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新闻小葫芦,大画卷,78岁艺术家精神伟大!近日,滨城区丹店街道香坊王村的王显阳老人因其“葫芦书法微烙印”技艺被评选为第五届齐鲁文化之星。
王向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葫芦书法微烙印技术”第四代传承人。他十几岁时从叔叔王凤岭那里学到了这项技术,并对此充满热情,已有60多年了。还建立了大王葫芦书法博物馆,其技术受国家专利保护。
他说,葫芦一直是福禄的象征,是“福禄”的代名词,深受人们的喜爱。葫芦微烙印是在葫芦表面雕刻图案、文字,经过备料、选材、设计、烙印、雕刻、封印、彩绘、包装七个步骤来制作工艺品。
王向阳初学时,常以插香的铁针为工具,刻一两行短字。经过多年的摸索,研制出了可控温的电刀笔,碑文的长度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有古典儒家的序言和后记。佛道、武家名人、古今诗词、人物肖像等散文。
如今已近10岁的王相彦仍保持着炽热的创作热情。我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平均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他说: “我喜欢一次性完成一幅作品,拿起电刀笔,看着葫芦,其他的都不管了,我怕喝水会打断我的思路。”
秃笔千支,元宝千支。微烙的工艺是无法改变的,必须一次性完成,需要长期的技术实践和深厚的书法功底作为基础。王向阳说:“多年来,练书法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惯。练书法可以让人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儿子王建中的功力日趋成熟,书法甚至比父亲还要出色。 2020年,由王建中设计、父子联合制作的《抗疫葫芦》等作品将引人注目。新思维、新设计正在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