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中国书法史讲了什么,《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都有其“亮点”。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说:“秦碑威猛,汉碑厚重,一代之书,皆可与一代人、文人相比”。宗白华在第《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号文章中说:“我们在书写西方艺术史时,常常以西方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作为主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并不重要,不能用在西方艺术史中。”绘画和雕塑的各个时期的风格变化是可以区分的,但书法自商代以来就发生了变化,其风格变化之大,可以用来取代建筑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各个时代书法的特点,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书法的发展脉络和书法史上“明星”的“亮点”。

另一方面,书法是表达个人气质和美感的艺术,俗话说“字即人本”。如何平衡个人与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还是拒绝时代?不管你喜欢与否,这是几乎每个学者都必须面对的事情。

书法史可以说是时代书法风格与个人选择相互作用的历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挑选了书法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一、王羲之与东晋的优美书法

在上一课中,我提到王羲之是当时“古质”书风向“今颜”时代书风转变的核心人物。

那么,王羲之之前的古代书法风格是怎样的呢?

图1 后汉时期的凭证(部分)

例如,行书和楷书两种文字都起源于后汉末年。我们看一下长沙东白楼出土的一块后汉末期的竹简(图1)。这是早期的行书字体,当然也可以说是早期的楷书字体。一些官方脚本风格仍然保留。

图2 钟耀《荐季直表》(部分)

到三国魏代,楷书、行书不断演变,基本成型。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钟繇。钟遥的《荐季直表》(图2)一般被认为是块脚本,但实际上可以称为块脚本。钟繇在书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他对楷书的演变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审美角度看,钟繇的书法总体趋于简洁,官文书中多出现横竖平宽的结构,基本笔画与后来的楷书相似。

图3 西晋残纸《济逞白报》

图4 西晋《正月廿四日残纸》款

到了西晋,文字更加成熟,文字变得又细又长,笔画也变得飘逸灵动,如楼兰出土的《济逞白报残纸》(图3)和《正月廿四日残纸》(图4)所示。

图5 王羲之《兰亭序》部分

东晋时期,出现了以王羲之《兰亭序》(图5)为代表的草书,带来了审美的重大变化。《兰亭序》 此类书法被推崇为“美”的代表。每个人物都亭亭玉立,点画如芙蓉般精致,透明半透明。正如赵孟俯所说,有一种“男子气概”。

图6 王羲之《得示帖》

图7 王羲之《近得书帖》

图8 王羲之《想弟帖》

另外,王羲之的《行书《得示帖》(图六)》、《行书《近得书帖》(图七)》、《草书《想弟帖》(图八)》的笔触紧密相连,极其美丽,如云彩般流畅。就像音乐在水中流淌。王羲之的作品与《兰亭序》类似,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新潮流。

图9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一开始就没有这种新的书风。王熙早期的书法与当时的书法是一致的。例如,王羲之的《姨母帖》(图9)具有明显正式的字体风格和格式。为此,南宋书法家于和说:“奚的书法,初未特好,次于易、奚民,晚年则为最优秀”。 ”。 (《论书表》)王羲之本人经历的从“质”到“美”的创新过程。

王羲之的新书风在当时影响很大。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奚氏看到于家子弟不在家里学书法,而是跟王羲之学书法,感慨地说:野鸭子,都学李少书。 ”(王和尚)钱《论书》)“李少书”是王羲之的书法。于家的子弟在自己家里学书法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自从决定学王羲之的书法后,他们就说:“我讨厌鸡,我爱鸭子。”当然,这句话中也包含着蔑视和不满。

更不用说王羲之家族的后裔了。

图10 王凝芝《八月廿九日帖》

图11 王焕智《二嫂帖》

图12 王曹植《婢书帖》

图13 王仙芝《阿姨帖》

我们来看看王室孩子们的一些作品吧。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八月廿九日帖》(图10),三子王焕之《二嫂帖》(图11),六子王草之《婢书帖》(图12),七子王献之《阿姨帖》(图12)3 3360010 -30000(图13),他们个个看上去帅气、优雅、儒雅。如果没有他们的父亲王羲之这样的新思潮的兴起,他们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

图14 王辉《疖肿帖》

图15 西安《中郎帖》

又如王羲之叔父王导六子王翚的《疖肿帖》(图14),东晋名将谢安的《中郎帖》(图15)。如此美丽。

这些作品揭示了王羲之新书法的巨大影响力,最终塑造了时代潮流。 “宋四大家”之一的蔡襄对王羲之这一时期的书法评价如下:由于当时的性格,人们崇尚朴实坚韧,有空旷之感,擦亮容貌,言谈韵赢,撒花撒花,自然让人印象深刻。我可以在脑海中理解它,但我无法用语言找到它。 ” (《论书》)

图16 王羲之《时事帖》

图17 董其昌拜访王羲之《时事帖》 部分

清周行廉《临池管见》 简单地说,“晋书如仙”。见王羲之《时事帖》(图16)。它非常聪明和优雅。这种飘逸感是一般书法家难以写出的,而这种感觉必须由书写者本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后世著名书法家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明代董其昌就是其中之一。看董其昌的《时事帖》(图17),有一种仙女般的优雅,这说明董其昌在生活的内心感受中其实也有这样的体验正在显现。

王羲之开创的优美书法风格在当时就开始产生影响,并延续至今。因此,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师,而且是一位开创新潮流的伟大艺术家。王羲之先顺应时代潮流,再引领时代潮流,最后引领时代。这就是王羲之的伟大之处。

颜眉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书体,但像钟繇这样的老书体未来会被忽视吗?两者都不。如元代的倪瞻小书、明代的朱允明、十二生肖等小书都借鉴了钟繇的小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书。钟繇的书法不是古代历史的遗物,而是永恒的审美书法风格。

2、唐代,学宗右军各得一员。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唐代书法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高度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十全十美”,撰文《王羲之传赞》。因此,唐代时期,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风潮盛行。

如果人人都模仿王羲之,那他们就成了王羲之的翻版吗?或者说是同一个东西吗?不。南唐大师李渔对唐人研究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如下:

凡善法经者,皆得其兵。虞世南得了美,却失了美;欧阳询得了力,却失了仁;祝水良得了义,失了变;雪姬得了清,失了变;颜真卿得了力,却失了变。柳公权得骨而失粗,徐浩得体而失俗,李邕得神而失形体,张旭得法,我置之而失狂。 (《书评》)

李渔先生评论的本意是想谈谈这些人研究王羲之书法时的得失,但似乎这些人的同学王羲之并没有被“偶像”所包围,它从那里可以看出这是不可能的。出去。为什么?因为,第一,他们除了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之外,还学习了其他的东西。其次,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多样丰富,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将王羲之的规律与自己的性情相结合,最终写下了自己的特色。这最后一点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

图18 唐于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 部分

读友泽南的《艺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图18),他了解到王羲之的雍容华贵的风格,尤其是绘画、笔画,拉长柔和,颇有羲之的神韵。

图19 欧阳询《卜商帖》 部分

再看看欧阳轩。欧阳询的线条书法是由王羲之的《丧乱帖》等人演变而来的(图19)。该笔充分利用了侧边和粗笔画,给人一种刀般的感觉。见名气。

图20褚苏良复制《卜商帖》部分

朱水良对王羲之也有深入的研究。看看他的《兰亭序》(图20)。这很皇家,也有他自己的特色。当你开始写作时,使用大量的反向笔画,使其更加圆润,构图更加丰富多彩。

图21 李勇《兰亭序》零件

图22 李勇《云麾将军碑》零件

李蓉很佩服王羲之的坚强和刚毅。看看他的块字体《晴热帖》(图21)。其书体左低右高,有明显的斜边。他的写作能力非常强。人们说:“正义的军队”。它如龙,北海如象。与普通书法相比,李邕的行书《云麾将军碑》(图22)更接近王羲之的书法。

我们再看看唐太宗李世民,他对王羲之十分推崇,但是他的书法是不是很像王羲之呢?

图23 唐太宗《晴热帖》部分执行脚本

《经书《温泉铭》(图23)是李世民的代表作,但你有没有发现它与王羲之有很大不同?为什么呢?气质不太相似。其字体细长,笔画粗壮,跳跃能力极强,具有一定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接近于“风姿如惊鸿,威猛如游龙”。王献之的书法风格。

除了行书之外,还有唐代的草书,实际上是仿照王羲之的。

图24 孙国廷《温泉铭》 部分

图25 贺知章《书谱》 部分

图26 唐太宗《孝经》款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孙国庭的草书字体《屏风帖》(图24),它沿用了王羲之的草书字体《书谱》,每一笔每一字都非常合法,符合法律规定,代表着“又如大诗人贺知章的《:010—30000》(图25),与孙国庭的《:010—30000》极为相似。他的笔法是王羲之的,但上下字母的笔画比较一致。唐代太宗的书写与王羲之有很大不同,但他的草书却与王羲之有几分相似。例如,《十七帖》(图26)的字形结构就源自王羲之的草,书写速度比王羲之快得多,书写过程就像一匹奔马,奋力奔跑。相比之下,王羲之的速度相对较快。平静而缓慢。

在草书领域,继承较多的是孙国廷、贺知章等人的草书。有一些草书作家重视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旭、怀素等创新者。

在这样一种推崇王羲之草书的氛围下,张旭想要学习王羲之草书并创造出新的东西并不容易。唐代蔡熙宗称赞张旭为“奇人孤士”,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张旭正是当之无愧的这四个字的人。

图27 张旭《孝经》零件

《书谱》(图27)是张旭的代表作之一,但如果没有解释,即使对于像孙国廷《屏风帖》这样学过草书的人来说,读起来也几乎困难。因为张旭的草书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草书的“常态”。我们大多数写草书的人很容易就被束缚在“正常形”上,但张旭在写字时,充分利用了将字形改为极端的——狂草字形的机会,远离常见的草书字形。在我个人看来,张旭被称为“殿章”,是因为他是历史上走得最远的人。

图28 张旭草书《草书千字文》与赵孟俯草书《草书千字文》对比

让我们看一些示例单词(图28)。《书谱》有4个字“卫漠池”。右边是赵孟俯的草书字体《千字文》。草书书写严谨,是草书的正常形式。再看左边张旭的草书,每一个字都那么变形、夸张,几乎难以辨认,他把草书的自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如《吉田吉成》,与楷书(赵孟俯草书字体《千字文》)相比,“鸡”字十分简单变形,粗糙,只剩下轮廓和阴影,笔画也残留下来。中间的“田”字就是“意”,“驰”字是竖画的,上密下疏。整个字母呈三角形。 “城堡”这个字画在左边,放在右边,留出很大的空白,是四个字中变形最大胆的一个。

图29 张旭草书字体《千字文》部分

张旭自由奔放的草书风格也体现在构图上。看《真草千字文》的这一部分(照片29)。 “宗恒泰,印亭禅师,雁门子才,吉田子成”,字中间的线条如喷泉,左右的线条如河流。其广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张旭将字形结构的变化推向了“临界点”。这样的夸张和改造需要勇气和魄力,这当然也符合张旭狂野的本性。自张旭以来,很少有像他这样自由奔放的书法家了,比如明末清初擅长草书的王铎、傅山,都比他更加恪守规矩。如果说书法中有浪漫主义,那么张旭就是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他的草书最能摆脱法律的束缚。

古人说,唐朝人尊法。就运行脚本和常规脚本而言,情况确实如此。然而,说到草书,唐人不仅有孙国廷、贺知章这样的律师,还有张旭这样的疯狂草书作家。张旭可以说是一位意义大师,他在很高的层次上强调每一门学科的“意义”。王羲之的写作并非没有意图,但其意图是理性克制的温和表现。至于张旭的《光马诺》,主要目的是解放他的潜意识,彻底释放作家的直接直觉。苏东坡盛赞其,称张旭的草书“郁郁,略点点,意境自足,谓之‘灵’”(《千字文》)。宋人曾巩说:“张颠的草书,举世皆有,其纵情奇特,为近代所未有。”(《千字文》)。

张旭的出现,迎来了草书潮流,其后有吴同、怀素、雅期、高宪、关修、孟珪、文举,以及颜修、杨宁士五代。这些书法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张旭的影响。

图30 怀塑《千字文》零件

图31 延修《书唐氏六字书后》零件

看看怀素《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图30)。线条简单而纤细,却充满力量。挥击过程如狂风大雨,气势贯穿其中,浑然一体。明代安期评价:“墨纸色彩奇妙动人,发梢纵横变化神秘莫名。”(《自叙帖》)。原来,怀素贞深深领会了张旭善于变化的真谛。又如五朝时期的颜修,擅长轻术(图31),其笔力刚健流畅,笔力变化突变,大手感与张旭的《草书帖》相似。很接近。

3、宋代与尚意文化

张旭坚持草意的精神对宋代书法影响很大。在张旭、颜真卿、杨宁五朝书法的启发下,宋人开始了书法的新风尚:“尚意”。尚意的本质是强调“我”的意义。唐代大力探索楷书的规律,而到了宋代,则彻底转变,注重表达内心世界的“意”。

宋代尚意在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图32 苏氏执行脚本《自叙帖》部分

图33 黄庭坚执行脚本《墨缘汇观》部分

主要是行书的融合,晋唐时期所没有的笔触和字形结构开始变得明显的个性化。所以,如果你纵观整个京书,沿着晋、唐、宋三代,纵观宋代的著名艺术家,你就会觉得宋人是最“有名”的。例如,苏东坡的书法(图32)被黄庭坚戏称为“石头压的蟾蜍”,黄庭坚的书法(图33)被苏轼称为“树顶上的蛇”。塔。一种是粗而扁的,一种是细而长的。这些独特的字形是宋代以前的文字中所没有的。

图34 米芾《千字文》

图35 陆游《次韵辩才诗帖》 部分

又如“宋四贤士”之一米芾的著作(图34),其字形奇险,有八面,笔如毛笔。它很快。再比如书法史上著名的南宋诗人陆游,看他的《经伏波神祠卷》(图35),字母拉长,草书夹杂,轻松又幽默,十分有趣。

谁是这股书法潮流的引领者?这是苏轼。

“书法不能产生你想要的东西。”这是苏轼关于书法的名言,他也是一个书法实践者。苏东坡是尚意书风的先驱,他的弟子黄庭坚和他的“扇子”米芾都是这一风潮的“弄潮者”。但最终,所有上木书法家都在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然,也有一些书法家不追随“正派”潮流,主要继承前人的方法。

图36 蔡翔《法华台帖》

图37 蔡翔《自书诗卷》

比如“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沿袭晋唐之规,主要师从王羲之、颜真卿。从他的行书《自书诗卷》(图36)、《蒙惠帖》(图37)看,他有一些个人特征,但与苏、黄、米相比要明显得多,而且没有那么强大。因此,对于它是否在历史上的“四宋”中排名垫底(“蔡”是蔡象还是蔡京?)存在一些争论。

因此,个人选择并不意味着您必须跟随潮流。也可以像蔡襄一样,研究“二王”和颜氏,不顾时代潮流,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如果蔡香的性格再强一些,她的书法可能会更好一些。后来对蔡襄的批评主要就是基于这一点,认为蔡襄的老办法太多,创新不够。

当我们强调佛法时,我们常常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我们强调佛法时,我们会疏远其中的一些想法。这又回到了“义”与“法”的关系。如果我们从“意”与“法”的角度宏观地审视书法史上的书法名家,大致可以分为向法者、向意者和向意者。那些是别人的人。它介于两者之间。朱翠良、赵孟俯、文征明等书法家偏爱一法,元代书法家张旭、苏、黄、糜、杨维桢、明代徐渭等偏爱一法。 有。董其昌、王铎等书法家则介于两者之间,表现自己的个性,又非常遵守规则。当然,这是他们自己的审美选择,也是由他们的气质决定的。

四、碑石研究动态与书法振兴

说到时代审美和个人选择,我想参考金唐宋三个朝代,以及清代的金石学。

学习书法是在平板上学书法还是在平板上学书法?这个问题原本并不存在,但自清中期碑学兴起以来,围绕碑刻的争议就出现了。毕竟大家本来都是学书法的,学墨迹的,学刻字的。过去,书法家要找到经典字帖的墨样非常困难,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几千年来,高分辨率版本的字帖在各地的书店里随处可见。也有原品的高品质仿制品。过去,普通书法家要找到并照亮晋唐墨迹是极其困难的。状况良好的物品将立即寄出。雕刻和墨迹之间有多层。

因此,石碑学的兴起与泰学的衰落同时发生。康有为曾经分析过这一点。 “金石之学之兴,贞书之学之衰,亦因金石之兴。干嘉以后,小学最为兴盛,皆专查之。”因为他编撰了很多石刻,在岩石上、在房屋墙壁上、在荒野上、在贫穷的郊区,他从耕种者的父亲那里拿起了一把锄头,或者收集官府的石头,把它们洗得闪闪发光。还有人复制,为了广泛传播信息……有很多石碑。书出版了,对石头的研究碑刻活动活跃起来,全国成为石碑研究蓬勃发展的地方。”(《扈从帖》)

一方面,铁雪谢绝了,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发现了雪树模型的新——碑。清代石刻的繁荣是建立在大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的,通过研究、整理、推测,人们对石刻感到一种独特的迷恋,与二王的书法风格截然不同。

在这股石碑研究潮流中,一批研究石碑取得成功的书法家有金农、丁敬、邓石如、李秉寿、何绍基、张玉照、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等。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等。

图38 Kinno 《蒙惠帖》

看金农隶书(图38),整体风格散发着一种拙朴朴素的碑文风格,是由碑文书法演变而来的独特风格。金农有着独特的主观审美探索,他曾在《扈从帖》中阐述过自己对于书法的立场:金农学习书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汉金文和官方文献,这与传统的“以书二王为学本”的学习书法方法有很大不同。

图39 邓氏《广艺舟双楫》零件

介绍一下邓石石,一位精通各式书法的书法家。比如《隶书景焕传轴》(图39),篆书走的是“收集古字”的路子,向李斯、李阳冰学习,学习了《鲁中杂诗》 《四体书册》 《四体书册》等等,最后我把它融化了。他们一起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形成了强烈而独特的风格。其隶书取自汉代石刻,字宽而实。其楷书以魏碑为基础,善用方笔,蕴含形式之意,古朴、丰富、豪放。他的草书风格与《牛》的“横边夺美”和灵动流畅完全不同,大量使用中心和扭曲的边缘,追求斑驳和绿色的质感,这种字体具有这种感性,和他的篆书很相似。

图40 有多少个孩子《禅国山碑》

图41何绍基《三公山碑》部分

我们来看看著名占星家何绍子。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书法研究: “我研究书法四十多年,追寻篆书的渊源。楷书是从北朝的求篆书发展到真正的篆书。”何绍基的书法,诸体俱佳。它以篆书为基础,每种书体的点线都有“篆气”;另一方面,无论哪种书体,书写过程都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中的直线。寻找性变得曲折(图40)。他擅长再现秦汉、北朝金石书法的效果,用羊毛和原材料,传承了千余年的——金石味道。他也将这种感觉用于脚本执行,这使其独一无二(图41)。

图42 赵之谦楷书《天发神谶碑》款

图43 赵志谦的执行脚本《节临郑固碑四屏》

晚清的赵之谦也是一位金石研究大师,与何绍基一样,精于诸书法,只不过何绍基以篆书为主,而何绍基则以北朝碑刻为主。北魏碑文表现出书法刀感锋利、棱角分明。在赵之谦这里,魏氏碑书熠熠生辉(图42)。赵之谦还将魏碑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创造了“魏碑体”的书写(图43)。赵之谦将刀在碑上的感觉表现得非常忠实,同时笔触的动作也非常灵活流畅。

那么,在石碑研究的滚滚潮流中,还有人专注于铁学研究,坚守铁学立场吗?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关日派的书法;有些人喜欢“二王”体的书法,但它的影响力不如关日派的书法。

图44 高凤涵执行脚本《行书笔记》部分

例如,高凤翰擅长书法、绘画、篆刻,其笔触细腻飘逸,形式紧跟时代潮流。即使他有元明书画知识,他也不会感到羞耻。

图45 王文治的执行脚本《杂录项峻徐整书册》部分

又如“淡墨探花”的王文治,他深刻领会“旁取美”之美。他相貌英俊,言语流利,但性格散漫(图45)。

图46 段玉才执行脚本《龚伯定诗》

另一个例子是段玉才,一位语言学家,《题画诗卷》的作者。其笔法、构图严谨、有条理,有一种纯净之气,具有浓郁的右军传承(图46)。

图47 西岗草书法长卷

另外,如果你再看一下继承铁休血统的“西陵八祖”西乡的《行书题画诗卷》(图47),你会发现他的笔触敏捷、连贯、轻松,非常好。

图48 铁宝执行脚本《诗册》部分

另一个例子是铁炮。其行书清新淡雅,点彩细腻温润,具有书卷风格(图48)。

这些书法名家的作品,普遍具有与石刻不同的特点和气质。受金石学影响的书法往往追求强烈的整体风格,所以如果以金石学的审美标准来看待领带派的书法,可能会显得过于轻浮。另一方面,如果你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美国书法,你可能会觉得字体生硬,缺乏新鲜感。因此,只有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三摩地。

总的来说,清代石碑研究普及后,铁器研究的成果并没有达到与石碑研究同等的水平。毕竟,就艺术创造力而言,清代铁牌不如北牌,成为书法史上评判成就的重要标准。

铁血还能复活吗?

20世纪,铁雪开始卷土重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石碑研究的风气开始衰退,人们的审美意识变得有些乏味。另一方面,摄影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使书法家能够看到更多种类的墨迹和雕刻。曾经“很难找到”“最好的获取方式”,现在很容易获得。

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二王”书体,成为滋养读者千余年的永恒经典,其美学内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神。马苏。它仍然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图49 沉樱模执行脚本《论书一则》部分

图50 Chinginme尺板

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著名物理治疗师的成就。与沈尹懋、米芾一样,他也是一位“收集旧书”,涉猎金、唐、宋、元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家,最终介于王羲之和米芾之间。他的行《说文解字注》(图49)和草书(图50)可见他深受金人风格的影响。

图51 白蕉草《草书轴》 卷(部分)

图52 白蕉尺片

另一位著名的领带学大师是白椒。白蛟和沈英沫也师从王氏,但风格却截然不同。这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有很多种。白椒的特点是采用了王羲之的人物形式,在结构上趋于“笨拙”,不像赵孟俯、沈尹茂那样飘逸,但在人物方面却有王羲之的温文尔雅、温文尔雅。王仙芝的作品轻松自在,构图浑然一体,有“散落”之美。看白郊的书法《新建济南书院记》(图51)和尺条(图52),开启了领带研究的新篇章。

图53 适合高中生的草书《金磷叟·澹静庐诗剩》

草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高尔适。其主要题材有唐太宗王羲之、明怀素、杨宁时、宋恪等。高二学生的主要成就是长草、小草、广草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图53)。他对自己的草书很有信心。 “嗯,游君只是游君之后的一位。在游君之前没有杜师,但是在游君之后有两个师。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金磷叟·澹静庐诗剩》)确实,“呃高二时,王石的草书达到了新的巅峰。

5、现在

今天我们应该研究纪念碑还是柱子?没问题。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书法风格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多样化和丰富。

可以选择“二王”所确立的古典路径,这是魏晋以来书法的主流。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清代人的石碑研究。您还可以考虑集成平板电脑和帖子。也有人借鉴了木后派、弘二派等日本书法的教训,或者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看待书法。我正在寻找。现在书法的概念与传统有很大不同。

《兰题杂存》,方建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在这个百万鲜花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很难给你一个好的建议。

最后,我想用两段话来结束这次讲座。

其中有一段是泰戈尔的一首诗:“人们从诗人的言语中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意义,但这首诗的最终意义指向你。”(《官奴帖》)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然而,最终的意义是指向你的。意义指的是你。你所做的任何选择最好是出于你自己诚实的心做出的。

另一段是王阳明的一首诗。

心中有明月,我们的团聚天长地久。

中秋节,山河大地都放光了,不需要特意去庆祝。 (《兴福寺半截碑》)

这是你的选择。选择最适合您的一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出版第《兰题杂存卷》号书,经出版社许可)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