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书法艺术的五大书体形式,书法的艺术本体

陈万里撰稿

摘要:“字体”是指汉字的字体和形态特征。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其形成阶段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观念密切相关,应体现特定时代对权力管理和文化传播的要求。隶书(篆书、隶书、楷书)总是带有国家意志的色彩,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规则书写的,这是书法的第一个方向,即“法”的层面,这是第一个方向。抒情书法(草书)允许更自由的自我表达。虽然也很实用,但这种类型的沟通通常是沿着第二方向的路线,因为它发生在没有任何正式意图的个人之间。书法—— 文字书写审美观念和价值,即“艺术”的方面。当然,书法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在书法的发展阶段,“方法”和“艺术”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风格”表现出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它们是有必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统一和融合。发展。关键词: 书法、发展、功能、美学

书法是通过书写而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书法是用墨和材料(纸、竹篾、帛、麻等)以书写文字为目的,通过石刻、铸造、木刻(主要是对联)所创造的书写文字的物理形式。绘图等在视觉系统中映射不同图像和符号的心理感知和功能定位的过程。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写句子的行为,而且书写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因此书写过程和作品本身就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被认为受到社会群体的青睐。关注和干扰。书法是不同群体以不同目的和方法建构、标准化和符号化的过程,而书法作为一种物理符号系统,通常体现在“书法”的“字体”上。

“书风”是指汉字的书写风格和形态特征。这使得汉字的书写方式成为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理系统和欣赏方法,并最终推动了中国代表性艺术“书法”的形成。艺术形式。任何人工制品不仅是人类活动和思想的产物,而且是维持社会活动和思想的因素。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其形成阶段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观念密切相关,应体现特定时代对权力管理和文化传播的要求。由点和线构成的汉字的书法特征,并不局限于汉字意义的直观表达,而是凸显“书法”形成要素的形式特征和内在理念。这种造型元素的灵活运用“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模仿,而是具有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它们不是被动地表达一些简单的事实,而是独立的‘意义,即概念内容’” [1]39。

1. 字体的发展和功能《书概》 云:“一位智者写道:“建立一个表达意义的图像。”意义是与生俱来的,是书籍的基础。图像是获得的。[2] 681 个图像可以直观地理解为“脚本样式”,一种以文本形式编写的使用格式。 “书法”不仅仅是书写的文字或独特的艺术享受,而是受时代书写需要和社会文化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每种“书法风格”的出现都与社会环境、政治需要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这些都“导致和强调了这种书法整体,并为我们所处的更大、更包容的世界做出了贡献”。属于。”可能服从于“整个宇宙的本质”[3] 215。

关于八个秦文,《易》说: “第一个叫大篆书,第二个叫小篆书,第三个叫铭文,第四个叫虫书,第五个叫篆书。”第六个是签名字,第七个是蜀字,第八个字称为官字。 ” 关于《汉书六书《说文解字·序》,有如下记载:一是孔子的壁书,二是不同于古代文字的奇怪文字,三是小篆书,四是左书,是一种官方文书。它是秦始皇钦差京城人程邈所写,第五本称为《苗印书》,是印章的抄本,第六本称为《鸟印》。昆虫字符,或写在旗帜上的字符。 ” [4] 7 《说文》说,“六形、古文、奇字、篆书、隶书、苗篆、虫书,都是用来传达信息的。”[5]397“书法,作为汉字是一种独特的书写艺术形式,在汉字文化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遗产。汉字以其原始的物理形式和独特的符号系统,是一种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且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风格和用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即你如何写和写的目的。因此,探讨书法“风格”演变的内在原因就显得更有意义。

“字体”代表了它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加工和丰富的变化过程,这也是“字体”的继承性和互用性特征的由来。书法的创造者不仅是书法家,更是一位特殊的诠释者,其想象力远超常人,有讲述历史的力量,有意识地在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或者无意中。它们所代表的资源不仅包括文本形式的积累,还包括文本形式本身的建构逻辑和概念。

即使“字体”相同,每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和形态都有很大不同,作家的想法和方法也有相似和不同,反映了历史的真相(一)、社会价值观.它代表了趋势随着发展演变,“雅与俗”等审美意识的差异逐渐显现。这种差异化的选择意味着“脚本”永远无法被精确复制,而只能选择性地排列,[6]10而由单词组成的文本只能作为解释性参考找到,这意味着你可以。 “选择经验并将其组织成独特的意义模式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7] 174 “脚本”视觉方面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重要性它的美学意义大于其特定功能。 “范式”它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形式”而存在。

甲骨文的出现,既是文字自律发展的必然,也是祭祀习俗的补充。《汉书·艺文志》云:“殷人尊神,率民侍奉神,先重鬼,后重礼。”[8]780甲骨文可见,其雕刻目的如下。甲骨文的形状随着书法的发展而变化,但线条虽有变化,但雕刻线条依然坚挺,美观不被视为第一要素。 甲骨文的实用性和制作要素的重要性骨文。形成外观是不言自明的。后来的金文有了更直观的作为礼器配件的功能和用途,而且金文的字体结构体现了铸造工艺,字母的原始功能也比较纯粹,书写的自由度极高。有限的。 “书风”的创作主体必须回应社会的主题需求,与个人的文化和审美选择关系不大,因此作者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意识必须遵循礼仪和要求。的社会目的。正如李泽厚老师在《礼记·表记》中所说:“汉字是与青铜时代同时发展和成熟的。汉字作为书法,最终成为后世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和审美对象。[9] 41李雪琴老师《美的历程》也认为: “甲骨文和金文都不叫‘书’,因为甲骨文只是占卜的记录,金文只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是有目的地附着在物体上的。后来的石刻被称为“书”,甲骨文、金文等不属于书的范畴。”[10]22因此,早期“书式”书写记录的功能重要性更加凸显,更多民族的记忆功能和文化观念。

海豹突击队受到强大阶级的进一步干扰。《古文字学初阶》云:“秦始皇刚统一国家时,宰相李四内奏同一曲,解雇那些不同意秦文的人。斯写《说文解字·序》,中哲府命赵高写:010。三万,太子命胡无敬写:010 -30,000,但这些都是时珍的大篆书,或者有一些细微的改动,是根据所谓的小篆书来的。”[4]你可以在下面看到它7.在秦朝政令《书同文》的影响下,书信成为传达国家意志的手段,形成了“书体”,但由于权贵阶级的限制,“书信”的功能被削弱了。早期的条件有限,我也在场。 “字体”对“字体”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控制力,强调其传达社会文化思想的功能和目的,而书写者自身的审美愉悦性则受到很大的限制。后来的“字体”如官方字体和块体字体也受到这种限制。李雪琴说道: “隶书的流行尤其值得关注。隶书的萌芽,包括形体和笔画的各种特征,当然可以在战国时期的秦文中找到。但是,由于隶书的简单性,因为隶书很难官方字体是在重政时期使用的,直到秦朝才被广泛使用并得到官方认可,因此从秦朝到汉初的书籍也都使用官方字体。 -写篆书。” [11 ]1 隶书简洁的出发点是易于书写。这是写作发展中自制力的体现。虽然是书法,但书写的快捷实用功能是推动书法发展的重要契机。例如,在科举制度时代,《仓颉篇》中说:“选人有四种方法。第一是身体,长相好。第二是正确的说话方式,单词正确。第二个是正确的单词。”记录。 “三是书写,楷书优美。四是判断,文理俱佳。”[12]1171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唐代盛行规范书法。唐代尊法”以及后来文人墨客对楷书的热衷,都有重要的实用目的和功能特征。

可以说,这种“字体”的出现或多或少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因为社交团体是常用的。 “书风”作为一种神器,它不仅是权力组织结构和政治意识形态行为的产物,也是这种观念和行为的支撑。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关系。 “选择经验并将其组织成独特的意义模式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7]174。“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来控制群体态度”[13]222是控制舆论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控制向谁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的权力。 “剧本”作为一种政治沟通手段,具有非常强大的政治功能。 “沟通不仅仅是对技术过程或方程的测试,而是一种构建涉及社会再生产的社会的方式。沟通立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立场。” [14] 451 沟通是一种构建涉及社会再生产的社会的方式。繁殖。尤其不是在真空中。间接传播需要媒体技术的帮助和公众的配合。 “书籍形式”间接表达了政治意义。显然,“书本式”传播的功能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本质的信息意义。但由于“书风”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书法家首先要考虑权威、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的干扰,其次要考虑自身文化,包括对“书风”的认知和认知。这也是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信”书写的内在动因,可以说,“书信”的功能属性远远优于其艺术审美属性。

二、“书风”的内涵与审美南朝王胜迁说:“书法之美,主要在于形与质,兼具者,才能传古。”[15] ] 62.表明“书法”水平高低的第一要素不是“形”而是“心”。 “韵”不仅是一种自由、灵活、形式自由的审美追求,也是草书的主要审美标准之一。分析书法史,我们发现宋元以后,已无楷书(隶书)大师,而明初的“广雅体”带有贬义,而是“草书”。 ”等等。头衔很常见。师父”和“曹操”。笔者认为,这与宋元以来的文人艺术思潮密切相关,注重“自我”的审美内化,就可以实现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书风”。它促进运动并强调自我概念。

魏晋时期文人的审美意识觉醒,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文字成为文人审美交流的方式,诗书画成为文人自我交流的艺术方式。 -娱乐。成为。写作意志更注重内心的审美表达,写作以内在的象征对比代替了写作的属性,诗意、图画、字义融为一体,我可以这么说。 “法律”开始被“艺术”取代。因此,文章中的“书法”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与“法”相关的书写规范和规则,二是与“艺术”相关的书写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

“书法是方法还是艺术?”这是书法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爰历篇》云:“东虎古时大史家,书不藏。”[16]346原来,战国时期就有“蜀”字。在礼乐、圣旨等儒家“六艺”中,“书法”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可见,“书法”与“书法艺术”自古以来并存,含义重叠。《博学篇》说:“书是写出来的。空语是一种声音。”[17]65“书”的目的自然是着书立说、传承思想。可见东汉许慎认为“书”的功能是记录、书写文字,并不包括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功能。写字必须遵守社会规则所要求的“法”,写字者必须具备写句子的“技巧”。 “法”的基本含义可以说是书写的规则和技巧。正如“道法自然”,“法”就是规律、秩序、原则,可以理解为“真理”。 “中国思想并不完全关注什么是‘真理’的问题。徘徊又徘徊。变化永远不会完全停滞。”“在某个点上,建设和挖掘。因为中国思想的目的不是告知人,而是让他们理解。这是因为它不是探索或证明,而是澄清一致性。(中文“理”)。”[18] 86-87 因此,蜀书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具体内容,由于蜀书体系独特而丰富,所以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形式,都有着丰富的形式。系统和功能影响。

当然,“六艺”中的“艺术”与今天的“艺术”概念是不同的。当今的“艺术”追求的是给创作者和观赏者带来愉悦感受的“美”。说起有趣的书法创作,自然会想到王羲之的行书《新唐书·选举志下》和张旭的草书《左传·宣公二年》。可见,不同的“编剧风格”对编剧和情感表达的制约是完全不同的。清代刘熙载在《说文解字》中说:“书与书相似。书与学、才、志相似,简言之,与人相似。”[15]715行书或草书本身受到了影响。当代艺术的审美特质,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态度,有效地传达了“艺术”,产生了与篆书、隶书、字体不相容的距离。他说,书法是一种注重“写”的书法风格,因此书法被称为“书法艺术”。

据了解,篆书、公函、楷书都是体现国家意志概念的书法体系,只要是负责书写制度、政令、政务等官方文件的,书法就必须是称为“书法”。它以“法律”为基础,维持最广泛群体的认可。由于书法具有最权威、最规范的公平、公正、工整的特征,所以必然是横竖竖字的“方字”。张怀观《兰亭序》:“非真草书,谓行书。”[2]213 《古诗四帖》说,“章草为公文之速”[19]148。事实证明,以书写方便为目的的草书“字体”并不承担这些功能,其本质的自由性使其适合像魏衡《艺概·书概》这样的书法家,创意得到自由,可以任意表达。 《据高危》[19]2、草书“字体”富有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特征,充分表现了艺术的装饰美。

清代刘熙载书法从形式上分为两类。 “书法有两种:篆书、分书、筝书,皆是细静,原来不能算形式上的变化。”写作风格应包括以下目的和意义:文字表达可能决定“书风”的区别那时,“法”与“艺”之间已经有了区别。

三、结论在传统社会中,书法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汉字主要用于实用目的。特别是官方字体(篆书、隶书、楷书)历来都是以当权者的意志为色彩的。 塔.大多数写作行为都是在某种共同或国家意志的约束下发生的。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规则,这是书法的第一方向,或者说是“法”的层面。抒情书法(草书)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我,也很实用,但这种交流往往是在私人之间进行,没有公共意图,更类似于书法的初级秩序。可以说是符合的。这两点指的是——文字写作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即“艺术”层面。当毛笔退出实践历史舞台后,书法就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反映民意的基础。现代书法虽然蓬勃发展,但书法的书写风格没有分化,书法的创作仅限于“卡里书法”和统一的规则,书法本身的功能属性可能会受到损害。不仅造成审美混乱和困惑,也未能推动现代书法的发展。当然,书法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必要追溯它的历史,从它的源头看它的发展过程。未来的研究还需要细化很多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方法”和“艺术”都是书法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逐步整合、巩固。

即使是历史文献,由于史料的碎片性、记录过程中的“信息的人为加工和过滤”以及创造性的体系建设,也无法忠实地再现“过去的历史场景”。海登·怀特甚至认为“历史叙事中的口头小说非常丰富,其形式与文学的共同点多于与科学的共同点”。斯格格着,陈恒译,《六体书论》,见《书断·章草》(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对于“真”,葛兆光先生的看法是:“按照中国传统考证,‘证伪’不过是‘人为’。‘真’其实也是‘人为’。那些真实的历史也是由有意写作的人写的。同样的东西叫做“有意”,即由所有人创造。故事里面隐藏着一种“有意识的组织和设计”。一个确定的故事被评价为“有效”和“权威”,是因为它的“有意识的构图和设计”符合当时的“共识”,大家都承认它是“有效的”, “决定性的。”只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事实。我们需要“消除谎言,维护真理”。辨别历史文献的真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专注于发现这些故事背后的支持概念系统。 ”葛兆光《四体书势》,参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1]吴峰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研究院出版局,2002。 [2]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收藏实验室编。精心挑选的历史书法论文[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3] [美国]杜威着,高建平译。艺术是一种体验[M].北京:商报,2005。 [4]许慎.《说文解字》序言[A].崔二平主编.历代书法论文摘录及续篇[C].上海:上海画出版社,1993. [5]陆思勉.先秦史[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8.[6]帕特里夏·福蒂尼·布朗.生牛肉片时代的威尼斯叙事绘画[M]. ]. 纽黑文和伦敦: 耶鲁大学,1988。[7][US] 罗伯特·雷顿、乐大成等译。艺术人类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8]【清代】朱斌撰,沈文卓、水伟松主编。礼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9] 李泽厚.美丽之旅[M].北京: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2014。 [10] 李学勤.古文字学入门级[M]北京:中国图书公司,2003。 [11] 李学勤.马王堆篆书序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2]【宋】欧阳修,宋琪.新唐书·选举实录第二部[M].北京:中国图书公司,1975。 [13] [美国] E.M.罗杰斯撰写。应小龙译.传播史——传记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4]陈卫星.传播学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5]【南朝】王守谦.颂扬写作的意义[A]华东师范大学旧书编译实验室编。精心挑选的历史书法论文[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6]左传译[M]北京:中国图书公司,2014。 [17]【汉】徐慎着。 《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图书公司,1963。 [18] [法文]弗朗索瓦·朱利安撰,杨素伟译。智者无意成为——或哲学的异类[M]。北京:商务报社,2004。 [19]王伯民等主编,汉宋书法集[C]。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20] 袁金虎.美术提纲稿[M].北京:中国图书公司,2009。 [21]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2] 气功.古字体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23]丛文军等.中国书法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局,1999。 [24] 李彤.论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的发展[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25]于中华.文字与真理: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国书法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6]邢志强.秦汉至唐书法概念的演变与书法传统的形成——基于“书法关键词库”的书法概念史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9。

(转载孟云飞2021年《学术与诗歌之间的历史编撰:对海登·怀特历史编撰方法的反思》第6期)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