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1970年,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连提三个问题,竟问懵法国导游

苏友将军是新中国精于作战、善于大规模作战的将领之一。他一生有很多爱好,包括游泳、驾驶、音乐和狩猎。而他最热衷的就是军队。

1970年6月17日至7月1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粟裕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访问结束后,粟裕在访问期间途经的法国——进行了短暂停留。不过,粟裕并没有借此机会前往素有“时尚之都”之称的巴黎,而是直接要求她参观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废墟。据与粟裕同行的段旋少将介绍,“粟裕书记抵达北京后,找到了导致二战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盟军登陆地点。”我要求他们“去诺曼底登陆场考察吧。”于是,粟裕一行在韩开和副武官的陪同下,驱车四个小时直奔诺曼底登陆遗址。路上,苏悠没有时间欣赏周围的美景,一直向韩凯河询问诺曼底登陆的事情。诺曼底战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盟军为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首先,他们使用穿制服的英国军官尸体,并用虚假的作战计划将其扔进德占领土。这一作战计划导致希特勒错误地认为盟军将在加莱港登陆。其次,盟军总共向四个集团军投入了超过280万兵力。在数万架飞机和90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舰艇的支援下,盟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将大量人员、坦克和车辆运送到登陆地点,帮助纳粹德国顶住了困境,完成了任务。我们同时受到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攻击。

到达诺曼底登陆地,粟裕双手插秧,凝视远方,一如他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千军万马歼灭国民党军八十万的做法。粟裕对幕僚们说道:

“行军行动必须出人意料,兵力部署有时也必须违背常理。诺曼底所在的塞纳湾,其实并不适合登陆作战。因此,希特勒很容易上当,因为盟军登陆地点是水文和港口条件较好的加来港。 ”

不过,苏宇却话锋一转,道:

“不过,战争不厌其烦,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塞纳湾在盟军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而且盟军还拥有绝对的制海权,所以有利因素是有的。盟军登陆之日6月6日,能见度最好,潮汐最高,是登陆艇靠岸和清除障碍物的最佳时间,是个方便的时间。每个地区不同,登陆时间也不同,即从6点开始:西边30点,东边7点45分,相差1小时15分钟,这是正常的战斗发生时间,这是一种现象,计划和实战情况很可能发生冲突,指挥员必须相应地适应。”

粟裕对诺曼底登陆的评价,清楚地表明他的作战风格是大胆、狠辣、出其不意,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而且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足以证明你是一个批评家。同时,也表现出对粟裕登陆作战的非凡理解。正当助手们认真聆听粟裕对诺曼底登陆的了解时,粟裕突然给法国导游打电话,一连问了他三个问题。

首先,盟军在诺曼底建造的人工港口怎么可能能够漂浮呢?接下来,水泥墩的体积是多少?尺寸相同吗?第三,如果人工港口可以漂浮,它是如何锚定的?

粟裕确实是粟裕,这三个问题是非常相关的。如前所述,诺曼登陆点缺乏可靠的港口,必须建造临时人工港口。如果没有人工港口,就不可能运输多达280万军队和17万辆各型战车。

然而,在德军的猛烈火力下,人工港口的临时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必须提前准备好人工港口。这三个问题直接把法国导游搞糊涂了。他不仅知道战争的概况,还知道一些轶事和有趣的故事。然而,如此专业的问题,仅靠他这样的导游是无法回答的。于是导游犹豫了半天也解释不出原因。见导游无法回答,苏宇二话不说就往海滩走去,想要亲自去看看。我们走了几英里后,终于找到了人工港口的水泥遗迹。他一一测量、计算,终于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盟军人工港口由一个长61米、宽17米、高18.4米、排水量5000吨的钢箱组成,固定在打入海底的桩上,随波浪移动。事实证明这是可能的。最后,考虑到5月和6月英吉利海峡的大风浪,混凝土沉箱防波堤外沉没了3艘旧军舰和56艘旧商船,长61米的十字形钢船数量决定将船绑在距离约10米的地方。结构构件在沉船向外800米处18米深的轮廓处固定成两排,形成约7000米长的防波堤。这个人工港口由沉箱、直墩、沉船、钢跨组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比较完整的防波堤区域,可停泊7艘吃水100米的大型船舶。同时运输10米海上运输船20艘、拖轮400艘、小船1000艘,预计日货物吞吐量1.2万吨。在战场上,盟军工程师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组装起人工港口,展开工业化战争。这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解决了这些问题后,粟裕又在第二天参观了诺曼底登陆地点,感叹道:“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吃饭时,粟裕还说我一直在讲这件事。看到诺曼底登陆现场的一些至今还留有萧炎痕迹的物品,以及诺曼底登陆纪念馆的静态图片,我感到很震撼,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那么苏友将军为何对诺曼底登陆如此感兴趣呢?而这,就从苏宇一生最大的遗憾开始。随后,段树全将军表示,“粟裕正在思考如何解放台湾,登陆行动是一次重要的行动,他想从诺曼底登陆中得到启发。”

事实上,粟裕是台湾即将解放后,毛泽东任命的解放台湾的最高统帅。苏友最初多次拒绝,请求中央军委将侵台工作委托给刘伯承或林彪。作为华东军区司令,他将全力支持这次行动的方向。但由于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军事战术的优越性,毛泽东仍然选择了粟裕作为麾下的将领。粟裕接任后,深知攻台之战责任重大,因此做了很多准备。毕竟台湾战役与一开始就不同,我军攻台的条件非常有利。这是因为,超过30万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仍在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地区游荡。按照原计划,蒋介石决定利用三岛链封锁新中国东南沿海。撤退可以三足鼎立进行,攻击可以向各个方向同时发起,也可以集中在某些关键点上。粟裕先生起初对蒋总统的安排非常满意。蒋介石越是分兵,就越有可能被我军一一击败。于是粟裕急忙向毛泽东提议,先攻打最难攻克的台湾,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海南岛、舟山群岛投降。最初,粟裕决定率领二十万大军,对台湾发动奇袭。为此,粟裕所在的台湾攻击部队在胶东海岸台湾山、长江口、天目山等地进行了模拟登陆演习和实战演练。但不知为何,蒋介石忽然“醒悟”了,当年之所以连败,就是因为兵力分散,被我的优势兵力接连吃掉。于是,他决定痛定思痛,集中兵力。比如韩先柱偷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时,就命令薛岳立即撤兵,以免造成损失。随后,蒋介石从舟山群岛撤军12万到台湾。最终,蒋介石在台湾集结了数十万军队,大大加强了台湾的防御。蒋介石转向日本,以弥补兵力的不足。该计划是雇用超过2万名日本退伍军人。与士气低落、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军队相比,日军凶猛顽强、战术精明,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苏友作为抗日名将,自然知道这一点。据他介绍,两万日军大致相当于六万国民党军队,而台湾的防卫力量达到了四十万人以上,再加上国民党优越的海空军力量,台湾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因此,要解放台湾岛,就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增加海空军。于是苏轼修改了作战计划。根据新计划,攻台兵力应达到50万。为了让时期更加可靠,需要从其他野战军调来第3、第4军作为第2梯队。总兵力为16军。粟宇认为,第一阶段至少需要15万人在四到五个小时内转运落地。但目前船只不够,一次只能运输4个师,远远达不到所需的15万兵力。由于建造和购买船只需要时间,因此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攻击台湾。因此,苏友认为,还是需要等待时机进攻台湾。

然而粟裕没有想到,朝鲜战争爆发,第七舰队立即会师台湾海峡。面对强大的美国海军,登陆台湾不得不无限期推迟。不仅如此,原本准备攻台的数十万大军也迅速北上,进入了朝鲜战场。接下来的几年,粟裕认为未能登陆台湾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遗憾的是,粟裕在攻台问题上却表现得出乎意料的谨慎。正如许多总参谋长所说,我们在对待台湾时会谨慎使用武力,这与苏将军的风格不同。 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岛,解放台湾再次提上日程。总参谋部一一介绍了金门岛敌方目标的位置、性质、防御措施以及我军准备攻击的手段。苏宇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从不插嘴,但有时她也会突然提出问题。他总是强调:“不要谈可能性或者估计,一定要回答清楚。比如胡炼总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能更精确一点吗?粮食弹药。供应后能维持多少个月?”金门军?”“三个月?四个月?你仔细算过吗?要集中多少门大炮,才能有效封锁辽洛湾?”金门之战开始后,苏佑担心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炮火。两侧都有大炮和炮弹。此时,金门拥有20门美制155毫米火炮和192门155毫米榴弹炮,共计308门火炮。我军拥有各型大炮约319门,数量虽占优势,但口径稍逊。因此,对抗敌方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毫无优势。而我军在福建省拥有超过89万发炮弹的大量库存,其优点是发射后可以使用六个月以上。苏悠想了半天,把铅笔重重地摔在了桌子上。 “立即调动重炮,全国各地的火炮数量不要超过金门岛的一半,这场战斗还是推迟吧。”至此,苏友以一种非常规、不拘一格的方式指挥作战,接受哪怕是苏中七战七战、莱芜之战、孟良峪之战、然而,在攻打台湾的战斗中,他一改咄咄逼人、果敢的作战风格,采取了最谨慎的做法,因为他知道,攻打台湾非同小可。空军仍然薄弱,即使陆军登陆台湾,也会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可能被歼灭。

中原比武大会上,两军交锋,保证50%以上的胜率,而如果最终没有获胜,也可以退而出青山,不愁缺人。木柴。然而,在跨越茫茫海洋的战斗中,60%、70%,甚至80%、90%的确定性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以100%的确定性来发动战争。从此以后,金门与台湾之间不会再有什么巧妙的招数来打架了。这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船、更多的飞机、更多的火炮,只有这样你才能一劳永逸。否则,将无路可退,全军覆没。甚至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就有人主张应以一切手段和军事手段攻击台湾,甚至有可能占领台湾。但苏宇却坚定的说道:

“不,金门岛战败的教训太深了。如果我们不吸取血的教训,就会流更多的血。”

于是,攻打台湾的计划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成为了苏佑心中的隐痛。据粟裕的儿子苏荣生回忆,粟裕的书房里一直挂着一张台湾地图,他常常会出神地盯着它,认真思考。 1958年,粟裕因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离开前线部队。但粟裕始终没有忘记台湾,也没有忘记他对毛泽东和台湾人民的“承诺”。 1961年,粟裕访问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正在和学生们互动的时候,苏悠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军队仍然叫人民解放军,而不是国防军?”一位名叫刘胜利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道:书记,台湾还没有解放啊!苏友一听,非常惊喜,当时就说:“我可以提前毕业了。”没过多久,刘胜利不仅提前毕业,还升职了并留在学校成为一名教师。如何解放台湾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因此,他访问法国时,没有游览名山大川,而是游览了诺曼底登陆地点,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灵感。 1978年,粟裕在会见外国军队代表时表示,“军人必须退休,但爱国心和国防事业不会退休”,并向中央提出了多项要求。尽管如此,他还是会回到前线。 ”他在诗中写道:

“我全身的伤痕足以激励自己,谈论这一生可以安慰我所有的祖先。不必照镜子,看到白发而叹息。白发仍可再次劈响鞭子。”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1984年粟裕病逝,这个不屈不挠的男人第一次承认失败。攻台失败成为苏育达一生最大的遗憾。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