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收藏资讯

省博新馆舍利子揭开神秘面纱地藏菩萨龙钮铜印

省博览馆文物之谜揭开

地藏菩萨龙钮铜印(明代) 印体为铜质,方形。 中央有一圆形海水龙纹为纽,龙纹有五爪,头向前抬起,龙身呈柱状,龙尾没入海水中,海水波浪上升,前爪抓住火球。 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这座镀金的塔就是阿育王塔(宋代)。 这座塔是宋代的一座塔。 镀金,由塔基、塔身、塔顶、塔刹四部分组成。 塔基两侧各镂空四龛,龛内建坐佛一尊。 塔身四面镂空刻有佛教故事,四角柱顶圆雕一尊金翅鸟米鹏。 据记载,宝喜印经塔是五朝时期吴越王钱楚仿效印度阿育王建造塔八万四千座的做法而修建的。 该塔与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几乎一模一样。

锤金棺(宋代) 在拆除寿县报恩寺残存的宋代砖塔时,在塔下地宫石匣中发现了锤金棺和银棺各一具。 金棺放在银棺里面,出土时里面装满了舍利。 而且,这尊金棺与其他地宫出土的金棺不同的是,头顶及左右两侧都有莲花花瓣状的背光突出,仿佛到处都照耀着佛光,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人们感受到光明和希望。 棺头下部还有一个底座,不仅像入口前的梯子,而且似乎刻意抬高了金棺的正面,使金棺具有一些宫殿建筑的特点。 棺底凸出“重佛舍利”四字楷书字样。

章华石鉴塔金牌和师宗经石鉴(宋代)银牌均为长方形薄金板,平面素面,正面刻有楷书四列铭文,共九十四字。 年(1155); 银牌由薄银片制成,上下两端饰有针刻荷叶、莲花,中部呈长方形,有五列楷书铭文共三十三个字。

源敏法师肉身舍利图片_舍利子图片_佛祖舍利图片

北魏鎏金弥勒佛、宋代鎏金塔、明代地藏菩萨铜印、神秘舍利……4月17日(周五),一场大型佛教主题活动“佛光常亮”展览将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 届时,省博物馆及我省其他地市文博部门收藏的99件精美佛教文物将首次展出,部分文物还将首次公开展示。 安徽商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以时间为依据,以九华山地藏菩萨供奉为中心,列举安徽佛教的历史和特色,展现安徽佛教文化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看看现存第二最早的敦煌遗书

在众多的展品中,最古老的距今已有1600年左右。 那是北凉神溪三年前所写的《仙界千佛名品》经书。 这件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佛教珍品,出土于敦煌高昌。 第二最早的敦煌遗书。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敦煌出土的文物怎么会出现在安徽呢? 其实,这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时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的徐成耀。 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志毅告诉安徽商报,徐成耀是一位收藏家,收藏了很多佛教文物,后来捐赠给了安徽省博物馆。 这节经文只是其中之一。

北朝弥勒佛像雕刻精美

展品中,还有一尊北朝弥勒佛像。 这尊弥勒佛像雕刻巧妙,采用了挖地浅雕的方法,结合绘画形式上的“湿折纹”,使佛身所穿的轻薄衣裳的质感和细腻柔和。皮肤的纹理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揭开远古遗迹之谜

在展览的“佛根深修”单元,市民还可以欣赏到宋明武威砖塔、寿县报恩寺、潜山太平塔等塔地宫出土的精美佛教文物。山。 以器皿、玻璃器皿、文物、瓷器为主。 李院长说,俗话说:十塔九宫。 意思是十座塔寺中有九座都有地宫。 本次展览的许多文物都是考古发掘中出土的。 一些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新闻附件

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刚刚在中国定居的佛教就传入了皖南地区,即宣城、泾县。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其早期的传播和发展与安徽有着不解之缘。 唐代,佛教在九华山的兴起,成为安徽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