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古玩市场

元青花瓷器特征,元青花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元青花瓷器特征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元青花瓷器特征的知识,包括元青花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编辑--陈希民(请多关注

用这篇文章详细的解读一下“元青花”。

元青花的瓶、罐等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

“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

这些“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

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会有大小两种气泡;

大气泡少、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呈“莹润”透明状。

元青花的“研究”其实比较简单,因为除了现代仿以外,以前并没有仿品。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唯一被“外国人”首先发现的瓷器。

中国目前对元青花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元青花的细部特征上。

一直以来很多人说:“民间没有元青花”,这种说法很可笑;

“元代”共有九十八年,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馆里,有上百只元青花传世品;

“故宫”也都从民间“征集”了元青花,难道现在民间就没有传世品?“民间没有元青花”?

这是中国“鉴定界”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因为说这种话的人,他们没有能力去判断,所以只好选择逃避。

“苏麻离青”属外来的天然矿物料,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微量元素。

“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不含砷等微量元素,因此无法用国产青料进行苏麻离青料的呈色仿制。

苏麻离青发色有如下特征:

1.呈艳丽深浅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颜料比较细腻匀称,线条边缘稍有晕散,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

“苏麻离青”呈色上的三大缺陷:

1.“铁钴斑”;2.“釉里黑”;3.“晕散渲染”。

苏麻离青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都是自然形成的;是同一种浓度的颜料造成的,边缘渗透到釉面中。

而现在青料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都是人工刻意画上去的;

是用几种(通常是两种)浓度不同的颜料,叠加制造出来的视觉效果;

在放大镜下看,可以看到两种以上不同浓度的原料叠加,并且每种浓度的颜料的边缘比较干净清晰。

元花青特征

一类颜料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品种的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

另一类颜料用:国产青料;这种品种的胎骨灰白,手感轻。

元末还有颜料用“国产青料”的青花小瓷器,胎色土黄,较粗松。

元青花大型瓶罐类器物,由上下“数段拼接”而成,外壁接痕经过打磨;

但内壁接痕仍旧清晰可见,在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

元青花器物底部、有切削的螺旋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和较疏;

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和较密,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有些元青花器物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窑砂已熔入釉中。

用苏麻离青的“元青花胎质”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一是:白而不细,制瓷原料优良但用水椎加工,手段比较落后。

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颗粒较粗但烧结紧密。

三是:腻润不干,胎泥经过陈腐工序,提高了可塑性,烧成后胎质滋润。

用苏麻离青的“元青花”,使用的胎土配方为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要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

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

唐宋朝景德镇瓷的主要成分是釉灰,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

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釉层厚度增加,釉表光泽柔和。

元青花所罩的“透明釉”是,承袭宋代景德镇影青釉,而加以改进的高温石灰碱釉。

由于“含铁量”较高,釉色白中泛青,釉面不如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润,积釉处呈湖蓝色。

“火石红”也称窑红,有的元青花器物底面等露胎处,有深浅不等的火石红,有的在器内或器身。

青花是由“钴料”绘画而成,天然钴料中除钴外还有铁、锰等成分。

因各种元素的“构成比例”差别和烧成条件的不同,使青花呈色出现变化。

元代青花瓷用“进口和国产”两种钴料绘画,国产青料在我国江西、浙江、云南、甘肃等处都有发现。

元青花所用“国产青料”成分为高锰、高铝,与同时期的进口青料差别很大。

“国产青料”呈色蓝灰或蓝黑,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青花在“元代晚期”臻于成熟,这时期青花装饰图案少则2-3层,多则7-8层,整个器面几乎全部为青花所覆盖。

“元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以一点笔画为主,线条较粗,也用勾勒点染。

元青花善于用笔锋,起笔收笔时“顿提技法”明显,线条苍劲有力。

《元史》中有“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的记载,其绘法有几点与后世不同。

“莲瓣纹”:俗称八大码,绘在器物最下部,每个莲瓣单独成立,互不相连。

“花卉叶”:多呈葫芦型,有两节和三节画法,“花蕾尖部”往往涂一浓笔。

和宋、明、清一般瓷器相比,元青花器型较大,以大盘、大罐、大瓶为主,小件在国内外也多有发现。

“大件”整体流线优美,恢宏雄壮,高贵典雅;“小件”随物易形,灵巧秀雅,精致十足。

“青花底部”大部分无釉,底部釉脚线不规整,足底均斜削、宽窄、大小、深浅没有规律。

足圈宽大则浅,有的底部有不规则的釉斑,有的“釉斑”边缘有深浅不一的火石红,釉斑的发色和釉面一致。

有的有“乳钉状”突起、放射状跳刀痕和旋纹,如果底部火石红浓重,则釉面有突起的地方,甚至开裂。

如果底部“火石红”不太明显,则与器壁胎骨的颜色基本一致。

“元青花”的釉料配制,呈现出多样化,比较复杂。

有影青釉、青花白釉、卵白釉、蓝釉、红釉等多种颜色釉。

在一些“地方窑口”烧制的元青花中还有灰青釉。

最精美的“元青花中”有一种蓝中带青,青中显紫的发色;

这种紫与“明代嘉靖”回青中的紫色以及洋蓝的紫看上去相像,实际上却不同……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