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弘一法师书法展,弘一大师的书法馆藏精品

从《晚清报》出版的《书法手册》一窥古今续学的李叔同早期书法之路。袁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学院讲师新疆艺术大学人文学院博士,新疆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叔同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领军人物之一,是学术界和艺术界公认的天才和多才多艺者,是中国当代艺术、当代音乐、中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现代美术教育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盛年时,他却戴帽出家,法名“五忍”,称号“高义”,被世人尊称为“小益大师”。出家后,他忽略了书法以外的一切艺术,但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深入的佛学训练,再加上完美的人格修养,他终于掌握了“洪提书法”,即“安静朴素的书法”。''”成立了。他后来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就连鲁迅这样的一代文化巨匠,在得到自己的三字书法珍品《节定会》后,也松了一口气。 “纯粹如性,得了李,有幸得了大师的笔迹!”但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孤立的。它从幼儿期到成熟期有其自身的继承和进化过程。李叔同的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受到当时艺术思潮的影响。

弘一法师初出家时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他成熟时期独特的书法个性,但对于李叔同早期的书法风格,特别是他的书法传承,学术上的讨论并不多。清末报纸上刊登的书法实例,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大师年轻时学习书法的历史,并且通过这些实例,我们确信,有类似李叔同书法的东西可以做到。李叔同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书法家一样,也是在清末“碑刻”领域形成的书法思潮下,和他的家族一样,逐渐成长和发展的。他强调个人理解和个人艺术表现,在20岁左右形成了早期的书法风格。

李叔同的来信

李叔同(1880-1942),字文涛,字承启,学名广侯,原名希霜,小号叔同。光绪六年(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市河东路嘉树胡同2号,地藏庵附近,其祖先李锐是浙江平湖人,后定居天津。他们从事盐银工业,拥有相当可观的资产。因此,李叔同23岁时,以平湖县监考的身份参加乡试,常自称“当湖李承启”、“当湖西双神仙记”、“康东小子”、“当湖”。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素有“我湖名人”之称。其父李时珍,清同治四年(1865年)名小楼,曾任民政尚书,后辞去继承父业回到天津。塔。他在天津创业,成为百万富翁。

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和慈善家,创办了“米济会”,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上学,甚至出资建立一所幼儿园。建立庇护所并收养一名无家可归的乞丐。由于他的正义行为,他在天津被尊称为“李山人”。李叔同的生母王夫人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李叔同出生时,母亲只有19岁,父亲李小楼已经68岁了。小柔五岁时因病去世。虽然幼年丧父,但得益于家境殷实,汤德李家三少爷李叔同得以过上锦衣玉食的年轻生活。作为金氏家族的一员,李叔同从小就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他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就包括后来为世人所推崇的书法艺术。

晚年出家的弘一法师

由于大哥李文进早逝,父亲也去世,李叔同的小学教育是由比他大12岁的哥哥李文熙开始的。李文熙说:“教学一定要严严有礼。”他用传统儒家经典作为李叔同的小学课本,教他读《昭明文选》。李叔同聪明早熟,才华横溢,这使他学识渊博,从小就能读《文选》等古书,并能背诵得津津有味,后来在张云庄为师,学习儒家经典如如《四书集注》 《古文观止》 《毛诗》 《左传》等小学书籍。该书为李叔同的书法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李叔同最初师从家庭会计徐耀庭学习书法,具体为《说文》,17岁时正式师从金门书法家汤玉和(又名景言)学习书法、篆刻。金门碑派书法家代表人物李叔同所教的书法,也出自金门派,孔望先生说:“没有唐精神,纯属秦汉”。以及六朝时代。”说。李子潼印的《尔雅》包括唐晶岩本人。后记写道:李子潼喜欢古代名家,尤其喜欢朴素的书法。

本义法名(1930年)

由于原著体积庞大,他下令背诵四板读物,并以《中上抄》、《千两抄》、《八分抄》为标准。爱是深沉而坚定的。近年来,人们年纪大了,疾病多了,精力逐渐下降,没有时间应酬,长期缺笔墨。我很执着于自己的命运,所以我慢慢地准备了一两帧,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终于得到了一些东西。对涂鸦的嘲讽,难免让粉丝一家开怀大笑。 “他直接师从唐师学习‘钟鼎篆书八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受到了康有为的影响。康南海说:‘南海康师为我师’。”它。当时的李叔同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天津卫富家子李叔同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学习经历,直接体现了他作为个体书法家的个性,并在碑学领域形成了他的个性。清朝的,可以说是一物了。李叔同个人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更清晰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书法思潮的影响。

李叔同林伟《宣王猎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李叔同带着母亲和妻子南迁,定居在当时最开放、最自由的城市上海。最初,一家人在法租界吴区租了一套房子,但第二年,在朋友许焕元的邀请下,李叔同一家人搬到了许焕元住的城南草屋。 1900年,他与宝山袁希联、江湾蔡孝祥、江阴张小楼、华亭徐焕元为静然盟友,并称为“天涯五友”,同吟诗,同饮酒。喝了它。并参加优雅的聚会。后来,李叔同入读南洋公学经济专科班,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师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并与海上著名歌星、妓女频繁接触。我遇到了很多亲密的朋友和美丽的人。这段时间,李叔同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但此时的心情却是最舒服、最放松的,而且据他后来的回忆,在上海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上海的几年,也是李叔同书法艺术从师法前人到自创的重要时期,而李叔同早期的书法创作理念是建立在当时书法领域金石领域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它是顺应当下潮流而创建的。他们留学清朝,有比较清晰的传承脉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9月25日)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唐静岩司马真迹后记》街区贴出李先生的广告“《灵藏造像》”,名声大噪。当时的上海。朱同的复仇一则篆刻、篆刻广告上写着:“李叔同是湖中著名学者,十三岁就以书法、篆刻闻名于家乡。”法苏范,开发绥微。篆刻为浙江唯一学派,少年游燕,留红印题,世人竞其珍贵。”今年,青年才俊弱,游上海。和京城,他们有诗酒闲情,他们的高雅欲望堪比现代王公贵族,书法与书法的关系广泛相连。装饰品如下:扇子5分钱,对联1元,馆内所有样例都有详细说明。 3天内收到。印章和石印花费两分半。 “分别交给便利店报业公司、游戏新闻公司、九华堂、金云堂。”据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馆长王维军先生调查显示,今年9个月的“:010” 12个月-30000》连续出版20余期,这则广告介绍了李叔同的书法篆刻,内容多次出现在报纸头版中央的显着位置。可以说,20岁的李叔同就能以书扬名天下。《后起之秀》 他一定有一些贡献。同样,通过这则广告词“封法完美”,官方方法明确,方法是苏璜,标准文字是岁尾。 “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发现李叔同早期的书法之路。‘行法素黄’,与‘显法万白’、‘立法剑山’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 ”和“开发隋为”都是来源。下面,笔者详细分析李叔同师从的碑派的最佳证据。

洪毅最后一部作品《悲喜》(1942)

“篆书纯白”是指李叔同的篆书法,他师承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邓石如本名安徽怀宁人,为避清仁宗永琰的忌讳,改姓兴,自称调皮大叔,万白山人,出身贫寒。塔。 9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私立学校读了一年,他就靠拾柴卖糕维持生计。后随父到皖北任教,后以写作、雕刻为生。邓石三十多岁的时候,有幸结识了西丽书院讲师梁宪,并经梁宪介绍来到江宁,成为金陵大收藏家梅轩、邓石的座上宾。呆在那里。金陵大收藏家梅勋每天研究墨版八年,半夜墨尽。他无论寒暑,都孜孜不倦地研习八法,终于完成了。他成为清代弘扬碑学的集大成者,曹文谦、包世臣、赵之谦等都称赞他的书法为“当朝第一”。

图1 卫生金镜篆书书法李叔同四层屏风(略解)

邓石兼善四体,在篆书和隶书方面的成就最为出色,他的篆书全部用隶书书写,写篆书时又用隶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继承石碑体系的重要书风,一改历代名家篆书家的“官篆书”,沿袭“画篆书”单调的习惯,其篆书在楷书上丰富多样。和圆形图画。它变成了某种东西。篆书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此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对清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碑学研究的实际贡献是显着的,特别是篆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书法方法,在中华统一时几乎绝迹,清末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对他评价很高,说道: “万白山人来之前。”塔。天下分秦,不可能着书立说,又没有热爱古代的学者,所以能够着书立说的更是凤毛麟角。

白毕后,三尺竖童子,只有解读为笔,方能篆刻书法。正如儒家有孟子,禅宗有大建禅师一样,可以说《篆书》有邓先生。这一切都是直指自己的真实意图,使人能够自我实现,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功德,被认为是教育大师,天下的圣人应该认识自己。 “他的‘教诲’直指人心,对后来的李叔同产生了影响。如果把邓石如比作惠能禅师,到李叔同出生时,书法界已被称为‘ “草溪”。因此,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学习篆书,影响最大的是《邓十力《中外日报》(图1)和《光绪二十三》(1897年)。这部作品受到了影响受邓石如篆书书风的影响,而篆书四带屏风是李叔同传统作品中最早的作品,结构严密,线条厚重,笔画活跃,具有鲜明的长方形造型。 “这是邓小篆书法的特色,这大概是白篆书法多年练习的结果。通过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也展示了李叔同的书法研究与碑刻研究实践的连续性。”清朝。”

图2 李叔同、林阳贤、李叔堂

精研篆书是清代碑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但回归隶书却比篆书早得多。顾炎武、王洪川、郑国口、李叔同、朱一村等人的书法都十分出色,在鼓励碑学研究之后,又相继产生了著名的书法家。 “李发剑山”是指李叔同隶书的主要字体。师从清代隶书大师杨宪。杨贤的正式名称是“永斋”。昵称是“永寿”和“七红轩举”。后来的绰号是“妙文”、“老妙”。他自称“Chee Hong Kansou”。虽然热衷于研究儒家经典,但不幸多次科举落第,直到1855年,37岁的杨宪才考取科举。曾国藩为将,官至松江,后得罪上级,被弹劾罢官,后居苏州,以着书为生。杨宪的官方著作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称他为“杨历”。西安从同治八年(1869年)到光绪八年(1882年)迁居天津,这十几年里,他的公文对李氏影响很深,在天津呆了8年。舒顿出生于吉门。李叔同早期的官方书法作品多为杨宪临摹,其中一幅(图二)李叔同在题词中明确指出: “朝阳洒满窗子,他是临阳尖山太守。字数正好,抱歉,一不小心没听懂。”李叔同的文案是竖着写的。横划而牢固。虽然不像杨弦那样大胆朴素,但依然表达了浪漫青年不受控制的狂野精神。

图3 清代腮红书法李叔同对联

《开发随微》直接表明李叔同的楷书是对《书学》的直接继承。碑刻出现于清代中叶,经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大力提倡而得到普及,到清末已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书法领域。正如康有为所说:“此学已达到高潮,到了西安、同代,碑学盛行,三尺童子,十间公社,皆在魏。北碑风写”,这个习俗就已经定下来了。在书法这一领域,李叔同自然选择了“常仿隋魏”。尊魏蔑唐,是康有为碑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北碑不应该是这样的”。流行于魏代,不应备于魏代……”……晋宋时禁止立石碑,周齐时则已所剩无几。所以,谈论这块石碑的人一定是这么说的。其名曰魏。 ”康总结了魏碑的16种审美风格,包括淡雅、简洁、薄弱、柔和、和谐、威严、丰富,并说:“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家族,它们完全是合在一起的。变得完整。”康有为在猛烈推崇魏碑的同时,也提出“夺隋”,认为“隋碑风格鲜明,体健,唐风浓厚”。

在康看来,魏、隋的古石碑都算得上,自称南海康君亲传弟子的李叔同“使隋、魏合法化”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兴趣在1904年写的第《中外日报》号书(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书具有开放式结构和折叠式开口。用笔横画,向右上方倾斜,结体闭合,姿态张开,是典型的“斜画硬结”。这个时期是基于《后起之秀》,这是显而易见的。

李秀同林《中外日报》

李叔同早期书法的文献和传统作品极为有限,因此这幅清末报刊杂志刊登的《书法例》广告,是探究李叔同早期书法风格渊源的宝贵资源。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笔者在窥见李叔同早期的师古书法之路后,通过对李叔同青年时期的一些书法作品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李叔同早期书法风格继承于清代《我相信》的结论。这是“石碑书法”的线条,也可以说是青年时期的李叔同。他是当时“铭文家”的重要成员。当未来的观众面对弘一“空虚无能”的水墨画时,绝不能忽视其早期书法的“目的论”传承。

参考文献: [1]胡斋凡《卫生金镜篆书四条屏》、《青史红颜楷书联》,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31页。 [2]龚守·《张猛龙碑》[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56页。 [3](清)康有为·《张猛龙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36、12、49、51页。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