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收藏资讯

(每日一题)郑板桥: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八怪”

简单的介绍

两百多年前,在古老的扬州,一股新的艺术力量出现了。 就像一簇晨星,照耀着当时的画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 而郑板桥是八位画家中最受赞誉的一位。

郑板桥,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人。 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初五日,卒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年72岁。

郑板桥出生于“书香弟子”家庭,长期居住在苏州。 他的父亲是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大三学生。 他的生母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 原来,他的家产有300亩田产,但郑板桥出生后,家产逐渐减少,一家人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 郑板桥自幼丧母,由祖母蔡夫人的婢女费氏抚养长大。 费孝通勤劳善良的一生给了郑板桥不同寻常的影响。 他小时候受到劳动人民思想的影响,这对他日后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板桥青少年时期一直受到父亲的影响。 他勤奋读书,善于思考。 由于他废寝忘食,专心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多岁时就成为当地著名的学者。 雍正十年40岁进士,乾隆元年44岁进士,从而走上仕途。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时年49岁,被派往山东省范县任县令。 五年后调任山东漳县,任县令7年,后又任山东县令12年。

郑板桥在范县上任后,群众认为他办事公正,关心群众,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 从前有一对年轻的和尚和尼姑,他们相爱了。 当地群众认为他们违反了“清规戒律”,带他们去见官员。 郑板桥见二人年纪相仿,情投意合,便“使二人还俗结为夫妇”,并为二人写了一首诗,足见郑板桥已断绝关系。穿越了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

还有一次,郑板桥到省城济南出差,上级非常器重他,邀请他到趵突泉赴宴。 郑板桥回应道:“原来不是白来的,清静看山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流到海边,满是卤水,更让人难以认清那清澈的海水了。”春天。” 在场的人听后都很不高兴,认为他这是在嘲笑自家老板。 这首诗很有胆识,讽刺了那些贪官污吏。

郑板桥画的价格_板桥郑画价格多少钱_板桥郑画价格多少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54岁的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 乾隆十一年、十二年,潍县等地连年饥荒,百姓忍饥挨饿。 郑板桥见状十分苦恼。 由于秋后仍无收成,他当众烧毁了欠条。 魏县人民感激不已,却因此得罪了自己的上司,被指控贪污。 郑板桥被罢官。 当时,百姓痛哭流涕,想留住他。

公元1753年春,郑板桥辞官还乡,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完成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郑板桥一生擅长画兰、竹、石,尤其擅长画墨竹。 它们象征着坚韧、毅力、正直无私、光明正大。 尤其是竹子,不仅具有正直和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体现了蓬勃向上、豪放、豁达的精神品质。 这与郑板桥的“顽固不羁的精神”不谋而合。 因此,郑板桥擅长画兰竹。 五十多年来,他没有画过任何其他东西。 他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致力于画竹,并将兰竹的性格与自己的性格相比较,“兰竹是我,我是兰竹”。 他画竹,种竹,爱竹成瘾,我日夜与竹为伴。 他家旁边种了很多翠绿的竹子,邻居家穿墙而过的竹枝也吸引了他。 即使他在外做客,他也经常去竹林观赏。 他们也总选择有竹子的地方歇脚,故民间有“板桥无竹,不居其间”的传说。 他时刻关注竹子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各种变化来支撑他的绘画。 他非常喜爱竹子,甚至将竹子人格化,视竹子为自己的人生伴侣和知己。 他的水墨竹画,无论是新竹、新竹、风雨竹、水乡竹、山野竹,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生命。 郑板桥通过对兰珠的直接赞扬,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爱恨情调。

在创作方法上,郑板桥提出了“眼中竹”、“心中竹”、“手中竹”三个阶段。 “眼中有竹”是通过观察客观物象得到的印象; “胸中竹”是指艺术创作的立意,包括对客观对象的分析、个人独特的感受,以及如何表达“此意”的具体艺术形式。手,从发尾长出,以丝为形。 三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精神”。

在艺术手法上,强调“意为先”。 他所画的竹子往往纤细、高大、富有弹性,枝叶简朴。 少胜于多,重在营造意境。 笔墨方面,浓淡恰当,墨色淋漓,勾勒设色前所未见。 郑板桥的竹子以意取胜,具有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气势和顽强拼搏的斗志。

郑板桥的竹画千变万化,别具一格,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富有战斗力的感觉。 画风虽然只有一种,但却极其变态,并不感觉单调刻板。 他还十分注重诗、书、画的结合。 用诗句点明主题,将书法题词穿插于图像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以诗、书、画“三大杰作”闻名的郑板桥,走过了72年坎坷曲折的一生。 他以真情实感,创作出源于生活、源于现实、意义深远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遗产。 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