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泊头火柴厂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记忆中的泊头火柴厂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从沧州出发,沿着运河往南骑行,很快就能看到一座大型铜质泊头火柴的雕像,它由两个火柴盒组成,一竖一横,形象逼真。其中一个盒子的抽屉敞开着,露出一排红头的火柴,另一个盒子横在后面,支撑着它的腰部。这两个盒子是当年亚洲最大的火柴厂——泊头火柴厂的象征。
在我的记忆中,泊头火柴的盒子正面写着“泊头”,背面写着“磷面分三段用,擦划不要过猛,存放不要受潮”。七八十年代,每盒火柴只卖二分钱,但里面却装满了一百棵火柴!这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我的记忆是正确的,我咨询了当年在泊头工作的朋友,得到了证实。
当初,火柴都是人工装盒的。这些工人组成了一个装盒车间,每盒火柴都必须符合要求,磷面分三段用,擦划不要过猛,存放不要受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火柴的质量。如果火柴不合格,比如头部不均匀或火柴棍弯曲变形,就会用比正品便宜很多的价格出售。
当时的火柴没有包装,人们称之为“散洋火”。九十年代初期,泊头火柴依然很畅销。工厂里有一两千名工人,分为七个生产车间,还有一个服务公司和一个建筑队。记得那时很多沧州铁路职工都是泊头人,他们的家属也在泊头火柴厂工作。
尽管有庞大的生产队伍,但市场需求太大了,依然难以满足供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领导层想尽一切办法加快生产。于是,他们开始使用机器装盒,每盒只能装七十五根火柴。
随着物价上涨,火柴的成本也增加了。火柴的售价也在变化,每盒一百棵的火柴不见了,二分钱的价格也不见了。火柴盒的磷面也变成了只有一侧。据资料显示,火柴厂最火爆的时候是在1996年。
1996年底,泊头火柴厂占地面积22.76万平方米,拥有火柴连续机、封包机、切梗机、旋梗机等生产设备100余台(套),年生产能力达到两百万件,实际产量为1,944.1664万件,销量为1,192万件。固定资产原值为3,666万元,总资产为6,729万元,工业总产值为9,026万元。
企业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火柴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这一时期,火柴厂盖了二十余栋宿舍楼,同时还配套了学校、医院、派出所等设施。然而,从这一年开始,泊头火柴厂开始走下坡路。虽然竞争对手纷纷倒闭,但市场行情并不理想。最终,火柴厂于2005年全部停产,工人回家待业。二零一二年,随着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泊头火柴厂在它的一百周岁寿终正寝。
关于泊头火柴的起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九一二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中华民国宣布成立、津浦铁路全线通车等。同年,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在泊头成立,结束了依赖洋火的时代。19世纪,日本垄断了中国的火柴市场,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企业家钱立亭决定投资建厂,改变这一局面。
由于钱立亭是沧州兴济人,故选址在兴济。然而,这个决定违反了当时的法律,工厂被迫迁移到泊头。这一重大变动导致资金紧张。钱立亭不得不通过关系向其他商人求助。
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泊头火柴厂动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厂于1913年春天建成,并于同年8月31日正式开工生产。经营期间,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时任副总统的冯国璋提供了四万现大洋的资金,帮助这家民族企业起死回生。建国后,泊头火柴厂经过改制成为了国有企业,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火柴厂。
由于冯国璋是河间人,又是大股东,因此工厂里的河间人较多,领导层更是被河间人占据。在新型打火机出现前,没有一个家庭会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生活得更幸福。每个家庭生火、做饭、取暖,甚至吸烟的烟民,每天都离不开火柴。然而,科学的进步使得火柴有了替代品。打火机的出现使火柴的用量急剧下降,电子打火的燃气灶更是让火柴失去了市场。如今,火柴已成为吸汗物,偶尔在酒店中可见。然而,火柴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实,这是为了纪念泊头火柴厂而制造的火柴。然而,火柴的造型仍然无法让那些前辈们产生共鸣,因为缺少早期带有磷面的形象。
上图中的火柴是后来的设计,带有磷面分三段用,而火柴的字样则无法找到图片。一个百年老厂在几年时间内彻底消失,显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告诉人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泊头火柴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关于泊头火柴厂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