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收藏资讯

书法的三维,书法三绝指什么

关于中国书法的“三性”和“三界”

——蔡祥林

【第十五届日中诗词书法展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书法协会理事、推广部主任、国际书法交流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祥林主讲。我作了日本演讲会举办的题为:《论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文化处负责人、日中友好协会理事以及日本华人学术界、书法界近300人出席会议,对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演讲。他在讲座中反思了中国书法在中西艺术交流中的地位和现状,并从时代文化背景的角度深入展示了书法的基础以及自己的创作和研究。我们将探讨中国书法的特点和属性,它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书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向外国友人展现了中国艺术家传承民族文化、推动书法艺术持续发展的信心。经作者许可,我们将全文发表给读者。 ]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作。以汉字为媒介,根据汉字的形状、书写规则以及笔、墨、纸、砚的使用,来表达书写过程中的特殊技巧、形式美、风格和意义。以及其他深刻的精神追求。书法是汉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积淀中逐步积累、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源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传承和发展中始终要遵循一条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

多年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二十多年来直接参与中国书法鼎盛时期的发展,担任创作评审委员会秘书长等要职。并担任展览中心主任十余年。应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恰逢盛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艺术魅力也逐渐被亚洲世界乃至世界所接受。如今,世界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在日本,假名书法、前卫书法、现代诗书法、汉字书法等书法流派日益增多。中国书法虽然与其他国家、民族有相似之处和一定的联系,但中国书法是根据自己国家的传统继承下来的,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对国内外各种艺术类型的比较研究,结合我个人近年来的创作活动和艺术思考,我发现中国书法艺术有两大特点:“三性”和“三境界”。这就是了。

1、三个品质。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重要属性。

第一个特点是,中国书法艺术首先是汉字艺术。通过汉字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讲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汉字经过我们的祖先的整理和分组,并在不同的时代得到改进,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法体系。不同的书法体系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书法特点和书写规则。别混淆了。中国书法的形体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布局壮观,主要是由于汉字的多样性。

中国书法的唯一载体是汉字。即使我们脱离汉字而进行各种“图画”,或者即使我们不再探索汉字之后的各种笔墨,我们也不能把它简化为中国书法。自汉魏以来,中国古代人民就一直在玩这种解放汉字的艺术游戏。唐代孙过庭说:“龙、蛇、露云、龟、鹤等乍一看如真的图画,还有文字图画。”当时,路易正在画画。和书法。书法失败。]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然而,这些都不能称为书法艺术。无论是书法的产生,还是奇特的古草书,都缺乏形式内涵、丰富的表现力,完整的章法体系是随意的,一旦变得难以理解,就不再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即使是日本书法家的假名书法,也遵循汉字的点画规则和线条。它是由草书演变而来的,也包括对前卫书法和现代诗歌的观察和理解。

一个民族的生存、繁衍乃至发展,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字和语言为特征的。如果这两件事消失了,它可能就只剩下一个名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汉文字和语言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并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入现代感到非常自豪。只要中华民族存在,文字就永远存在;只要汉字存在,书法就永远不会消亡。历史已经证明,所有对汉字和书法艺术的生存能力的担忧和猜测都已不复存在。汉语已成为世界重要语言之一。书法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喜爱。

近年来中西书法艺术的交流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这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十分关注,但对进口艺术品兴趣不大。没有民族性,我清楚地感觉到。为什么?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998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不厌其烦地参观了在巴黎索邦大学大教堂举办的中国书法展,欣赏了中国书法作品,感叹“真是一场精彩的展览”。 】 他在贺词中说道: [在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她已成为几代人的民族记忆。历经百年变迁,我们依然珍视传统,大胆创新,代代相传。 ”可以说是评价很高。去年,瑞士举办了一个中国现代书画展,我们向瑞士学者询问他们最喜欢展出的哪一类作品。 “首先,我们喜欢中国书法。其次,我们喜欢国画。至于油画,我们一般不怎么看。”他说。 】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高度的广度和集中度。当然,这种理解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理解,但这也指出了西方人更注重中国本土文化的问题。

书法艺术虽然起源于汉字,但它与写汉字并不相同。例如,大草基本上脱离了汉字识别的范围,纯粹是为了表达情感。书法家使用汉字作为媒介来再现他们的艺术。人们应该充分发挥汉字所蕴含的美,融入自己的审美理想。唱一首歌的时候,就像歌手一样,你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原来的乐谱上进行一些修改,而不是按照剧本一步一步来。除非你是初学者或者低水平的歌手。书法也是如此。

关于文体范畴的问题,中日书法家经常遇到汉字书写规范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既然是中国书法,就应该讲究书写的标准,但艺术创作的自由不应该受到严格标准的限制。此外,规范和法律也是人类创造的。书法、字体有很多种,为什么就不能规定世界应该统一呢?这是因为艺术本身就含有不统一的因素。艺术需要不断的创作,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但又不能太严格。上世纪上半叶,于右任老师提出了“标准草书”,但最终没有奏效。目前,我国学者、专家多次强调规范汉字书写和印刷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作者基本文化素养的问题,这与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同。只要他们基本上遵守汉字书写标准,遵守美的规则,我们就应该支持和鼓励。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

第二,中国书法是一门具有“古典美”的艺术。

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书法有它自己的意义。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无数文人的艺术加工,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乃至哲学追求。在中国,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标准,中国美学家宗白华也说过同样的话,但如果你研究中国艺术和历史,看书法,你就会发现各个时代的艺术美是不同的。可以理解。换句话说,中国书法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它用最简单的造型、最富变化的线条、最具建筑美感的造型、最具音乐韵律的形式,创造出中国古典艺术的杰作,它蕴含着精神。

如果我们想要深入研究这种古典美的艺术,就必须严谨细致地追溯它的传承关系。中国书法之所以不像今天各种学说纷繁的“艺术”那样昙花一现,而长期持续存在,是因为它积淀深厚、规则完善、内涵丰富。如果你不深入研究,停留在肤浅的品味上,蜻蜓点水,或者再竖起一根树枝,你最终会不相信它。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神秘感,越深越危险,越危险越离奇。中国书法有这些特点。精通笔墨的人,可以通过学习书法获得文体美;读过诗书的人,可以在书法中体现自己的理想情怀。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先“按规矩办事”,再“大胆突破”,才能取得伟大成果。那些轻易抛弃历史、抛弃历史、不尊重传统的人,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会枯萎,被历史抛弃。而且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深刻、充分地理解真正的古典美,所以他们也轻率地贬低了自己。

古典美并不意味着艺术越古老、越有生命力。看艺术,新的还是旧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不能以时间和空间来划分。虽然老,但并不一定代表古老或保守,而是现代,并不一定代表现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民族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三朝的鼎、隶画,秦汉的砖刻,魏晋的短尺碑,隋唐的巨碑,明朝的殿堂大斧。清代皆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但笔触不变,艺术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更加丰富。这本名为《书谱》的书的真伪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和困惑,除了题词和题款的争议之外,批评的声音也不少,但每个书法家无论走哪条路都应该避免它。是一条无法通行的路。非常完美,最终结果是《兰亭序》。这非常令人兴奋,你永远无法否认。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住在茅草屋里,我们能指望他凭自己的想象力建造一座摩天大楼吗?你怎么能指望一个不太懂诗的人再写出《兰亭序》这样美丽的东西呢?

我觉得传统的东西更有吸引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更喜欢过去而不是现在。今天的事情可能在一千年后成为经典范式。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潮流势不可挡。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压力。生命的紧迫,存在的迷茫,会让你更加怀念古典艺术的宁静、遥远、深邃、充实。经济是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当一个民族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而失去对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化的培育和保存时,就会陷入精神的崩溃和迷失。我想中国艺术家和日本艺术家的感受是一样的。

艺术创作的规律是新的必须建立在旧的基础上,创新要继承。如果有人把艺术理解为扔掉旧东西,那他们就错了。中日书法家都非常注重创新,将时代精神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尤其是中西艺术思想的频繁交流,让现代人在这个时代有了一种使命感,而西方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的引进,又与民族文化艺术相辅相成,是有待发展的。未被取代或开发。嫁接它。前卫艺术的探索兴起于上世纪的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我们不反对探索,我们鼓励探索,但前提是古典艺术的精神不能被现代意识或现代精神所取代,也不能被西化。我们不能让经济全球化抹杀我们民族艺术的特色,也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历史的永恒。

第三个品质是中国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传统书法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遗存中,只有少数汉代及汉前的著名书法家,而且大多是普通政府官员或下级工匠。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工匠是代代相传的,他们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技艺高超、专攻一门,与受过简单训练的现代工匠不相上下。 t它。在教育不发达的社会,普通学者也属于知识阶层。自汉代以来,书法作品主要由文人书写。无论是颜柳欧昭,还是苏黄梅菜,都是当时的精英人物。此外,中国书法的内容也决定了只有知识分子阶层才能掌握。相信经过无数文化精英的努力,中国深厚的传统思想和丰富的古典艺术精神已经渗透到书法的各个方面和结构中。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传统书法是由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完善的,而绘画、建筑和雕塑则不一定相同。

好在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数字技术完全脱离了汉字这一社会应用的基本范畴,书法也从贵族作家的学习走向了大众。过去,普通人可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书法走向大众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了,而是为大众奠定了基础。然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雅与俗之分,挑战在于如何保持传统书法的优雅。

纵观传统社会的悠久历史,“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或“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始终处于矛盾而又互补的境地。但【雅】为主,【俗】为辅,【雅文化】始终引导【世俗文化】,【世俗文化】又不断丰富【雅文化】的内涵。传统书法艺术就是在这个不断调整、吸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清代出现的板书,是一种从高雅文化中吸收世俗文化的尝试。如果清代的书法家只是简单地模仿残破的石碑、残破的碑文,尤其是砖瓦上的残破碑文,那么我们所熟知的赵之谦、吴昌硕就不会存在。清代书法家在创作这些质朴的民间艺术作品时,运用了文人的审美观,学习新的书写工具,加以提炼加工,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代代相传的古籍文物没有品质高低之分,关键在于书法的创作过程和是否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味道。没有文化的支撑,就只是模仿或抄袭,不可能有创造。

我们提倡高雅文化,而不是排斥或压制[低俗]文化。 [低俗]文化有其地位。像【文字绘画】这样的游戏也有受众。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大众想听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认同它的【艺术价值】。历史表明,[高雅]艺术往往没有广泛的受众,而[粗俗]艺术却很受欢迎。但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哪些是用来服务大众的,哪些是需要精心呵护、大力推广、尊重的。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不等于它的票房成功。这个大家都知道,书法也一样。我们要精心创造和培育伟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让伟大的作品能够启发和引导群众,我们的最终归宿是真正的服务。

第二区和第三区

我刚才讲的是中国书法的三大特点。为了保持这三种品质的纯粹性,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品质。

第一个领域是【工作】。 【功】是功夫的名称。古人云:“张伯英来池学书”。池水墨尽: 勇石四十余年登不楼】(见徐晖《兰亭序》)讲的是【作品】;东坡云:【笔成坟墓,墨成池】 ,若不如习,则专心致志;笔秃千管,万锭墨,张之,不苏璟,亦是“工”之约。古人以专心致志、坚定不移的修行精神,凭借精湛的技艺,得以进入奥秘的深处。

书法艺术的创作没有捷径,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始努力,直到你的字写得不好。”不用说,古代自幼习字的书法家,其精湛的技艺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然而,有些事情是现代人无法超越古人的。也就是说,现代书法家在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往往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艺术创作目的,虽然这并不排除功利主义的诱惑,但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普遍。古人则完全不同。古代人写字主要是为了使用,不一定在艺术创作上投入太多,而现代人比古代人写得少,但写得多。中国改革开放后,涌现出许多中青年书法家,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法创作中。论技艺,有的人堪比古人,有的人更是技艺精湛。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是先有文字的实用性,后有艺术的创造和思考,但现代人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不再使用毛笔,就简单地认为他们的书写能力并不比古人好。艺术创作不仅讲数量,更讲质量、讲效率、讲方法。而且,现代人的视野比古代人宽广得多,古人看不到的考古新发现和书法遗存正在陆续被发现。

当然,总体来说,现代社会人们的写作能力正在下降。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传统文字的地位越来越小。那么,生活在当今文化环境下的书法家想要成功,还有其他的出路吗?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劳动”,同时利用尖端技术拓展视野,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的人力资源。我们不仅要看到艺术环境的缺点和困难,还要分析今天人的优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第二个领域是学习。只有【工作】,没有【学习】。正如黄山上古所说,【学者官员着书万卷,无庸俗之事,否则楷书落入官员耳中】。

我所说的“学”,还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修养。古代的书法家从小就受到国学的教育和影响,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而且是一个精通诗词书法的书法家必然产生的时代。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文化环境发生了可谓惊天动地的重大变化。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但结果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明显下降。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艺术思潮流入国内,对传统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今的年轻人不仅对传统文化不熟悉,而且往往对西方艺术理念了解甚少,这使得中国青年书法家的创作理念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回到古代社会已经不可能了,在现代社会培养以国学为基础的书法家无论从机械上还是环境上都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对中国书法家未来发展的挑战。据认为,日本也有类似的趋势。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共同学习的。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和提高[工作]。我认为,书法必须坚持五上五下的原则。五正物是:文人、高雅、清新、冷静、才华,五抑物是恶趣味、工匠、火、浊、霸气。要实现“五阳五愁”,必须下功夫积累教育。中国书法讲究生动、神韵。刘熙载的艺术提要说:【黄山书法论文中最重要的一个“韵”字,不足以表达韵,除非完全庸俗。 ] 书法的魅力在于笔画、韵律、墨法、笔触、结构、构图等,即使能看懂,也无法用言语表达,有人有这样的意图。由于缺乏教育,很难理解,这正是它如此吸引人的原因。罗振宇说:【追求新奇新奇,说明实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术]和[工作]是不可忽视的,而那些只靠[学术]而无法做[工作]的人,往往自称书法家,但实际上,他们的功力是薄弱的。没有“学院派”,没有“学院派”,书法家就尴尬了,就成不了大才子。

第三个领域是人才。 【人才】人才有大有小,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前面提到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天赋】,都是后天获得的。天赋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即一个人的素质和天赋。没有先天的天赋就不可能到达顶峰,没有后天的天赋就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我认为【工作】、【学习】、【天赋】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你才能登峰造极。

【人才】就像一棵幼苗,需要精心呵护和培育。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书法家有才华、有智慧、有很高的悟性,但一旦获得了成就和名气,却被困在茧里,无法进步。有时不去尝试,或者他们用尽了自己的才能。没有发展空间。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也造成了许多书法家的早衰。在现代艺术史上,黄宾虹、林散之、沙孟海、启功都是大器晚成的人。 “他们并不是从小就没有才华,他们都是从小就有才华。成功的书法家往往会克制自己的才华,不会太浮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书法的成长也会随之而来。”知识和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他的[天赋]]经过长时间的维持期,终于有了动力。这是艺术创作中一个有趣的规律。艺术家依靠名利才能生存。这是必要的,但是过早获得它往往会阻碍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以上是我对书法的一些感悟和理解。我很匆忙,我很匆忙,我无法整理思绪,我很混乱,我没有条理。今天,我不打算发表肤浅的言论,但我将在您面前发表声明。请求您指正。我很乐意利用您的想法与我的日本同事进行讨论和谈判。书法艺术在中国和日本得到了健康发展。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