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张梦月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江江新闻记者现场观察时,展区中央的一块大屏幕利用裸眼3D技术展示上海盛开的景色,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伴随着一声静谧的呐喊,第一艘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从花海缓缓起航,对岸是黄浦江畔,东方明珠塔矗立于此。
今年年初播出的电视剧《繁花》成为展现上海独特风采和魅力、打造上海城市文化IP的现象级作品。此次进博会上海展区,也通过“花上海”的概念展现了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
所谓文化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方式表达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这种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在上海展区随处可见。
当你走近展厅时,入口处的LED矩阵波浪屏随之波动。用数据展现去年上海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2023年,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1.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万亿元。 -2017年销售额增长11.2%,连续第三年创下新纪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文化产业全年实现收入6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AIGC或许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业态。 LED波浪屏旁设有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G”集团)专区,展示首款AIGC工具Scube(智能媒体魔方)。 Cube)是一款集成了多模态素材识别、横竖屏转换、自动稿件生成等多种AI功能的应用。
街对面,上海出版集团的展区重点打造“未来数字编辑部”。界面财经出版社的“财岳F1”财经模型、上海文广集团的数字人矩阵、澎湃智能媒体开放平台系统、解放日报的“浦老师新闻神笔”等新产品在“主流媒体”热销,初见成效。项目证明了伪造。
在“数字文化”新业态培育项目展区,生成式AI平台Timmat还将为上海创新创业政策推动的企业带来交互式AI图像生成技术,观众将能欣赏到AI图像生成技术你可以用它来创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我想工作。
另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科技文化创意公司米哈游在其热门游戏《原神》的内容设计中引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在视觉上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角色设计中之外,游戏中还融入了歌剧唱段《神女劈观》,并邀请了上海京剧国家级演员杨阳进行配音和演唱。从视频到音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模式数字融合。
在“上海出品”项目板块,红色题材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全程采用4K超高清拍摄技术,并融合了XR虚拟演播室、MOCO机器人拍摄、伸缩炮技术等最新技术我们正在整合。用尖端数字技术再现经典IP的魅力。
事实上,《繁花》并不是去年上海唯一热门的影视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奇幻短动画合集《中国奇谭》以其新颖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口碑深入人心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豆瓣评分一度升至8.7分。
上海出版业也变得更加创新和多元化。 “红色文化”推广项目板块将展出第一纪念馆“文化大创造”带来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块抄本套装、舒德利笔记本、开天一本等文创产品。**十九大将红色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场景。 “书香上海”建设项目角展示世纪出版集团、华文集团的代表性图书。坤智文化是“魅力上海”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程部,也是一家知识传播创业公司,将模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美丽的漫画和视频。昆士编写并出版了系列丛书《半小时漫画》。累计发行量超过3500万册。
上海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还体现在具体的行业数据上。 2023年,上海电影市场票房收入27.97亿元,使全国城市票房收入首次突破4.5万。上海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145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电子竞技产业总销售额236亿元,其中赛事收入占比超过60亿元。全国网络文学行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国内网络文学作家几乎90%都有签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本届文博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前沿数字技术相结合,展示上海文化数字化转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