律的表演者表达的是情感(更准确的是宣泄),但有艺术的地方就有审美体验。遵循规则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永远无法登峰造极。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黄山商等,你能分得清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吗?如果你认真研究传统,运用到极致,你就是王,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你将变得无敌!
总而言之,书法是有史以来所有艺术门类中最难理解的精神,一切关于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都可以在书法艺术中找到答案。不难想象,在无穷无尽的矛盾中,正确把握满足审美要求的对称平衡是多么困难。往往重其轻重,造成书法创作只重其轻,一按葫芦,葫芦就弹出来。只有静下心来磨练内功,汲取传统的养分,滋养大脑和心灵,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才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精彩作品。这也取决于神是否眷顾你。
作者简介:胡振发先生(笔名:徐晓)自幼喜爱学习书法,随着长大,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谢曹圣临赞的教导,我得知了白寿平的密语。通过中国草书协会刘志宏先生的介绍,他认识了现代书法界的领军人物韦天老先生,当他收到他带来的书时,韦天老先生感叹道:“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从此,我学习书法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40多年来,我从未有懈怠过的勇气。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