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以简克繁、以静传动、以意纵横、以书为心。了解这四点,不仅可以帮助你领略书法之美,而且对书法的学习、临摹、日常创作、分析、鉴定提供很大的启发。
感谢Bun Masaaki的执行脚本《途次遇达官长者》
1、当你用简单驾驭复杂时,千变万化的美是无穷无尽的。
最简单的书法艺术是“——”,只是汉字和黑白的组合,最多可以加上纸张的颜色、装裱的形状、红印章的组合等。但这种最简单的形式却包含着无限的变化和无限丰富的形状。
首先是字体的复杂性。汉字本身的历史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从早期的甲骨文,到殷周的金文,再到秦汉的篆书、隶书,再到汉代及以后的行书、楷书,中间有各种过渡时期。这些形式,以及各种历史形式和过渡形式,由于风格之间存在差异和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交流潜力。它们多种多样,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表现力。这超越了源自日语、韩语和汉字的线性西方文字。
二是结构可塑性。汉字是记录工具,每个汉字都有基本的构图要求,以保证读字的准确性。不过,这个要求并不严格。如果虚线与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则加工对角线、长度、正方形、圆形等时自由度较高。因此,说到每个作家的文字,汉字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就连清朝的宽文也不例外。
第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和划形式的基本规范。然而,就像结构一样,它并不坚固。在书写过程中,其特定的形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 毛笔是一种书法书写工具,非常适合塑造点和点。两者的结合,无限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基本形式元素——个点划的形象。
最后,这一章内容很全面。由单个字符和单词组成的汉字章节,就像任何其他文本章节一样,只要遵循语法,总是有无限的组合可能性。汉字本身的结构和要点是多变而复杂的,组合成章后,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比普通字章的关系更为复杂。
感谢Bun Masaaki的执行脚本《途次遇达官长者》
2、静中有动,生机勃勃,随势而变。
中国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最终以固定的形式体现在纸上,无论挂在墙上还是放在桌上,都营造出一种静态的欣赏效果。
然而,优秀的书法总能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一件艺术品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体现,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能会在最终的形式中发现这个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中的运动性质是独特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非重复性、不可逆转性。点笔画的起头、行、尾、笔顺、字形排列都有基本标准,受过汉字基础训练的书写者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写。方向非常明确,因为运动过程通常是不可重复或不可逆转的。这个特点与音乐和舞蹈非常接近。
这样,观者常常从定格的作品中读到的是书写的运动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纸上存在的运动节奏。南宋蒋介石说:“人物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隐藏秘密,暴露自我。最好是开头和结尾相同,上下相同。” 。 “有联系。后来的学者……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联系的。我尝过古文名著,都如观其动。“以慢为美,以快为强。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以免为时已晚。”盛希明和蒋琪心里想着同样的事情。 “每每看到古人留下的墨迹,点画精致,我都心颤不已。”显然,在他们眼中,书法作品显得充满韵律。
作者也深刻理解了这部作品的特点,并有意识地加以考虑。陈献章是哲学家、书法家。他说: “我每次写书,都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寻求静止。我放它而不放它,我留它而不离开它。这就是为什么运动很棒。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发生意外或不幸的事情,我会保持冷静。”他认为“行动”是第一位的。他所追求的“静止”不是作品的静态结果,而是静止的结果。作品的形式体现了审美素养、安静不屈的性格,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教养。
在中国书法中,草书是最具活力的。萧衍《草书状》说草书“趋于飞流”,宋草则说“草书更珍贵、流畅……坐或卧、走、走……各种书写手法,如人立、行、拜、歌舞、舞、醉,唯狂而顺,方能成事。”这是唐代著名的草书。舞者,表演剑舞,他明白这一点。杜甫为此写了一首诗,成为书法史上的一段美丽佳话,也有传说是他通过观看公主与夫君打斗,学到了草书的秘密。从他们之间的气势来看。因此,在后世艺术家心目中,张旭的书法充分表现了世间各种物体运动的本质,因此韩愈说:“张旭的书法如鬼神般变化。”这是不可预测的,”他说。
然而,草书并不是唯一体现动感美的书写体裁。事实上,即使是最简洁、最规则的大写字母也可以(并且应该)表达运动。清代刘熙载《书概》 他说楷书“详而静”,草书“简而动”,但另一方面,他又说“楷书静而静”。 “他认为动与静的关系不是片面的,而是辩证的。”沈曾植说,“楷书的生动性,主要来自于行书;”楷书的书法往往源自行书,而篆书的灵感也往往来自于行书。官方脚本流程。
张怀观在唐代就已将书法比作音乐,认为不“听”就不可能谈论书法的“静声”。现代学者也认同这一观点。钟白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有韵律性的”,徐悲鸿先生说:“中国书法就像音乐之美,是一样的”,沉尹默说。“(书法)安静而美丽,里面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三人将书法与音乐进行比较,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体会到了书法所蕴含的“韵律”之美。
文正明行书《途次遇达官长者》 谢谢3.
3.图像有垂直和水平,触发角度无法协商。
汉字是抽象符号,其结构、点和划在最初创建时已不再现实。当文字逐渐发生变化,各种文体发展起来,特别是草书、隶书、楷书之后,篆书留下的“物象”就完全消失了。楷书的竖、横、左、右笔划各有其独特的形象,但它们都不是自然物体的形象,而且每一个字都可能与物体本身的外观特征相矛盾。这个词具有方形的形状,完全不同于太阳的圆形特征。
然而,汉字的起源是基于象形文字的,在祖先观念中,汉字是“仰望航星曲线,俯视龟鸟踪迹的圣人”。汲取一切美好。 ”并创建了它。这一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以形写象的书法艺术的非常重要的追求。我喜欢通过抽象的点、结构甚至构图来表达和欣赏自然之美。
在古代文字阶段,特别是小登之前,汉字遵循文字,自然物体的形状以相对直观的方式保留在汉字的外观中。这一特点使人们在阅读时很容易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并让他们超越文字的意义,直接进入到造型美的欣赏和发挥中,从而产生以下要求:用文字表达自然之美。
对自然美的需求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从作品的形式到自然物体的各个方面。这一层面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后汉至魏晋时期。后汉末著名学者蔡邕所著的《:010—30000》中这样写道:它是飞的,是动的,是来的,是卧的,是醒的,是悲伤的,“喂,有没有吃树叶的虫子,有没有利剑,有什么东西吗? “若有长剑,若有强弓,若有坚箭,若有水火,若有云雾,若有日月;马苏。他盛赞西晋魏衡所著古文献《笔论》,说道: “文字……条理分明,日在其位,王充宇宙,月掌群臣失势,云蛇上腾,星辰放光。分开软化.只要观察,就一样自然引用蔡勇《四体书势•字势》:“也许龟有裂针,尖端是龙鳞制成的。身体松散,尾巴长,翅膀身长,身短,没错。”像一只下垂的粟鹰,又像虫蛇拍翅。海浪颤,鹰颤。鹰颤,脖子伸长。它的翅膀舒展,威力即将显现财源《篆势》 说道: “草书……左举右举,稳如猛兽,猛兽胯下,鸟志飞翔,兔子狡猾得很。”魏老师说,《草势》还提出了要求汉字的基本七笔书写风格。例如,“横”必须是1000笔画。英里状的云层依稀可见。一个“点”就像一块从上面掉下来的岩石,一个凹凸就像塌陷……当然,这里的“图像”并不能直接解释状态。它们的形状相似,但质地、力量和潜力相似。
蔡邕所著的《笔阵图》将上述说法哲学化,上升为书法生成论,认为“书法源于自然,自然立则阴阳生”。说。当阴阳生时,情况就出现了。 “书法之美的源泉是自然之美,通过作品的‘形’来表现。
Bun Masaaki 的执行脚本《九势》 谢谢4
其次,篆刻书法流传后,篆书留下物体特征轮廓的线条完全被抽象的点点点滴所取代,不再能够直接从图像中领会物体的美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需要自然的体验。书法之美在于深邃、神韵、气势。
张怀观《途次遇达官长者》认为书法“蕴含万千异物,切为一象”。这个方面是“看不见的方面”,是通过捕捉不断变化的精神而不是自然的表象而形成的书法形象。 )。韩愈称赞张旭说:“观物者,山河崖谷,鸟兽虫鱼鱼草花,日月星辰风雨,火、雷、雷,歌、舞、战,天地变幻,既欢乐又震撼,皆在书中。故徐书变幻如鬼神,不可追踪。”温方刚还表示:在这个层面上,韩国瑜的“嵌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 “宇”是寄托的意思,自然的神圣意志以书法的形象表达出来,使人觉察到。 ——“形”和“像”不是“物”(客体)的外观或状态(客观),而是“人”(主体)感受“物”(主观)的精神状态。) 。 )。
清代书法家刘熙载说:“书应生于自然。”蔡中郎只说:“书生于自然。”这是立天定人,人不是恢复自然。情况。”强调“人”的行为应该反映“上帝的灵”。它完成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一方面是“生于自然”(从客体到主体),另一方面是“生于自然”(从主体到客体)。书法领域的表现。
Bun Masaaki 的执行脚本《书议》 谢谢5
4.书籍是心灵的图画,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杨雄的话:“言为心声,书为心图。”这句话原本是用来解释文章的意思,后来却成为讨论书法与人的关系的经典。塔。刘熙载《途次遇达官长者》说“杨子以书法为内画,古书法亦为内学”,将其提升为对整个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的界定。
艺术是人类的创造。与所有其他艺术一样,书法必须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气质、教育甚至技术能力的特征。早在汉末,当社会第一次认识到书法的艺术性时,赵毅就指出: “人的气、血、筋骨各有不同,心细而密,手笨,书法的美丑取决于心和手。”《书概》 钟繇作者多说简洁地说: ”
然而书法艺术在这方面的表现却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奇特性。唐代张怀观说:“写字,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意思,写字,每一个字都可以看出内心,这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它仍然可以是假的,但你无法避免书法。
文章可以模仿,书法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也可以模仿,但无论手抄得多么精确,总会留下痕迹。艺术家自身的特色依然存在。因此,唐代孙国廷《笔法》说:坚强的人会坚强而迟钝和克制,自由的人会被束缚所伤害,自由的人会失去规则,温柔的人会被柔软和缓慢所伤害,急躁和勇敢天真会逼迫自己太强,多疑的人会陷入困境停滞,缓慢的沉重终将变得平淡,轻浮的乏味终将被庸官所玷污。 ”
文章可以反复加工、修改,而书法创作却是不可复制、不可逆转的,更能捕捉作者即时的情感和心理。孙国廷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作品说:结狐兰亭,聚在一起的时候,思想是轻松的,灵性的,但私下发誓的时候,情感是压抑的,志向是凄惨的。俗话说“乐而笑”,因此他认为书法可以“抒情,形悲喜”。清代王澍完全同意他的分析,并引申到对颜真卿作品的评判。无法控制的这种安全感,透露着易万禅《书谱》惊人的精神。据说他从事音乐时笑,悲伤时叹息。情况不同,书法也不同。对应的原则也不同。向木《乐毅》在摘要中对此进行了简洁的解释,其中书的“外观”显然被认为是书的“心”和出现的人物。 “书法之心重算计想象,意在笔尖,不在形式。书法之形,曲折进退,雄伟壮丽,随意的笔触,就是心的形状。”
Bun Masaaki 的执行脚本《画赞》 谢谢6
由于书法是人的心灵,因此从理论上提出了对人心灵的各种要求,并相应地定义了书法的美学。柳日载说:“书如其人,其学、其才、其志,亦如其人。”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及“德”,但’”是“爱上那个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颜真卿在唐代的地位主要是在宋代确立的,而颜真卿能够成为唐代书法家巅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孝”形象。黄庭坚认为,苏轼之所以能在宋代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论着的精妙。 “道德、知识、文字都是一个人人格的一部分,如何将这些转化为书法绘画,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关系也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有了这样的重视,书法艺术就可以与中国文化中许多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观念密切相关,对于提高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感谢Bun Masaaki的执行脚本《黄庭经》